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3900000034

第34章 浙江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

9.4.1 浙江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任务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典型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和乡村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最重要特征,城乡人口间合理的分布,城乡间发达的基础设施和健全社会服务网络等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条件和标志。浙江省“十一五”时期实施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主要有五个层面的任务。

第一,确立“三个优先”、大中小城市梯次发展的策略原则,所谓“三个优先”,即:在区域布局上,优先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城市郊区及辐射区;在时间顺序上,优先发展县城、大城市卫星城镇以及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在规模体系上,县城要发展成为每个120~150万人的中等城市,使之成为县域经济、文化中心,每个县(市)也应优先发展1~2个中心镇,使其达到15万人左右规模的小城市,成为区域产业积聚重要基地和专业市场的重要载体。按照上述思路,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加快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建设,精心营造环杭州湾、温台沿海、浙中三大城市群落,以此为依托,形成“跨区域的中心城市——区域性城市群——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等五个层次构成的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城镇体系,使之规模结构组合有序,功能定位优势互补,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个性鲜明,整体协调,并融入更大范围的城镇体系格局之中,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按照上述策略原则制定全省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将中心城市、城市群与周边县城、中心镇、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纳入政府宏观管理范畴,统一编制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首先要抓紧修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分片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镇(乡)域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逐步形成省域总体规划,在空间上有效地整合产业、城市、土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各类规划。加强区域规划工作,强化区域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以编制市县域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的供排水、公交和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为重点,合理安排市县域范围内城镇建设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农田保护空间、农村居民点布局以及城乡基础设施通道和公共设施布局,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信邮电、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体系,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深化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改革,突出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合理控制环境容量,科学确定建设标准,促进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整合“城乡一体化”与率先“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经济、政治、组织和社会资源,将城乡一体化与生态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举措结合起来,整体推进浙江省域的现代化。按照有关专家的建议,加快构建“三带两区”(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以及浙西南、浙西北两大生态区)的空间格局。依据“城市核心、区域互动、生态优先、交通依托、市场协调”的原则,在充分吸收、整合现有有关战略的基础上,在省级层面重点形成“带、圈、区、集群”的空间发展架构。“带”就是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产业带,是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的地域经济系统,是“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浙江省发展的主骨架。“圈”就是着力培育杭州、宁波、温州、浙江中西部四大城市经济圈,使之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因此要合理推行“强县扩权”,凡纳入城市经济圈统一规划发展的县(市)原则上不应再成为扩权县。“区”就是按照生态省建设的要求,结合浙江的生态、资源、环境特点,构建西部山地、丘陵生态功能区和东部海洋生态功能区,成为全省主要的生态依托和屏障。“若干产业集群”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在省级层面规划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建完善产业集群的功能平台,使其成为浙江参与国际竞争的支柱力量。

第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按照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加快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高速公路网络化工程、干线公路畅通工程和乡村道路康庄工程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网络、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到2010年,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等级航道为骨干,乡村康庄道路为基础,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水陆空相互配套的立体化运输交通网络;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为核心,以中心镇、中心村为基本连接点,覆盖城乡的电力、供水、通信、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和建设,实行城乡居民和各种经济实体共建共享;城乡经济资源合理流动、等价交换,优化配置,发挥资源和资金的最大效益。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和城市建成区内的行政区划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全省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开辟通道。

第五,继续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2000]7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的有关精神,通过体制、制度、政策的改革和创新,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步伐”,形成省域内城乡人口合理分布,改变农村人口过于分散和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的不合理分布状态,促进农村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集中。

9.4.2 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的任务

第一,从分工角度解决城乡之间产业同构和过度竞争问题,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支撑的经济技术服务体系。根据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质要求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工,互促共进。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极,重点应该发展金融、贸易、信息、文化和教育等第三产业;中小城镇以生产性功能为主,充当中心城市向农村扩散技术能量的中介和农村向城市积聚各种要素的集散地;农村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支撑大中小城市对生活必需品和二三产业对资源要素的需求。另一方面,从产业联系的角度,推进产业垂直一体化。推动城市自上而下延伸其服务体系;农业通过产业化的途径向城市延伸其加工销售环节,最终形成城乡三大产业的广泛融合和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

第二,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整体推进全省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统筹安排重大重工业项目、工业园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空间布局,尽快形成省域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克服资源要素制约:在微观层次,建立具有资源消耗内在约束能力的企业制度,强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在中观层次,根据真实的稀缺水平,理顺各类资源价格,赋予各类资源主体明晰的产权,实施各类资源的许可利用制度,建立市场型的资源交易体系;在宏观层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立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进一步强化三次产业内在联系,以现代工商的理念和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实现一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特别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新农村、推进农民现代化。以现代工商的理念和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实行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农业产业区;开发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功能,促进农业向城市二三产业延伸;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山海协作”、“百亿帮扶”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大工程为工作重心,以“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等为“抓手”,加快全省新乡村建设的步伐;以农村专业合作及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核心,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市场主体地位、谈判和对话能力;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第四,推进经济国际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经济体系。一是以块状经济为基础培育国际性产业集群,需要通过借助国际先进要素,着力构建技术、营销、融资、物流、人才等功能性平台,进一步推动块状经济向国际性产业集群转型;二是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以中心城市和大型开发区为依托,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充分发挥港口与市场优势,重点吸引大型国际跨国集团投资,适度发展临港工业,作为国际性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

9.4.3 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任务

城乡一体化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最终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最大限度地缩小现存的城乡差别,使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主要包括了城乡教育、卫生、文体、科技、广电、信息发展等内容,是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的基础,是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城乡社会一体化,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浙江省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在社会事业各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社会事业优质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到2010年,使农村居民在教育、文体、卫生、科技、广电、信息等方面与城市(镇)居民基本享受同等水平。

第一,大力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鼓励和引导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

(1)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0年,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基本形成城乡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努力使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城乡中小学、幼儿园生均占有校舍资源、教学设备、图文信息资源、公用经费基本达到一致,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同类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大体相当,教师待遇基本相同;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接近城市同类学校。(2)推进文化体育体制改革,加快文体产业发展。加快人事、编制、工资、职称、经费、社会保障等改革步伐,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文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经营性文体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培育和发展文体产业;加快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丰富和活跃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强化民族民间特色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民间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3)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构筑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妇幼保健工作网络。积极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元化、适度开放、竞争有序的的医疗卫生新格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形成从省到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和各类医疗机构为基础,形成覆盖全省全社会的省、市、县(市)、乡镇(街道)四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做好城乡妇幼预防保健工作,大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卫生乡镇、村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4)加强科技要素资源集聚和技术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社会领域科技进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5)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工程,提高农村的有线电视入户率和普及率。依托互联网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整合现有政务、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和网络,把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娱乐等信息系统和网络统一延伸到乡镇农村,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开展网上交易、享受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二,打破城乡分割、部门分治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和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对接,实现城市服务系统和管理功能逐步向农村延伸。初步建立城乡公共财政体制,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好新增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逐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产品供给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和公共服务。到2010年: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等级航道为骨干,乡村康庄道路为基础,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水陆空相互配套的立体化运输交通网络;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为核心,以中心镇、中心村为基本连接点,覆盖城乡的电力、供水供气、通信和信息、公交和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9.4.4 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的任务

浙江省“十一五”时期解决城乡居民的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岗位。在策略上要以经济持续较快协调健康发展带动就业容量的扩大,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就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加强城乡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城乡居民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在理念上要把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摆在更加优先的地位,以创业带就业,以多种经济成分加快发展促进就业,以区域块状特色经济和专业市场发展带就业;在就业方式上积极推行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短期就业和长期稳定就业等结合起来。通与此同时:改革劳动就业制度,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政策,实现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充分就业;建立健全工资调整机制,定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应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加强城乡劳动就业者特别是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护,切实消除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中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实现同工、同酬、同保障。通过各种努力,到2010年,实现全省就业岗位比2003年增加500万个以上。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的全覆盖,积极推行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公共卫生建设和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新五保”体系建设。到2010年,城乡劳动年龄段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保障标准与承受能力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原则,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保障覆盖面和标准,逐步从县级统筹向市地级统筹推进,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9.4.5 城乡市场一体化的任务

市场是生产要素、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流通、交换的主要载体,也是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有力杠杆。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经济自由’,重要的一条就是废除城乡二元市场管理体制,统一乡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协同运作,自由流通,构件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城乡统一市场体系。

第一,重点打破城乡两大经济系统相互隔绝的状态,构建和谐、平等的城乡经济关系。城市和农村经济两大系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被人为割裂开来,这种割裂是“二元”结构的必然结果,同时不断巩固和加剧“二元”结构矛盾。一方面,当前我国城市资本和农村劳动力双过剩,而体制性障碍又使之不能顺畅对流;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相对繁荣,城市基础设施、市民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快速提升,有的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低,农民收入低下,农村社会积累和投资能力弱小,经济增长严重乏力。这种过大的落差反过来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突破“二元”结构,构建城乡通开、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含义。我们认为,打破隔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谐、平等的城乡经济关系,构建城乡两大经济系统间的资源流通和有效配置机制,是浙江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内容。应该看到,城市发展必须重视开辟农村市场,如果说“三农”的发展需要城乡统筹,同样,“经营城市”或“城市经济规模扩张”的出路反而在农村。只有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劳动力、市场,才能使城市经济系统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只有城乡配套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的过剩资本”与“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双向对流,才能使农民依托城市经济系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而加速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和发展。构建和谐、平等的城乡经济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两大体系”,形成“两个机制”:其一,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构建全国统一、城乡和谐的市场体系,并且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形成城乡两大经济系统间的资源流通和有效配置机制,使城乡资本、技术、信息、产品、经济资源、劳动力等双向对流、公平交换;其二,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有序合理、功能耦合、城乡一体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体系,形成以城市为龙头、城乡联系、链条紧密、依存度高的产业集群和城乡经济圈。

第二,推进城乡产品市场的统筹。主要是破除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增强城乡市场的联系。“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市的展销市场、中小城镇的专业市场、乡村的由贸易间的众横联系,使城乡市场系统由孤立的市场区向相互依赖且等级多样化的一体化网络系统转变。促使各市场间关联性协调性不断提高,空间结构等级不断丰富,核心辐射能力日益增强,市场体系作用空间不断扩大”。

第三,把建立健全省域农产品产后经营体系作为城乡市场一体化的最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相比较,我国农业的落后不在于农民种植、养殖环节,而在于农产品的“产后经营业”。这是作者多次考察美国、日本等国农业的亲身感受。美国在1990年初,所谓食物和纤维体系内2000多万从业人员中,生产部门(农业、林业)只约占19%,而产后服务部门(加工和销售、批发和零售、商业运输、包装业)高达79%。2000年底,我国乡村总劳动力4.8亿人,有3.3亿(占总劳动力68.7%)的人从事农林牧渔生产,而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只有1.5亿人(占31.3%)。显然,我国农业落后主要落后于农产品产后经营业不发达。因此,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并不在种(植)养(殖)业结构调整。我们应当制定一个目标,即到2020年,使50%~60%的农业从业人员进入到农产品产后服务业领域。发展农产品产后经营业,可以在农业内部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减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可以减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大中城市压力;同时,对于增加土地产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经济活力、最终增加农民收入等都是关键性措施。

9.4.6 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任务

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价值趋向和理念。城乡生态建设和保护一体化,是现代条件下城乡生态环境高度融合、互补、互动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城乡经济、社会走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并与自然生态环境高度和谐统一的必由之路;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践“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必然选择。浙江省城乡生态一体化的任务: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主要水系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比率在8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逐步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

第一,改变观念,从根本上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彻底打破经济与生态对峙的旧观念,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发展道路;彻底打破城乡环境对立的旧格局,全面实行城乡统一的环保标准;彻底改变疏于和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的倾向,要从传统的城乡污染梯度转移型向城乡生态环境互动互补型转化。针对城乡重大环境问题,如城市工业“三废”排放,农村土质、水质恶化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整治,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为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水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和交通干线交通噪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第二,把生态省的建设落实到加快生态县、乡镇、村庄的建设建设之中,健全城市、乡镇、农村生态环境协调体系。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生态城镇和生态村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一方面高度重视水,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污染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探索无公害农产品的经营模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控制,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网箱养殖和人工投饵喂养。加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建立一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积极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在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农业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功能。以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园区建设、发展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为楔入点,拓展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及生态功能;高度重视城乡间人工湿地——水稻的保护。水稻田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条件下的环保和生态功能,水稻田对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减少土壤表层流失、蓄洪、化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巨大作用,合理布局省内中心城市及城市群落间的水稻种植面积;

9.4.7 城乡政治一体化的任务

“城乡分治”的必然的政治后果是“一国两策”,由此,城乡居民被一条人为的鸿沟分割。城乡居民的不平等不仅表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而且也严重表现为政治参与权利不平等。有关资料显示,农村近100万人产生1名人大代表,而城市20多万人产生1名,后者的比例是前者的3倍多。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农民参政议政状况,进一步推行农村基层民主,赋予农民更多的政治权利,就必须打破城乡不同的政策结构体系。

第一,新时期工农联盟要有新的内容。有关资深专家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要吸收农民就业,现在差得很远……”。新时期工农联盟要有新的内容,包括:

(1)政治上不受歧视;

(2)农民是土地的主人;

(3)农民有自己的组织;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进入流通、加工领域;

(5)农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文化素质和竞争能力;

(6)就业向城市转移;

(7)参与工业化的利润分配;等等。

我们认为,应该消灭城乡居民在参与管理国家方面的差别,彻底实现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大联盟;应该让农民组织起来,自己代表自己,保障自己的权利。当年,“一切权利归农会”的政治口号,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参加革命。目前,我国工人、青年、妇女都有自己的组织,唯独农民没有。由于缺少一个反映农民利益的、平衡的政治经济结构,致使“三农”发展积累成“问题”。可以认为,在我国恢复和重建农民组织是必然趋势。农民有自己的利益代表,利益表达有正常通道,这是避免我国农村政策失误、避免利益群体之间矛盾激化的根本办法。这样做毫无疑问也有利于非农民利益集团,有利于整个国家。支持农民建立自己的组织可以分步实施: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和经济组织联合会。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各种政府和公众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机制的社会中间组织,提高社会的自组织化程度。

第二,赋予和保护农民私有产权、为发展基层经济、政治民主奠定基础,为新阶段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资源和产权是产生收入的前提,同时,资源和产权还是经济、政治民主的决定因素。我国城乡居民的最大不公平在于财产及其产权保护上的不公平。财产占有过于悬殊是社会不稳定最危险的潜在因素。无论政治经济发展、政权稳固,还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都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分配及财富占有的公平问题。这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涵。从当前和长远看,赋予并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同时发展经济和政治民主意义重大。这是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未来“三农”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应该成为城乡统筹的重要政策目标。

第三,以增强农民的经济民主为突破口,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完整涵义应该包括经济和政治民主两个方面,当前要特别重视农村经济民主制度建设。农村基层经济、民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前提和基础,而政治民主又为经济民主开辟通途。我们一直认为,农民的经济能力强弱与其政治参与意识、能力成正比。在封建家族,地方黑、恶势力受到极大打击和遏制的现代社会里,农户的财产权利和经济能力事实上决定着村民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财大者气粗、一言九鼎;而贫困农民的一票往往软弱无力。不发展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建设必受制约。但现实农村比较重视政治民主建设,而比较忽视农民的经济民主权利,这不是完整的村民自治。因此,当前在村域发展经济民主更加重要。建议,农村经济民主建设主要突出:保护产权(以土地使用权、房地产等不动产为核心产权保护)、尊重自主经营权、市场主体平等权(不论经济实力大小都有平等的谈判权)、公平社会分配权(平等经济机会和分享经济增长利益的能力)、自愿建立合作组织的权利。

第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有关专家指出,“政府转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推进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这个概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迫切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现实看,在GDP政绩观的推动下,政府主导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土地)的配置,扭曲了市场价格。应该看到,当前政府过多地干预微观经济,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和部门利益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重城市建设、轻农村发展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还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种状况正在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因此,要切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最迫切最现实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政府转型。政府转型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走向成熟的情况下,传统的公民“义务本位”正在向“权利本位”转变,政府的“权力本位”和“官本位”也必须向“责任本位”和“服务本位”转变。从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看,政府迫切需要改变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树立公平和效率并重的理念,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看,政府应当把经济工作的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到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性服务上来,为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制度性公共产品。政府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

第五,发展基层政治文明。所谓政治文明,体现在基层管理上就是文明行政。应该看到,现实农村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非正常利益关系,以及利用这些非正常利益关系扭结在一起的权势阶层。他们纠合在一起,软对抗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农村的基本政策、法令,坑害农民合法权益,巧立名目加重农民负担,插手和操纵基层民主选举,已成为党和政府形象的破坏者、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障碍。因此,当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铲除农村基层的暴力行政现象,制止并打击乡村权势人物和邪恶势力,以取信于民,恢复党政与农民的鱼水关系。

同类推荐
  •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总统之一,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有着显著地位。《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通过对尼克松的研究,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半个世纪美国政界对国际政治和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并从中追寻到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尼克松的中国观的演进过程。
  •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巨大发展。2008年12月18日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论坛。
  • 中国梦

    中国梦

    一个产业专家解读的中国梦,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共呼吸的赤子情,一部演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开拓产业新格局的思想录。《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精)》由姚晓宏所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百年前,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龚自珍、梁启超分别写下了心中的梦想和期望。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又处在更为波澜壮阔、风险丛生的大变局中,只要我们信念在胸,责任在肩,只要我们不停步,不止步,只要我们的双脚不断迈向梦想,蓝图就会化成现实,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 清廉之光

    清廉之光

    本书深入挖掘江西特色的廉政教育资源,从中精选出廉洁从政的名言警句100条,引导读者与历代先贤、革命先辈进行思想交流。全书分上下编,上编为江西古代先贤箴言,下编为红色江西廉政名言警语。
  • 皇权祸国

    皇权祸国

    尽管皇帝制度十分荒唐,十分无理,但它在中华大地上盘踞日久,已经成为大家头脑中难于清除的千年病毒。天下一乱,就会有各式各样的人做起“皇帝梦”来。有识之士做“皇帝梦”,是希望夺得大权施展抱负,救国救民;亡命之徒做“皇帝梦”,是希望获取私利、子女玉帛,荣华富贵。因此这个“皇帝梦”就为雅俗所共赏。更有些伪君子,野心家,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功名事业,心里想的是子女玉帛,流风所及,做“皇帝梦”者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1912年清帝退位之后,皇帝之名是没有了,但是皇帝之实──皇帝思想、皇帝作风──却长期徘徊在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威胁着我们的心灵。
热门推荐
  • 绝世凤华之初明

    绝世凤华之初明

    天地风肃杀,一袭衣角起。执剑闻寒意,眉眼独带伤。
  • 植物中的“开路先锋”:苔藓植物

    植物中的“开路先锋”:苔藓植物

    《青少年科普图书馆·植物中的开路先锋:苔藓植物》里,我们将全面地认识一下那些我们不太熟悉,但在地球上却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很柔弱,通常只有2~5厘米高,它的成员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且生存能力极强。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并能逐步地改变那里的生态环境!苔藓植物有着超强的本领,不但可以抗拒火山的高温,还可以抗拒极地的严寒,甚至将寸草不生的沙漠变为绿洲。如此高强的本领,又都是哪些苔藓植物施展的呢?它们又是如何施展的呢?这些都将在《青少年科普图书馆·植物中的开路先锋:苔藓植物》中找到答案。
  • 逆局

    逆局

    是真事实,还是进入了一个局。三世同人,真的只是偶然嘛?一点一点的探索,一点一点的明白,知道。最后的你真的能接受吗?“傻瓜,你怎么可以这样傻,我怎么办”古朴看着梦朦灰飞烟灭的那一刻,才知道爱这个人这么深。他很痛恨自己,连泪水都流不下来。操作着魔法,想把最后一点留下,可梦朦就是这般狠心,一点眷顾都没有“对不起”梦朦无声的说着,原来这一切不过是自己设的局局透了,人也该走了。可好疼,好疼。…………
  • 琉璃骨

    琉璃骨

    无论是他孤苦无依的当年,还是君临天下的如今,沈蓦然这个人都如同一根刺深深的扎在沈拓的心中,使他挣扎不开不得超脱。
  • 慢慢抬头望向你

    慢慢抬头望向你

    【青春暖伤】吴漫与李默、高玫、蒋烨有着很真的同窗情,与程臻有着很深的爱慕情。在一切未知时,以为爱情不是唯一,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随着程臻离开而结束,吴漫的精彩再与他无关。只寄希望于时间来抚平那谁都有过的关于年少时光的记忆。可“忘”本就是“亡”与“心”的博弈,若非心死,怎舍得忘。命运这只专为捉弄人而生的大手,在反复拨弄了各自的人生后,却不负责任地任其自生自灭,在那不为人知的原因浮出水面时,真情与深情终究面临了抉择,除了“忍”和“滚”,是否还有第三个选择?谅解是背叛过去,还是期盼未来?
  • 爱情漂流瓶

    爱情漂流瓶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上可谓奇葩,它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展现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展示了其作者的真我风采。本书作为一套经典读者散文选本,共收入200余位作者500余篇优秀作品。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热恋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等多维多味的爱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的爱心,给人以爱的启迪和美的陶冶。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人生感悟。
  • 豪门囚禁总裁太霸道

    豪门囚禁总裁太霸道

    他将她的初夜夺走,她对他恨之入骨,却不得不讨好他。他说:“你是我的女人就算我不要,就是毁了,也轮不到别人。”不知不觉中他已将她映入心中。“艾小涵,我只要你,只要你和我在一起,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什么都可以放弃
  • 凌月破天

    凌月破天

    传说中在某个异界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互相杀戮,邪恶之气冲破大地封印从地底下涌出,在世间化成无数妖魔鬼怪。一代又一代魔王的诞生,将要毁灭大地和一切生灵,人类将面临浩劫。然而统治这个世界的无上神却无奈于人类的自戕和妖魔的猖劫,因为他被邪恶的苍天给控制住,无法展示神威。于是两把神奇的兵器在这个世界里横空诞生,只有修为达到顶级的人得到它们才可以诛苍天灭邪灵,世上的战乱和大地的威胁才得以平息……它能带你进入异世空间,那里有令人憧憬的田园生活;它能带你进入修真世界,那里有无罪的杀伐;它能带你进入武侠江湖,那里有正义和情感;它能带你进入网游生活,那里有你钟情的游戏规则;它能带你进入三国时代,那里有你未开辟的江山。也许你不一定很满意,但可能你会喜欢,因为那里是属于我们的疆土。期待你的支持,让我们牵手共创诚挚的爱!
  • tfboys的爱之旅程

    tfboys的爱之旅程

    讲述了tfboys与韩国当红组合蓝色妖姬成员的爱之旅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弹

    本书主要介绍子弹、炮弹、导弹等弹的特征、功效、应用及发展变迁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