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5300000014

第14章 徐迟的美国散文翻译与梭罗(3)

第三节 译作赏析:徐迟与《瓦尔登湖》

1949年的夏天,徐迟应他的老朋友冯亦代、郑安娜夫妇以及费正清先生之约,为他们正在组织编辑的《美国文学丛书》翻译《瓦尔登湖》。这套丛书由郑振铎主编,赵家壁出版。但是《瓦尔登湖》却是一本怪书。用徐迟的话说:“这是一本寂寞的书,恬静的书,智慧的书,批判习俗,有独到之处,但颇有一些难懂的地方。”《瓦尔登湖》最初产生的影响是在出版它的两三年后,美国非英格兰地区作家、诗人艾略特和惠特曼给了它很高的评价,说它是“超凡入圣”之作,有着“深情而敏感的抒情”风格。梭罗死后,这本书的声誉日隆,以至成了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品。后来此书成为“文学经典”、“绿色经典”。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性,更在于它的现代性,甚至在西方人看来,它简直就是一本《圣经》,翻开《瓦尔登湖》,到处是箴言,是预言、是忠告,现代人需要忏悔!斯蒂芬·哈恩在《梭罗》(2000年)一书中写道,梭罗是“19世纪最广为人知的美国作家,也许只有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an Poe)才能与之相比”。1985年《美国传统》(American Heritage)杂志列出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瓦尔登湖》位居榜首。该书已经出了五十多个版本,被翻译成四十几种语言,成为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之一,1945年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教授来华主持美国新闻处,计划翻译一套美国文学丛书,《瓦尔登湖》是其中一本,由诗人徐迟翻译,名为《华尔滕》。徐迟为什么会选择翻译《瓦尔登湖》这本“晦涩难懂”的书,原于《瓦尔登湖》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信息、意境描绘方法、整体写作的语言风格与徐迟所拥有的正好“吻合”,徐迟选择《瓦》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对原作经过一番彻底研究后才做的决定。

徐迟在译本序言中写到:“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11】这是徐迟在译本序里对梭罗《瓦尔登湖》的评价。在经历了人生的大风浪后,任何人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安静、平和的晚年来回味自己走过的路。《瓦尔登湖》是梭罗在康科德河畔花了两年的时间写成的,他记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其字字珠玑富于哲理,充满人生意义,仿佛是一个看透世间俗事的天外之人所写,与一个走过风风雨雨、渴望清净的回归本源的老年人的心态相似,某种程度上吸引着徐迟走向这条翻译之路。

徐迟也提到了《瓦尔登湖》所写的关于“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徐迟来自乡下,进到城里,面对陌生的“都市文明”产生了对理想乡村形态的赞美与依恋,其诗学路上有一段时期就是以其作为主题。正如顾彬在《中国人的自然观》中所说“每当我们对文明生活的复杂性感到厌倦的时候,就会向往一种更接近自然或更淳朴的生活方式”,由于对都市文明的厌恶与反感,在对抗中又显的渺小与单薄,人自然把清淡定位在理想化的自然社会,定位在天人合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上。而这种赤子爱家园的情节在徐迟的骨子里深深地刻下了,读到《瓦尔登湖》心灵产生触动也是理所当然的,且拉近了徐迟与《瓦尔登湖》的距离。

再说语言风格,《瓦尔登湖》整体语言以“晦涩”著称,结合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作为诗人徐迟具备这种想象力。徐迟诗作重幻想,一方面是艺术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诗人个性的使然,徐迟是一个极富幻想的诗人,《恋女的篱笆》就是最好的诠释。另外,徐迟诗作受西方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庞德等人的影响,很重视运用意象来传达诗意。《瓦尔登湖》的意象如“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头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寻他们”。其意象猎犬、栗色马、斑鸠虽不如徐迟来的明澈,但两者在意象方法的运用上却是如出一辙。徐迟的译本不仅成功地还原了梭罗《瓦尔登湖》中的意象,必要时则遵循梭罗的思想对一些意象进行构建,从而成功地传达了蕴含在这些意象中的梭罗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其译本隽永、深邃而智慧。

《瓦尔登湖》是诗质的,但形式是散文的,而这类文体译得最好的还是诗人们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缘此,我们现在读到的这本译作不仅成功地让人看到了梭罗不同凡俗之处,让人领略了他那独立不羁的精神,而且阅读译本本身,也能让人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译本本身不啻为完美的文学作品。这样的译作自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而这一艺术价值又是梭罗的原文无法替代的,它魅力的存在已经随着徐译新版本的问世再次得到证明。

译者在相当的程度上是通过翻译表达他本人的情感和思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创作、研究三者有机地化为一体,把翻译和研究结合起来,并选译与自己性之所近、能打动自己的作家作品,这些特点都体现在徐迟的翻译活动中。

在全国解放之即,人民大众正热情地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这本恬淡、智慧之书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处于文学的边缘。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人们向往健康、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瓦尔登湖》中自然的幽静,恬然使人向往不已,《瓦尔登湖》的译本更是层出不穷。在众多译本中,目前《瓦尔登湖》的译本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徐迟先生所译1949年上海晨光公司出版的;吴明实所译1963年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的《湖滨散记》;刘绯女士所译1982年花山文艺出版社的译本。诚如王佐良先生所言,“翻译有一种过渡性,怎样好的译本也难于永远存在,需要不时重译。因为文化在发展,语言变了,人们对作品的研究也加深了”【12】。即便如此,我们认为徐迟先生的译文是可圈可点的。不仅因为首译者之艰辛严谨从第一章《经济篇》66条的引注可见一斑,原文大量的文化典故及引文都不曾引注,徐迟将其一一注明。“第一个译者是译界功臣,是披荆斩棘的开拓者,功不可没,??是译界前辈呕心沥血的结晶。”【13】更是是因为徐迟译文处理自然得当,译笔渗透着许多精妙之处。徐迟先生的翻译使得译文阅读者在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来获得最大语境效果。徐迟先生的译文最大限度地符合了斯珀伯(Dan Sperber)和威尔逊(Deirdre Wilson)提出的翻译关联理论。【14】我们将在下文对翻译文本作具体阐释。

Example 1:This frame,so slightly clad,was a sort of crystallization around me,and reacted on the builder.(p.169)

徐译文:这座屋宇虽然很单薄,却是围绕我的一种结晶了的东西,这一点立刻在建筑者心上发生了作用。(p.170)

翻译家王佐良认为,“每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词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15】。“crystallization”一词有“结晶”或者“晶化”之意,徐译文能抓住该词的原意,让读者直接产生联想,即“结晶”这种物质能产生光亮透明,用来形容屋子,正好说明其采光极好,使得译文流畅达意。

Example 2:Far through unfrequented woods on the confines of tow ns,where once only the hunter penetrated by day,in the darkest night dart these bright saloons without the knowledge of their inhabitants.(p.192)

徐译文:市镇的僻处,人迹罕到森林,从前只在白天里猎人进入过,现在却在黑夜中,有光辉灿烂的客厅飞突而去。居

住在里面的人却一无所知;(p.190)

徐译文将“dart these bright saloons”译为“有光辉灿烂的客厅飞突而去”。这样的翻译令人一下子仿佛到了神化的境地,立刻让读者联想到“车厢”和“乘客”。译者通过“车厢”与“客厅”、“居住地里的人”与“乘客”关联,成功达到交际的目的。

Example 3:...lying,flattering,voting,contracting yourselves into a nutshell of civility,or dilating into an atmosphere of thin and vaporous generosity,that you may persuade your neighbor to let you make his shoes,or his hat,ot his coat,or his cam age,or import his groceries for him;(p.110)

徐译文:你们撒谎,拍马,投票,把自己缩进了一个规规矩矩的硬壳里,或者吹嘘自己,摆出一幅稀薄如云雾的慷慨和大度的模样,这才使你们的邻人信任你,允许你们给他们做鞋子,制帽子,或上衣,或车辆,或让你们给他们代买食品;(p.110)

译文是否再现了原作品的关联性,是否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读者是否顺利地与译文交流,是语言转换和文化播迁中难以解决的困难,亦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只顾表面的原文,不顾后面的原意,就会流于直译、硬译、死译。最理想的翻译当然是既表达原意,又存原文。退而求其次,如果难存原文,只好就径达原意,不顾原文表面的说法了。”【16】译文虽然读来有些生硬,受于原文字面意义的束缚,但是却很精确地传达原文意义,让读者一目了然。

Example4:I saw a stripped snaked run into the water,and he lay on the bottom,apparently without inconvenience,as long as I staid there,or more than a quarter of an hour;(p.135)

徐译文:这时我看到一条赤练射蛇窜如水中,显然毫不觉得不方便,它躺在湖水底,何止一刻钟,竟跟我在那儿的时间一样长久;(p.136)

徐译文without inconvenience采取双重否定的强语势方法,保留了原文形式,突出了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as long as的译文没有按照原短语的字面意义“只要”,而是用了一个语气词“何止”。因此,译者在此句翻译中两次采用强语势的表达方式,把文中观察者此时的宁静而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Example5:The faint silvery warblings heard over the partially bare and moist field from the blue-bird,the songsparrow,and the red-wing,as if the last flakes of winter tinkled as they fell.(p.333)

徐译文:最初听到很微弱的银色的啁啾之声传过空旷而湿润的田野,那是发自青鸟、篱雀和红翼鸟的,仿佛冬天的最后雪花在叮当地飘落!(p.334)

原文是一个复杂的长句,如果译文一词一句、亦步亦趋地依照原文,则译文必然冗长呆板,晦涩难懂。徐译文遵守了翻译的关联原则,化整为零,落笔有序,条理清晰,衔接自然,合乎逻辑地把原文来自天籁的声音与大自然复苏的景致传达给读者,再现原文神韵。

Example 6:The neighbour eagerly collected to view them,bought them all,and carefully transported them to their garrets and dust holes,to lie there till their estates are settled,when they start again.When a man dies he kicks the dust.(p.333)

徐译文:邻居成群地集合,观摩,全部买下之后,小心翼翼地搬进他们的阁楼和别的尘封的洞窟中,躺在那里,直到这份家产又需要清理,到那时它们又得出一次门。一个人死后,他的脚踢到灰尘。(p.333)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必须同时对发话者和受话者都产生关联。话语只对受话者有直接的关联,而对发话者本人没有直接的关联。语言交际要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以最小认知努力获得最大语境效果。原作者的话语能否激活相同文化读者的心理图式,达到理解目的,是关联理论所研究的宗旨。译者要充分利用译语中的成语、惯用法以及一切能在读者脑海中产生相关认知的图式,以确保译语的思想信息传递。原文kicks the dust来自成语kiss the dust(《弥加尔》第7章第17节),其深层喻意是“卑躬屈膝,忍辱负重”,而dust 还有“尘土之身”一说(dust and ashes),该成语出自《旧约·约伯记》: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人类。人来自尘土,死后又归于尘土,遂以“尘土之身”喻指卑微的世人。例如,在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中就有引用:“hate him she did not quite;but he w as dust and ashes to her...”(她倒不是十分怨恨他,只是视他如尘土。)梭罗在此巧妙运用了这些典故,以抨击世俗中守旧的思想与行为。徐译文非常形象地传递了人死后的样子,即归为尘土。

以上例子英文引自:Thoreau H.D.Walden [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中文译文引自:亨利·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

普遍认同,“译者的主要任务不但是在本国的文学形式中寻找现成模式,把原文套进来,而且,译者有时在所不惜地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这样译文的‘充分性’(adequacy,即复制原文的主要文本关系)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最大”【17】。这种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Even Zoha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文学翻译理论。它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具体说来就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都不是由各种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的一个异质的、开放的体统。这个体统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由多个相交甚至相叠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埃文的理论把我们引入了一个以译文为中心的翻译研究方法,确定了文学翻译跟译入语文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关系,把文学翻译导入了一个描述性的,以译入方面为中心的、系统性的、功能性的研究方法。其中译入语文化亦影响着译者的翻译过程。下面我们就《瓦尔登湖》具体文本分析译者受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在文学翻译方面采取的多元翻译策略。

Example1:...and at such a time,being on its surface,and looking with divided vision,so as to see the reflection,I have discerned a matchless and indesribable light blue,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 silks and sword blades suggest,more cerulean than the sky itself...(Thoreau Henry David,Walden[M],New York:Macmilli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p.489)

徐译文:??而在这种时候,泛舟湖上,四周眺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水或是变色的丝绸,还像青峰宝剑,比之天空更接近天蓝色??(p.166)

原文第一处的画线部分,分别用三个逗号连接起来,构成了层层递进的关系。徐译文词序保持与原文大致相同,只是把原来的三个分句压缩成两个,前后用断句的逗号隔开。第二处画线地方,“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 silks and sword blades suggest”,徐迟译成“像浸水或是变色的丝绸,还像青峰宝剑”,这样的处理把原句理解成两个意群,由连接词and连接起来,原文中的“such as watered or changeable”就成了silk的修饰词,这种保持原句顺序“逐字译”的方法对应了原文。虽然英文与中文的词序、句法差异较大,字词的排列顺序也不同,但是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反映其受译入语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另一方面说明译者不惜打破本国传统文化规范,注重充分性,忠实原文的结构、内容,采取直译的策略,把原著思想完整表达出来。这与当年徐迟翻译该著作时中国所盛行的翻译风格一脉相承。鲁迅先生也认为翻译“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而在输入新的表现法时,要“装入异样的句法”,“容忍”多少是不顺,采用“宁信而不顺”的直译翻译策略。【18】

Example 2:Old Cato,w hose“De Re Rustica”is my“Cultivator”,says—and the only translation I have seen makes sheer nonsense of the passage—“w hen you think of getting a farm turn it thus in your mind,not to buy greedily;...The oftener you go there the more it will please you,if it is good.”(p.583)

徐译文:老卡托——他的《乡村篇》是我的“启蒙者”,曾经说过——可惜我见到的那本唯一的译本把这段话译得一塌糊涂——当你想买下一个田园的时候,你宁可在脑中多多地想着它,可决不要贪得无厌地买下它,??如果这是一个好田园,你去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喜欢它。(p.79)

从上面英语原文中,我们发现原著作者将一个句子几处的结构打断,插入一句话,用两个破折号或者逗号把两个分句隔开,插入的句子有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是英文常用表达方式。原句中两个破折号之间部分是作者解释“De Re Rustica”的,徐迟译文均沿用了和原文一样的破折号,甚至词序和标点也一样,这样比较符合英语句法。而且徐迟译文没有添加任何润色的成分,充分复制原文,与徐迟翻译该著作时的文化语境一致。当时在中国现代散文翻译史上产生影响的周作人先生谈到,“我的翻译向来用直译法,所以译文实在很不漂亮——虽然我自由抒写的散文本来也就不漂亮。我现在还是相信直译法,因为我觉得没有更好的方法”【19】。多元系统理论告诉我们,文学翻译在当时文学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译入语的句法受到原语的影响。

Example3:Not long since I read his epitaph in the old Lincoln burying-ground,a little on one side,near the unmarked graves of some British grenadiers w ho ell on the retreat from Concord—w here he is styled“Sippio Brister”—Scipio African he had some title to be called —“a man of color”,as if he were discolored.(p.624)

徐译文:不久前,我在林肯公墓里读到他的墓志铭,他躺在一个战死在康科德撤退中的英国掷弹兵的旁边——墓碑上写的是“斯伊比奥·勃立斯特”——他有资格被叫做斯基比奥·阿非利加努斯——“一个有色人种”,好像他曾经是无色似的。(p.239)

原句式中有三个破折号,两个插入语,分别起到注释作用。徐迟先生译文把三个破折号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译得。我国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期间,文学翻译可以说占据着文学传统的中心位置,汉语欧化现象很普遍。很多作家的作品,在内涵、形式和风格等方面都流露出了欧化痕迹。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曾说道:“现代散文所受到的直接影响,还是外国的影响??我宁可说,周作人所受的‘外国的影响’比中国的多。而其余的作家,外国的影响有时还要多些,像鲁迅先生、徐志摩先生。”毋庸置疑,徐迟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选择异化或曰直译的方法亦尽在情理之中。有如埃文所语:“不同的翻译策略,只反映不同的语境下的翻译规范,而规范并没有正确错误之分。”【20】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交换过程,它是两套不同文化系统的相遇与冲击。把徐迟译文放到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中就会发现规范逐渐形成后又直接影响文学作品的翻译,而且如果把文学翻译放到社会、文化体系中,就会发现意识形态、诗学观念又制约着译者的翻译活动。

然而,最成功的译文总是读起来不带翻译的味道,如何去掉这个“翻译的味道”就涉及译者在翻译原文时所采用的方法。从大方向看,翻译分直译和意译。直译追求内容,把形式和通顺放第二和第三;意译在推崇通顺第一的同时把形式提到第二的位子,它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对于到底该用直译还是用意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一大问题,呼声最高的当属要求两种方法共同使用的一派,直译和意译结合相辅相成,以达到去“翻译味道”的最佳效果。近年来这种翻译方法越来越广泛的为翻译界人士所推崇。《瓦尔登湖》的徐迟译本一直是公认的翻译佳作,如下佳句为徐迟所译《瓦尔登湖》采用的直译与意译、一词多义、增词、重复、重叠、四字词组等翻译方法的诠释。

直译:Example1:Morning brings back the hero ages.

徐译文:黎明带回来了英雄的时代。(逐字逐句翻译)

Example2:Still we live meanly,like ants;though the fable tells us that we were long ago changed into men;like pygmies we fight with cranes;it is error upon error,and clout upon clout and our best virtue has for its occasion a superfluous and evitable wretchedness.

徐译文:然而我们依然生活得卑微,像蚂蚁;虽然神话告诉我们说,我们早已经变成人了;像小人国里的人,我们和长脖子仙鹤作战;这真是错误之上加错误,脏抹布之上更抹脏:我们最优美的德性在这里成了多余的本可避免的劫数。

在此,译文努力再现原文的句式,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与原文的修辞特点相对称,原文是平行结构的就保留它的平行结构,比喻照旧比喻。

意译:Example 1:We worship not the Grace,nor the Parcae,but Fashion.

徐译文:我们并不崇拜娴雅三女神,也不崇拜帕尔茜。我们崇拜时髦。

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加进诸多解释,如:Grace指希腊神话中,光明、快乐及壮盛三位女神的总称;又如:Parcae指罗马神话中,命运三女神之总称。

Example2:Walden,being like the rest usually bare of snow,or with only shallow and interrupted drifts on it...

徐译文:瓦尔登湖,像另外几个湖一样,常常是不积雪的,至多积了一层薄薄的雪,不久也便给吹散了??

任意改动原文的语法,结合增词、删词、词类转换等多种翻译技巧。

Example 3:Kings and queens who wear a suit but once,though made by some tailor or dressmaker to their majesties cannot know the comfort of wearing a suit that fits.

徐译文:国王和王后的每一件衣服都只穿一次,虽然有御裁缝专司其事,他们却不知道穿上合身衣服的愉快。

处理文化差异时选择把文本拉近到读者而非把读者拉近到文本。

一词多义:All men want,not something to do with,but something to do,or rather something to be.(p.25)人之所需,并不是要做些事,而是要有所为,或是说,有所是。(p.19)

词的引申:All that he could think of was to practice some new austerity,to let his mind descend into his body and redeem it,and treat himself with ever increasing respect.(p.224)他所能够想到的只是实践一种新的刻苦生活,让他的心智降入他的肉体中去解救它,然后以日益增长的敬意来对待他自己。(p.196)(austerity:艰苦,朴素→刻苦生活)

褒贬转换:I think that having learned our letters,...in the fourth or fifth classes...(p.105)我想,我们识字以后,??不要四年级五年级年年留级??(p.92)(中性→贬义)

词类转换:....as the rustle of leaves and the peeping of frogs.(p.169)??犹如树叶的瑟瑟有声和青蛙的咯咯而鸣。(p.148)(名词转化为动词)

词汇增译:While a thick coat can be bought for five dollars,...of his own earning,there will not be found wise men to do him reverence?(p.26)一件厚厚的上衣五元就可以买到了,??那穿上了这样一套自己辛勤劳动来的衣服,哪里还是贫穷,难道会没有聪明人来向他表示敬意吗?

逻辑增译:Walden,being like the rest usually bare of snow,or with only shallow and interrupted drifts on it,was my yard where...(p.271)瓦尔登湖,像另外几个湖一样,常常是不积雪的,至多积了一层薄薄的雪,不久也便给吹散了??(p.238)

语法增译:Moreover,when at the pond,I wished to add fish to my fare for variety.(p.233)况且,我在湖边时,有时捕鱼,只是想换换我的口味。(p.187)(增加主语)

重复译法:Behold all souls are mine;as the soul of the father,so also the soul of the son is mine:the soul that sinneth,it shall die.(p.33)看啊,世人都是属于我的,为父的属于我,为子的也照样属于我,罪恶的灵魂,它将死去。(p.26)

重叠翻译:Many a village Bose,fit only to course,...sported his heavy quarters in the woods...(p.234)许多村里的牛,行动迟缓,只配在??却以他那种笨重的躯体来到森林中跑跑跳跳了??(p.205)

四字词组翻译:We have built for this world a family mansion,and for the next a family tomb.(p.39)我们已经在尘世造好府邸家宅,随后就建造冢墓坟地。(p.31)

同类推荐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乘公交车的猫

    乘公交车的猫

    《乘公交车的猫》——卡斯柏是只12岁的公猫,它和65岁的主人苏珊·芬登生活在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市。每天上午10点55分,卡斯柏都会准时跳上3路公交车开始它的旅行,一路上它会经过古老的造船厂、海军基地、市中心、几个郊区甚至还有该市的“红灯区”。苏珊·芬登用轻松的口吻讲述了她和这只猫的故事。
  • 恺汐细语 星语心愿

    恺汐细语 星语心愿

    本书精选作者的优秀散文收录书中,分“人生五味”、“亲情友情”、“南北行踪”、“黑土风情”、“名人剪影”、“媒体连接”六辑,生正逢时,书中洋溢着作者的自信与乐观,更展露出作者对生活与时代的感激之情。
  • 法兰西诗选

    法兰西诗选

    法国被誉为浪漫的诗之国度,法语也以优雅著称。有趣的是,浪漫与优雅并非一贯如此,法国文学曾因枯燥、呆板而饱受诟病,于是便诞生了著名的“七星诗社宣言”——《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1548)。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嬗变,法国诗歌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支奇葩,其间重要流派此起彼伏,天才诗人闪耀如群星。胡品清女士以洋溢的诗情和优美的译笔,让我们得以领略瑰丽神奇的法国诗坛之风采。
  • 宁夏地名与古代诗词

    宁夏地名与古代诗词

    除了边塞诗人之外,诗坛巨擘李白、杜甫、白居易也留下了不少内容涉及宁夏的名篇,这些诗篇中关于宁夏的具体描写对今天了解古代的宁夏情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逆天玄术

    逆天玄术

    神幻大陆上,以玄为尊,即使是低微的玄者,都有千、万斤巨力,劈风斩浪;而强大的玄者,可斩断江河、劈开深渊;更有逆天玄术,飞天遁地,遨游苍穹。玄者,决定前途,决定命运,弱者,受人侮辱,强者,俯视天下。杨泽,一个在幻境获得奇异秘籍的重生少年,看他如何冲破世间禁忌。
  •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B卷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B卷

    本书为201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作品集B卷,与《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为上下一套,获奖者均为当下正游走在校园里的少年作者,他们拥有最崭新的视角和情感,以此描绘出新一代最年轻的成长面貌和梦想导航。作为《盛开》每年推出的特色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辅导类和课外阅读类书籍。
  • 人偶战线

    人偶战线

    是奇迹的魔法还是冷漠的兵器,从古代延续至今的战斗即将决出胜负。一场延续至今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在此之前,书桌的两边将成为明确的分界线,魔法与兵器们在天花板徘徊,地下摇摇晃晃的发条人偶正在努力清洗地板,就算想沉思一会儿,吵吵闹闹肚子饿的人工精灵也闹的不得安生。好吧,这只是个人偶控的主角与各种疑似少女的生物们共同冒险的故事。书友赞助的群:307634453人偶的家【PS:入群验证麻烦输一下书名。】
  • 归庐谭往录

    归庐谭往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零后小农民

    九零后小农民

    也许农民有着不被世人所了解,如今的社会,9零后非主流,跟随社会的步伐,这里有着不一样的9零后,而且还是一个农民的9零后。神马....想吃桃子,现在的桃子刚冒出形状来,这哪能吃呀。不要紧,我这里有,味道绝对甜而又脆........神马.....想吃大闸蟹,那只有阳澄湖才有的,我总不至于去阳澄湖里抓吧。不要紧,我家里有,纯地道的阳澄湖大闸蟹........不多说........看了就知道.《9零后小农民》不一样的乡村种田生活....
  • 盛宠凌人:绝宠宁王妃

    盛宠凌人:绝宠宁王妃

    她一代女将,他堂堂宁王。她以一杆银枪,夺回先帝所失二十座城池。他曾在谈笑间,化用购鹿解冉国边境之危。她为背叛自己的男子挡刀,而断掌废手。而他千里西征,替她拿到续经接骨的奇药。他的一世荣(SHUANG)宠(BIAO),只属于她一人!------------------------------------------每天晚上7点更新
  • 美人的商店

    美人的商店

    掉下个美人使用的商店,平凡的岑卿很是兴奋,这么多美容漂亮东西,爱美的女人都会受不了的,为什么不尝试着打造出女人们心甘情愿的挥舞着钞票要买的商品呢?恩,表示需要考虑考虑…………这是个不科学的小说,不要当真哦
  •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兰染情(上)

    娇兰染情(上)

    多年前的相遇,注定了两人今生的厮守,可是这样一个聪慧的女子,又怎会明白他真正的心意?她一心只为政治上的联婚而联婚,却不知,他为她心动,在这一场你追我逐的游戏中,结局会是怎样一种发展?
  • 陌上花開盛世薔薇

    陌上花開盛世薔薇

    他:一個轉身,你卻消失身後。你可能聽見,我在喚你。七年,陌上薔薇開,你可回來了?她:你那一剑,断了我们之间所有情谊。七年,注定我们是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