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 形似姜片,是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寄生虫病。人因生食附有姜片虫囊蚴的菱、茭白等水生食物而感染。病人常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及吸收不良等症状。由于姜片虫病是由生食菱角、荸荠等而感染,因此本病的感染大多发生在秋季这类食物的收获期。特别是在采摘时边采边吃而感染的机会更大。因此,秋天要提防姜片虫病。
本病预防的关键是提倡尽量不生吃菱角、荸荠、莲藕,也不要用牙齿啃皮。在生吃时一定要充分洗擦,并用开水烫泡几分钟或在阳光下晒过一天时才食用。要讲究卫生,不喝生水,接触过水生植物或污水时要洗干净手。
老寒腿:走出误区
秋季来临,天气由炎热转为凉爽,这时“老寒腿”的毛病说不定就会悄悄地来到你身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部(多为膝关节)酸麻疼痛,统称为老寒腿。但是,人们对防治老寒腿通常存在这样三个误区。第一,认为老寒腿是老年人的“专利”。确实,老年人患老寒腿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这种病并非与年轻人无关。尤其一些年轻女性,深秋时节依然短裙飘飘,虽美丽却“冻”人,老寒腿就会主动找上门来。去年冬天,我从新闻媒体上看到上海很多年轻女孩子在医院的骨科门诊排起了长队的报道。第二,认为老寒腿治好了不会再犯。老寒腿是一种“环境病”,一旦遇上诱发此病的气象环境,很容易复发。第三,哪儿疼就锻炼哪儿。适度的体育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如打太极拳、慢跑以及做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但是有些患者就把锻炼目标瞄准膝关节,其实这样反而会加大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
天气渐凉,要注意保暖,穿厚些的衣服和袜子。洗澡时用热水擦洗,多用热水泡脚,用热水敷膝关节。但是,最好不要用护膝给膝部保暖,因为护膝弹性很大,用在膝部缩紧了周围血液循环的疏通,使膝部的活动更加困难。秋季也是药物防治关节病、风湿的好时候,如可服用一些对胃肠道损伤较小的消炎镇痛药止痛活血,或者服用中草药疏通经络,活血、祛风湿。特别是秋季刮痧,效果很好,因为秋季还是气候比较暖和的时候,人体的阳气足,血液经络易疏通,穴道也容易打通。
冬季常见疾病的预防
不知您注意没有,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大多数人物的病死都“巧”在晚秋和冬季。这并不是作者的随便杜撰。它向人们传输了一个重要信息:寒冷是“死神”的帮手。
我国民间都比较重视冬至这个日子,而且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据说这是因为饺子和耳朵的形状很象,因此在每年最冷的这一天吃了饺子就不会冻坏耳朵了。农历从冬至开始“数九”,它标志着寒冬来临了。对那些年老体弱者的人来说,这时会感到浑身难受,并引起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民间有“冬至老人关”的说法。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冬至前后一定要加强防病保健,尽量把不利的气候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冬季是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还容易复发很多“旧病”,因此冬季要注意防病保健。
感冒:以预防为主
虽然一年四季都会感冒,但是以冬季为受凉感冒的高发季节。冬季冷空气入侵,加上早晚温差大,而低温又将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因此容易受凉,引发感冒。除了前两章介绍的用冷水洗脸、热水泡脚和几款药膳以外,还有很多方法来预防感冒。
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治疗口腔疾病,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许多人害怕室内热量散失而不愿意多打开门窗通风。殊不知,这样封闭的温暖环境更容易滋生病菌,使病菌通过呼吸被人吸入体内。
接触传染是感冒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可以大幅降低被传染的几率。
许多人都觉得冬天多吃肉可以御寒,但是也不可以忽略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噢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有治疗和预防普通感冒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建立起坚强的免疫防线。
此外,根据中医理论,按摩鼻沟也可以预防感冒,而且减轻感冒后鼻塞症状以及治疗鼻炎。具体方法生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外延平行线与鼻唇沟外缘相交处,手按此处发酸)三至五分钟就可以。
流感:不要轻视了它
很多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后果十分严重。流感更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大敌。在校中、小学生由于抵抗力弱,也是比较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的。
预防流感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在流感流行高峰期前的一至两个月前接种流感疫苗。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是免费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例如北京市2008年就出台了免费为60岁以上有当地户籍的老年人接种疫苗,而且为不方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由于流感病毒有变异,因此每年都要接种疫苗。
此外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居室内部要经常通风,床头要摆放一小瓶薄荷油或者一个柑橘,或者用米醋薰房间,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病毒。每晚喝枣姜汤(用大枣10个、生姜5片煎茶)可以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少发病。此外,夜卧桑菊枕(以冬桑叶、秋菊花铺在稻壳或荞麦皮上作枕蕊),也有清目醒脑、防治感冒的效果。
如何避免冬雾中“杀手”的侵害?
所谓冬雾中的“杀手”,是指酸、胺、酚、苯等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及FS病源体,中医称之为疫疠之气,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眼结膜炎等诸多病症。其中以FS病源体最为主。
怎样预防这些杀手呢? 遇到大雾天气,有晨练习惯的人最好改在室内活动。要外出的人最好戴口罩出门,回家后,立即清洗脸部及暴露的肌肤。如果感到不适,要及时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穿心莲、麦迪霉素等。
雪盲症:雪后外出要注意
去年冬天,小孙女一直盼着下雪、堆雪人、打雪仗。终于,一天下了大雪后,刚起床就要出去玩,好不容易哄她吃了早饭。可是,半个小时之后她就回来了,原来她眼睛疼,而且一直流泪。我一看,不好,是“雪盲症”,庆幸的是程度比较轻。我赶快让儿子出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不要长时间盯着雪地看。然后,我用冷开水给孩子清洗眼睛,并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敷住眼睛,告诉她尽量休息。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上发生,因此称作雪盲症。未配戴保护装置的焊接工人身上,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症状。
造成雪盲的原因是双眼暴露在外,没有墨镜保护的眼角膜很容易受伤,因为无论是否有阳光照射,雪地的反光都非常强烈。患上雪盲症的表现使眼睛非常疼痛,眼睛感觉像充满风砂,眼睛发红,经常流泪,对光线十分敏感,甚至很难张开眼睛等。
除了上面我用的方法之外,还可以用眼药水来清洗眼睛,用眼罩或纱布敷眼,尽量休息,避免勉强使用眼睛,并尽快就医。雪盲的症状通常需要5—7天才会消除。
预防的办法是:当你雪后去滑雪、拍照、狩猎、远足时,宜佩戴太阳镜或有色防护眼镜,以减少雪光及阳光中紫外线对眼睛的强烈刺激。此外,雪后外出前后应服用维生素A胶丸或鱼肝油、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族药片;在食品的选择上可多食些动物肝脏、胡萝卜、洋葱、番茄、莲子心、木耳等。
冻疮:地冻天寒时别忘了保暖
入冬以后,天气寒冷,很多人生了冻疮。冻疮常常发生在手、脚、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红、肿、痛的症状,个别严重的可能起水泡,甚至坏死。当天气转暖之后,生冻疮的部位就会感觉很痒。冻疮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却严重地影响生活和工作。
冻疮多是由于运动不足、局部潮湿、局部皮肤受压、气温寒暖突变、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的。因此,相应的预防办法是:加强户外的锻炼,注意对身体裸露部分(如手、耳)的保暖,尤其是往年发生过冻疮的地方。另外,还可以在皮肤上涂些油脂,以减少皮肤的散热。如果长时间呆在户外,要适当活动手脚,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穿鞋子不要过紧,因为过紧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容易发生冻疮。如果在平时能做到用冷水洗手和洗脸,就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如果在寒冷的环境里呆了很长时间,回家后可以用温水浸泡受冻较重的部位,以迅速改变局部的血液循环。
中医关于冻疮的预防,提出了在夏季治疗的特色疗法,现介绍几则冻疮夏治方,供大家选用。选择下面方法的任意一种,只要连续使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冻疮发生。
1。用适量的鲜芝麻叶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
2。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3。将10克红辣椒,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4。选用60克生姜,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对于已经生了冻疮的人们,可以采用食物外敷法。用15克生姜,15克辣椒,30克白萝卜,水煎洗患处;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感觉舒适为度,过不了几分钟冻疮处有发痒的感觉直至肿消失。 若是冻疮溃烂:可用鸡蛋黄油外涂,每日二至三次;或者用60克蜂蜜,加入15克猪油,调匀成膏,涂敷患处,每日二至三次。
嘴唇干裂:冬天不要舔嘴唇
秋冬季节,温度不断降低,会有很多人容易发生嘴唇干裂,或者少量出血,医学上称之为口角炎。是由嘴唇组织的特殊性引起的。因嘴唇小半部是皮肤,大半部是粘膜组织,而粘膜的柔韧性不如皮肤,加上又很薄,所以一干就容易裂开;此外,由于缺乏维生素,冬季新鲜蔬菜少,很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所以,秋冬季节要重视加强对嘴唇干裂的预防。下面介绍一些预防的简易方法。
平时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白萝卜、油菜、小白菜、黄豆芽等;如果以前有嘴唇干裂的人们,应尽可能戴上口罩,以保持嘴唇的温度和湿度;平时不要舔嘴唇,因为这样会使情况更加严重。
皮肤瘙痒:千万不要用手抓
冬季皮肤变得干燥,容易起皮屑,没生过敏干痒的情况。人们在冬天里洗澡换衣的次数减少了,皮肤和内衣上的污垢增多了,还影响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与排泄功能,从而引起皮肤的疡痒感。另外,冬天如穿过紧的毛织品和尼龙之类的内衣,接触皮肤时,也会导致皮肤有痒感。其实,这种因季节变化引起的干痒症最重要就是以预防为主,因为事前的预防要比事后的治疗有效和轻松得多。
洗澡时使用弱酸性的沐浴露,避免使用清洁能力过强的碱性香皂,另外,水温也不要过高。内衣裤要清洁、柔软、宽松、舒适,最好是纯棉织品。冬季使用电热毯取暖时,温度不可太高,使用时间不要过长。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莱和豆制品。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食物,不饮浓茶、咖啡,戒除烟酒。忌用手用力搔抓皮肤。减少去角质的频率,白天要注意防晒。此外,要注意给室内空气加湿。
体温过低:老人儿童要注意
所谓体温过低症,是指一种身体内脏器官严重失温症。当体温下降至大约35℃或以下就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现象。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低估寒冷气候的威力而致残,甚至丧命。儿童和营养不良的老人最易受到这种伤害,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慢性甲状腺炎病人,节食者和酗酒者都容易患有“体温过低症”。怎么防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