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能上台,我们知道全拜他的外公申侯以及晋、郑、许、秦等诸侯国。同样是有周朝正式户口的,郑国国君郑武公(姬掘突)的待遇就完全不同,郑武公不仅拜为周朝的上卿,而且执掌了周朝的朝政。
之所以郑秦两国待遇不同,除了因为秦国是刚刚取得户籍的,更因为郑武公是周平王的叔叔。
周厉王生了周宣王和郑恒公,宣王生了幽王,幽王又生了平王,恒公生了郑武公。
郑武公可不就是周平王的亲叔叔。
郑武公不仅仅是周平王的亲叔叔,还身兼周平王的小姨夫。
郑武公的老婆是谁-----是宜臼的母亲申后的小妹妹。
郑武公原本是周平王的叔叔,一下又多了个身份成了周平王的亲姨夫,真是亲上加亲。不过这个身兼两职的亲人长辈,对周平王这个又是侄子又是外甥的“天子”态度,耐人寻味。
郑武公对周平王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郑武公提出将自已的儿子姬寤生(郑庄公,后面将会写到他,史称小霸)送到洛阳,是要在周国朝都学习周礼。这样的建议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小宗国的国君儿子去大宗国国都演习周礼,即体现了《周礼》上的君臣之道,又展示了礼乐文化的出处地位。
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出在郑武公提出这个建议的后缀条件,完全违背了《周礼》上倡导的君臣之道了。
郑武公居然要求周平王将太子姬狐送到他的封地---郑邑。
表面上看这是官二代开展人才交流兼走亲戚串门联络感情的互动,实质上是扣压人质的绑架行为。
首先双方身份不对等,虽说都是官二代,可人家姬狐以后是要当天子的,是皇二代。姬寤生充其量也就是个诸侯国君,是当不了天子的。其二就算是走亲戚串门联络感情,也不能强迫人家必须去串门,而且一串N年不许回家的。
照理这种无理加无礼的建议周平王完全可以象我们现在在电视上看到的古代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朝堂之上,郑武公跪拜说着启禀大王之类的什么什么的话,周天子一听这什么什么的话勃然大驳回了郑武公的奏折,怒道:寡人不准!甚或忿忿地吩咐手下剥了顶戴花翎罢了郑武公的官职什么的举动。
然而,周天子一没有驳回奏折,更没有罢了郑武公的官职,居然而且就依了郑武公的意思照样做了(太子姬狐在郑国一直呆到周平王病死,赶着回去奔丧顺带着继天子之位,结果因哀伤过度加之在郑国当人质N多年,心灵充满委屈和郁抑,回到洛阳就病死了,这个太子当的实在是悲惨)。
这就是周平王这位大周天子的悲戚之处----实力不济,受人辅挟。
想当年大周天子封遍天下诸侯,各诸侯国都要朝贡大周。以往都是诸侯国仰瞻大周,视大周为马首。
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郑武公使用绑架人质的手法究竟有何目的?因为他使的这招是常人想不通的,既然是绑架为何还主动又把自己儿子送去给别人绑呢,真得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吗?
郑武公当然是有目的的。
郑武公的老爹郑恒公当年听了未卜先知的伯阳父精确的关于国家趋势的分析,采纳了伯阳父精准定位的坐标点,将郑国东迁,采用行贿的手段弄了一块地。后来发现地太小,又用打架的方式强占了一些,便因护驾幽王身亡了,扩地建国的愿望就此打住。
郑武公继位后,他继承老爹的遗志盘算着如何扩大郑国的疆土。他的野心比他爹大多了,他早就觊觎郐国的领土。当年老爹和郐国打了一架,占了些郐国的地盘,在他眼里老爹占的太少了,纯属小打小闹。
郑武公要的是郐国全部的地盘。
可是毕竟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在一旁看着,蛮干是不行的。从古至今打架都是要找理由的,就是现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任谁不都是找着理由才开战的?
尤其是以侵占别国地盘为目的战争,更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