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400000025

第25章 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2)

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就是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要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由于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是保存自然的、良好的生态,而且是让人们获得更为自由、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的生存环境与活动空间。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中国的执政者,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执政兴国的目标、纳入完善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历代执政者都不曾提出过的,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者所具有的人文关怀。而且,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环保”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呼声最高的要求、“绿色”成为经济发展主旋律情况下提出来的,又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之策。因为,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只是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到人的生存,同时也成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说,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际上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是让人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目标之一,写进党中央的正式文件中,既表达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关注,更突出了新一轮改革所蕴涵的人本精神。

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方面,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8%,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8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许多周边国家经济的增长,而且使这些国家减少了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

我们知道,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人新的阶段,使得我们发展的竞争半径更加扩大,国际关联度和参与度更加密切与深刻。我们今天是在对外开放环境中谋发展,对外开放要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国内发展和改革也要考虑国际环境。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推进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则;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订立、修订和完善进程,努力争取使它们符合我国发展的利益。我们不是简单地同国际规则“接轨”,而是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国内经济体制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相互协调;我们不能为引进外资而引进外资、为引进技术而引进技术,而是要既善于利用外资,又善于启动“民资”;我们既要注意开拓国外市场,更要考虑开拓国内市场。为此,要切实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也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始终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要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既要敢于扩大开放,又要善于保护自己,在扩大开放中注意维护我国企业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大力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

三、改革、发展与稳定构架“铁三角”

在改革、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者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着力点。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改革、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同时,改革与发展也为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改革、发展与稳定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铁三角”,处理好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就能树立、落实好科学展观。

(一)坚持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扫清发展的障碍

改革是中国迈向新世纪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进入新世纪之后,改革的动力作用并没有减弱,仍然是人与社会获得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经过几次思想交锋之后,还有一些障碍,尤其是体制性障碍还须继续攻坚。而且,在现实中发展不均衡的地方,往往是体制性障碍最顽固的地方。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仍很大、很重,而其他方面的改革也是方兴未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确定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等等,就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面临很大压力;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不强,质量和效益不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一轮改革必须完成七大攻坚任务。这七大攻坚任务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就业、分配和社保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这些攻坚任务,既包括原来需要改革但尚未改好的方面,也包括一些在新形势下产生并在今天变得突出了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也对新一轮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改革,才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二)坚持用“硬道理”回答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里所指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稳定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为了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的需要决定着改革的内容,发展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进程。改革是随着发展的形势而稳妥地进行。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旧的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发生冲突时就必须适时地进行改革,为发展清基扫障。当今时代,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用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状况,跻身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

(三)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努力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邓小平强调改革与发展,也十分重视稳定。他告诫全党,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只有保持稳定,才能有组织、有秩序地推进和深化改革;只有保持稳定,才能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集中力量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保持稳定,才能充分地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当然,稳定不是这也不能改那也不能动的消极保守的稳定,而是积极促进改革与发展的稳定,紧紧抓住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才能真正做到稳定。稳定绝不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而是积极发现矛盾,通过改革和发展去解决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

当前,改革进人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诸多领域中的深层次矛盾比较集中地暴露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经济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及就业岗位、就业形式等越来越多样化。与此相应的,各种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与变化,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保持稳定的局面,必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我们制定和实施每一项政策都要充分考虑国家财政、企业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把握出台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调整和完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不平衡,国家的财力、物力还不充裕,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基本国情和重要现实。做任何事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整体利益,不能只考虑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而不注意整个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发展;不能只单纯地算经济账,而不同时算社会账、政治账。如果一边是大量的矛盾和问题,一边还要一个劲儿地加足马力,那是承受不了的,是会翻车出乱子的。

要保持稳定的局面,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尤其是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要保持稳定的局面,必须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防止矛盾激化和转化,努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良好局面。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就会相互促进,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于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最终导致满盘皆输。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的领导艺术,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政绩。实践表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我们要想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干出成绩,就要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把加快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到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在改革与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四、坚持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新的发展理论。如前所言,这个新的发展理论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是对现实的深邃思考,更是对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中取得的宝贵财富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曾有部分人士认为,这是不是否定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还是发展经济?对这种错误认识必须纠正。绝不能说因为中央现在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忽视和否定经济发展是中心。经济效率是基础,这是不能动摇的。只有在这个中心和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各个方面的协调和综合发展。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不能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与经济指标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即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如何实施全面发展的新战略。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从这段话里,我们看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的态度,也看到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新情况面前勇于探索的决心。在这篇“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列举了14项当前亟待回答的重大课题,首当其冲的第一项就是“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便是在实践中通过对这个课题的探索所做出的正确回答。

正确的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不是用来唬人的,也不是用来做摆设的,必须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提升。科学发展观本身来自于实践,也应该用以指导实践。它是我们在现阶段正确处理当代中国发展中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以及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南。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因此,我们必须弄通、弄懂其内涵与基本要求,联系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将其科学的观念落实到具体的发展上,以此促进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能力,创造出新的业绩。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实践与理论的创新是没有止境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创新,既是对现实课题探索的结果,又是深化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崭新起点。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的实践丰富发展的理论,用发展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实践,并能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们就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同类推荐
  •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

    《群众工作力》由洪向华主编。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柏林墙

    柏林墙

    本书作者提供了柏林这座城市简要的发展历史,描述了冷战在柏林的表现,从东西方的对垒、前东西德的成立、柏林墙建造的前因后果,围绕柏林墙发生的种种事件,一直到冷战结束和柏林墙的倒塌,包括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的关于“我是一个柏林人”的著名演讲等。
  •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论集

    如何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观辩证统一,使改革开放的实践效果与改革主体的价值目标相一致,这是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深入进行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化、体系化建设,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读“三国”》文字流畅,内容扎实、准确,剖析客观公允,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从有关毛泽东阅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大量资料中,加以理性思维,写了《毛泽东读“三国”》这部图书。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春答

    春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聪慧对对碰(少儿益智丛书)

    聪慧对对碰(少儿益智丛书)

    郑板桥是清朝的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在当时被称为一绝。一般人想要得到他的画是不容易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卖了一幅……
  • 王俊凯之勿忘凯始

    王俊凯之勿忘凯始

    女主角张雪为了找到七年前帮过她的一位男孩来到重庆,碰见了王俊凯。和他相处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他,就是她要找的人。她想告诉他,她始终没有忘记开始他们的记忆。PS:所以小说名叫勿忘凯始。本文主要写王俊凯和一个女孩的爱情故事,与现实无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二次元乱入

    二次元乱入

    我叫华子,好好的过我的生活,直到那天遇到了妲己,然后姜尚成而我二大爷,熊孩子哪吒成了我表弟......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被乱入了,随即而来的是......--------------------都市生活搞笑文,没有升级打怪神马滴,只为在你为生活劳累的时候逗你一笑,足矣,希望大家多多捧场,收藏一下
  • 重生之不愿再爱你

    重生之不愿再爱你

    南宫昊,我爱你,我把我的心捧到你的跟前,你却视而不见。我等了三年,盼了三年,爱了三年。得到的结果却是你要和别的男人结婚的消息。如果有来生,我宁愿再也不认识你,只想过平淡的生活,这样,心就不会再痛——白泽。
  • 民国爱情

    民国爱情

    民国时期,东北三省沦陷在日本的铁蹄之下,学校也被日本人接管,法西斯的风气在学校里蔓延着,蒋碧薇本是大家闺秀,但是父母在战乱中坐火车时被日本的飞机轰炸,下落不明,蒋碧薇只好一个人待在日本人接管的书院里,东北三省已经变成伪满洲国,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到了更朝换代的时期,蒋碧薇和学校里的其他女孩一样,战战兢兢的活着各种满洲贵族、日本军官以及北洋军阀的虎视眈眈下,可谓步步惊心,不只将来的命运如何。
  • 顶级特工行动档案

    顶级特工行动档案

    本书介绍了克格勃、中情局、军情五处、摩萨德等情报机构震惊世界的特工行动。
  • 都市邪兵

    都市邪兵

    美女!你好漂亮呀!我们可以开个房间聊聊人生,畅想一下未来嘛!我是凡人,只想做一个保护自己老婆的极品好男人!我风流!男人哪有不风流的!最关键看的是你有胆量没有!
  • 只是恋爱

    只是恋爱

    林天雷,虽然是老大,可他出生却比他弟弟晚了几分钟,所以,林天雨,也就是我二哥,很不服气,也很少尊称他为大哥。满口雷子雷子的叫。林天雷也很瞧不起他弟弟,说他一介武夫,没出息,将来跟老爸一样,也是扛大个儿,卖苦力的命。
  • 冥王请接招

    冥王请接招

    “肚子里怀着本尊的孩子还想嫁人?”杨佑宁听着质问的话,莫名的想打人!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哪来的孩子?还威胁她,孩子亡,她整个杨府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