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点
拔罐疗法,是民间疗法中的精华,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多的优点,故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和使用,深受群众欢迎。其优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适用范围广由于拔罐疗法来源于民间,经过长期防病治病实践,再通过历代医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总结、充实和提高,形成罐具多种化、罐法多样化、施术部位广泛,故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能治疾病日益增多。根据古今医学文献记载和笔者4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的内科、妇科、儿科、创伤外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170多种疾病都可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凡临床用之得当,都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2.器械简单拔罐疗法不需要复杂精密的医疗设备。所用罐具构造也比较简单,有的(如竹罐、兽角罐等)还可自己加工制做,且取材方便。或所需辅助医疗用品和药物,多能就地取用,比较方便。也可用家庭日用玻璃茶杯、空玻璃罐头瓶、陶瓷茶杯、竹米筒等等代替罐具;缝衣针或各种树刺代替针具;破瓷片、碎玻璃代替刀具。
3.简便易行拔罐疗法比较容易学,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当然更好,即使没有文化的农村老太太也能学会,可以用于家庭互疗或自疗。当然若具有中医学功底,了解和掌握脏腑经络知识,则选拔部位更准确,治疗范围更广,效果更佳。
4.见效快、疗效高拔罐疗法,不管是用于急性疾病,还是慢性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凡临床各科适应病证用之,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只需治疗1~2次,病就好了,即使顽固性慢性疾病,只要多治疗几次也能见效。所以拔罐疗法的治疗效果是不可低估的,而且见效快,疗效高。
5.经济实惠本疗法的最大特点是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治好病。即使配用药疗,也多是常用中草药,有的可以自己采集,取材甚便。所以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节约了药材资源。即使采用新型罐具治疗,其费用也比正规医疗(如中西医内治或外治等)低得多。
6.安全、无毒性反应拔罐疗法,与中医其他外治疗法一样,是施术于人体的肌表(皮部)部位,可随时观察,及时变换手法或部位,稳妥安全,无毒性反应。
(二)注意事项
1.选准应拔部位、罐具和罐法根据“配穴法”取穴原则,选准应拔部位。一般取穴以背部、腹部和四肢为多。再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来选择最佳的拔罐方法以及罐具型号和口径大小、罐具多少。
2.保持环境舒适拔罐时,须保持室内温度适度,避开风口,防止受凉。
3.选择好体位一般原则是,患者体位既要舒适,又要便于拔罐操作。
4.掌握拔罐吸力吸拔力的大小与扣罐时机及速度、罐具的大小、罐内温度等因素有关。用火力或水煮、水蒸气排气拔罐时,若罐内温度高、扣罐速度快、罐具深而大,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一般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如患者觉得吸拔不紧,是由于罐内温度低或扣罐动作慢造成吸拔力不足所致。此时应重新拔,或改用较大口径的罐具再拔1次。若吸拔力过大,亦可重新再拔,或按照起罐法稍微放进,些空气,以减轻吸拔力。如果是拔罐部位凹凸不平而造成漏气,须改换部位再拔,或改用面垫罐法。
5.注意患者的反应在拔罐时,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如患者有发热、发紧、发酸、凉气外出、温暖、舒适、思眠入睡等,都属于正常得气现象。如出现胀痛较明显,或灼热感难受时,应立即起罐,变换部位再行拔罐,或减小吸拔力,或改用口径较小的罐具多拔几次。拔罐后无感觉为吸拔力不足,应重拔。如出现晕罐时,按前述的异常反应予以处理。
6.注意火的大小火罐点燃的火,主要是要求能排尽罐内空气,以达到最大吸力,为此,待燃烧火苗(火焰)行将熄灭时扣罐为佳。一般切忌火旺扣罐(特殊用法除外),否则容易灼伤皮肤。
初次治疗、紧张、年老体弱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发生意外反应,以便及时处理。对这类患者宜选用小号罐具,拔的罐数要少,并尽量采用卧位。
7.防止烫伤如在点火过程中发现罐口过热,应当换罐,或用消毒湿毛巾抹一抹以降低罐口温度,以防烫伤。
8.水疱的处理烫伤、吸拔过久、皮肤过敏,比较容易出现水疱。一旦发生水疱,要防止擦破,可涂少许甲紫,也可不做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疱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疱内液体,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然后敷利凡诺纱布,再用消毒干敷料覆盖、固定。但此处不宜再拔罐,待愈合后,方可拔罐。
9.拔罐时间长短要适宜如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病,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病,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可略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背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可适当延长;天热时则相应缩短。体质强壮、青年人,拔罐时间可适当延长;体质虚弱、老年人或7岁以下儿童则相应缩短。
10.治疗的间隔时间主要根据病情决定。慢性疾病或病情和缓的,不必天天拔,每隔1~2日或3~5日拔1次为宜。病情急者,一般每日1次,如急性胃肠炎、感冒等病,也可每日2次,甚至3次,不必分疗程;对连续几天拔罐的患者,应轮换拔罐部位。若慢性病,以5~10次为1个疗程,若不愈,可休息2~3日再继续治疗。若患者感觉疲劳,应休息几日再拔罐。
11.防止罐具脱落拔罐时,患者不要随便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罐具数目多时,距离不宜排得太近,否则因罐间互相挤压而致脱落。
12.罐具的数目与大小每次需用罐具数目和口径大小,要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患部面积大小、年龄以及皮肤的弹性等情况而定。一般是中、小口径的罐具多拔几次,作用较大;体弱的老年人及7岁以下儿童,宜用较小口径的罐具。
13.罐具用后要妥为保管竹罐不宜放在火烤和日晒的地方,也不宜浸泡水中。如果是陶瓷罐、玻璃罐等,切忌相互碰撞,以免造成毛口。
14.煮竹罐时间长短要适宜煮罐时问过长,则易脱落;过短则吸拔力不足,不易吸住。一般以3~5分钟为宜。
15.其他针刺或刺络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法,消毒后必须等碘酒、酒精完全挥发后才能拔罐,以防灼伤皮肤;留针拔罐和刺络拔罐,宜选用玻璃罐具,以便随时观察局部变化情况,针刺时要防止因肌肉收缩发生弯针、折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