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68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二、研究对象的外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发源地在欧洲,并延伸到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和国家。本书之所以选择“欧美”公共广播电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公共广播电视制度发源于欧洲,之后加拿大、美国等国也相继建立了公共广播电视的服务模式,但是欧美价值体系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欧洲政治民主的历史和强调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使公共广播电视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功能,以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在以自由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美国,广播电视业以市场化、商业化为主。美国虽然通过立法手段敦促商业广播电视实现公共利益,但却不能保障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很好地实现公共服务的宗旨。

不同的社会价值体系使欧美公共广播电视面临着不同的命运,值得对比研究。

另一方面,欧美价值体系虽然存在差异,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里根—撒切尔主义”却为欧美经济打上了新自由主义的烙印,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播电视市场化改革的哲学根源,并导致了欧美公共广播电视近20年的危机,欧美公共广播电视都面临着制度变迁的命题,欧洲和加拿大广播电视政策同样受到美国广播电视市场化的影响,在技术决定论、传播技术与民主、技术与民族国家等议题上呈现出相似的话题。当然,本书的研究重点是欧洲公共广播电视尤其是其典范英国BBC,并在全景式的描述基础上做个案的分析,以期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另外,本书把研究对象置于市场化的历史背景下。从经济学的观点,市场化就是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中对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和增强,市场机制从逐步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或者说市场化就是指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行为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化,它的特点是以效率为目标,以竞争为手段,以价格机制为基础。但是,市场化并不仅仅意味着政府完全放权,还要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制约机制。本书中的市场化特指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古典经济学的复兴,并在欧美国家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形式出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传媒的市场化改革肇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并在20世纪80-90年代达到高峰,并影响至今。

第三节研究现状及成果

一、以引介为主的国内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关于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介绍始见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内部刊物《世界广播电视参考》,该杂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介绍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一些情况。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1980年4月的《国际新闻界》登载了裴玉章的《广播、电视的“神经”和“耳目”——NHK的舆论调查》,这是国内较早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介绍国外(日本)公共广播电视的文章。

关于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研究,苑子熙在其《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史简编》(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中较系统地介绍了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

1990年4月的《国际新闻界》译介了美国传播学者维拉德.D.罗兰得和米奇尔·特瑞塞的文章《公共广播电视面临世界挑战》,1994年2月的《新闻与传播研究》刊载了郭镇之的《加拿大广播制度纵览》,1994年8月的《电视研究》刊登了汤民国的《公共广播电视的使命》,这是几篇较早在公开的学术期刊上介绍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文章。此后,郭镇之(1996,1997,1998)、陈崇山(1997)、姜红(1998)、金冠军、郑涵(2002)、吴非(2003)、陆地(2004,2005)、刘燕南(2005)等对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与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引介与研究;陈卫星(1999,2004)和胡正荣(2001,2003,2004)分别从传播制度、传媒政策的角度对西方公共广播电视制度做过较深入的分析;展江(2000,2002)则从公共领域与传媒关系的视角分析了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价值;夏倩芳(2005)从广播电视规制的角度论述了美英国家放松规制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挑战等。截止到2006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多见于《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电视研究》、《中国传媒报告》等期刊和“中华传媒网”等网站。主要研究成果有郭镇之的《欧洲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遗产及当代解释》,金冠军、郑涵的《当代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类型》,陈卫星的《传播的观念》,展江的《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胡正荣的《结构·组织·供应链·制度安排:对当前西方媒介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夏倩芳的《广播电视放松规制与重新界定公共利益》,陆地等的《国际公共电视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与国内联系紧密的加拿大华人学者赵月枝(Zhao,1998,2001,2003)从传播民主化的视角对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做过较多论述。

在台湾岛内,学者的研究多从媒介政策的角度研究西方公共广播电视的历史与变迁,并从理论层面涉及到台湾本土的实践层面。该领域的学者有李金铨(1983)、李瞻(1990)、彭芸(1995)、冯建三(1999,2000,2001)、管中祥(2000,2004)、戴皖文(2003)等。其中,冯建三在《公共广电、市场竞争与效率:关于BBC前途的论述》中提出了关于BBC前途的“五种论述”;彭芸在《振荡下公共广电制度的定位与竞争策略》中提出了“公共广播电视的使命与公众参与”,戴皖文在《解构数位公共广电服务》中提出了“数字化与地方化合一的PBS模式”等。相关文献多见于台湾《广播与电视》期刊。另外,台湾的公共电视策略研发部通过其网站“岩花馆”,也提供了大量的关于岛内外公共广播电视的资讯及研究。

二、批判的传播学取向的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一)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公共广播电视研究

在欧洲和北美公共广播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公共广播电视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和方法。北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取向始自达拉斯·斯密塞(Dallas Smythe)和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并影响了新一代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其中,达拉斯·斯密塞的政策研究关注公共利益、公共广播电视系统、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等,并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了“受众为大众媒介的主要商品”的理论,认为大众媒介的运作过程,就是媒介公司生产受众再把他们卖给广告商的过程。

斯密塞还在其主要学术著作《依附之路》(1981)中,用辩证分析法揭示了加拿大依附发展问题中的垄断资本现象。和斯密塞一样,经济学家出身的赫伯特·席勒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也建立在美国及全球政治经济形势转变的大背景下。席勒的第一本著作《大众传播与美帝国》(1969)揭示了美国政府、军方与大众媒介如何联合,共同控制社会和进行全球资本扩张的过程,极大地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播观和政策。他随后的著作《传播与文化主宰》(1976)还对所谓的“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可以说,斯密塞、席勒的研究始终将传播置于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中揭露传播与权力的关系,而新一代的学者如美国的罗伯特·麦克切斯尼(Robert Mc Chesney,1999)等更积极地将政治经济学分析与政策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同类推荐
  • 细品趣味语文

    细品趣味语文

    博大精深的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辉。而流传于民间最为精彩经典的语言,就像埋没于泥土中的金子,在拂去尘埃后方显出其光芒和价值。本书这些活生生的语言文字故事,都是直接从古往今来的语文实践中采撷、提炼、概括、总结而来,它关照社会语文现象,注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劳动、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是鲜活的原生态语文。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幽默谐趣,富有人文气息,是引人入胜的文字魔方,凭借巧妙智慧的形式,叙事、讲理、传神,彰显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凸现出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包括新闻、广告、视觉图形在内的人类传播业偏偏长期生息于工具的语境里,最终,成为“做什么”的手段或工具。更加要注意的是:这种工具性的实践与工具性的思想结伴而行,制造了相当的气候……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热门推荐
  • 心情好病就少

    心情好病就少

    《心情好病就少》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全面而科学地阐述了情绪与健康的重要关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性格开朗、为人随和、豁达乐观、充满爱心的人,很少得流感、咽炎、伤风等疾病,即使得病后也很快痊愈,且不易复发。相反,那些自以为是、自怨自艾、刚愎自用、悲观多疑、心胸狭窄、缺乏自信、神经过敏的人,其身体免疫力相对低下,发生疾病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心情好的人。健康与美丽,如若没有一份好心情,犹如沙上建塔、水中捞月,一切都无从谈起。
  • 化身为魔

    化身为魔

    她冷然,孤傲如昔,什么是爱,她不懂!对于喜欢的,她只知道征服、禁锢,她爱他而不自知,伤他至深。何日何时她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与被爱,是缘是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主要探讨人类的生死问题,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哲学之血脉的基础上,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生命本真、生死观念、生死态度、生命困顿和生命教育等问题,试图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让人们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从容地思考生与死这样严肃的问题,获得某种生死智慧的启迪,以最大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以因应我们每个人终究会遭遇的生死大事,获得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
  • 蓝色游戏

    蓝色游戏

    初三男孩毛毛是一个网瘾少年,在父亲的一次暴怒中被赶出家门,他在外星生物“蓝色”的帮助下,通过一系列如临亲境的外星游戏,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真正成长起来……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尊鸾神纪

    尊鸾神纪

    龙凤为腾围棋始祖,有着非凡的经历和超人的力量,从创造律法,成为最年轻部落首领,人鬼神统治者最高主宰,诸神之战到盛世歌舞,如履薄冰的一生传奇霸业。———颛顼
  • 佳人泪何愁

    佳人泪何愁

    天下弱水三千,佳人泪又有多少呢?一个后宫中,为何就是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弱女子呢?后宫中的女子,把一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全都献给了这个后宫,得来的不是儿孙满堂,平静安详的晚年。不!是没有晚年,一个失宠的后宫嫔妃怎么会有安详的晚年,她会得到的永远都只是无尽的噩梦。也许死,死就死给她最好的解脱,没错,死就是最好的解脱,至少这对于她来讲,死是最好的解脱。她能祈祷的只有就是,在来生希望自己可以生在一个小小的村落里,远离这尘世间的纷争……..
  • 田园满香:傻子相公好腹黑

    田园满香:傻子相公好腹黑

    【如意良缘篇】她是21世纪一名普通医生,却穿越到苦哈哈的小山村,成为傻子的新媳妇,望着家徒四壁的房子,她发誓要过上好日子。从小生活在农村,采采药来,种种田,干起农活得心应手,还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小日子过的有滋有润。突然某天,穿越附赠给她的相公被她给治好了,后来还考取了功名,当上了县太爷,成为一代清天大老爷。某男勾唇一笑:“夫人,这个案子甚是棘手,该如何破解?”某女云淡风轻:“相公莫急,待我拿来手术刀,开颅便知。”某男鄙夷:“夫人,你好血腥,今晚你睡书房!”某女一瞪:“你敢!”某男讪讪一笑:“不敢!”魂穿异世,且看她用现代知识在古代发家致富,建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
  • 灵异经典3:幽灵伴侣

    灵异经典3:幽灵伴侣

    一趟惊心动魄的惊魂之旅,一场恐怖的饕餮盛宴。恐怖即将渗透你的每一个细胞!《惊魂玩具房》中收录了英、法、俄等国家的世界顶级灵异小说大师的代表作,其中不乏古典巨匠,也有新锐先锋,如雅各布斯的《惊魂玩具房》,爱伦·坡的《催眠术怪谈》,凯瑟·吉利斯的《女巫室》,等等。
  • 热血坏蛋

    热血坏蛋

    自古就是成败论英雄,在世人眼里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坏蛋?做好事就一定是英雄吗?做坏事就一定是坏蛋吗?但是坏蛋也有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有了理想人生路也就不孤单了,也许在路上有失败,有流泪,流血,正因为有了这些历练琳寅才成为王者,琳寅说过立我于潮流之巅兮,不惧骄阳;立我于风口浪尖兮,砥砺自强;似金轮之照于东方兮,耀我华邦。在这里希望大家都会喜欢琳锋写的作品,谢谢大家。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