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4400000011

第11章 中国财政与税收(2)

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某一财政年度计划的财政收支是平衡的,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致使决算出现收支差额。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差别很大,其含义也不尽相同。古往今来,财政赤字时断时续地伴随着政府的财政活动。赤字的出现主要是基于三个目的:为战争融资、拯救经济衰退和促进经济发展。财政赤字的历史渊源就是为战争融资。在19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之后,赤字更多用于经济发展的目的。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用赤字扩大财政支出有可能把未加利用或利用不足的资源动用起来。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税制大都不完善,税收收入规模有限。发达国家主要运用赤字来维持充分就业水平,与增加税收相比,利用赤字扩大支出见效较快,公众的反对情绪较小。

1.赤字风险评价指标和赤字规模决定因素

财政赤字规模过大易引发通货膨胀,因而备受关注。国际上评价财政赤字风险通常有两个指标:赤字依存度和赤字比率。

所谓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国际警戒线为60%,当赤字依存度大于这一比例时,可能产生财政危机。赤字依存度说明的是财政本身的问题,特别是说明了财政支出的需要与财政收入供给的能力之间的缺口。赤字依存度越高,说明在财政支出需要很大的前提下,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相对短缺。

所谓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国际警戒线为3%。赤字比率说明的是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表明了国民经济现状对财政赤字的承受能力。赤字比率过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它会扰乱正常的国民经济运行,特别是可能形成通货膨胀压力。高的赤字比率必然成为沉重的财务负担,会影响未来财政年度的财政状况,使其难以好转甚至恶化。

财政赤字规模应多大才合适?既能促进资本形成,加速经济增长;同时,又不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安全界线的确定有两个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资金来源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农业和工业部门中未利用或利用不足的资源的规模大;赤字支出用于投资性项目;政府本身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缓和通货膨胀压力。如具备这些条件,大的赤字规模就不会对国民经济产生破坏。

财政赤字资金来源渠道很多,大致分为国内资金来源和国际资金来源。只要内债规模合理,而外债余额的增长不高于GDP的增长率,财政赤字就比较安全。

2.中国赤字的状况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财政赤字一直如影随形。中国财政赤字的均值不断上升,虽然赤字比率有所下降,但是,赤字依存度在1990年以后,一直维持在20%以上。应如何评价这种持续的赤字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特殊的历史阶段,传统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工业经济与新兴的知识经济并存,没有政府的介入和财政的支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几乎不可能。而这种介入和支持无疑会产生财政赤字。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财政赤字有效动员了社会资源,积累了庞大的社会资本,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另外,中国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很大,具有很强的生产性,而赤字大都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拉动效应。

中国赤字比率适中。赤字比率(-2.05%)低于最发达国家(-3.77%)、赤字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6.01%)及经济转型国家(-5.03%)。但赤字依存度较高(-22.92%)。与赤字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23.23%)接近,高于经济转型国家(-14.50%)、发达国家(-11.09%),比新兴工业化亚洲国家高29.73%,说明财政状况欠佳,但尚在安全线内。

传统理论认为,持续的赤字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中国的经济现实并非如此。主要因为,一是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的高速增长减轻了赤字造成的通胀压力。二是大规模的财政补贴对平抑物价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缓解了物价的上涨。三是及时调整财政政策,保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如对1988—1989年的经济过热,1990年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应对1993—1995年的第二次经济过热现象,1996年采取了“软着陆”策略等。

中国2002年的赤字水平(3098亿元)相当于1997年的432%,亦即6年时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高达27%。2002年以后赤字规模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尽管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尚未对国民经济形成不良影响,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政府应关注赤字规模,改善财政状况,降低财政风险。

四、公债

公债是政府向个人、企业、社会事业单位及他国政府的借债。公债是相对私债而言的,两者都反映债权、债务关系,但公债的债务人是拥有政治权力的政府。公债种类很多。按地域划分,可以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按偿还期限来划分,可以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和永久公债等。

1.公债的特点

公债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从政府角度讲,公债具有自愿性,原则上公债认购应以购买者自愿承受为前提,但有时也带有强制色彩;公债具有有偿性,政府按期还本付息,公债偿还本息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设立偿债基金(日本)、通过预算列支、以税收收入偿还(实践中很难做到)和发新债(中国)。因为公债是有偿的,所以才谈得上自愿认购。公债具有灵活性,政府可根据需要选择发行不同偿还期限的公债,而无需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

从购买者角度讲,公债具有安全性,公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投资风险较小,常被称为“金边债券”;公债具有收益性,购买者在公债到期时可收回本息,且收益可预测;公债具有流动性,购买者可随时把公债在证券市场变现。

公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政收不抵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债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弥补赤字,还能用于筹措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2.中国公债的状况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的公债是1894年的“息借商款”。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于1951、1952年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1958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74年全部还本付息。1959—1980年间未发行公债。

1981年起,为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中国恢复发行公债。1986年前,公债规模不大,1987年经济建设公债大幅增加,1994年公债突破了1000亿元,其后发行规模更是不断扩大。1998年中国GDP增长率下降,经济出现衰退。中央政府调整了财政政策,通过大规模发行公债,刺激生产和消费,到2000年,公债发行已突破4000亿元,2005年公债发行额高达6922.87亿元。

中国公债负担率(公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低于最发达国家(30.1%)、经济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33.5%)及新兴工业化亚洲国家(15.3%),不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为中国政府大规模发债时间短,而表中所列国家的高负担率是债务余额滚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结果。如果中国公债发行规模就此发展下去,再过几十年,公债负担率也会非常高。

中国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的比率)相当高,中央财政支出过多依赖债务,财政状况欠佳。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政府财政支出比重过低,从而在计算公债依存度时,会使该比率提高。公债毕竟是一种有偿性的收入,无论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还是筹集建设资金,都不能作为经常性收入。财政支出应主要依靠无偿性的税收收入来取得。

中国公债余额增长速度快,2005年累计达28431.37亿元,是1991年余额的21倍多。目前,中国处于非经济衰退的正常经济运行时期,应适度控制公债发行规模,积极调整财政政策,同时提高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

第三节 中国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财政管理体制包括四项内容:一是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二是确定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三是关于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四是确定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一般而言,财政管理体制的划分有三个标准。即国家预算管理权在各级政府间的划分、财政收支的划分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延续时间长短。依照这三条标准,财政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为三种:高度集中,统收统支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一、财政体制的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93年,中国先后实行过三种类型的财政体制。

1949—1952年,实行统收统支体制。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主要收入集中上缴中央金库,地方开支由中央核准,使用时统一拨付,只给地方留少许机动财力。在新中国历史上,形式上就具有统收统支的体制实行的时间并不长。1950年实行过典型的统收统支,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决定了财政管理体制必须高度集中。1951—1952年,全国经济状况有所好转,预算管理体制进行了初步分级,但统收统支的实质并未被触动。

1953—1978年,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这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主要的和基本的财政体制,在保证国家集中主要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地方的管理权,使地方有一定的固定收入来源和少量机动权力,但财力的分配和使用仍然比较集中。以此为宗旨,这期间对预算收支的划分进行了6次调整,其目的是为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由于当时整个经济环境较差,很难有一个相对适合的体制形式。

1980—1993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又称财政包干体制),俗称“分灶吃饭”。其内容主要是:按照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行政隶属关系,明确划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的收支范围。与之前的体制形式相比,从过去的“一灶吃饭”改为“分灶吃饭”,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由以往的中央一家平衡,改为各地自求平衡。财政支出也不再由中央统一下达。包干比例和补助数额由一年一定改为五年不变,体制的延续性加强。由于各级政府间的收支划分没有制度保证,不同的地方与中央的收支划分不尽相同。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全国的财政体制五花八门,差不多是一个省一个体制。

二、分税制财政体制及其主要内容

1994年起,中国实行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其特点主要有:

(1)各级预算相对独立。一级财政一级预算主体,自求平衡。

(2)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明晰。在明确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的职责(即财权)范围。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在税收划分上,大宗收入的税种归中央,地方税种主要是收入弹性小的销售税和财产税;在管理上,分设国税局和地方税务局,分税、分征、分管相结合。

(4)预算调节采取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中央政府以补助金方式弥补地方收入不足,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体制相对稳定。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预算体系

中国国家预算的组成是与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密切相关的,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原则。根据中国《预算法》规定,设立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

总体上讲,中国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单位预算、企业财务收支计划和税收计划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其中乡一级预算正在进行试点,还未全面开始。各级预算之间的层级关系。

2.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方发展。实施宏观调控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中央政府承担的支出有以下几项: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费、由中央负担的国内债务的还本付息、地质勘探费、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支出、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等。

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主要包括:地方政权机关运转,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各类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有: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部分武警经费民兵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经费、支农支出、价格补贴支出、城市维护建设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

3.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中央政府的固定收入包括:关税、营业税和消费税、城建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船舶吨税、辆购置税、专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及其他收入。

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主要有: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建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契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船舶吨税、专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的排污费和城市水资源收费及其他收入。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享收入为: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资源税中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其他资源收入作为地方收入,股票交易印花税中央分享97%,地方分享3%,企业所得税,铁路、邮政、银行、海洋、石油等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60%,地方40%;个人所得税的收入部分,中央60%,地方40%。

4.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大多数国家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普遍做法,于1994年引入中国。目前尚无严格、规范的定义,一个可接受的概念性的描述为;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向上级政府的上解、共享税的分配和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补助。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转移支付范围仅限于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转移是无偿的;转移支付并不形成政府的终极支出,取得补助的一方可自行安排支出项目。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一般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财力分配存在纵向不平衡,较低级次的政府会出现收入短缺。另一方面财力分布存在横向不均衡,各地区应维持最低公共服务水平。此外,对于政府特殊的施政目标,如地方大型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地方财力有限。因此,上级政府应提供补助。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主要有三种方式。体制补助与上解,指原体制下中央对地方的补助和地方对中央的收入上解。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即共享收入部分的地方分享额。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专项拨款,如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费、粮油加价款补助、边境事业费补助、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等。

三、分税制的积极作用

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建立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当时急需解决的财政经济问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行,充分调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994年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稳定提高,1995年这一比例为10.8%,2004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9.3%,为各级政府履行经济及社会职能提供了物质保证。

2.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1994年后,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中,中央政府所占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基本扭转了靠地方组织的收入上交来履行职能的被动局面。在共享收入的分配中,中央政府通过调节收入增量,强化了在上下级财政分配中的主导地位。增值税的大部分和消费税收入划归中央,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地方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各级政府减少了对烟酒等国家限制产业的投入。

3.规范的制度理顺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之下,初步明确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及支出,强化了地方财政的预算约束,地方自觉加强了财政管理。初步建立了地区间财力趋向均衡的机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从而使中央政府实施有效的横向和纵向经济调节成为可能。

四、分税制存在的问题

从严格意义上讲,分税制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体制,目前中国尚未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这一经济环境决定了现行的财政体制仍存在很多问题。

1.地方财政还不是一级独立的财政。地方仍然承担跨省、跨部门的财政支出,已超出了其事权范围。地方没有地方税的立法权,地方政府也不能发行公债,组织收入的方式单调。税种的划分不合理。行政隶属关系仍起作用,企业所得税的划分以行政隶属为标准,不符合市场规律,易引发地方保护。

2.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税收返还办法不合理,增量部分的分配向地方倾斜过多,收入增长中由中央政府支配的部分过低,不利于发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影响。转移支付的标准不规范,转移支付方式过多,而且大都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分配不合理。政府间转移支付缺乏法律约束。

3.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的持续下降,数据显示1994年后中央财政收入比重逐渐上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仍偏低,表中所列国家中央财政收支比重都高于中国同期的数值。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是中央实际可支配收入,有很大部分以税收返还方式返还给地方。由于按既得利益向地方返还幅度过大,转移支付后中央收入的比重基本维持着体制改革前的水平,明显偏低。因而中央财政支出的相当部分靠借债维持。中央财政支出比重过低是中国公债依存度太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节 中国的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国家通过税收对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在实现其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作用的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和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税收既是一个财政分配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源于历史,也在走向未来。与其他事物一样,税收制度依存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税收制度的选择不尽相同。

一、中国税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1950年,中国中央政府颁布并开始实施新税制,全国开征了包括货物税和工商业税在内的14个税种,基本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此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国税制经历了以下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58年的税制改革。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根据“在原税负基础上简化税制”的原则,进行了税种和税率的调整。主要内容有:合并了税种;简化了纳税环节;对个别产品调低了税率。调整之后的税种有11个。

1973年的税制改革。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这次的改革片面强调简化,合并后的税种性质不清,是“文革”税收无用论的产物,改革后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几乎为零。

1979—1993年的税制改革。主要是两步“利改税”和1984年的工商税制全面改革,中国的税收制度由以前的单一税制体系发展成为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复合税制体系,基本适应了当时的多种经济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和多种经营方式。

1994的税制改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力度最强的一次税制改革,改革了个人所得税、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等,撤并和开征了一些地方税种,税制结构趋于合理,比较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中国的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是由各个税种配合而成的有系统的组织。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大,占重要地位的主体税种是划分税制结构变迁的标志。税制结构的演变过程是以简单的直接税(人头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发展到以间接税(商品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再发展到以发达的直接税(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综观世界各国,税制结构或多或少存在差别,尽管国家之间的具体情况及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但仍存在一些共性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能力、财政支出结构和税收政策目标。

在税制演进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根本因素。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一般以所得税为主,而其中个人所得税又占很大比重,根源就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收入水平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群体小,税制结构一般以商品税类为主。

管理能力是影响税制结构的外部条件。所得税的管理比流转税复杂地多。不仅仅要求公民有较高的纳税意识,企业要有完整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同时,税务机关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手段;也需要金融领域和其他部门的相关制度的配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很难做到。因而,商品课税在发展中国家占有重要地位。

理论上一般认为,商品课税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不同类型国家对税制结构的选择大体上印证了这种观点。发达国家一般以所得税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侧重于商品课税。不同的选择反映了税收政策目标的差异。

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是否存在专税专用的情况。例如,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来源于该类税,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社会保障税也随之提高。

1.中国税制结构的变化

中国的税收收入中,商品课税一直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税制改革及宏观经济波动,商品课税的比重时降时升。所得课税的地位日益重要,个人所得税收入大幅增加;企业所得税收入也不断提高。税制结构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980—1984年,以商品课税为主,商品课税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近80%。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所得税类的税种少,还未开征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向政府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仅对少数外籍人员征收,当时居民的收入水平很低,而且收入差距小,无需以税收方式来调节。

1985—1990年,进行了两次“利改税”的改革,政府对国有企业征收所得税。当时,多种经济性质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为增加财政收入和进行经济调节,陆续开征及完善了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所得税、国有企业调节税等,这些所得类税种的开征,使所得税比重迅速提高。这一时期所得税比重上升到40%左右。相应地,商品课税比重大幅下降。

1991—1996年,与前一阶段相比,所得课税降低了10多个百分点,其中一个原因是开征了增值税,增值税是商品课税税种。这一时期为增加国有企业税后留利,大幅降低了国有企业所得税税率。特别是1994年的税制改革,合并或停征了一些所得税税种,也是所得税比重下降的原因之一。商品课税比重又达到了近70%,仍占据主导地位。

1996年、1997年以后,商品课税收入比重明显下降,所得税比重显著上升。一方面,1997年中国经济出现明显衰退,宏观经济产生波动,生产和消费增长下降,商品课税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为刺激需求,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个人收入部分的储蓄利息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规模扩大,所得税课税收入比重上升。到2003年,商品课税的比重与所得税等的比重相差较小。

2.中国税制结构的特点

中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税收制度要适应这些情况不断调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税制结构有以下特点。

目前商品和服务课税仍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由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不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明显;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手段较落后。商品和服务课税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和进行政策引导。

对个人所得、企业利润等所得征税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对个人所得、企业利润、资本利得的征税比重很低,平均不足13%。而表面上却是高的名义税率和要求降低税率的呼声,凸现了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在高的名义税率下,存在大量随意性强的税收优惠,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与名义税收负担脱节。

未开征社会保障税。在中上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中几乎都开征了这一税种,在中、低收入国家中也有很多开征了社会保障税。中国目前虽然在筹措社会保险资金上已有社会统筹制度,但还没有立法开征这种税。

三、中国现行税收制度

中国现行税收制度有六个类别,即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税类和农业税,一共有24个税种。

其中,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有22个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筵席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时停征)、车船使用税、车辆牌照税、印花税、屠宰税、农业税。

由海关负责征收的有2个税种:关税、船舶吨税。

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其他外国组织和外籍人员适用的税种有14个: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城市房地产税、关税、资源税、契税、船舶吨税、屠宰税。

1.商品税类

(1)增值税

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应税劳务)的各类企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人。增值的税目。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有三:对于一般纳税人,在计算应纳增值税额时,先分别计算其当期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然后以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实际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总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对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销售额,按照规定的适用征收率(商业为4%,其他行业为6%)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征收率。对于纳税人的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对于纳税人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可以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目前,出口退税率分5%、6%、13%、15%、17%五档。

增值税的主要免税规定有: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业产品;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之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避孕药品和用具;向社会收购的古旧图书;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的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可以免征增值税。

(2)消费税

消费税的纳税人包括在我国境内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各类企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人。纳税人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但是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除外。消费税的税目、税率(税额标准)。消费税的计税方法为:实行从价定率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3)营业税

营业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营业税的税目。营业税的应纳税额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适用税率。

营业税的主要免税规定有: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残疾人员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劳务;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业保险以及相关的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可以免征营业税。

(4)关税

关税的纳税人包括进口我国准许进口的货物的收货人和出口我国准许出口的货物的发货人,前者应当缴纳进口关税,后者应当缴纳出口关税。

关税的税率分为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两个部分。进口关税的税率再分为普通税率和优惠税率两种。原产于未与我国订有关税互惠协议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口货物,按照普通税率纳税;原产于与我国订有关税互惠协议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口货物,按照优惠税率纳税。1999年,我国进出口税则规定的进口货物税号有6940个。进口关税普通税率从0.8%~270%不等,共有20多个差别税率;优惠税率从0.1%~121.6%不等,共有50多个差别税率,算术平均税率为16.8%。另有少量进口货物征收从量关税、复合关税和滑准关税。出口关税征税货物的税号共有36个,税率从20%~50%不等,共有5个差别税率。

关税采用从价定率计征和从量定额计征两种基本方法计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应纳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数量×适用税额标准

关税的主要免税、减税规定有:1)下列货物,经过海关审查无误,可以免税:关税税额在10元以下的一票货物;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进出境运输工具装载的途中必需的燃料、物料和饮食用品。2)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货物、物品,海关应当按照规定予以减税、免税。3)为境外厂商加工、装配成品和制造外销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辅料、零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海关按照实际加工出口的成品数量免征进口关税;或者对进口料、件先征收进口关税,再按照实际加工出口的成品数量予以退税。

2.所得税类

(1)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我国境内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组织。纳税人来源于我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都应当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纳税人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之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一般应当按照应纳税所得额和33%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33%。除法定税率之外,为了照顾某些盈利较少的企业,暂设置18%和27%两档低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免税、减税规定有:1)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需要照顾和鼓励的,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定期减税或者免税。2)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企业和经营单位,可以享受一定的免税或者减税待遇,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以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企业,在国家确定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新办的企业,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企业,新办的劳动服务就业企业,教育部门所属的学校举办的工厂、农场,民政部门所属的福利生产企业、乡镇企业、国有农业企业,等等。

(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两类。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外国企业包括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和虽然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外商投资企业总机构设在我国境内,就来源于我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纳税;外国企业仅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个纳税年度的生产、经营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以后的余额。外国企业未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来源于我国境内的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者虽然设立机构、场所,但是上述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一般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企业所得税,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税率为30%;地方所得税,也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税率为3%,二者合计为33%。外国企业未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者虽然设立机构、场所,但是上述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所得税税率为20%。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免税、减税规定有:1)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设在国家规定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区域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以享受一定的免税、减税待遇。2)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可以免税;将上述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得到一定的退税。3)对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和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免征、减征地方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或者无住所而在我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应当就其从我国境内、境外取得的全部所得纳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我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应当就其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纳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和应纳税额计算方法为:

1)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方法。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人每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额减除1600元费用(2005年前为800元)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税率。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薪金收入总额-1600元

全月应纳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对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而在我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我国境内有住所而在我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在计算其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除了可以按月减除费用800元以外,还有附加减除费用(现行标准为每月3200元)。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税方法。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生产、经营收入总额减除与其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损失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税率。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年度生产、经营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计税方法。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现规定每月可以减除1600元)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前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计算应纳税额。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计税方法。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以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项目收入额-800元(或者应税项目收入额×2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5)财产转让所得计税方法。财产转让所得,以纳税人转让财产取得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以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计税方法。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免税项目有: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军队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和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税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保险赔款;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按照规定提存、领取的医疗保险金和基本养老保险金;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我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可以免税。

思考题

中国财政体制具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未来中国应该开征哪些税?取消哪些税?

主要参考文献

陈共.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哈维.罗森.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译本,2003

胡怡建.税收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楼继伟.新中国50年财政统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财政部编.中国财政年鉴(历年).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

同类推荐
  •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如果你读了之后,能够清晰地看到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带给自己的经济前景,能够利用这些政策进行有效益的经济活动,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富足的生活,并为家乡的发展增添马力,那就是给我们的最大欣慰了。
  • 在日常小事中培养自己的经济头脑

    在日常小事中培养自己的经济头脑

    本书通过一些典型的整合,阐述了如何在日常小事中培养经济头脑,说明了只有善于观察和发现,才能培养出敏锐的经济头脑。
  • 保险欺诈与陷阱案例汇编

    保险欺诈与陷阱案例汇编

    书中的案例大部分发生在我国,也有一些国外的经典案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保险欺诈与陷阱的概貌。本书全部以实际案例来展示保险欺诈的手段、方法,揭示欺诈陷阱,是广大保险从业人员必备的业务知识手册,也是广大投保人了解形形色色的骗保案件、避开投保陷阱的有益读物。由于保险欺诈和陷阱的花样翻新,编者根据不同险种的欺诈手段予以分类,以使读者明晰各类保险欺诈和陷阱的方法,便于识别和防范。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地位和前景问题、应对入世挑战问题等。
  • 中小企业28种激励误区

    中小企业28种激励误区

    激励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战略性课题。对于各级主管来说,如果企业不能让一位员工为企业更好地工作,那企业可以找其他人来取代他;但如果企业不能让大多数员工甚至新招售货员更好地工作,那企业就必须激励他们。在保健因素实施成本越来越昂贵的今天,不妨尝试本书中激励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您会发现——原来激励员工也可以这样做。
热门推荐
  • 最初的爱忆枫恋

    最初的爱忆枫恋

    美丽的年华,最初的他们。相识在最好的年华。她长他两岁,轻轻爱着和自己弟弟一样年纪的他。他先爱她的痴,深深恋着美丽而淡淡的她。一切都不能阻挡他们相爱的脚步,一步一步,离爱更近,离幸福更近,虽然走走停停,但阳光正好,在爱情开始的地方,定下终身!
  • 少年拳圣

    少年拳圣

    少年壮志的廖学兵是中海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偶然的机会他救下了被小混混骚扰的美女啤酒促销员徐贞妍,无意中得罪了赫赫有名的盛元武馆,从此人生掀开了新的篇章。隐藏在世俗社会后的武道世界丛林法则盛行,初生牛犊的廖学兵没有害怕,凭借着乐观的精神、不屈的灵魂,一路披荆斩棘,面对世家公子、黑道大鳄、武道巨擘、异国高手组成的强大对手,毅然向五年一度的武道大赛的王冠——少年拳圣发起了冲击。人生注定波澜壮阔的廖学兵,武道之路走得很艰难,却也很香艳,一路陪伴他的有邻家小妹、黑道女杰、豪门小姐、香艳女明星,他到底凭什么让环肥燕瘦的她们心甘情愿的陪伴,这是一个谜……
  • 霸上黑道女王:赢了我就别想跑

    霸上黑道女王:赢了我就别想跑

    她,宫家捧在手心的千金,看似清纯、优雅、端庄,谁知换上军装的她也是如此霸气、腹黑、杀伐果断。他,众所周知的世界顶级设计师Kevin,转眼却成了黑暗帝国的大少,“不就是个小白脸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无意中得知这一评价后的他奋起直追扬言要拿下这个毁他名誉的小丫头……
  • 汉末帝国时代

    汉末帝国时代

    穿越是否还有市场?谁管他!穿都穿了,哪里还计较那么多?!福利是《帝国3》,二十岁前居然是成长期,还有个人线可以走!?势力线呢,又会有什么惊喜?最初来投靠的居然是高顺……好吧,因为是一个村子的;张飞视我为奇货,打算投资我,刘备起家的五百士兵归我了!也不需要你直接给我募兵,给我物资让我募兵就可以了。当科技树出现分歧,文明的走向该何去何从?是修真文明,还是机械文明,又或者……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刘铭,心怀大汉者都来投靠我吧!记住了,认准宗族族谱,别相信大耳怪的话!
  • 焚天疾风

    焚天疾风

    我手持至尊屠龙,只为与天下一战。我就是王,我就是天。
  • 耀世无双

    耀世无双

    ——大大,这本书是写什么的?——写一位女皇召唤师在虚拟的《耀世》世界中同一群妹子召唤物和恶势力斗争的故事。——那软妹、傲娇、天然呆的萝莉有木有?没有我们不看!——有,当然有(故作正经的点头)。——什么?!真的有?那女神、御姐、黑直长、女王有木有??——嘿,你猜……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超级校医

    超级校医

    熊宇回归都市,成为商城大学校医院的一名校医,并以高明的医术名声大作,使得门可罗雀的中医科变得车水马龙。我见犹怜校花妹,楚楚动人小萝莉,花容月貌女特工,端庄优雅女总裁,冷若冰霜千金女,娇美警花,温柔淑女,清纯白领,妖冶御姐,各色各样的美女也进入到熊宇的生活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豪门第1嫁:老婆立正向钱走

    豪门第1嫁:老婆立正向钱走

    木湘芹人生中第一个工作本想简简单单却无意应聘成总裁阔太?十亿元的天价雇佣金让她升职加薪,迎娶霸道总裁走上人生巅峰!可是一入豪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看小女子如何玩转豪门,为阔太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豪门蜜战:总裁好好爱

    豪门蜜战:总裁好好爱

    她泼他一脸红酒,却还不了她被毁的容颜;她逼他女友堕胎,却还不了她失去的孩子;她夺他家族财富,却还不了她伤残的双手;她誓要折磨他一生,却还不了她的一世情深;独居三年,重新回国却撞上她的婚礼,尹希青愤怒之余丧失了理智。“这辈子,我都不会放过你!”是彼此仇恨还是彼此情深,只在他落泪的瞬间。“我放你过你,也请你放过我!”最终,到底是谁放了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