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5300000038

第38章 附录(2):浙江当代翻译家翻译论文目录

草婴:人民受难图——《复活》中译本序,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2期;关于恪守译德,提高翻译质量的倡议和呼吁,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4期.

陈燊:十年来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文学评论,1959年,第5期.

陈冠商:Random Notes on Translation,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3年,第6期.

陈定民:参加“八大”翻译工作的一些体会,外语教学与研究,1957年,第1期;要选毛主席著作译文作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1965年,第2期.

董乐山:关键在于理解——翻译随笔,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年,第2期;译名改革刍议(译余废墨),读书,1984年,第7期;字面与概念的对等之难求,读书,1985年,第5期.

方梦之:在翻译实践中增长才智——优秀译文比赛述略,上海科技翻译,1988年,第6期;发展与完善我国的译学研究体系——谈建立中国翻译学,外语教学,1988年,第1期;文体研究与科技翻译,中国科技翻译,1989年,第1期;江泽民总书记与科技翻译,上海科技翻译,1990年,第1期;谈“一词多译”,大学英语,1990年,第2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访中国译协副会长叶笃庄研究员,上海科技翻译,1991年,第1期;我国科技翻译的历史足迹——《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代序,上海科技翻译,1991年,第2期;我国科技翻译研究的回顾与述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关联·向心·匹配·调整——谈以语段为翻译单位,山东外语教学,1991年,第3期;译文如何为读者所接受——从《混沌学传奇》谈起,上海科技翻译,1992年,第1期;思维科学与翻译学,外国语言文学,1992年,第Z1期;对比语言学与翻译,中国科技翻译,1993年,第3期;翻译中的阐释与注释,山东外语教学,1993年,第1期;品名与商标翻译,大学英语,1993年,第2期

丰华瞻:谈外语诗歌的汉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第1期;略谈译诗的“信”和“达”,外国语,1979年,第1期;漫谈书名的翻译,外国语,1980年,第2期;也谈形似与神似——读汉诗英译随感,外国语,1981年,第2期;翻译《乡村墓地挽歌》的几点体会,外国语,1981年,第4期;译诗漫笔,外国语,1982年,第2期;含蓄与隐晦——英汉翻译漫谈,外国语,1983年,第1期;略谈汉诗英译,外国语,1986年,第2期;翻译《西风颂》随感,外国语,1993年,第3期;词义选择──兼谈“Words!Words!Words!”一文中的一词多义,大学英语,1994年,第2期;英译时汉语主题语的转换,外语研究,1995年,第4期;耄耋之年壮心犹存──访章永源先生,上海科技翻译,1995年,第1期;喜读《翻译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翻译,1995年,第3期;译论研究的综合性原则,中国翻译,1996年,第4期;谈英汉对比与翻译,中国科技翻译,1997年,第3期;译论研究的系统和系统性原则——译学方法论思考之二,中国翻译,1997年,第3期;阎德胜与逻辑翻译理论,上海科技翻译,1998年,第1期;EST:从定量分析到体裁分析,上海科技翻译,1998年,第3期;译者的工作心理,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2期;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第4期;翻译中科学和艺术的再现——兼评《科技翻译的艺术性及其艺术论》,外国语,2002年,第2期;近半世纪我国科技翻译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第3期;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中国科技翻译,2003年,第4期;20世纪下半叶我国翻译研究的量化分析,外语研究,2003年,第3期;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中国翻译,2003年,第6期;科普与科幻翻译研究的开山之作——郭建中教授《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序,上海翻译,2005年,第1期;译学的“一体三环”——从编纂《译学辞典》谈译学体系,上海翻译,2006年,第1期;追溯译学发展的轨迹——谈《译学辞典》的编纂思想和编纂实践,中国外语,2006年,第4期;我国早期的翻译学——简评蒋翼振的《翻译学通论》(1927年版),上海翻译,2007年,第2期;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上海翻译,2008年,第1期.

丰子恺:我译《源氏物语》,名作欣赏,1981年,第2期.

胡志挥:略谈文学翻译中的注释,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第6期;略谈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飞白:译诗漫笔——马雅可夫斯基诗的音韵和意境,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1期;诗的信息与忠实的标准,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2期;像生活那样朴实——从译《瓦西里·焦尔金》谈起,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第3期;意大利奥秘主义辨析——兼对“隐逸派”译名提出商榷,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湿婆之舞——《诗海——世界诗歌史纲》,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2期;论“风格译”——谈译者的透明度,中国翻译,1995年,第3期.

冯亦代:宁静的《瓦尔登湖》,读书,1997年,第11期;关于恪守译德,提高翻译质量的倡议和呼吁,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4期.

郭建中:论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杭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关于直译与意译的新观念——介绍比克曼和卡洛的《翻译〈圣经〉》,外语研究,1989年,第1期;闲话“墨菲法则”,现代外语,1990年,第2期;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翻译,1996年,第2期;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中国科技翻译,1997年,第2期;60年代以来的科幻小说,译林,1997年,第4期;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外国语,1998年,第2期;中国翻译界十年(1987─1997):回顾与展望,外国语,1999年,第6期;论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第4期;美国翻译研讨班和庞德翻译思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2期;韦努蒂及其解构主义的翻译策略,中国翻译,2000年,第1期;简评《西方翻译理论精选》,中国翻译,2000年,第5期;汉译英的翻译单位问题,外国语,2001年,第6期;《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五人谈,中国翻译,2001年,第4期;实用性文章的翻译(上),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第3期;实用性文章的翻译(下),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第4期;关于路名标识的拼写问题,中国翻译,2003年,第5期;重视实践,也重视理论,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第1期;关于SCIENCE FICTION的翻译问题,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第2期;汉英/英汉翻译:理念与方法(上),上海翻译,2005年,第4期;街道名称的书写法,广告大观(标识版),2005年,第11期;再谈街道名称的书写法,中国翻译,2005年,第6期;汉英/英汉翻译:理念与方法(下),上海翻译,2006年,第1期;第三届全国译学辞典暨翻译理论研讨会闭幕词,上海翻译,2006年,第1期;美学理念——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简评《翻译美学》,中国翻译,2006年,第4期;重写:科普文体翻译的一个实验——以《时间简史》(普及版)为例,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第2期;汉译英中的术语问题,中国翻译,2007年,第2期;街道路牌书写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中国翻译,2007年,第5期;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中国翻译,2007年,第6期;韦努蒂访谈录,中国翻译,2008年,第3期;《翻译研究中的转向面面观》述介,中国科技翻译,2008年,第3期.

黄鸿森:《神话辞典》及其翻译,辞书研究,1985年,第2期.

姜其煌:《红楼梦》西文译本序跋谈,文艺研究,1979年,第2期;《红楼梦》西文译本一瞥,读书,1980年,第4期;《红楼梦》霍克思英文全译本,1980年,第1期;英美对《红楼梦》的研究,红楼梦学刊,1986年,第1期;德国对《红楼梦》的研究,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3期;《好了歌》的七种英译,中国翻译,1996年,第4期.

金圣华:译傅雷致杰维茨基函件有感,读书,1998年,第6期.

金隄:一部20世纪的史诗——译者前言,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尤利西斯》译后三题,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与冯亦代先生商榷,文学自由谈,1996年,第2期;《尤利西斯》原著的韵味何在?——从冯亦代先生的“三十六比”看翻译标准,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翻译的目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金中:翻译的苦心谈,日语学习与研究,1983年,第6期.

李锡胤:对翻译的思考,外语学刊,1987年,第2期;《伊戈尔出征记》译注前言,外语学刊,1992年,第2期;从李清照《如梦令》英译文谈起——在哈尔滨《王守义·诺弗尔》《唐宋诗词英译讨论会》上的发言,外语学刊,1992年,第3期.

梁实秋:漫谈翻译,世界博览,1988年,第2期.

罗大冈:没有故事的故事——《我们最美好的日子》译本序,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

罗新璋:释“译作”,中国翻译,1995年,第2期;风格、夸张及其他,中国翻译,1995年,第4期;“译”者“溢”也?读书,1995年,第4期;文虽左右,旨不违中——读鸠摩罗什译籍,中国翻译,1997年,第6期;序沈苏儒著《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中国翻译,1998年,第2期;关于恪守译德,提高翻译质量的倡议和呼吁,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4期.

茅盾:谈文学翻译,俄罗斯文艺,1980年,第3期;《茅盾译文选》序,外国文学,1982年,第11期.

袁可嘉:自由体诗可以自由地译吗?中国翻译,1994年,第5期.

裘克安:李白《送友人》一诗的英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3期;英中互译二题,中国翻译,2000年,第6期;《莎士比亚全集》诗体中译本出版随想,中国翻译,2002年,第3期;古诗文英译问题,中国翻译,2004年,第1期.

钱维藩:希腊罗马神话典故及其翻译,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辛未艾:茅盾与文学翻译,书城,1997年,第1期;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书——评《俄国文学与西方:审美叙事模式比较研究》,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4期.

王佐良:词义·文体·翻译,读书,1979年,第5期;Two Early Translators Reconsidered,外语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On Translating Joyce,Burns and Others,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一个业余翻译者的回顾,译林,1983年,第1期.

夏衍: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日译本《懒寻旧梦录》代序,今日中国(中文版),1987年,第4期.

许良英:关于爱因斯坦致斯威策信的翻译问题——兼答何凯文君,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第5期.

叶水夫:中国苏联文学研讨会开幕词,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肯定成绩,面对现实,继续前进——第二次全国文学翻译研讨会开幕词,中国翻译,1995年,第1期;亚洲翻译家论坛开幕词,中国翻译,1995年,第5期;《屠格涅夫全集》总序,屠格涅夫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出版广角,1995年,第3期;解放思想 群策群力 为在新形势下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新贡献——在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上的报告(摘要),中国翻译,1999年,第1期;外国文学名著翻译中的一项奠基性工程——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外国文艺理论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的编译出版工作,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

张健:英语经济新闻写作手法初探,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1,第5期;英语广播新闻文体特点,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2,第5期;英语新闻中注明出处的几种形式,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3,第2期.

赵萝蕤:中译《尤利西斯》读后,国外文学,1995年,第2期;艾略特诗选序言,国外文学,1996年,第4期;译事难,群言,1999年,第4期.

赵瑞蕻:《〈摩罗诗力说〉诠释、今译及解说》前记,读书,1981年,第8期;译书漫记——关于《红与黑》的翻译及其他,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4期.

周建人:漫谈译名,语文建设,1959年,第8期.

朱维之:希伯来、基督教经典汉译史略,历史教学,1991年,第5期;中法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的重大历史使命,国外文学,1991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诗集《城中村》收录了忠村近几年的新作、早年的二十多首旧作、十多首被译成英文的作品,以及写于2010年前后的组诗《短夜》(节选),称得上是他写作近二十年来的一次大总结。他的写作,也基本围绕着“城中村”这个不是概念的“概念”,写乡村,写城市,写劳作和休憩,写自己一路的打拼和如今的领悟。
  • 诗建设17

    诗建设17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17(2015年春季号·总第十七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 不捞衣衫只捞人

    不捞衣衫只捞人

    宁波市中心的甬江上有座有名的桥,桥身吊在铁架上面,样子很别致,叫灵桥。从前的灵桥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大铁桥,而是一座普通的木桥,桥头还有座小庙,叫“三圣经”。庙里的菩萨非常特别当中是个县官,左边是个手里捧着一只箱子的商人,右边是个补鞋匠。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的布局?
  •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本书通过爬梳和归纳民国时期有关乌托邦思想特质的文学现象,探察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类型,进入民国时期小说文本后所呈现的叙事形态及其想象方式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期从文学的角度切入乌托邦功能和意义的研究。
  • 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

    本书汇集了许立志2010年以来所写的近200首诗,其中大部分诗作是在富士康打工期间内完成的。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在劳碌的流水线生产操作之余,他一直坚持颇具水准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常以荒诞的或令人震惊的笔触书写悲辛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以此来为两亿多命运的同路人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
热门推荐
  • 阎王不留搏命鬼

    阎王不留搏命鬼

    他是一个懦弱,废材的人,所有人都欺负他!------我不想窝窝囊囊的一辈子!我要反抗!我要崛起!!我要我所有对不起我的人付出惨痛代价,我要坐霸天下!唯我独尊!,我要成为所有人忌惮的人!--------新书阎王不留搏命鬼求大家支持!闪电毛驴在这里感谢了!
  • 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职场中有许多像猫头鹰一样的员工,当外界的环境不如自己的意时,就想着另外寻觅一个地方安身;却从来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改变自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频繁地更换外界条件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良现状,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不仅要做事,更要做成事。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光像“老黄牛”那样低头做事是不够的。本书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上通过想法把事情做好,做一个不瞎忙不乱忙的高能效职场精英!
  • 风翔万里
  • 真心直说

    真心直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真龙记》

    《真龙记》

    神与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魔与人又有什么区别!终究不过是这块大陆上昙花一现的事情到底哪里才有永恒
  • 逆战:求生之路

    逆战:求生之路

    我们自宇宙诞生而来,自然要在宇宙中灭亡。然而我们并不能毁灭在自己的手中,无论如何我们要活下去!面对生存,我们要不择手段,尤其是在这个丧尸遍布的星球。我们一定要将命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 寻爱六载:霸气夫人请接招

    寻爱六载:霸气夫人请接招

    他,海峰集团董事长流落在外已十六年的儿子,突然被接回家中,被要求接近她。她,SN总裁的神秘千金,聪颖伶俐,不愿接手父业,却梦想做一位编剧。他忽略第一眼见到她时心的悸动,可时间久了却发现他做不到不爱她。她面对他一波又一波的强势追求,等到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已经用情至深,才发现等待她的竟是一张滔天大网!他间接毁了她的一切,可已经没有机会向她解释一句。她怨他恨他,却怎么也放不下他,为他挡下三颗子弹,此后沓无音讯。六年后,他成为海锋集团总裁,不近女色,性格冰冷。两人再度重逢,这一次他不会再让她溜走!
  • 墨染华发

    墨染华发

    你的青春是否曾经拥有,但已失去。青春是离别,又重逢,是舍弃多年后,再次携手前行。我们是否还有这样对青春的追忆,或是追悔……有这么一个修士的世界,有这么一群异能的青年,在地球村,会演绎出怎样的感动?看着他们,转而回忆怜惜或是憧憬祈愿着Ta的青春,你的青春……(都市-修真-青春-热血)
  • 千道恋

    千道恋

    屌丝赵磊因一场意外误闯校园禁地被穿越三界,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 英雄小白的联盟

    英雄小白的联盟

    三年前,由5名高中生组成的ToM战队夺得D联赛线上业余组的冠军。正当他们在上海备战D联赛线下总决赛之际,却遭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举报,无奈退赛。敌人的诽谤,社会的舆论,学校的压力,父母的不支持……ToM的队员们不仅失去了应得的荣耀,更收到了D部落开出的禁赛三年的罚单。“今天,我要夺回我曾失去的一切!”白晓辉来到网吧准备重返职业开始复仇,却发现原来那个熟悉的快捷方式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字母L形状的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