登陆注册
9333000000009

第9章 文坛纵横谈(1)

转型期的文化心态——从“于丹现象”说起

林东海

古训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本文题曰从“于丹现象”说起,顾名思义,意在探究这种现象背后世道人心的微妙变化,而非对于丹所讲具体“心得”有所褒贬抑扬,切勿以“炒作”之文视之。这也就是《孝经》第一章之所谓“开宗明义”也。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和《庄子》读后的“心得”,一时走红,成了一颗十分耀眼的明星,备受关注,既得到吹捧,也遭到物议,端的是人心不同,正如其面,也是各有“心得”。在非议者当中,有的颇带情绪,指出她的“硬伤”,指责她的“谬误”,说她对经典“一知半解”,甚至“曲解”。有人乃至幽默地在背心上写着“庄子很生气,孔子很着急”,和于丹开了个大玩笑。

这些好心的观众和读者,似乎是在为古人打抱“不平”,在为经典申明“正义”,其实大可不必。要知道,庄子对于古人的编派,绝不亚于于丹,生什么气;孔子对于经典的曲解,也决不亚于于丹,着什么急!庄子的寓言,经常编造古人的言行来讽喻世道人心;孔子的说教,也经常歪曲经典的词句来宣扬伦理政治。举例说,《卫风·硕人》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论语》此后还有逸诗句子),这样描写美女相貌的诗句,子夏瞎扯到“礼”上,孔子却大加赞赏,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鲁颂·駉》写马群之大马匹之多曰“思无邪”,意思说:唉呀,真是无边无际啊!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借用古诗的句子来评诗,全然不顾原诗的读音和意思,在这里,“思”由虚词变成实词,表示思想观念;“邪”字音“圉”,也改成了“斜”音,字义与“正”对举,以符合春秋时期的“正邪”观念。这是名副其实的“断章取义”。连朱熹也不得不承认:“孔子读诗至此,而有合于其心焉,是以取之,盖断章云尔。”孔老夫子自己如此曲解经典,还能对于丹说什么呢?如果说于丹对“小人”的解释,不与“君子”对举,而说成是小孩子,是对原意的歪曲,那也是因为“有合于其心焉”,况且就当代性而言,释“小人”为“小孩”,是可以的,小孩阅读的连环画不就叫“小人书”吗?私意以为于丹的本意是借题发挥,像冰心老人那样特别关注妇女和小孩的命运。时代不同了,即便有所唐突,孔老夫子也不必着急,我们可爱的观众和读者更不必替孔老夫子着急!

尊重历史,尊重学术,固然是我们文化人所应坚持的严肃态度,但千万不要太学究化了,不要过分地追求所谓“历史的真实”。有不少文章和着作对于丹的“硬伤”进行挑剔,对于丹的“曲解”加以指责,这似乎过于较真儿了。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然而却包含一定的真理。任何对于历史的研究,对于经典的诠释,总是历史视野交织着当代视野,也就是说对于历史和经典的解读,往往被不同程度地当代化了。一部《诗经》,自西周流传至今,长达三千年之久,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解释,其间经由文学经学化,再由经学文学化,构成了一部《诗经》学史。这部学术史,也可以说是经典的曲解史,或者说是经学的演进史。禅学家有所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理学家有所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都注意到解读客观的历史文献(不管是佛经,还是儒经)要有自主性和当代性,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作为文化学术载体的语言文字,向来与时俱化,也是在不断地被歪曲和引申中演化和发展的,有些文字,形音义都发生变异,今天很难读出它们的本音,甚至找不到它们的本义,考据家的训诂并不是万能的,切不可迷信。以考据为学问的所谓“朴学”,是乾嘉文字狱逼出来的学风,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有些学人怕犯错误,躲进故纸堆,也把考据当学问,这种观念是该改了。要知道,学术如果只有材料而没有观点,或者说只有考据而没有义理,是不成其为学术的,所以不要把对于丹的“纠谬”看得太重了。何况,于丹并非“学术超女”,亦非“国学超女”,她自己说:“要把《论语》当做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学术内容。”因为她不是从学术的角度研究《论语》,而是在说书,所以岂止像陆九渊说的“六经皆我注脚”,直是借经书话语说开去,拿古今故事来阐明处世之道,更像佛教徒的讲经,不是“史话”,而是“经话”。如果文化界要划圈,于丹讲《论语》心得,不属于学术圈,而属于演艺圈,既是说书,在“考据”问题上,更没有必要叫板。有谁去考证隋唐讲经讲史留下来的敦煌变文有哪些不符合“历史真实”而加以纠谬呢?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说书”,划归演艺圈,不是没有道理的,从说书人学习单口相声,便可以明白个大概。况且“说书”这一行业,由来久远,不绝如缕,所不同者,是从勾栏瓦舍,搬上电视屏幕,而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普及点历史文化常识,这一宗旨却是自古而然的。古老行业之所以突然火爆起来,则应归功于电视这种崭新的大众传媒。

在出土文物中,已经发现不只一个汉代说书俑。说书俑咧着嘴巴笑,左手抱着小鼓,右手握着鼓槌,跷起一条腿,似乎正说得活灵活现,得意忘形。从小陶俑这种明器可以看出,汉代的说书已经十分流行,而且很受欢迎,所以墓主人死后到阴间还要聆听和享受。从现有的文献记载看,隋唐时期,世俗的说书和佛教的讲经互相促进,更是风行一时,从上到下,从老到小,从宫庭到市井,几乎都着了迷。说书在当时称“说话”,说书人称“说话人”。唐明皇在退居西内太极宫后,就爱听“说话”,以此自娱,逍遥度日;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写小儿听讲三国故事,对多髯黝黑的张飞和结巴口吃的邓艾特别感兴趣。讲史是说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存的材料有《武王伐纣评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评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等等。所谓“平话”,也叫“评话”,就是在讲历史故事当中,加以品评;说话人的底本称为“话本”,后来演化成章回小说。小说开头的“话说”和结尾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依然带着说话人口气的余音。说书讲史历代都有,到解放前,茶馆戏楼还可以听到,解放后特别是“文革”时期,因为帝王将相属于封建糟粕,不便再讲了,于是一度沉寂下来,而今思想也开放了,所以讲史在“戏说”之后再度火起来。这也是历史的又一个轮回。说书人既讲史,也讲经,讲佛经故事,来宣扬佛教教义;讲孝经故事,如讲舜的孝行等,来宣传孝道。讲经从魏晋的转读唱导,到隋唐的俗讲说唱,进一步将玄奥佛理通俗化、故事化、世俗化,讲唱的脚本就是所谓变文。敦煌变文还保存着《降魔变文》、《目连救母变文》之类的“话本”。于丹讲《论语》、《庄子》,类似古人世俗化的讲经,只是时下对道德的强调和对个性的张扬,促使她改讲儒经和道经,但把经典故事化通俗化世俗化趣味化以开导人心,有意把经典的外延加以“延伸”,并“加入大量情节”,使之更贴近“现代生活”,则和古人讲经如出一辙。所以也把她的“心得”归入说书之列。

说书是古老而又传统的娱乐方式,而今借着影视传媒,重新火爆起来,简直跨过天桥(剧场),登上天了。这当中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如上面所说社会环境变了,思想开放了,个性张扬了,文化娱乐大众化了;而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则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变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察李白游踪,在从武汉到岳阳的火车上,遇到一个离家出走的十一二岁小男孩,闲聊中,劝他回家,不要在外流浪,他却说:“大道理不要说了,人生不就为了吃喝玩乐吗!”看看现在的社会风气,什么饮食文化、酒文化、娱乐文化,纷至沓来,我暗自惊讶,这小孩真是“与时俱进”了,得风气之先。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人生观发生明显的变化,从群体意识向个体意识倾斜,开始追求主体精神,一切娱乐活动也随之主体化,从卡拉OK就可以看得出来,唱歌成了个人情绪的释放,即便听歌也是为了在共鸣中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经常台上台下打成一片。这就是主体精神的表现。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文化产业应运而生,人们的价值观也变了。演艺界有了市场,票房价值大增,演员和商界的幸运儿一样,成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于是身价自然随之升高,成了天上的明星,有影星,有歌星,有笑星,而今又有了“讲星”。市井文化古来就属于俗文化,在持有传统雅文化观点的人士看来,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滑坡,甚至是一种沙漠化现象。过去常听说香港是文化沙漠,而今“沙尘暴”吹过了台湾,又席卷了大陆。雅俗之间,各有各的看法,但这种世俗化通俗化,却是大势所趋。流行歌曲、杂技魔术、武侠小说、相声小品、戏说趣谈,以及新火爆起来的说史讲经,这些世俗又通俗的文艺便成了文化领域的主宰者。而说书的火爆,是因为观众不满足一般浅俗的逗乐,也不满足一般“胡编”的戏说,希望从娱乐中多得点历史常识和文化知识。不过这种常识和知识,往往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为一谈。事实上,自古及今,人民大众往往从“讲史”和“讲经”中,增加一些历史常识和文献知识,虽然不算规范,却也是一种文化普及。所以说书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于丹讲儒道经典的“心得”,很受欢迎,乃至超过其他“说话人”的“讲史”,为什么?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有人以为是影视界的刻意“炒作”,所以如此“火爆”,恐怕也不尽然。《红楼梦》炒作得够可以的,然而怎么也比不上于丹的“心灵鸡汤”那样“热火朝天”。所以然者何?社会心态失衡使然也。

同类推荐
  •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多样性解读和抵抗性解读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编写。文中详细介绍了公文的种类、格式,以及机关公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要素;重点讲述了公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文种的基本写法。《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集通俗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精心选择了机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直接需要、经常使用的文体,并通过例文示范来增强实际写作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 节日祝福短信

    节日祝福短信

    本书收录了元旦节、春节、元宵节、情人节、妇女节、愚人节等节日的祝福短信。
热门推荐
  • 无悔无悔

    无悔无悔

    只求无悔,一个孤儿从小没爹没娘,全靠师父养大他们亲如父子,直到有一天觉醒神之脉的他,引来灭门敌人的追杀,,,,,,,从此他走上了修仙之路
  • 逆天小姐

    逆天小姐

    祭祀大典上,封印在夏府地下的封印突然解开,一位男子将从神墓里带出来的女子打回家里,教她法术和元素,经过几年的努力,她强势回归,可是却没有他,原来她回来只是为了找到他,可是她未曾找到他就在她的身边,他为了帮她扫除一切障碍,不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一直以灵魂状态陪伴在她的身边,终于有一天,她知道了他的存在,开始了复活他的道路。。。。。
  • 姻缘一仙牵

    姻缘一仙牵

    爸爸,据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哦。妈妈,据说儿女都是上辈子来讨债的哦。师父,我报仇的时候不要拿工作来压我。师兄,你的桃花我解决不了,你自己处理去。依照武侠小说的一般套路,掉下悬崖都会被树枝挂住吧?然后走进一条峡谷或者山洞,要么遇到绝世高手死活追着你要收徒,要么捡到神兵利器,武侠秘籍……为神马她掉下来之后啥都没有就那么干脆的死了?咦?她也不是很悲剧嘛,虽然死的很干脆,但还是有神仙哭着喊着要收她为徒,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从此修仙报仇两不误,报仇结束?姻缘司的工作你能随便辞么?干活去~~~~流风很抱歉让大家失望了,等整理好主线剧情,流风会重新挖开这个坑的。
  • 香火纪

    香火纪

    九州之初,有第三圣皇轩辕出,凝练漫天星辰,成中土十二州,独分一州,画地为牢,囚满天神佛。数千宇纪之后,神佛脱困,诸子削王,年幼的汤九来到蜀都,踏上了成为第五圣皇的荆棘之路。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备论

    备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锦绣农女田园妃

    锦绣农女田园妃

    莫名穿越,得神奇空间,虐无良大伯,捡极品相公。除了她,无人能让他心软,成为他的专属宠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贺之后再无校草

    李贺之后再无校草

    这本书写的是我遐想中的一个女孩儿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李贺的时光,那时他还叫李贺。
  • 天策家计事件

    天策家计事件

    我叫王大。。呸,我叫张玄,贞观年间生人,一生最大愿望就是可以当上统领,走上人生巅峰,娶个美女生七八个娃。但是,在贞观三十年九月初九的这一天,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我被迫走上了“大侠”之路,对就是那种死了没人收尸,啥事儿都得扛的“大侠”,我不想当大侠的。。。从此我就提着我的枪,孤独地走在江湖道上。本书以虐主为乐。
  • 至尊之赤天

    至尊之赤天

    少年赤天,心怀热血,勇闯天涯。以逆天之毅力,妖孽之天赋,于生死中徘徊,突破自身之极限,登临世界之巅,留不朽传奇,创万世传说。星之大陆,高手不尽,却终难出一至尊,统御天下。眼下虫魔肆虐,至尊路启。万世之人,争相逐鹿,至尊之位,虚位以待。这个世界,武者法师,永是主流!
  • 带着基地去修仙

    带着基地去修仙

    这是一个带着堪比虫族母巢的兵种制造基地穿越异界的故事,只不过……王渊怒吼:“说好的兵种呢?居然还得自己研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连一个兵种都没有,你叫什么兵种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