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凉血药是以清解营分、血分热邪为主要作用,治疗营分、血分等实热证的一类药物,包括赤芍、水牛角、玄参、生地黄、紫草、牡丹皮等。温热病热入营分,患者主要表现为身热夜甚、心烦失眠、舌色紫绛、神昏谵语或皮肤隐隐出现斑疹等;热入血分,患者则表现为吐血、便血、尿血等出血证,并伴有斑疹紫暗、躁扰不安等。热入营血后,必伤阴液,而清热凉血药中的生地黄和玄参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养阴生津,因此,二药可以标本兼顾,适用于血分实热、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多种病证。另需注意,生地黄、玄参等药也易助湿,湿热证者忌用;清热药也易伤正气,有实热证者宜用,但病愈即止,不可过服久服,以免克伐太过。如果兼有正虚者,可以适当配伍补虚药同用。
又名:赤芍药、红芍药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清肝火走血分除郁热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淤止痛的功效,善走血分,清肝火,除血分郁热。《名医别录》记载,赤芍“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近年来,赤芍的多种药理作用已经明确,如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惊厥、抗肿瘤等。其中赤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智力障碍的改善功效,尤其引人注意。
“赤芍小档案”
赤芍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厘米,直径0.5~3厘米。表面棕褐色,皮糙,有纵沟及皱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野生赤芍主产于内蒙古,东北,四川等地。属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果赤芍、卵叶芍药或芍药的根均可入药,一般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现代研究发现,赤芍中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牡丹酚、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蛋白质、糖、淀粉等。
“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散淤止痛。
主治1.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身热发斑、吐血衄血等。2.用于肝热引起的目赤肿痛、胁痛等。3.用于血滞经闭、痛经、腹痛、跌打损伤等。4.用于痈肿疮疡或内痈初起。
“真伪鉴别”
白芍、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并无区分,统称为芍药,至唐末宋初,二者分用才开始明晰。今天所用的芍药多以栽培为主,采挖芍药根后直接晒干作赤芍用;用沸水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作白芍用。赤芍与白芍功效不尽相同,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淤止痛的作用,血热血淤之症适用;白芍则具有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的作用,血虚阴亏、肝旺、肝失柔和等症适用,又兼有止汗的作用。
“注意事项”
1.血虚无淤、血寒经闭、虚寒、阳虚、或痈疽已溃者不宜用。2.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膳养生”
1.活血化淤,通经
泽兰赤芍酒:泽兰叶90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桃仁30克(去皮),甘草30克,共研末,用纱布包好,放入料酒2000克中浸泡,密封,14天后饮用,每次6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女子月经量少,渐渐不通。
2.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丹桃紫草粥:丹参30克,赤芍15克,紫草根20克,大黄6克,甘草6克,水煎,过滤留汁,再加入薏苡仁60克,白糖、清水各适量,共同煮粥,每日1剂,分为早晚2次食用,连续15~20日。适用于子宫肌瘤、盆腔炎及其他属于气滞血淤、湿热淤阻型病患者。
3.清热除湿,化淤止痛
赤芍柴胡粥:大米60克,银柴胡10克,马齿苋25克,赤芍10克,延胡索10克,大枣10枚,山楂条10克,白砂糖10克。银柴胡、马齿苋、赤芍、延胡索加水1000毫升,大火烧开,小火煮30分钟,去渣留汁,以药汁煮大米、大枣至粥熟,加山楂条、白糖调匀。
“古今验方”
1.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
白花蛇舌草30克,赤芍15克,桔梗6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红糖适量,稍煮。
2.治疗急性乳腺炎
赤芍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兼有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盐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3.治疗急性阑尾炎
大黄15克(后下),赤芍20克,蚤休、蒲公英、红藤各15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水煎服。
4.治疗急性肝炎
赤芍60克,丹参30克,大黄1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