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以强悍善骑著称。国中有一匹千里马,其皮毛油黑发亮如软缎,没有一根杂毛,且能日行千里,为匈奴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被视为国宝。东胡国得知后,便派使者到匈奴国索要这匹宝马,匈奴群臣认为东胡国实在是太无理,一致反对。
冒顿一眼便看穿了东胡的用意,但是他却不露声色,因为他知道,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于是便决定忍痛割爱来满足东胡的要求。他对臣下说:“东胡之所以要我们的宝马,是因为与我们是友好的邻国。我们怎么可以因为区区一匹千里马而伤害与边邻的关系呢?这样是不合算的。”说完,就让东胡的使者把宝马牵走了。冒顿虽然表面上不与东胡作对,但他暗地里壮大实力,修明政治,希望有朝一日洗雪耻辱。
东胡国王得到千里马后,认为冒顿胆小怕事,就更加狂妄自大。他又听说冒顿的妻子非常漂亮,顿生邪念,就立即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之妻为妃。
冒顿的妻子的确年轻貌美、端庄贤淑、深得民心。匈奴群臣一听东胡国王如此羞辱他们尊敬的王后,个个气得摩拳擦掌,发誓要与东胡决一死战,冒顿更是气得牙齿咬得咯咯响,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怎么称得上是男人呢?更何况自己还是个国王!不过,他转念又一想,东胡之所以三番五次地给自己难堪,就是因为它的力量比匈奴强大,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旦战争爆发,自己的实力确实很难战胜对方,还是应当再忍让一回,等以后自己壮大了,再找合适的时机与东胡算总账。于是,他强作笑颜,劝告群臣:“天下女子那么多,可是东胡却只有一个啊!怎么可以因一个女人而伤害与邻国的友谊呢?”于是,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国王。
东胡的使者一走,他便召集群臣,指明东胡气焰嚣张的原因,并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他鼓励群臣内修实力,外修政治,壮大自己好找回面子。群臣听冒顿分析得十分有道理,就按照冒顿的要求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以图日后能够雪国耻、报仇恨。
东胡国王轻而易举地便得到了千里马和美女,认为冒顿真的是畏惧他了,于是日益骄奢淫逸。由于他每天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导致国力渐衰。可是,他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敌我力量的变化,又一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两国交界处的方圆千里的土地。
此时的匈奴又怎么样呢?在经过冒顿及群臣多年卧薪尝胆的治理,政治修明、经济雄厚,可谓兵精粮足。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东胡。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人并不一定全是善良诚挚之人,总有人会咄咄相逼、仗势欺人,而这时如果我们与之做意气之争、拼个鱼死网破,那么我们所有未实现的梦想也就都化为乌有了。况且此时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未必就能洗清对方所给予我们的侮辱。因此,忍辱负重、奋发图强才是康庄大道。
有人早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才能为人所不能为”。为了梦想有成真的一日,为了自己有成功的一日,面对他人的挑衅、侮辱,一定要有“将刀插在心上”的觉悟。
拉近人际关系,缩短成功距离
正所谓“人情卖给熟面孔”。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怎样从陌生人变成熟人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面对陌生人,只要能打开突破口,与对方拉上关系,就要毫不放松,接二连三地贴上去,你来我往,双方的关系自然就有增进了,这就是交往的秘诀。社会学家指出,与陌生人拉关系、套近乎,只要养成了如下这些技巧性的习惯,就会无往而不利了:
要制造机会拉近彼此的身体距离
生活中,那些销售精英们一般都很善此道。比如:某人在百货公司买衬衫或领带时,店员总是会说:“我帮你整理一下吧!”然后,借着整理衣物的机会,让彼此的身体拉近,有时甚至会接近到只有情侣之间才可能的极近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就减弱了对方的防御心理而拉近了心理距离。
出于动物的本能,人都有一种防御的意识,自己身体四周的一定范围内是陌生人的禁区,通常情况下,只会允许亲近的人进入。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种错觉:只要能够进入这个范围内的人都是无害的,换言之,承认和进入这个范围的人有亲近关系的错觉。
人与人之间的身体距离能够显示出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看彼此之间的距离就能显现出来。比如:手能放在彼此肩膀,往往是情侣。那么,即使是陌生人,当对方借机会把手放在你肩膀上,心理距离也会一下子缩短。推销员就常用这种方法,他们经常一边谈话,一边很自然地移动位置,离顾客近一些,让彼此亲近一点。
由此可见,制造出自然接近对方的机会,是快速拉近彼此距离的法门。
与初次见面的人打交道,谈话时应该选择在对方旁边的位置不可否认,和初次见面的人面对面、眼睛看着眼睛地谈话,是一件让人感觉很不爽的事情。而如果站在对方旁边,就可以避免两人视线相遇造成的紧张感,从而保证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人的潜意识会认为:面对面的陌生人往往是对手,站在旁边的则是同道中人。因此,与人交谈时选择对方旁边的位置能够有效地增加亲近感。
有事没事多见面,文火加热彼此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个人,一个与你同住一个小区,经常会碰面,彼此打个招呼;一个是你在酒吧新认识的,你们在一起喝了一夜酒,恰好两个人与你相处的时间总和是一样的,你会觉得谁比较可信赖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
面对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一次交往时间过长、谈得过多、涉及得过深,这并不利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像人即使再喜欢吃一样东西,如果一次吃得过多,也会腻的。而且,这样的行为容易让对方认为你轻浮、不稳重,是“自来熟”。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推销精英们是如何处理的:他们往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顾客见上一面,并附加上“到附近来办事,顺便来看看你”的说法。结果如何呢?几个月之后,甚至更短的时间后,他们就和顾客成了很好、很亲近的朋友。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遵循“分散法则”,集中交往不如分散交往来得有效。就像我们学习,每天学习2小时,连续6天,绝对比一口气学习12小时更加有效,虽然学习时间都是12小时。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一定要遵循“分散法则”,这是给对方强烈印象的最好方法。
五个好习惯让贵人不请自来
天下没有不求人的人,人生在世求人办事是免不了的。因此,当自己尽了全力仍然不能办成必须办成的事情时,我们就要勇于抛下面子去求人。然而,怎样去求,求什么样的人……其中自有乾坤,至少有以下这些习惯是必须的:
放低姿态
求人就一定要有求人的姿态,不要让被人感叹“找人借钱的比借钱给人的还厉害”。试问,有谁愿意帮一个傲慢无礼的人呢?
很多人认为以低姿态去求人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其实,低姿态只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以促成合作,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强者不仅提得起,而且放得下。至于“万事不求人”,如果真的有那个本事自然好,如果没有那样的能力,却“煮熟的鸭子嘴硬”,就是内心脆弱的表现了。求人说明你认可对方的这种能力,说明在这件事情上,你需要对方的帮助,而与尊严无关。
刘备三顾茅庐,这才换来了蜀国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刘备的以低姿态求人,哪能取得赫赫成就,从而流芳百世呢?
放低姿态去求人是让别人为你办事的前提条件。
所谓低姿态是指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你谦虚就会显得他高大;你朴实,他就乐于与你共事,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才能得到满足,认为与你合得来;你愚笨,他会认为你无害,愿意去帮助你。这样的情势对你才是最有利的。反之,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不仅做事没数了,而且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为了把事情办成,低姿态是不可或缺的。听说过“扮猪吃老虎”吧,这才是大智慧。
当我们求人时,应该以内心的精神支柱——内在的尊严为支撑,而内在的尊严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而这些是完全摆脱他人的看法和评价而独立存在的。
赞美他人是助己成事的良策
古人常说:“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想要别人帮你办事,总要先满足别人的需求。而获得认可和赞美恰恰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之一。爱听溢美之辞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所固有的弱点。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吹捧和赞扬时,心中会产生一种莫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自然也就容易接受对方的建议、也乐于帮助别人。
要想在办事时求人顺利,就要把赞美他人“习惯成自然”,这样,我们的办事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法国科学家、文学家丰特奈尔97岁时仍然谈笑自若。一日,他在社交场合遇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他大肆赞美了那位女子。然而,片刻之后,他再次从那位女子旁边经过时,却没看她一眼。于是,那女子问丰特奈尔说:“我该怎么看待你之前的殷勤呢?”丰特奈尔不慌不忙地回答:“请你体谅我,你知道,如果我看了你,哪怕只有一眼,恐怕我就走不过去了。”
赞美是获得对方重视,赢得他人帮助的有效方法。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大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以结党营私的罪名将他抓了起来。在他即将被带走时,他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于是,当魏明帝审讯他时,他恭恭敬敬地陈情道:“陛下所定的用人原则是‘唯贤是举’,请陛下考察我的同乡们是否合格,如有一个不称职的,臣愿处罚。”魏明帝经考察后,证明许允所言不虚,便立即将许允释放,并且还赏了他一套新衣服。
试想,如果许允一味哀哭求饶,结果又会怎样呢?恐怕只会落实了自己的罪名,即使皇帝心存怜悯,也必须以国为大,以公为重,断无饶恕的可能。
因此,求人办事,一定要考虑对方的身份、性格等特征,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求”。要想有求必应,事前就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要学会阅人。比如: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知道了对方的特点,还要加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留心对方的细节习惯
事无巨细,有时细节的作用能发挥极大的能量。所以,记住人际交往中的细节是做人聪明的手腕和做事聪明的手段。
注重他人的细节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诚挚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够记住与对方相关的一些细微小事,并找机会说给他听,就能够让对方认为我们是真的关心他,从而消除对方的戒备心,使对方对我们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那些能在社交中无往而不利的人都很注重细节。例如,即使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他也会记得对方的名字;两三次之后,对对方的喜恶、家庭结构等就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美国邮政总局局长法利就是这方面高手中的高手,他能叫出五万多人的姓名,能记住与别人交往的许多细小之事。他每到一处都高朋满座,而他不仅可以和许多人攀谈聚餐,还能拍着某人的肩膀,了解他的太太和子女的近况,询问他家后院里种植的蜀葵长得如何等。
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关注,因此记住对方的细节是我们获得别人信任和好感的基石,是求得他人一臂之助的小法宝。
事成之后要致谢,过河拆桥是禁忌
很多人都有一个弊病,求人时,好话说尽;事成后,相遇不相识。这让人觉得世态炎凉,对给予帮助的人来说是一种情感伤害,对求人办事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情谊沦丧的表现。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只求人一次,以后总还有求人的地方,过河拆桥只会堵死自己以后的路。因此,求人办事,事了之后,无论结果是否如我们所愿,都应该道声谢,这样才能划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有的人会说:“我也想感谢,可是我哪有那么多钱去感谢?”其实,事后致谢与有事相求不同,我们不一定非得重“礼”相加,多说几句感谢话,让对方知道我们的谢意就可以了。
表示谢意,可以开门见山地说:“那件事多亏了你的帮忙,我特意来感谢你!”一句话,怎样说能让对方心中阳光灿烂,让对方怡然自得,就怎样去说。
此外,逢年过节,一句小小的问候,或电话、或短信,都能捎去浓浓的情意,让帮助过你的人对你产生特殊的感情,不必日后万一有事相求时,如同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求人帮忙是被动的,事后致谢是主动的。被动的尚且无所畏惧,何况主动呢?事后致谢能让对方进一步肯定我们,能为我们的人情账户添加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