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3500000024

第24章 现代民族伟大复兴(4)

百日维新昙花一现

1公车上书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确实如此,空前的民族灾难使中华民族觉醒。

1895年4月17日上午10时,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即下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文本上赫然规定五大项:一、中国认明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给日本;三、中国将库平银二亿两交给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八次交清;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开厂,各项机器交所定的进口税;五、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月22日,军机大臣孙毓汶、徐用仪捧着条约文本进宫,让光绪帝御批。光绪帝犹豫不决,三次提起朱笔,终未落笔。翁同龢见皇上踌躇,便跪奏道:“倭人所订和约如此苛刻,实出情理之外,望陛下以祖宗基业为重,从缓钦准。”说罢叩头不已。在旁的李鸿藻见状,也脱帽叩头不止。光绪帝心如刀绞,扔下朱笔,将两位老臣扶起。4月23日,条约已订的消息一经传出,群臣纷纷上奏反对条约。当天收到封奏10件,都系联名,奏者共120人。其后数日,奏折雪片般飞来,内有宗室王公、部院、谏垣,外有各省督抚、前线将领,莫不谏阻;各省在京会试的举人也呈请都察院代递,痛哭流涕者不在少数。其中梁启超上书道:“伏乞皇上俯察民情,深计后患,保全疆土,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勿割台湾。”户部给事中洪良品上奏:“立毁和约,勿徇一切纷纭,以杜妄议。”吏部候补主事鲍心增等奏道:“奸臣秦桧主和,坏天下于中原既失之后。今李鸿章实误国事于金瓯未缺之时,恐又非奸桧之比。”光绪帝看了这些奏折,有很大感触,头脑中浮起了废约的念头。其实光绪帝还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此时拒约再战的呼声已震撼整个北京城。由广东举人康有为领导联合18省举人,有一千两百余人(现存公车上书的题名是16省603人)参加的“公车上书”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在闻得《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愤怒万分,他这样写道:“呜呼噫嘻,万里之广土,四万万之众民,而可有此约哉!夫今非战败之损也,非有开罪之失也,而一纸书来,取南满、东蒙、山东、福建万里之地,及国命之铁,甚至蹶而踏之,蹙而缚之,以财政军政顾问相要,以全国之要地警察,国命所托之兵工厂相索,是以我为保护国也。保护国者,亡国之别名也。高丽、安南、印度……诸国是也。凡人闻而怵惕伤心,岂有万里之广土,四万万之众民,能闻之受之,而今若罔知者哉!”为了要求清政府拒绝批准《马关条约》,继续抗战,康有为联合在京会试的18省举人千余名,共同上书请愿,坚决反对投降。经康有为一昼二夜的努力,请愿书拟成,共1.8万余字,要求拒和、迁都和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即举人)上书”。请愿书拟就之后,康有为召集各省举人于5月1日至3日在宣武门松筠庵谏草堂讨论,打算在5月4日到都察院投递。但是清廷恐怕有变,一面派人到各省会馆(举人在北京的住所)造谣恐吓,一面逼迫光绪帝批约。5月2日,翁同龢持北洋大臣王文韶捏造事实的来电到养心殿见光绪帝,上奏道:“4月28、29两天,天津大风雨,加之海啸,新河上下各营被冲,水深四五尺,淹毙甚众,计60余营受害。北自秦皇岛,南至埕子口,都是如此。此时值此奇变,岂非天意?”光绪帝闻奏,也以为此乃天意,绕殿急步多时,最后顿足流涕,奋笔疾书“钦准”两字。5月3日盖用御玺。5月5日,钦差换约大臣伍廷芳、联芳两人由天津乘轮船赴烟台换约。5月8日夜10时,中日双方代表在烟台顺德饭店互换条约,《马关条约》正式生效。因此,生米已煮成熟饭,原来打算5月4日把请愿书送交都察院转呈的计划只好放弃,“公车上书”始终没有呈交清廷。关于公车上书的详情,康有为记道:“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而声势最盛言论最激者,莫如公车上书一事。初者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棠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既而福建、四川、江西、贵州诸省继之,既而江苏、湖北、陕甘、广西诸省继之,又既而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云南诸省继之。盖自三月二十八(4月22日)、三十(4月24日)、四月初二、初四、初六(4月26、28、30日)等日(都察院双日堂期),察院门外车马阗溢,冠衽杂沓,言论滂积者,殆无虚晷焉。书上数日不报,各公车再联十八省同上一书。广东举人康长素者,素有时名,尝以著书被谤议于时,主其事,草疏一万八千余字,集众一千三百余人,力言目前战守之方,他日自强之道。文既脱稿,乃在宣武门松筠庵之谏草堂传观会议,庵者前明杨椒山先生故宅也。和款本定于四月十四日(5月8日)在烟台换约,故公呈亦拟定于初十日(5月4日)在察院投递。而七、八、九三日(5月1日至3日)为会议之期,乃一时订和之使,主和之臣,恐人心汹涌,局将有变,遽于初八日(5月2日)请将和款盖用御宝,发使赍行。是日天本晴丽,风日暒咦;忽于晌午后大雨震电,风雹交作,逾刻而止,即其时也。是时松筠庵坐中议者尚数十百人,咸未谂用宝之举,但觉气象愁惨,相对欷歔,愤悒不得语,盖气机之感召然耶?是夕议者既散归,则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于是群议涣散,有谓仍当力争以图万一者,亦有谓成事不说无为蛇足者;盖各省坐是取回知单者又数百人,而初九日(5月3日)松筠之足音已跫然矣,议遂中寝,惜哉惜哉!”

此次公车上书的直接目的——拒约再战虽然没有达到,但它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禁例,敢于集会论政,敢于联名请愿,甚至敢于要求变法自强,这实在是破天荒。它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变法纲领的提出

维新运动的兴起,中日甲午战争是其近因。它一方面促使中华民族危机尖锐化,许多爱国志士发愤变法自强;另一方面它证明向西方学习的明治维新成功,刺激了中国的维新运动。康有为把日本明治维新看作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借鉴:“夫凡有兴作,必有失弊,几经前车之覆,乃得后轨之遒。今我有日本,为向导之卒,为测水之竿,为探险之队,为尝药之神农,为识途之老马,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何乐如之。譬如作室,欧美绘型,日本为匠,而我居之也。譬如耕田,欧美觅种灌溉,日本锄艾,而我食之。虽国势不同,民俗少异,有不可尽用者,则斟酌补苴,弥缝救正,亦何难焉。……臣考日本之事,至久且详,睹前车之覆,至险可鉴,若采法其成效,治强又至易也。大抵欧美以300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30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胡燏棻也说:“日本一弹丸岛国耳,自明治维新以来,力行西法,亦仅三十余年,而其工作之巧,出产之多,矿政、邮局、商政之兴旺,国家岁人租赋共约八千余万元,此为西法致富之明效也。”胡燏棻还强调,中国除向西方学习之外别无道路可走:“今日即孔孟复生,舍富强外,亦无立国之道,而舍仿行西法一途,更无致富强之术。”

以日本为榜样向西方学习的大方向既定,那么具体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呢?康有为从光绪十四年九月(1888年10月)至二十四年正月(1898年2月)先后向清廷呈递7个奏折,提出变法纲领,这里逐一记述如下:

《上清帝第一书》(1888年10月)。康有为向清廷提出三大建议:一是变成法,二是通下情,三是慎左右。关于变成法,他说:“日本崎岖小岛,近者君臣变法,十余年间,百废俱举,南灭琉球,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不敢伺,况以中国之方之大,物产之盛,人民之众……何弱不振?生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关于通下情,他说:“古者君臣有坐论之礼……下情既亲,无不上达,则奸消弊缩。……去堂陛之阶,使下臣人人得尽其言于前,天下人人得献其才于上。今若增设训议之官,召天下耆贤,以抒下情,则皇太后、皇上高坐法官之中,远洞万里之外,何奸不照,何法不立哉?”关于慎左右,他说:“去谗匿而近忠良,妙选魁垒端方、通知古今之士,日侍左右,兼预燕内以资启沃,则德不期修而自修矣。”

《上清帝第二书》(即公车上书,1895年5月2日)。此信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为与日本继续作战而加强国力的紧急措施;后一部分是为救亡图存而提出的变法纲领,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关于前一部分的紧急措施有三项:一是下诏鼓天下之气(其中包括三诏:第一诏为“罪己之诏”,第二诏为“明罚之诏”,第三诏为“求才之诏”);二是迁都定天下之本;三是练兵强天下之势。

关于后一部分的变法,康有为把它分为富国、养民和教民三个方面:第一肯定变法:“《易》曰:‘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谓理。’若谓祖宗之法不可变,则我世祖章皇帝何尝不变太宗文皇帝之法哉?……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第二关于富国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六项措施:一是创设银行,发行纸币,即所谓钞法;二是修筑铁路,发展交通,即所谓铁路;三是制造机器轮船,发展民用工业,即所谓机器轮舟;四是开采矿藏,即所谓开矿;五是设立铸银局,铸银元以抵制洋元,即所谓铸银;六是全国建立邮政网,即所谓邮政。总之,这六项措施就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第三关于养民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四项措施:一是设立农会和丝茶学会等,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即所谓务农;二是全国各地遍设考工院,翻译外国制造之书,提高制造技术,即所谓劝工;三是各省设立商会,降低税金,发展商业,即所谓惠商;四是移民垦荒,救济老弱病残,设立警惰院收容无业游民从事生产,即所谓恤穷。第四关于教民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全国广泛设立学校,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知识;二是普遍设立图书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三是翻译出版各类书籍,推广文化知识;四是奖励设立报馆,既可广见闻,又可通时务,有益于政教。最后康有为说:“伏惟皇上英明天直,下武膺运,历鉴覆辙,独奋乾纲,勿摇于左右之言,勿惑于流俗之说,破除旧习,更新大政,宗庙幸甚,天下幸甚!”

《上清帝第三书》(1895年6月3日)。此信的宗旨是:“为安危大计,及时变法,富国养民,教士治兵,求人才而慎左右,通下情而图自强,以雪国耻,而保疆宇。”此书有关变法内容基本上与第二书相同,有关练兵之法增加了新的内容:一为汰冗兵而合营勇,二为起民兵而立团练,三为练旗兵而振满蒙,四为募新制以精器械,五为广学堂而练将才,六为厚海军以威海外。此外,与第二书相比,还增添了奖励出国学习一条:“内弊既除,则外交宜讲。……激励士庶,出洋学习,或资游历,并给凭照,能著新书,皆予优奖,归授教习,庶开新学,上之可以赞圣聪,下之可以开风气矣。”以上两次上书均未到达天庭,而此次上书时康有为已中了进士,为朝廷命官(工部主事),都察院不敢扣压,将上书代递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翁同龢呈上光绪帝。康有为的上书终于到达天听,产生了巨大影响。

《上清帝第四书》(1895年6月30日)。因为第三书只谈到通变之方法,没有发挥其体要及先后和轻重缓急,故上此信加以补充。在此信中,康有为提出了两项应该率先进行的改革措施,即一是立科以励智学,二是设议院以通下情。所谓立科以励智学,就是仿效西方诸国,致力西学,凡有人著述新书,发表古来未创之学说;或制造新器,开创古来未有之机巧,均给予奖励,许其专利,使大家竞创新法,加速中国富强。所谓设议院以通下情,就是仿效西方诸国设立议院,消除君臣隔阂,使上下情通,民间疾苦得以上闻,朝廷意旨也可下达,一切本于众议,避免奸臣弄权,杜绝贪官中饱。为使上下情通,一定要实行以下五项措施:一是下诏求贤。设立上书处,准许人民到午门递折。二是开门集议。设立御门会议,令天下郡邑每10万户推选一人参加会议,共商国是。省府州县也开设此种机构。三是辟馆顾问。即设立皇帝顾问团,顾问20人,分班侍值,为皇帝提供咨询。四是设报聪达。即在直省要郡开设报馆,既可传递国内外消息,又可普及知识。五是开府辟士。即朝廷设立幕府,选举贤才参政。督抚、县令也仿此制。最后康有为对光绪帝抱着巨大期望:“伏乞皇上讲明理势之宜,对较中外之故,特奋乾断,龚行天健,破积习而复古义,启堂构而立新基,无为旧俗所牵,无为庸人所惑,纡降尊贵,通达下情,日见贤才,日求谠论,以整纪纲而成大化,雪仇耻而扬天威,宗庙幸甚,天下幸甚!”但是事情没有那么顺利,此信因顽固派阻碍没有上达天听。

《上清帝第五书》(1898年1月)。此书写于德国因“巨野教案”占据胶州湾之后,我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康有为悲愤地写道:“夫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昔视我为半教之国者,今等我于非洲黑奴矣。……昔者安南之役(中法战争),十年乃有东事(甲午战争),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事变)。……自尔之后,赴机愈急,蓄势益紧,事变之来,日迫一日;教堂遍地,无刻不可起衅……蚁穴溃堤,衅不在大,职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夫今日在列大竞争之中,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接着康有为提出三个转乱为治的方策:一是“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而已”。二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六部九卿诸司百执,自有才贤,咸可咨问”。三是“听任疆臣各自变法。夫直省以朝廷为心腹,朝廷以行省为手足”。但是此书也没有上达天听。

《上清帝第六书》(又称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1月29日)。此信是康有为在总结他历次上书的基础上全面论述变法的主张:“夫方今之病,在笃守旧法而不知变,处列国竞争之世而行一统垂裳之法。此如已夏而衣重裘,涉水而乘高车,未有不病暍而沦胥者也。……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法既积久,弊必丛生。故无百年不变之法,况今兹之法,皆汉唐元明之敝法,何尝为祖宗之法度哉?”变法的具体措施,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明治维新: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第二,“令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励众志”。第三,“一定舆论,设上书所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两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其群僚言事,咸许自达,无得由堂官代递,以致阻挠”。第四,“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皇上每日亲临商榷”。此外设立法律、度支、学校、农、工、商、铁路、邮政、矿务、游会、陆军、海军等12个局,办理新政。地方每道设一民政局,每县设一民政分局,办理新政。民政局督办地位与督抚平等。此书上达光绪帝手中,日加披览,并下发到总理衙门讨论。

《上清帝第七书》(1898年2月)。此信没有新的内容,只是强调上下相通,君民相亲是治国之基本:“人主不患体制之不尊,而患太尊;天下不患治安之无策,而患不取。”“考中国败弱之由,百弊丛积,皆由体制尊隔之故。”“历观自古开国之君,皆与臣民相亲……自古危败之君,并与其臣相隔绝,隋炀(帝)之畏闻盗贼,万历(帝)之久不视朝,所以致国祚之倾也。”其他康有为还上了许多奏折,如《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请停弓刀石武试改设兵校折》(以上皆1898年6月)、《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请开学校折》、《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请励工艺奖创新折》、《请裁绿营放旗兵改营勇为巡警仿德日而练兵折》(以上皆1898年7月)、《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以上皆1898年8月)等。这些奏折均置于光绪帝的案头,成为下诏变法的主要依据。

3变法的具体内容

从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的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了二三百件变法上谕,使维新运动达到高潮。但是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反对,这个运动一开始就表现出先天不足,经不起一击。变法第一天颁布的国是诏说:“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里变法决心不大,内容含糊,而且是以中学为根本,西学为辅佐。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强调:“制度局之设,尤为变法之源。”因为当前的官衙都是守旧之官,很难实行改革。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时,康有为仍强调设立制度局领导变法:“所谓变法者,须自制度法律先为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法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臣请皇上变法,须先统筹全局而全变之,又请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乃有益也。”但作为变法中枢的制度局始终未设,因此百日维新中的变法项目是没有系统和次序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它的内容,从而察知西学对变法影响到何种程度。

(1)选拔人才

正因为没有设立制度局和待诏所,全面选拔人才组成变法领导班子,所以只在原有中央机构中增添一些贤才,而且由大臣保举,人才选拔显得有零零星星之感。

6月11日上谕:“方今各国交通,使才(外交人才)为当务之急,着各直省督抚……酌保数员,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验,带领引见。”

6月13日上谕:“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张元济,均着于本月二十八日(6月16日)预备召见。湖南盐法长宝道黄遵宪、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著该督抚送部引见。广东举人梁启超,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察看具奏。”(梁启超按:国朝成例,四品以上乃能召见,召见小臣,自咸丰后四十余年未有之异数也。梁启超以布衣召见,尤为本朝数百年所未见,皇上之求才若渴,不拘成格如此。)

6月16日上谕:“康有为着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

7月3日上谕:“赏举人梁启超六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是日召见梁启超)

8月11日上谕:“湖南盐法长宝道黄遵宪,着开缺以二品京堂候补,充出使日本,命速来京。”

8月29日上谕:“少詹事陈宝箴、王锡蕃奏保通达时务人才,湖南候补道夏献铭、试用道黄炳离、降调前内阁学士陈宝琛、内阁候补侍读杨锐、礼部候补主事黄英采、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广东候补道杨枢、试用道王秉恩、江苏试用道欧阳霖、江西试用道恽祖祁、杜俞、湖北候补道徐家干、江苏候补道柯逢时、湖北试用道薛华培、候补道左孝同,以上各员在京者,着各该衙门传知该员预备召见,其余均由各该督抚饬知来京,一体预备召见。福建兴泉永道周莲,业经电谕饬令来京,预备召见。现尚在籍之四川候补道沈翊清,北洋差委候补道严复,着边宝泉、荣禄饬令该员来京,预备召见。内阁候补中书林旭,着该衙门传知该员,预备召见。”

9月5日上谕:“候补侍读杨锐、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均着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梁启超按:四卿名为章京,实则宰相。后此新政,皆四人行之,密诏传授,亦交四人焉。)

9月12日赐康有为密诏:“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

9月15日上谕:“张英麟奏酌保人才以备任使一折,广西候补道林贺峒、候补道林怡游、分省补用知府刘恩驹,均着来京预备召见;刑部候补主事陈春瀛,着该部传知该员预备召见。”

9月17日上谕:“江苏补用道钱德培、特用道阮祖棠、记名道罗嘉杰、试用道陶森甲、候补道沈敦和、安徽候补道张佩绪、江苏试用道刘思训、江苏候补知府柯逢时、江西候补知府袁树勋、江苏候补道丁葆元、江苏候补知州章邦直,着该督抚即饬各该员来京预备召见。其另片奏保之河南候补道易顺鼎,即着刘坤一传知该员一并来京预备召见。”

总之,选拔人才实行得很不理想。光绪帝想重用康有为而被后党所阻,只能让他做个总理衙门章京(秘书)。礼部虽然改组,但后党的裕禄仍为礼部尚书。总理衙门中只有倾向帝党的张荫桓是大臣,倾向维新派的张元济是原来的章京,新委任的康有为只是个办事的章京。都察院中只有原来的御史杨深秀、宋伯鲁是倾向维新派,没有增添新人。军机处虽然选拔年轻的维新人物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为章京,暗夺守旧大臣之权。但他们任职只有半个月就政变了,所起作用不大。以上种种情形,光绪帝也是不得已的,他赐杨锐密诏说:“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后党)所误,但必欲朕一早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

(2)政治改革

首先是鼓励官民议政,给予一定的言论出版自由:

7月26日上谕:“报馆之设,所以宣国是而达民情,必应官为倡办。……将《时务报》改为官报,派康有为督办其事。……其天津、上海、湖北、广东等处报馆,凡有报单均着该督抚咨送都察院及大学堂各一份。……至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

8月2日上谕:“朝廷振兴庶务,不厌讲求,所赖大小臣工,各抒谠论,以备采择。……其部院司员,有条陈事件者,着由各堂官代奏。士民有上书言事者,着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隔。”(清朝规定,不仅人民,即使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三品以下的地方官也都不许上书。)

9月2日上谕:“前经降旨,土民有上书言事者,着赴都察院呈递。……嗣后都察院,凡接有条陈事件,如系封口呈请代奏,即着将原件进呈,毋庸拆阅。其具呈到院者,即将原呈封进,不必另行抄录,均着随到随递,不准稽压,倘有阻格,即以违旨惩处。”

9月4日上谕:“朕近来屡次降旨,部院司员及士民有上书言事者,均不得稍有阻格,……不料礼部尚书怀塔布等竟敢首先抗违,将该部主事王照条陈一再驳斥……若不予以严惩,无以儆戒将来,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均着即行革职。至该主事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着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用昭激励,特谕。”

9月13日上谕:“各省藩臬道府,均得上书言事。……其州县管官言事者,仍由督抚将原封呈递。至士民有上书言事者,即径由本省道府随时代奏,均不准稍有抑阻。”

其次是精简机构和裁减冗官:

8月30日上谕:“近日臣工条奏,多以裁汰冗官为言,虽未必尽可准行,而参酌情形,实亦有亟当改革者。……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其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事务甚简,半属有名无实,均着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又外省如直隶、甘肃、四川等省,皆系以总督兼管巡抚事,惟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原未划一。……所有督抚同城之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并东河总督,着一并裁撤。其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均著以总督兼管巡抚事。东河总督应办事宜,即归并河南巡抚兼办。……各省不办运务之粮道、向无盐场仅管疏销之盐道,亦均着裁缺,归各省藩司巡守道兼理。此外如各省同、通、佐贰等官,有但兼水利盐捕,并无地方之责者,均属闲冗,即着查明裁汰。”此外,光绪帝还下令裁减绿营、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最后是立宪法与设议会。8月间内阁学士阔普通武呈《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康有为代拟),主张立宪法开国会:“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春秋改制,即立宪法,后王奉之,以至于今。……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上书,请求开设议院,正如杨锐在家信中所说:“现在新进喜事之徒,日言议政院,上意颇动,而康梁两人又未见安置。”杨锐推测开议院是为安置康梁,由他们领导议院。康有为也记述道:“于时复生(谭嗣同)、暾谷(林旭)又欲开议院,吾以旧党盈塞,力止之。”为什么康有为要阻止开议院呢?原来康有为认为,制度局不开,变法“琐碎拾遗,终无当也”,目前最重要的是开懋勤殿以议制度。同时康有为认为,目前守旧势力太大,不能操之过急,“内阁学士阔普通武尝上疏请开议院,上本欲用之,吾于《日本变政考》中,力发议院为泰西第一政,而今守旧盈朝,万不可行,上然之”。守旧势力大固然是康有为不主张立即开议院的原因,但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在立宪之前还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征集天下俊才于京师,大开懋勤殿,编纂政法,以备施行。

(3)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戊戌变法的重点,它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科举制度;二是兴办新式学校;三是派遣留学生。

第一,关于改革科举制度。清代的考试制度是沿袭隋、唐以来历代的成规,通过考试制度选拔知识分子到政府中去做官,也就是培养国家干部。这个考试制度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考秀才,招考各府州县公立学校(每个府州县都有一所,校舍即孔庙,学生名额10至30人不等)的学生,正式称为生员,一般称为秀才。每三年招考两次,全国约2000个州县,共招秀才二三万人。当时中央也有一所学校,名叫国子监,其学生由地方学校选拔贡入,名叫贡生(纳资入贡的叫监生)。县学、府学和中央国子监的关系,并非是小学、中学、大学等级之别,一律都是学生,同样只具备考举人的资格。清代学校并无教学任务,徒有虚名,只是考试制度中的一级机构而已。主考秀才的官叫学政,轮流到该省各府去主持考试,三年期满回京。第二级是考举人,凡是秀才都可应试。每三年招考一次,录取名额每省约数十人,全国共约1000名。主考举人的官叫主考,驻在省城,考毕即回京。第三级是考进士,凡是举人都可应试。每三年招考一次,录取名额三四百名。发榜后再试,择优选入翰林,余下来的或放中央各部院的主事,或放地方的知县。从考试制度来看弊病不大,但考试内容却是僵死空洞的八股文,危害极大。维新人士对八股文都是痛心疾首,大加鞭挞。严复说:“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破坏人才,国随贫弱,此之不除,徒补苴罅漏,张皇幽渺,无益也。”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时,康有为对光绪帝说:“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为之。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致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胶州、旅大、威海、广州湾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光绪帝说:“然,西人皆为有用之学,而吾中国皆为无用之学,故致此。”康有为说:“上既知八股之害,废之可乎?”光绪帝说:“可。”康有为说:“上既以为可废,请上自下明诏,勿交部议,若交部议,部臣必驳矣。”光绪帝说:“可。”于是下达上谕。

6月23日上谕:“我朝沿宋明旧制,以《四书》取士。……近来风尚日漓,文体日敝,试场献艺,大都循题敷衍,于经义罕有发明,而谫陋空疏者,每获滥竽充选,若不因时通变,何以励实学而拔真才?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梁启超按:“昔人谓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坑儒,实非过激之言也。故深知中国实情者,莫不谓八股为致弱之根源。”)

7月19日上谕:“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这是张之洞、陈宝箴拟定的改试策论的内容。

第二,关于兴办西式学校。开办京师大学堂的诏书,三年以前就下达了,但到百日维新开始的第一天才正式决定开办。

6月11日上谕:“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内〕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

7月3日上谕:“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必须规模闳远,始足以隆观听而育人才。现据该王大臣,详拟章程,参用泰西学规,纲举目张。尚属周备,即着照所议办理,派孙家鼐管理大学堂事务。……此次设立大学堂为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起见,该大臣务当督饬教习等,按照奏定课程,认真训迪,日起有功,用副朝廷振兴实学至意。”京师大学堂有两个特点:一是因各省中学堂草创,故大学堂兼小学堂、中学堂,其中分列班次,循级而升;二是因中国一向无师范学堂,各省学堂不能收效,故大学堂中另立师范斋,以培养教习。为解决教科书问题,上海开一编辑局,编译教科书。教材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

除中央开办京师大学堂之外,地方也要办中小学堂:

7月10日上谕:“前经降旨开办京师大学堂,入堂肄业者,由中学小学以次而升,必有成效可睹。惟各省中学小学,尚未一律开办,着各该督抚督饬地方官,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至于学校等级,自应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皆颁给京师大学堂章程,令其仿照办理。其地方自行指办之义学社学等,亦令一律中西兼习,以广造就。”此外,民间祠庙不在祠典内的,由地方官晓谕,一律改为学堂。

第三,关于派遣留学生:

8月18日上谕:“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各省督抚、日本政府,允将该国大学堂中学堂章程,酌行变通,俾中国学生易于附学,一切从优相待,以期造就。着各省督抚,就学堂中挑选聪颖学生,有志上进,略谙东文、英文者,酌定人数,克日电咨总署核办。”但不久即政变,此项计划没有实现。

(4)经济改革

提倡民办企业,发展农工商业,也就是发展资本主义,是维新派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张謇提出了经济改革的基本方案:“商务亟宜实办,实办之计有三:一是定法,二是筹款,三是定捐税。工务亟宜开导,开导之计有二:一是如各省开劝工会,此会江南近已拟行,事简费省,试办不甚难,但须上有提倡,并立奖格以鼓励之。二是派大员集合资本,博采各省著名精巧之器,入巴黎大会,并选携名商慧工同往,察视各国好尚风俗,以便推广制造。农务亟宜振兴,振兴之计有四:一是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二是未垦之地,先尽就近之人报买。三是凡开垦之地,水田免赋六年,旱田免赋十年。四是户部及各衙门费(用)宜明定成数。以上三条,大本在农,而入手在商,皆今日万不可再缓之图。”清廷大体上都按张謇的方案办了:

6月12日上谕:“遵议侍郎荣惠奏请,特设商务大臣……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前经总理衙门议请,于各省会设立商务局,公举殷实绅商,派充局董,详定章程,但能实力遵行,自必日有起色。即着各省督抚,督率员绅,妥速筹办……将办理情形迅速具奏。”

7月4日上谕:“农务为富国根本,亟宜振兴,各省可耕之土,未尽地力者尚多,着各督抚,督饬各该地方官,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切实兴办,不准空言搪塞。……上海近日创设农学会,颇开风气,着刘坤一查明该学会章程,咨送总理衙门查覈颁行。其外洋农学诸书,并着各省学堂广为编译,以资肄习。”

7月25日上谕:“泰西各国首重商学,是以商务勃兴雄称海外。……着刘坤一、张之洞拣派通达商务、明白公正之员绅,试办商务局事宜。……应如何设立商学、商报、商会各端,暨某省所出之物产,某货所宜之制造,并着饬令,切实讲求,务使利源日辟,不令货弃于地,以期逐渐推广,驯至富强。”

8月2日上谕:“图治之法,以农为体,以工商为用。……着各省督抚,认真劝导绅民,兼采中西各法,讲求利弊,有能创制新法者,必当立予优奖。”

8月21日上谕:“训农又为通商惠工之本,中国向本重农,惟尚无专董其事者,以为倡导,不足以鼓励振兴,着即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派直隶霸昌道端方、直隶候补道徐建寅、吴懋鼎为督理。”“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广开农会,刊农报,购农器,由绅富之有田业者试办,以为之率。其工学商学各事宜,亦着一体认真举办,统归督办农工商总局大臣随时考察。各直省即由该督抚设立分局……所有各局开办日期及派出办理之员,并着先行电奏。”

8月2日上谕:“铁路矿务为时政最要关键……着于京师专设矿务铁路总局,特派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王文韶、张荫桓专理其事,所有各省开矿筑路一切公司事宜,俱归统辖,以专责成。”

以上各项经济改革措施,由于地方顽固派拒不执行,没有收到成效。对此,光绪帝悲叹道:“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偈,虽经严旨敦迫,犹复意存观望,即如刘坤一、谭钟麟总督两江、两广地方于本年(1898年)五六月(7至8月)间谕令筹办之事,并无一字复奏,迨经电旨催问,刘坤一则借口部文未到,一电塞责。谭钟麟且并电旨未复,置若罔闻。该督等皆受恩深重,久膺疆寄之人,泄沓如此,朕复何望?倘再借词宕延,定必予以严惩。”然而光绪帝有什么权力来严惩那些顽固派呢?正如梁启超所说:“自四月(6月)以来,明诏累下,举行新政,责成督抚,而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寡有能奉行诏书者。上虽谆谕至于三令五申,仍复藐视具文。……然上虽盛怒,数四严责,终不能去一人,或惩一人者,以督抚皆西后(西太后)所用,皇上无用舍之权,故督抚皆藐视之,而不奉维新之令也。”因此,9月21日慈禧太后公开出面“训政”之后,便恢复了以她为首的顽固政权的统治。9月26日下令推翻新政(这个命令仍以光绪帝上谕的形式发表),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一切复旧。

4光绪帝之梦

以德国占领胶州湾为始,中国大部分领土都已成为列强的势力范围,即英国占有长江流域,俄国占有东北地区,德国占有山东,法国占有云南和两广的一部分,日本占有福建,中国即将被瓜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光绪是一个比较有志气的皇帝,不甘心中国贫穷落后,积极设法向西太后夺权,以支持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有一天,他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不料奕劻把这番话告诉了西太后,她大骂光绪负心,并说什么“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了”。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表示变法决心。16日亲自召见康有为,详谈变法步骤,开始了历时103天的变法维新运动。康有为在此百日内,共上奏折21道,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议光绪帝进行一系列改革,希望他像明治天皇那样,走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

于是光绪帝便把袁世凯从天津小站召到宫内,对他说:“新政马上就要实行了,这对国家社稷是件生死攸关的大事。不过老佛爷也许不甚了解世界大势,未必能够赞同。为避免与老佛爷发生冲突,朕命你调一队兵去把颐和园暂时监守起来,在我们所决定实行的新政还没有发布之前,绝对不许一个人进园,也不许任何一个人出园。”袁世凯连声称是。当时袁世凯觉得这不过是使太后和外界交通暂时隔绝几天罢了,并无其他伤害,自己乐意为皇上效劳。

但是袁世凯出宫以后,心就变了。他想到太后的威风,不禁慄然,把光绪帝的话抛在脑后。不仅如此,升官发财的心驱使他泯灭天良,回天津后立即向自己的顶头上司荣禄密告。荣禄一听,大惊失色,但他很聪明,对此事不予表态,害怕自己被卷入漩涡。袁世凯心想,究竟依从皇上还是倒向太后?时间刻不容缓,必须立即作出决定。他急着问道:“荣大人,卑职对于这一次圣谕应该不应该遵行呢?”

荣禄再也没有回避的余地,只得吞吞吐吐地说:“袁大人,关于此事呢?——”停顿片刻,吸了几袋水烟,才正面回答;“我们做臣子的,对于皇上是首先必须服从的,所以皇上既下这个命令,你就不能不遵行。但是另一方面,对太后的尽忠也是我们做臣子的分内之事。而现在依你所说,皇上给你的口谕里并不曾提到要你不去告诉太后的话。”荣禄这样回答,已经足够使袁世凯明白了。他便告辞荣禄,当天坐火车赶到北京。

袁世凯到达颐和园的时候,天已黑了。他跪在太后面前,加油添醋地将光绪所说的话说了出来,诬陷光绪帝令他带兵围困颐和园,用武力冲破园门,在乱兵中杀了太后。

太后听了怒火冲天,痛恨儿子的背叛。这几年她把朝政全都交给了光绪,除非万不得已便绝不过问,而现在负心之子竟然要杀母亲,真是大逆不道。如果再让他执政下去,连老祖宗的江山也要毁在那个不孝之子的手里了。于是她下令次日(9月21日)銮驾回宫,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正当颐和园里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光绪帝还在做着好梦哩!——中国巨人站起来了,向来欺压他的洋人在他脚前变得十分渺小;中国因自己推行新政而顿时改变面貌:火车在原野上奔驰,轮船在海洋中乘风破浪行驶,电线杆到处林立,古老的庙宇改为新式学校,宫内成立了议院。——自己到处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万岁”、“万岁”的欢呼声响彻耳边……然而他渐渐地发觉自己不是在做梦,似乎确有人在枕边喊着“万岁”。他睁开睡眼一看,床帐外面有一个人跪在那里喊着“万岁爷”,不过不是老百姓,而是心腹太监王商。

王商见皇上醒了,立即一口气将从颐和园传来的消息说了出来。他告诉皇上,袁世凯如何上颐和园密告,太后又如何发怒,已经准备銮驾回宫了。真是一个晴天霹雳,他立即意识到新政必毁,自己必受责骂。但是在这样仓促的时间内怎能挽回败局呢?完了,一切都完了。

不久王商带来了第二次消息:太后的銮驾已经出了颐和园,正在一路赶回宫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光绪帝仍没有忘记那几个帮助自己策划新政的赤胆忠心的大臣——康有为、梁启超和翁同龢,急派心腹去给他们送信:赶快逃出京城。于是康有为在英舰保护下逃往香港,梁启超在日舰保护下逃往东京,翁同龢则乘火车逃回原籍常熟。

接着王商又带来了第三次消息:太后的銮驾正在进宫。光绪帝和珍妃急忙整好衣冠,走到宫外的一座大殿石坪上跪着接驾。

銮驾来了,一班侍卫神气活现地先进宫来。接着,满脸怒容的慈禧太后从轿上下来。

“孩子给你请安。”光绪帝边叩头边说。

太后只当没有听见,在李莲英的扶持下往宫里走去,一直走到光绪帝的寝殿。光绪帝和珍妃只得跟到那里。突然间太后转过来,厉声对光绪说:“现在我要问你,你可知道儿子杀父母在老祖宗制定的法律上该当何罪?”

光绪帝很觉奇怪,心想自己原来只是要袁世凯去隔绝颐和园与外界的交通,绝对没有伤害太后性命的意思。便惊讶地问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自己还不明白吗?”

“这是断乎没有的事,苍天在上,孩儿如有一歹念,甘受千刀万剐。请老佛爷明鉴。”

“你既然信奉了洋人的野蛮法度,心中还会有什么尊卑长幼呢?你连做人最起码的‘子不违父命’的小道理都没有了,还谈得上什么孝道?”

“老佛爷在上,孩子可以起誓,断乎没有这个歹念。孩子心中统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施行新政,为国家为百姓做些有益的事。”

“别再说了,你是什么人?胆敢更改老祖宗制定的法度规则!如果再让你继续掌政,那么老祖宗打下来的天下非断送在你的手里不可。现在我问你,你到底配不配君临这个国家?”

光绪帝很明白,再不明智便会遭到毒手,便干脆回答道:“孩子懂了,明天马上下一诏书,请你老人家来掌管国政,孩子愚昧无知,实在不配。”

第二天早晨,光绪帝归政太后的诏书颁布,那拉氏复出“训政”。荣禄则大肆逮捕维新派。9月29日,“戊戌六君子”即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惨遭杀害。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运动就这样在血泊中消失了。此运动表明:只要清王朝统治着中国,改革很难有所突破,除非把它彻底推翻。

同类推荐
  • 东海屠

    东海屠

    地壑下的深流如何成长为体制外的帝国?一个被逐出家门的浪荡公子如何成为海上霸主?大明海商如何突破禁海政策到达郑和也不曾到达的地方?让我们展开时代的浮世绘,记录一段湮灭的历史,吟唱一曲英雄的传说。大航海时代,中华历史的另一种可能。看区区海商呼啸东南,威震四海,打造新的天朝!
  • 三国之逐鹿中华

    三国之逐鹿中华

    三国乱世,谁主沉浮?狂热的三国发烧友乔明爬山途中以外穿越,孑然一身的开始艰难的三国旅程。没地盘没兵马没人才?乔明仗着对历史熟悉的先知先觉,抢地盘,收名将,纳美女,发展经济,整顿军制,和雄主名将捉对厮杀,让那个东汉末年的更加的激情澎湃波澜壮阔......
  • 武田信幸

    武田信幸

    辉熠之光,胜于世事万物,凌越心内悸动万千。挥动双手,驱散遮目之火,焕然一新开创新梦。越是狭隘之地,强风越劲。旗帜指向之所,御歌响彻。本文试图描述一个没办法取代秀吉、家康的位置,也没办法跟着信玄、谦信混的弱小大名继承人,如何艰难的为了存活用尽一切手段挣扎在这乱世。大家都知道,战国文难写——为了已经收藏了本书的读者,会尽力的。
  • 拨乱反正在宋朝

    拨乱反正在宋朝

    一梦醒来,想我堂堂立国一千多年的大周王朝皇室后裔,居然来到了这么一个古怪的朝代,居然大隋之后不是大周,而是唐朝,我大周朝到那里去了,这宋朝虽富,却弱的可以,看我拨乱反正在宋朝,再创我大周盛世!!!!
  • 步步吞天

    步步吞天

    一个小小的酒业推销员赵天,不信神,却撞见了鬼,一下子穿越到了几百年前。可是当他到了那个年代,却发现和自己所知的历史根本就不一样,且稀里糊涂的做了山匪.。。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看赵天是怎么力揽狂澜的!
热门推荐
  • 实用人事测量:简明版

    实用人事测量:简明版

    本书内容包括:人事测量概论、人事测量的历史、人事测量的基本类型、人事测量的实施与计分、人事测量在现实中的应用等。
  • 拒婚联萌:蠢萌太太要离婚

    拒婚联萌:蠢萌太太要离婚

    原本两不相干的两人因为多年前的一场意外有了关联。坚信“婚姻是坟墓”的两人迅速拟定了假婚计划:闪恋闪婚,结完就离,各走各路,两不相干!谁知,总裁大人的完美计划被脱线天然呆一点点打乱……于是——婚礼上甜蜜的对视变成了仇人般的怒视。当晚的洞房花烛夜变成了所谓分房同居。婚后的美好蜜月游变成了宅家一日游。当她一点点占据自己的内心后,情商为负数的他竟然不知所措……
  • 嗜血公主在校园

    嗜血公主在校园

    本来一场欢快的生日庆生,谁料,欢快的庆生却遭遇了不辛———绑架。醒来时,周围陌生的一切让这个年仅四岁的小女孩感到无助,害怕。在紧要关头,那个男人的出现让她陷入了恐怖的深渊,无数次的生死边缘让她成为这恐怖深渊的统治者。十二年后,男人奇怪的命令让她踏入了学院。一场场阴谋的产生,一场场阴谋的揭发,一次次的误会,一次次的冷血,一次次的爆发,她是否找到了那个男人想要的?而这又是一场什么样的游戏......
  • 游烂柯山

    游烂柯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升仙门

    升仙门

    修道原从苦中来,但得清闲处便清闲,此即是道。赵子林喝酒喝到甲醛,命在旦夕,经医院抢救,终于脱离险境。却被查出自己身患肝癌,相恋六年的女友居然是一个妖怪!张子林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无比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修真界的传奇。。(本书努力更新中,新人求收藏推荐!各位如果觉得少的话,可以先养着,养肥以后再杀)
  • 机关神匠

    机关神匠

    毛三解决了春秋大陆的异族纷乱,完成创神的幻天十二难,接管创神之位成为第二代创世之神,毛三也终于得知赵萱的身世,春秋大陆的赵萱与地球的赵萱,还有那具古尸,三者合一,成为赵萱完整元魂,也正是毛三兽神之时的妻子。此一役,册封天下,机关飞天虎的终极状态,飞天神龙,获兽神之位。雪烟,混乱之地有功,获杀神之位。其他四大体质册封四方天神。
  • 那一朵妖艳的罂粟花

    那一朵妖艳的罂粟花

    她初一,他初三,因为同学之间的玩笑,她跟他绝交,他黯然转学,她一直活在自责中,十四年后相遇,她已经暗恋上了别人,他再次伤心离开,一年后,她跟初恋分手,他从病床上拔了针头毅然回国陪她一起走出失恋的阴影,然后终于让她点头。但是世事难料,一场意外的变故让他不得不放弃坚守了十四年的感情,狠心的选择彼此不再相见,多年后的重逢,俩人是否可以再续前缘一切都没有定数。
  • 宦官的忠犬宣言

    宦官的忠犬宣言

    一个刚刚进宫当上皇后就守活寡的年轻太后,执掌朝政十几年后,被羽翼丰满的小皇帝下令赐死。那时,只有她的太监总管为了她的一线生机慷慨赴死。重生一次,太后娘娘决定对他好一些。全才宫斗能手感情白痴年轻太后X暗恋主子一步步爬上高位阴冷变态偏执忠犬男。
  • 冥婚:鬼夫君你别逃

    冥婚:鬼夫君你别逃

    她一不小心抢了女鬼的亲,就被迫与男鬼结了冥婚,左边高傲鬼夫君,右边张牙舞爪鬼情敌,两人虎视眈眈要报仇!她战战兢兢,为了小命,只好调查当年杀人真相……
  • 傲娇王妃

    傲娇王妃

    她是黎城城主的女儿,天之骄女,却时常梦见那繁花似锦的花海,却不知这花海给她带来的究竟是绝望还是希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