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25100000033

第33章 黑暗中独行(5)

日本外务省在13日当晚召开紧急会议,最后决定“避免一切无用的刺激手段,监视事变之进行”,这一决议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和军方的“谅解”。

深夜,松冈洋佑接到东京的电报,得知了政府的决定,他从一叠报告中翻出了李哲夫的报告,划下了他的名字:“这个人的见解和上层不谋而合啊!”

西安事变牵动着中日双方的无数眼光。天上,南京的主和派飞来飞去;地上,西安和南京的军队剑拔弩张。日本驻华总领事须磨弥吉郎从南京赶到上海,和松冈洋佑、长谷川清海军中将(日本支那方面舰队司令官)等人会谈,须磨向他们通报了南京的情况,就如何对南京政府施压协调一致。返回南京时,李哲夫作为译员与须磨同行,去和南京交涉,这是松冈的意思,也是大理石机关的意思,西安太过遥远,满铁和陆军都急于派自己的人到南京去探听虚实,须磨和李哲夫是老熟人,所以也欣然同意。

须磨弥吉郎一到南京,便拜访中国外交部长张群,表示“南京绝对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不能坐视”,他更进一步说:“如果南京接受张学良提出的容共抗日的八项主张,日本将不惜采取断然手段,以武力占领南京上海。”李哲夫翻译这段话时暗暗吃惊,这和东京“避免一切无用的刺激手段,监视事变之进行”的决策是不符的,显然,随着事态的发展,张学良、杨虎城公开了他们的主张,让日本人改变了方针,因为他们最担心的正是国共两党会因此事件达成团结一致抗日。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威胁,张群答复说:“中央当局并无与张学良进行政治妥协之意图。”并说明中央军已向叛乱者推进,还保证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在西安事变解决后将毫无变更”。

须磨怀疑张群的话是为稳住日本的敷衍之辞,但又没有把柄,只得丢下一句话“日本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生”,悻悻而去。

李哲夫此前对蒋介石一直怀有敌意,主要是基于蒋的顽固反共立场和对日绥靖政策,但现在却为蒋介石的安危担忧起来。这是因为,西安事变一爆发,南京政府内部的暗斗便开始转向明争,对处理事变,有三派主张,即:以何应钦、程潜为首的强硬派,主张采取断然手段对张学良予以讨伐;冯玉祥、于右任、孙科等人为一派,主张和平解决;以宋子文、孔祥熙、宋美龄及黄埔系、蓝衣社等与蒋介石有着特殊关系的一派,主张想方设法救出蒋介石。哪一派会成为左右时局的决定性力量呢?日本人最希望的是亲日的何应钦这一派。李哲夫和晴气庆胤谈论此事,晴气直言不讳:“不论政府还是军部,都推测蒋介石不会生返南京,而且也是那样期待的。如果掌握最高实权的蒋介石被杀,中国因国民党的领导权之争而再次发生内乱,那就太妙了。”

很快,大理石机关的机关长池田纯久也赶到了南京,他与一名姓王的便衣副官在使馆内秘密会面,两人都出具了真实身份证明,池田代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王副官则是何应钦的心腹,他带来了何的口信:何即将出任讨伐总司令,调动两个集团军向西安推进,准备派空军轰炸西安,并表示要迎接在国外养病的汪精卫回国主持大计。池田大喜,表示日本军方对南京的军事行动“给予体谅和支持”。

在一旁的李哲夫心中悚然:如果中国的亲日派与日本人勾结完全控制南京政府,将给中国造成大祸。

客人走后,池田见李哲夫神色忧虑,便问:“井上君,你好像有心事?”

李哲夫迅速调整思绪,说:“噢,我担心何应钦将军不能控制大局。”

池田问:“为什么?”

李哲夫一直注意着中国的广播和报纸,说:“何应钦的军事行动缺乏民意基础和党内支持。现在‘拥蒋’气氛弥漫全国,连历史上多次反蒋的冯玉祥也要求张、杨立刻无条件释放蒋介石,他本人还愿为此而充当人质。于右任、孙科等国民党元老,掌握着国民党财政权的宋子文、孔祥熙,掌握着国民党军事权的黄埔系,掌握着国民党特务系统的蓝衣社,这些人都不支持何将军。”

池田“嗯”了一声,不再说什么。

李哲夫说这些话,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多少带有点自己的期望。而事态的发展则恰如他所料。

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龄、戴笠等到达西安,南京与西安的空气开始缓和,随之蒋介石委托宋子文、宋美龄作为政府代表和张学良、杨虎城进行谈判,在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的斡旋下,26日,蒋介石乘飞机从西安起飞,中午降落在南京明故宫机场。蒋介石的安全返回令日本人的期待化为泡影。

李哲夫在西安事件的总结报告中写道:“第一,推察蒋介石对于抗日八项要求,即使是一时权宜办法,但至少已接纳了‘抗日’的意见;第二,剿共战争将会终止;第三,今后,共军及叛军(杨虎城部)的活动将加剧。”他进一步分析:“国民政府不但要应付国内日渐高涨的抗日气氛,而且也感受到国际时局的压力。美英等西方国家在华利益上与日本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加之苏联政府的对华政策也在修正,明确表示只要中国的内战停止、国民政府能够采取积极的抗日态度,苏联准备予以支援。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国民政府既往的坚持内战、坚决反共的立场将发生变化。”

李哲夫改变了对蒋介石的看法,而蒋介石的对共、对日态度,也正如他所预计的那样发生了转变。

1937年2月15日,蒋介石在武汉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主要议题就是如何调整对共产党和日本的政策。会议表示“决不容忍任何侵害领土主权之事实,亦决不签订任何侵害领土主权之协定”。会议闭幕的当晚,潜伏于汉口的日本谍报人员便从武汉行营处探知了三中全会的内容,认为事关重大,急电外务省和军部,满铁调查部也随即转收到了会议内容。

2月至3月,在西安,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和张冲、顾祝同等国民党要员会谈。3月16日,蒋介石给顾祝同拍发了一份电报:“特急。长安顾主任勋鉴。亲译转张冲同志。请约恩来兄二十二至二十五日再约地相晤。一切皆要严守秘密。中正铣晨京印。”这是蒋介石在南京发出的密电(“铣”为日期代号),虽然被日方破译,但日本人也只能在一旁瞪眼。

通过日方的各种情报,李哲夫不但切实知道中共中央已经在陕北站稳了脚跟,还知道国共双方开始走向和解,要一致抗日了。他按捺住内心的喜悦,以一种略带悲观的冷静语气向满铁呈交了又一份时事分析:“第一,三中全会直指华北问题,日中合作已无可能,这是南京政府对日强硬的开始,迈出了抗日的第一步;第二,会议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的决议》,但这仅仅是蒋介石的障眼法,以掩盖既定的容共抗日政策;第三,国共两党两军是十年宿敌,双方合作不能很快达成一致。”最后一条有麻痹日本人的深意,看似则是很有道理的。

西安事变后,李哲夫所提出的一系列见解每每得到印证,得到了外务省、满铁、陆军等日本各方的重视,虽然有些见解是在迎合日本人的口味,但总体上是他素来关注时局、注重积累的体现。为此,松冈洋佑亲自授予李哲夫一柄用满洲出产精铁所特制的日本刀,刀铭“兴亚一心,满铁作之”八字,以示对他的肯定和褒奖。参谋本部也给他发了“恩感状”。

很多人对情报界有这样一个刻板的印象:情报工作就是派出间谍到敌人的保险柜里偷来机密文件,事实上,这只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是情报的搜集工作。搜集来的“情报”究竟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情报,必须由情报分析人员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各国情报部门收到的信息往往庞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其中固然含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也有很多无用的或者错误的信息,所有获取的信息需要加以正确分析才能产生有用的情报。在任何国家的情报机关里,情报分析才是情报工作的核心。

此时的李哲夫虽然没有在满铁担任显赫官职,但起点已经很高了,他迅速从一个情报搜集员转变为情报分析员,并得到日本高层的认可,这说明他已经进入了日本情报界的核心部门。

但是,李哲夫的心情一直是沉重的。他的这些分析是在为日本服务,目的是为了取得日本人的信任,是在遵照党的指示:“要尽快打入日本特务系统……要真正获得日本人的信任,钻得越深越好,官做得越大越好,只要能在那边待下去就是成绩。”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是联系不上党组织,那么,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能独自掌握一部电台和党中央直接联系上该多好啊!

看着黑漆漆的窗外,孤独再一次包围了李哲夫,他感觉自己是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高空中的一只断线风筝,这时,他就用王学鑫老师的话告诫自己:“有正确的政治信仰才能有完善的人格,才能在行走于黑暗之中仍然保持内心的光明。”他一遍又一便地对自己说:“我不是断了线的风筝,不能随便乱飞,我要按照党的指示飞下去,坚持到将这根线交到组织手里的那一天!”

6月4日,对华强硬的近卫文麿组阁登台,中日之间的危局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东京开始流传一个神秘的预言: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九·一八”柳条湖一样的事件。(日本明治维新后改用公历,传统的“七夕”也被定为公历的七月七日。)李哲夫听到了这样的话,起初并未在意,以为这不过是流言,因为如果军队有事变的预谋,是不可能广为流传的。

7月7日,宛平城卢沟桥的枪声传遍了全中国,李哲夫悚然而惊,流言居然得到了事实的印证,可见日本军队猖狂到了何等程度!他愈加关注起各方的信息。

这天,李哲夫翻阅《申报》,看到了一则烟行广告:“可达烟号设在上海大同路第二十九号内,敝号已与美商大美烟草公司接洽,总经理推销,全沪各地计已运到,垂询电话52798……”

李哲夫差点从座椅上蹦了起来——这是在苏区时就约定过的联络暗号!他又仔细读了一遍,该广告自6月起连续刊载,没错,这是党组织在召唤那些与组织失散和长期潜伏的同志。

国共关系缓和后,红军在上海设立了半公开的办事处,所以李哲夫一直在留意这方面的消息。

李哲夫来到租界的公用电话局,拨通了电话。

“请问是可达烟号吗?”

“是的,请问您是哪位?”听来像是一个年轻伙计的声音。

“我找你们老板谈笔生意,请转告他是一位从老家来的客人。”

“请稍等。”话筒被搁下了,一会儿之后,话筒里传来一个中年人略带沙哑的声音,“鄙姓唐,是可达烟号的老板,请问大名?”

“唐老板真是贵人忘事,当年我们在江西还做过买卖的,不记得么?”

“噢,时隔多年,你一提醒我记起来了。”唐老板微微一怔,随即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当时记得唐老板卖的是‘老刀’牌烟,现在还做这个牌子吗?”

“不做了,鄙号现在做‘哈德门’、‘红金龙’、‘白金龙’……老弟对哪个牌子有兴趣?”

“红金龙。”

暗号对上了,唐老板压低了嗓音:“‘红金龙’有现货,你要不要看一看?”

当下,两人在电话里谈好了看货事宜。

翌日,李哲夫来到可达烟号,找到一个戴着蓝布袖套的伙计,他的嘴角左侧有一颗痣,痣上长了三根毛。没错,唐老板在电话里提到的就是他了。李哲夫上前跟他搭腔,拿了一包“红金龙”香烟,然后离开。

李哲夫没有和唐老板见面,也没有和伙计说多余的话,这是为了安全起见。这些商店的职员们,并不全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大部分就是普普通通的雇员。从事地下工作需要大笔的经费,一部分是平常的维持生活费用,如伙食、租房(高层和关键岗位如无线电报务员要租高档的房子掩护身份)、水电费,就连衣服也要多准备几套不同风格的以便乔装打扮;一部分是活动经费,收买情报要花钱,革命志士被捕要花钱请律师、花钱疏通关系营救,印传单要花钱买印刷材料等等。我党地下组织长期使用合法和灰色贸易手段获得重要的器材物资和情报,“以商养情,商情两旺”。开设旅店、药店、烟店,从乡下贩农产品,除了作掩护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自筹活动经费,这样就不需要向中央要钱了,因为中央的经费也很拮据。

李哲夫来到僻静的街道拐角,拆开烟盒,捻碎第三根香烟,从中拿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小字:“三天后下午4点整,愚园路百乐门饭店十五号包厢”。

李哲夫用火柴烧掉小纸条,燃起一支香烟抽了几口,激动的心情使得他无法平静呼吸而剧烈咳嗽起来——三年多了,他身边没有一个同志,所交往的都是敌人,所接触的都是阴谋。他像是迷失在迷宫中的幽灵,无所依托,看不到光亮,这种长期的孤独甚至转化为一种恐惧,他害怕自己会一辈子在敌人的阵营中沉溺下去,永远找不回自己的灵魂,永远找不到真正的自己!现在,终于等到了党的指示!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中,他无时不在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同类推荐
  • 夏蜂

    夏蜂

    一场暴雨后,屋檐上像长蘑菇一般长出了硕大的蜂巢。家中的老人试图将之捅掉,结果不出所料地没有得逞。也许只能听凭黄蜂肆虐,在长日无尽的盛夏里将屋顶啃光了。在这种令人无力的想象中,母亲终于答应带着男孩去省城。
  • 黄金

    黄金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方圆

    方圆

    一对希望得到自由和爱情而又“不相般配”的男女梁世云和林霞“不合时宜”地走在了一起,从而引来无数的责难和阻挠,然而他们并没有选择逃避与委曲求全,而是选择了“大逆不道”的私奔之路。
  • 一号保镖2

    一号保镖2

    主人公赵龙从世界警卫大赛中载誉归来,并且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顺风顺水。但由于世界各国高层保镖齐聚中国,几位外国性感女特卫又将会与赵龙之间发生怎样的纠葛?一次怎样的特殊任务让赵龙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十日谈

    十日谈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作品开头有个序曲,叙述了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时所发生的事情。十个青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而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据薄伽丘讲,《十日谈》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据的。作品中描写和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颂自由爱情的可贵,肯定人们的聪明才智等。作品也揭露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教会的罪恶,教士修女的虚伪等等。
热门推荐
  • 反差管理:陈育新的管理天机

    反差管理:陈育新的管理天机

    在希望集团发展早期,陈育新先生就发现了这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反差经济现象”,并尝试着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加以运用。在有了相当多的积累之后,他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反差思维”,并以此为主线,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他所说的诚实与精明的人生观(是与非)、共创与共享的经营观(得与舍)、严厉与宽容的用人观(宽与严)、放权与监督的管理观(管与理)、积极与稳健的发展观(快与好)等,就是华西希望集团管理中使用和实践的“反差思维”管理理念,陈育新、凌龙编写的这本《反差管理:陈育新的管理天机》从这五个方面收录了陈育新的文章、谈话、讲话纪录整理稿等,给管理者提供更多、更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 变身皇后:本宫人品蛮好滴

    变身皇后:本宫人品蛮好滴

    去爸爸的剧组凑热闹,天啊,居然不小心撞到了头,晕了晕了……醒来之后莫名其妙发现自己被拉去演娘娘了?老爸也太能搞了吧!不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咱也要好好发挥才行!可是那个演皇帝的家伙才没有礼貌了,让姑奶奶我跪了那么久,不演了不演了!什么?不是拍戏,是真的?我居然穿越了?为什么周围的人都这么怕我呢?原来这身体的原主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蛇蝎心肠,害得我一穿越就没有好果子吃。好吧,一切的一切咱都认了,但是,那个蛇蝎心肠,还有冷宫弃后,咱不能认。咱要告诉皇帝老儿,我柳飘絮,不是省油的灯!
  • 诱惑王爷

    诱惑王爷

    本书讲的是一代名模穿越后的生活。在这里我只想找一个真心爱我的人而已,但是却又这么的难,终身所托却无法一心一意的来待我。他有如花似玉的小妾,有国色天香的未婚妻,而这个未婚妻同时又是他爱得最深的人,同时还有个对他一往情深的小师妹,而且他还是个花心大萝卜,我该怎么办?想要得到完全属于自己的他,就必须先让他的心里有我,然后再慢慢地爱上我。对此,我最后决定,使出浑身解数诱惑他!
  • 生命里的波纹

    生命里的波纹

    本书汇集了298个短小精炼的感人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引人深思,以“感动悟语”作为读后提示来进行点拨。
  • 变身美少女

    变身美少女

    系统君:警报,警报,节操值过高、下限点过低,请宿主尽快丢弃自己的节操,怒刷下限点。柳涵:“……”系统君:请宿主记住我们的宣言:丢弃节操,完美自我!柳涵:“节操都被丢弃了还怎么完美自我,阿喂!”青春无敌美少女柳涵:“既然节操不能拿来吃,那我还要着干嘛呢?”群:186013901
  • 纸婚厚爱,拒嫁优质前夫

    纸婚厚爱,拒嫁优质前夫

    柯凌潇的新婚婚礼上,他嫌恶得擦去沾染在嘴角的鲜红唇膏,薄情嘲笑,“十亿倒贴的女人,味道还真不错。”受嘲讽的黎渃像只受惊的小鹿,哀伤的眼神中蒙上了一层化不开的水气。而他没有怜悯之心,有的只是嗤笑之意,“真丑,跟丑八怪多呆一分钟都让我窒息!”柯凌潇的再婚婚礼上,黎渃身着黑裙,高调出现。红唇轻启,盛气凌然,“别关注我,今天的主角是站在我前夫身边的那一位才对。”目光交错,流言四起。小三上位,正牌观礼。黎渃含笑,注视着那个就连施舍的笑都不曾给予自己的前夫!柯凌潇......你准备好迎接我即将要呈现给你的重重惊喜了吗?
  • 放逐之火星移民

    放逐之火星移民

    为了未婚妻他卖了自己的命,然后却被联合国神秘组织送去培训为火星移民者~最终踏入世纪阴谋,知道内情后的他与美女主角一起粉碎阴谋。并且开创火星新纪元~
  • 御夫有道:风华二小姐

    御夫有道:风华二小姐

    她是天生灵力,却无法修习,成为世人口中的废柴十余载。她胆小懦弱,被爹爹嫌弃,被姨娘鄙视,更是被姐妹嘲笑。某天醒来,她仿佛变了一个人,果敢果断,有勇有谋,一身好身手让人惊叹,双系灵力更是成为优秀的炼药师,带着神兽,发誓要找回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也要那些欺负过她的人好看。他是外表温和内心腹黑的皇子,是世人口中的天才,是众女心中的王子。却偏偏对她情有独钟,宠她上天入地。“念儿说的,错的也是对的。”“我只有更加的强大,才能护你周全。”她一句我没时间和你谈情说爱,竟让他甘心等待。命运,从她出生就已经注定。当曾经最亲密的人变成敌人,她该何去何从?新书《无良毒妃:妖孽魔君,求放过》求支持。
  • 管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管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当今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如何快速学习管理学的精髓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本书汇集最经典的管理学名言,具体包括人员管理的授权、沟通、分享,创新管理,危机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等。内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值得一读。
  •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