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8900000005

第5章 书籍的生产材料

一般认为书籍有两种形态,即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当我们想把思想意识用文字书写出来,就必须寻找一种适合的材料。而文字的材料,也就是文字的载体,就是书籍的生产材料,也可以说是书籍的制作材料。

书籍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并不是开始就用纸来书写和印刷的。纸书的问世,是书籍史上的分水岭。所以我们将纸书的出现作为界限,分段讲述书籍的生产材料。

(一)纸书问世前的书籍生产材料

在没有纸书以前,书籍就出现了。从书籍诞生到纸书的问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我国初期书籍主要是甲骨文书、金文、早期石刻文字等。所以相应地,书籍制作材料以龟甲、兽骨、青铜器皿、石头、玉器为主。而随着要表述的内容逐渐丰富,文字也不断增加,龟甲、兽骨、青铜器皿、石头、玉器等材料的承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于是出现了可以承载更多内容的竹片、木牍、布帛。《墨子》说“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就是说古代的统治者为了把治国之道传给后世子孙,就把这些文字写在竹简或布帛上,雕镂在金属(主要是青铜)器皿或玉、石材料上,雕琢在盘盂这类器皿上。《墨子》中还有这样的记录:“何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也?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这是墨子在谈论自己的学习感受,他说自己并未与先圣六王同一时代,所以没有见到真人,听到真声,那么怎么知道他们的美好行为呢,靠的就是竹木简、金属器皿等上面留存的记载。

墨子并不是为了阐述当时书籍的制作材料,只是告诉人们哪些材料可以承载文字传之后世,正好从侧面说明了纸书问世前书籍的制作材料。

竹木作为书籍的制作材料,与龟甲、兽骨、金属相比较易腐烂,防腐对于保护写在竹木简上的文字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竹木简防腐的技术,刘向在《别录》中说:“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策,皆于火上炙简,令汗去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曰汗简。”后来人们就用“汗青”指代史册。宋代文天祥有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竹木简盛行的时代,布帛也被用来制作书籍。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子弹库楚帛书出土于1942年,宽38.7厘米,长47厘米,文字为墨书,共九百余字,字体为楚国文字,图像为彩绘,帛书四周有12个神的图像,每个图像周围有题记神名,在帛书四角有植物枝叶图像。除了出土的文物以外,我们也可以在传世文献中找到将文字书写于布帛的线索。《论语》中说:“子张书诸绅。”也就是说子张把孔子说的一些话记录在丝织品上。《风俗通义》上也说:“汉刘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籍二十余年,皆先竹书,改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也。”意思就是说刘向在整理国家藏书的时候,先将草稿写在竹简上,进一步修订完成后,才誊写在布帛上。东汉末年,董卓乱国,进入都城,跟随的士兵们将帛书抢出来做了帐篷。直到东晋时期,布帛和竹简一样,是书籍普遍采用的制作材料。

观察现存的帛书,我们会发现,它的形制与竹木简书是非常相似的。首先要在布帛上画出或者织出一定数量的格子,这些格子被称为界行或栏线。黑色的叫做“乌丝栏”,红色的叫做“朱丝栏”,而两道栏线之间形成格子,正是竹木简并排形象的模仿。《后汉书》上说,汉顺帝时候,有人曾经向朝廷进贡《太平清领书》一部,共170卷,史书记载“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就是说进贡的书是在白色的布帛上写着黑色的字,文字分行,之间画着朱红的格子作为分界。卷首有青黑色的绫子,绫子上再用红笔写上划分段落的垫衬着几层古纸,尚有碎片留存。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八十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十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灞桥纸纸色暗黄,经化验分析,原料主要是大麻,掺有少量苎麻。在显微镜下观察,纸中纤维长度一毫米左右,绝大部分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有明显被切断的帚化纤维,说明它在制造过程中经历过被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手段。虽然质地还比较粗糙,表面也不够平滑,但小标题。可见,那时候的帛书在设计上是非常精美的。

帛书出现后,由于价格昂贵,所以使用范围并不十分广泛,只是和竹木简一起作为书籍制作材料流行,最后同为纸书所取代。

(二)纸书的问世和流行

我们现在看到的纸是用机器将植物纤维捣碎,做成纸浆,然后通过一系列工序造出来的。用造纸行业的标准来讲,就是必须经过帚化过程的纸才是现在科学概念所描述的纸。

1957年5月8日,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一枚青铜镜上,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纸。这一发现,把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年代向前推进了两个世纪。

1933年,曾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发现西汉古纸。灞桥纸发现后,又在甘肃居延汉代烽塞遗址和陕西扶风中颜村发现了西汉纸。甘肃发现的西汉纸上还留有文字笔迹,这些文字是隶书体的。说明至迟在西汉,人们已用纸来书写文字了。这些西汉古纸中,新疆纸为公元前49年之物,中颜纸和甘肃纸为西汉宣帝、哀帝时代所造,均迟于灞桥纸。

以上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说明了早在蔡伦以前,中国确实已经有了造纸技术。但这种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这些流传下来的造纸技术和纸的实物,对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史书上说蔡伦觉得“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缯帛者谓之为纸。缯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史书上的话可以证明纸经过蔡伦改进以后,质量提高,通行天下。

以往人们都把造纸术发明的功绩归于蔡伦,直到近年来考古发现了西汉已经有成品纸后,蔡伦的地位有所动摇。《东观汉记》中说:“蔡伦典尚方,用树皮为纸,名谷纸;故渔网为纸,名网纸……”这说明蔡伦扩充了造纸的原料,改进了造纸技术,提高了造纸工艺。蔡伦造纸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努力改变“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缯帛者谓之为纸。缯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局面。所以他将以往单用废旧麻丝造纸扩展到用树皮造纸,这样就使得纸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数量大幅度提高,极大地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和使用者的支出,比起早先造纸者没有明确目的的造纸要高明得多。尊蔡伦为纸的发明者与在蔡伦之前就有纸的出现并不矛盾,没有以前的技术积累,蔡伦就不可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而没有蔡伦意欲扩展造纸原料,提高造纸工艺的理想,纸张不可能降低成本,也无法成为书籍制作普遍采用的原料。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文明进程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但是纸普遍作为书籍的制作材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东汉时期的《风俗通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汉光武帝刘秀在公元25年将都城由长安迁移到洛阳。在迁都过程中,有专门搬运书籍的车子,“载素、简、纸经凡二千辆”。素是布帛,简是竹简,那么纸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纸吗?虽然古代也有将布帛称为纸的,但是前面已经提到布帛了,按照正常的逻辑,这里的纸书必定是纸写的书。如果这是事实,那么中国至少在西汉末年或者东汉初年两汉之交时已经掌握了用纸作为书的原料这项技术。

特别是等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以后,造纸成本大大降低。用纸来作为书写材料或者书籍制作材料就更加普遍了。《后汉书》记载:蔡文姬受曹操委托率领一些人为曹操抄写书籍,蔡文姬向曹操索要了纸和笔,书抄好后文字无一错误。类似的记述在东汉的史书中还有很多,可见在东汉时期用纸写字已经比较普遍。

曹魏时期,造纸技术更加进步。西晋造出的纸帚化程度已高达70%,非常接近后来机器造的纸。这时候,纸成为书写材料的主流。布帛、竹简莫高窟甬道偶然发现藏经洞,其后西方探险家斯坦因、伯希和、大谷探险队、奥登堡接踵而至,大批珍品被捆载而去。这些书籍最早的写于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其中最多的是唐朝到五代的书籍。这表明从晋到五代时期,即3世纪到10世纪是我国手写书籍快速发展并达到鼎盛的时期。而进入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才大量出现,因采用雕版印刷,纸张就成为制作书籍的唯一材料了。特别是毕昇改进了印刷术以后,印刷的书籍就更加通行了。已经渐行渐远。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经向谢安索要纸张,谢安非常慷慨地将库存的九万张纸都给了他。一位史官向朝廷请求将库存的三万多张纸拨出四百张用来记录皇帝的言行。曹魏的官府藏书有四千多卷,到了东晋时期,官府藏书近三万卷,私人藏书也逐渐多起来。种种事实表明,纸的用量已经非常大了。到了东晋末年,桓玄掌握朝中大权,他索性下令停止使用竹木简而代以纸张。从此以后,纸张书写的书籍飞速发展,盛行于天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圆箓在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一些主要文化名城、文化名镇的历史渊源,以及鲜为人知的文化底蕴。
  • 文化主体

    文化主体

    本书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历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古城的法天象地思想、古村的天人合一理念、古民居的天人合一设计、古园林的天人合一精神、帝陵布局与天人合一观、土地利用与天人合一观、水利工程与天人合一观、生物保护与天人合一观、古代科技与天人合一观、《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黄帝内经》的天道人道等内容。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热门推荐
  • 场面话就应该这样说

    场面话就应该这样说

    场面话究竟有多重要,场面话是否真的能为你打开一个崭新的天地?不妨思考一下,生活中,免不了要与陌生人打交道,那么,怎么才能让人一下子接受你,不踩对方的雷区呢?你需要场面话。在试图说服别人,使人接受意见或者改变观点时,你必须懂得运用场面话。
  • 鬼神异闻录

    鬼神异闻录

    这里没有登高一呼、攻城掠池,没有1111、萝莉御姐,没有征战天下、一统江湖;有的只是平凡的亲情、友情、爱情;这是一个转世为人的恶鬼与人类之间的故事……【求收藏,求推荐,求鲜花】【求收藏,求推荐,求鲜花】【求收藏,求推荐,求鲜花】【求收藏,求推荐,求鲜花】【求收藏,求推荐,求鲜花】
  • 我与女鬼有个约会

    我与女鬼有个约会

    我在地铁上偷拍了一个大美女,被她发现后竟约我去宾馆继续拍……
  • 神探萌妃赢翻天

    神探萌妃赢翻天

    哇,刚穿就被自家人诬为杀人凶手?这夏家的水真深啊,难怪会成为犯罪的温床、罪犯的天堂,悬案重重,死人多多,而她还是重点被害对象!为了保住小命,她开启侦探模式,逢案必破,一不小心就成了神探夏十一。风流倜傥的名捕、色艺双绝的画师、高冷毒舌的王爷、渣渣的未婚夫等纷纷找上门来,人人都道她艳福不浅,只有她知道众男中必有连环凶手,她的小命随时不保!看她如何破悬案,抓罪犯,斗内鬼,护萌弟,得神宠,拥美男,破诅咒,成为人生大赢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引爱入局

    引爱入局

    十八岁那年,苏日菲的人生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她暗恋许久的青梅竹马哥哥和闺蜜私奔了。第二,她被一个下流无耻的私生子毁了清白。事情败露,她大着肚子只能嫁给这个禽兽一般的男人。他风流,邪气,外面桃花不断,却说要给她一辈子的幸福。她以为那是一生的承诺,却不知道那是他习惯的谎言。婚后,父母一场诡异的车祸离世,整个苏家却被他收入囊中。她挺着大肚子去质问,却听到他和别的女人的计划,原来他娶她,只是为了他的报复计划。一纸婚书,逼得她失去骨肉,走投无路。这时候,这个毁掉他一生的男人却再次出现。“你还欠我一样东西!”“什么?!”“一个孩子。”
  • 异典证神

    异典证神

    修真成仙曰小道,天典证神乃大道!神修大道路遥迢,异典神途乐逍遥!一个替天行道的奇侠,不幸陷入了梦中情人设下的陷阱,力尽身亡。然而,他坚韧强大的灵魂,却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不解与茫然,最后莫名地穿越到了一个异世界。历经十二年对前世的反思,偶获鉴天异典,一朝得道,成为神士,从此踏上神途。请看一个坚韧不拔的灵魂,是如何借助异典,在异世界的神途之上披荆斩棘,冲破重重天障,鉴证天道,验证神通,直到踏上神道之巅,俯视无尽洪荒,永生不灭!(已完成120万字小说一部,绝无太监之理,请放心收藏和推荐!另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家有憨妻

    家有憨妻

    他是当红的天王巨星,她是乡下来的憨丫头。现代版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奈地接受这段令人揪心的婚姻。婚前,她竟然向他提出婚前约定,一年后她净身出户,婚嫁各不相干。婚后,她就像病毒一样扩散,让每个人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她感染上。
  • 国师腹黑男宠狠绝色

    国师腹黑男宠狠绝色

    南方有国名南秦,国师惊才绝艳,好、好男风。新晋大将军温文尔雅实乃众家小姐望穿秋水极目等待之人,岂料归师之日,有眼尖之人发现,国师与将军拉扯不清!于是乎求亲、迎娶、逃婚、盼归。陪打怪陪升级,他漫步与她身旁;从男宠到将军,是双宠无耻的陪伴在身边;从少男到少女乃至人妖,是友情充溢了她整段旅程;从春花至秋月,她一路走过了太多。一段无耻的旅程,一段不凡的故事,戚温莲说:“求不打脸,求捧个场!”然后顶锅盖走人儿!
  • 拜托王爷别追我

    拜托王爷别追我

    财迷方初晴穿越成为王妃,本以为可以混吃混喝做一个无忧小米虫。谁料这身子命太苦,不但不省心还得劳心劳力做智囊。哼哼,本姑娘比你们多了几千年见识,还怕玩不转你们?这位爷你过河抽桥?本姑娘也不留恋,走人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方无极

    十方无极

    一场莫名其妙的分离,让丰衣足食的潇云踏上了一条浴血之路。从不韵世事到心有羁绊,又经历了怎样的心伤?当潇云实力强大的时候,却发现一切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实力变强而结束!潇云渐渐才明白,这世间最可怕的并不是只有无情的苍天和大地,还有那温柔的嘴、险恶的心。当这天地容不下我,人心隔着肚皮我琢磨不透的时候!那我也只好捏碎这心、踏破这大地、碎了这苍天。苍天求饶般的问我:“我何曾伤害过人?我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潇云只是冷笑一声道:“可你这苍天又曾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