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1500000023

第23章 古庭融會——元華嚴僧善學及其佛學主張

提要:當南宋、元期間,江南佛教内各門派之争愈演愈烈,遂致如同水火。然而,也有主張“取諸异同,參會融貫”、“一异同、忘彼此、通宗説”者;以古庭爲號的華嚴善學法師,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生活年代,始自元大德十一年,終於明洪武三年。生履歷,初挂搭或任副職於大覺、寶覺等寺,自至正四年起,先後執掌薦福、大慈、光福等刹。要其足迹所到,不出山水明秀、土地富饒的浙西平江一路。也許是身體力行於兼收各宗教義,特别是從天台、禪等門派汲取精髓予以融會,在很大程度上博得了持相似主張的士人宋濂、僧人大佑、妙聲、道衍等的贊同。如果追溯相關的佛教流播歷史,不難發現,善學的行事,乃是華嚴亦賢首宗固有的傳統。

華嚴,又名賢首,蓋佛教重要分支之一。迄於五代、北宋之際,遂爲“教”内三大門派之一。其沿革,王紳《繼志齋集》卷六《送乘車住持乾明禪寺序》:“教學之盛,有南山之宗,有瑜珈之宗,有慈恩之宗,有天台之宗,有賢首之宗。”《宋文憲集》卷三五《釋氏護教編後記》:“唐南山澄照律師道宣,作疏明之,四分律遂大行,是爲行事防非止惡之宗。薩埵以瑜珈授龍猛,猛授龍智,智授金剛智,唐開元中,智始來中國,大建曼荼羅法事,大智、道氤、大慧、一行及不空三藏,咸師尊之,是爲瑜珈微妙秘密之宗。唐貞觀三年,三藏玄奘往西域諸國,會戒賢於那蘭佗寺,因受唯識宗旨以歸,授慈恩窺基,基乃網羅舊説唐制疏論,是爲三乘法相顯理之宗。梁、陳之間,北齊惠聞因讀《中觀論》悟旨,遂遥禮龍勝爲師,開空假中三觀心觀法門,以法華宗旨授慧思,思授天台國師智顗,顗授灌頂,頂授智威,智威授惠威,惠威授玄朗,朗授湛然,是爲四教法性觀行之宗。隋末,頓以法界觀授智儼,儼授賢首法藏,至清凉大統國師澄觀,追宗其學,著《華嚴疏論》數百萬言,圭峰宗密繼之,而其化廣被四方,是爲一念圓融其德之宗。瑜珈久亡,南山亦僅存,其盛行於今者,唯天台、慈恩、賢首而已,此則世之所謂教者也。”

自南宋至元初,“教”内門派之争愈演愈烈,遂致如同水火。天台門派内之争,華嚴與天台門派間之争,都是釋界、甚至俗界人盡皆知的事實。宋濂《宋文憲集》卷二八《華嚴法師古庭學公塔銘》亦《善學塔銘》:“[宋]濂於諸宗之文,頗嘗習讀,每病台衡(天台)、賢首(華嚴)二家不能相通,欲和會而融貫之,恨鮮有可言斯事者,不知世上乃復有師乎!”釋妙聲《東皋録》卷中《故古庭法師行業記》亦《善學行業記》:“古先碩師,智足以知諸佛立教之本,言足以達群經指意之奥,隨順物宜,而异其施,初無彼此宗途之辨也。後世學者,弗能觀其會通,以崇其道,顧乃專門,各家務爲角立,甚至相詆訾。吁!此道之所以衰也與?若夫生當叔世,卓然不惑於流俗,不泥其師説,取諸异同,參會融貫,得古人宏法之心者,其惟古庭法師乎!”姚廣孝《逃虚類稿》卷二《故華嚴法師古庭和尚塔表》亦《善學塔表》:“衍(釋道衍)嘗怪夫賢首、天台二宗,學者各是其説,有若楚漢争雄,分强固守,世爲仇敵。近代以來,一异同、忘彼此、通宗説者,惟和尚爲能耳。故於其示寂也,天台孝者聲、佑二師述其行業,細審明直,有譽無毀,以此知和尚爲明哲之士,蓋無疑矣。吁!後之學者,苟能以和尚爲矜式,則古道之復,當有日也。”

所稱於華嚴、天台二門派“取諸异同,參會融貫,得古人宏法之心”,“一异同、忘彼此、通宗説”者,不是别人,正是法名善學、法號古庭的華嚴法師。其主張和著述,《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師因造《十玄門賦》,以示圓宗大旨,叢林傳誦,以爲能發越賢首諸祖之意。”“師嘗與同學原澄以一乘同别之義,更質疊難,爲《法華問答》若干篇。復因主修法華期懴,撰《法華随品贊》三十篇、《辨正教門關鍵録》若干卷,及詩文並行於世。”《東皋録》卷中《善學行業記》:“師道貎癯甚,若不勝衣,而戒檢清白,善讓三業,未嘗斯須放肆。閑居獨處,三衣不去體,經書不釋手。嘗與同學原澄以大乘同别之義,互相質難,爲《法華問答》數條。又嘗主修法華期懴,撰《法華隨品贊》三十篇,辨正教門。關鍵有録,雜著詩文有集,皆傳於學者。”《逃虚類稿》卷二《善學塔表》:“和尚於法華、圓覺、楞嚴、起信諸部經論,靡不盡究,間作《十玄門賦》,發明大旨,以曉其徒,斥邪解、辟繆説,有功於宗教者也。和尚嘗與同學原澄師論一乘同别之義,爲《法華問答》數篇。又因領法華期懺,爲《法華隨品贊》三十篇。至於辯正教門,關鍵有録,雜著有集,並行於時。和尚貌臞然,志在利後,初雖學小子,亦不敢慢於律,尤謹關、居獨處。”

從善學的言語中,也可感覺到其維護求同存歧、反對標新立异的主旨。不僅華嚴、天台可以互相印證,甚至還可以非教乃禪的“定”中進入“道”、“法”的境界。《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他師好爲立异,有以應觀法界性爲十界差别事,唯心造爲真如之理者,師弹指曰:真如生滅,倒置錯亂,一至於此耶!是可爲太息也。其於匡衛宗乘,唯恐稊稗之混黍苗,固若甚嚴,然其植心平易,不肯沈溺專家,以殊户异軌爲高,理之所在,輒幡然從之。”“每升堂示衆曰:吾宗法界還源,非徒事於空言,能於禪定而獲證入者,乃爲有得耳。既而又曰:吾蚤通法華,雖累入法華三昧。然長水璿問道於琅琊覺,又從靈光敏傳賢首教;靈光,天台之人也。古人爲法乃爾,吾徒可專守一門乎?君子美其至公無我,一掃近代互相矛盾之陋,故師見諸著述者,咸有可觀。”《東皋録》卷中《善學行業記》:“時有説華嚴以應觀法界性爲十界差别事,以惟心造爲真如理者,師聞之,曰:真如生滅,倒置錯亂,一至於此。”“每示衆曰:吾蚤通法華,累入法華三昧。昔長水問道於琅耶,又從靈光受學。靈光,天台教人也,古人爲法乃爾,吾徒專守一門,可乎?”《逃虚類稿》卷二《善學塔表》:“每示衆曰:汝等於法界、還源二觀死事空言,當於禪定證入可也。”

善學的青年時代,《逃虚類稿》卷二《善學塔表》:“和尚諱善學,蘇人也,字古庭,姓馬氏。生於元之大德十一年丁未。十二,出家於大覺寺,從其兄明俊落髮得度。十七,爲大僧,有志於圓頓教,即依林屋清師學華嚴,竟歲無所得,遂幡然别去。”《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師諱善學,自號爲古庭,生儒家馬氏。自幼離俗,往大覺院學出世間法,恍若青蓮華超出淤泥,亭亭净植。至治癸亥(三年),師年已十七矣,始受度爲大僧,投華嚴諸師,而窮其説,久未有所入。”當至治癸亥,“年已十七”,則其出生,正是大德丁未;兩者吻合。大覺寺,又作大覺院,座落於本路或府的附郭之一長洲縣界。《嘉熙吳郡志》卷三四:“大覺院,在長洲縣南四十里。”《吳都文粹續集》卷三三釋克新《天池寂鑑禪院記》:“距姑蘇(平江路亦蘇州府)城西一舍,皆山,五峰環峙者,曰華山。峰之趾,有泉泓然,曰天池,大旱不涸。池北爲寂鑑禪院,沙門在公環庵所創者,以至正丁酉避兵來,愛其地,而賢首師别聞聰公施財,因岩爲屋,以居道侣,正堂無竭募衆資之。”“既成,而在以基地爲大覺寺業爲未備;今年,大覺以致閏號山五十畝售在,在偕其徒菩澤傾槖買之。乃來請書其事於石,昭示來者。”

善學之在僧衆中嶄露頭角,在於華嚴師寳覺尊者的特别賞識。《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時寳覺講經曹溪,師亟從之,慧解濬發,聞其演説,勢若破竹,然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寳覺善甄别人物,絲毫不少貸,獨譽公不置,間勉其門人曰:學上人,可謂名實相副矣,爾曹能如其賢,吾宗庶幾其復振乎!自是名稱勃然而興,老師宿學,亦推之爲人望。”《逃虚類稿》卷二《善學塔表》:“從曹溪寶覺簡公,簡公以和尚真大乘器,顧遇甚隆,授與法界觀門並玄文要旨。和尚因言了義,開朗若天日,人莫不异之也。簡公語門弟子曰:吾宗之人,如學闍黎者,古今不幾見,爾曹宜師事之。”暨,《東皋録》卷下《行德嚴法師臥佛山門疏》:“華嚴法界之海,由北開宗;吳郡大方之家,具瞻在我。必得斯文之大老,庶幾足張於吾軍。人物於今,而復有誰?浮圖如故,而來何暮?某遍翻三藏,博綜九流。原本甚高,得法於寶覺尊者;事理無礙,判教如清凉國師。”所謂“曹溪”,其實名“曹村”。《正德姑蘇志》卷三〇:“寶覺講寺,在曹村。宋紹興十年,僧佛光建,歸併庵九。”《吳都文粹續集》卷三四張適《寶覺講寺》:“留衣山館夕,飛策海城秋。迹逐初來雁,情親欲下鷗。晩雲黄葉渡,斜日碧江流。正是懷思處,聽鐘獨倚樓。”

善學之追隨寳覺尊者,蓋自泰定二年至至正四年,長達十三年之久。《東皋録》卷中《善學行業記》:“師名善學,古庭其號也,生吳郡馬氏。年十二,出家於大覺寺。十七,得度爲僧。明年(泰定元年),從林屋清公受華嚴於光福,無所得。又明年,聞曹溪寳覺簡公有人望,往依焉。公授與法界觀門並玄文要旨,師受習,盡通其義。簡公慎許可,獨謂門人曰:學闍黎名實相副,吾道其在是乎!自爾咨叩益力,凡賢首一家疏鈔,若華嚴、圓覺、楞嚴、起信諸部,微辭奥義,極深研究,晝夜忘倦。”以後的數年,其往返盤桓,任輔職於報恩、光福、薦福等寺,其足迹所到,大約不出治今蘇州市的平江路周圍區域。《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别傳教公在報恩,遂聘之出典賓客。久之,滸溪之光福,偶乏首懴者,古田滋公命師司之。又久之,無言宣公來繼報恩之席,復延之於上座,分筵説經,聲采一時,震動江南。”《東皋録》卷中《善學行業記》:“至正甲申,遂貳寳覺師講,繼爲報恩第一座。”《逃虚類稿》卷二《善學塔表》:“於是,報恩别傳,聘以司賓;光福古田,命以典懺;蘭公於寶覺俾二講第一座,無言於報恩亦請爲第一座。居無何,宣政知和尚有道,札請開法崑山薦福。”

報恩,亦名萬歲報恩,爲華嚴講寺之一。《元豐吳郡圖經續記》卷中:“報恩寺,在長洲縣西北二里,半在,古爲通玄寺。”“周顯德中,錢氏於故開元寺基建寺,移唐報恩寺名於此爲額,即今寺也。唐之報恩寺,在吳縣之報恩山,即支硎山也。”《吳中金石新編》卷六宋濂《報恩萬歲賢首講寺釋迦文佛臥像碑銘》:“姑蘇報恩萬歲賢首講寺,乃吳赤烏初,大帝爲乳母陳氏所建,名曰通玄。唐玄宗因其年改作開元。吳越錢武肅王爲之起廢,揭以支硎山報恩寺舊額。宋徽宗崇寧初,加以萬歲之號。至佛日崧公來爲住持,專講華嚴經疏,尊爲賢首講寺。”薦福,《紹熙吳郡志》卷一五:“踞湖山,即横山也,在城西南十五里,以其背臨太湖,若箕踞之勢然。錢氏有國日,造寺於山下,曰薦福寺。至今里人不以踞湖名山,或以寺名名之。”貝瓊《清江集》卷文二四《薦福草堂記》:“吳門秦彦昭氏,既葬其親郡西十五里之薦福山,又築室以奉其主,而題之曰薦福草堂,因其地也。”“薦福之在姑蘇,尤特奇峭,狀類虎踞,一名踞湖山。五代時,錢氏有國,嘗建薦福寺於上。”不過,城西南十五里,當隸吳縣而非崑山州。楊士奇《東里集》卷文一四《陳繼墓碑銘》:“其葬,在[吳]縣之太平鄉薦福山之原。”莫非該地曾經“飛隸”鄰近的單位?

《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行宣政院請師開法崑山薦福寺,宣公欲攝受爲弟子,師笑曰:吾得法於寳覺,忍背之乎?力拒不聽,賦《曹溪水》四章以見志。越二年,即棄去,還東林隱居,專修白業。”“掌教者尊師之道,不容肥遁自逸,强主陽山之大慈,先聲所被,非惟天人具欽,而山川草木,亦若動色相慶。”爲善學緣不忘“本源”而拒絶拜師之宣公,正是報恩寺主持無言。《逃虚類稿》卷二《善學塔表》:“甫二載,退隱華麓,勵精白業。”“和尚出世薦福時,無言覬其嗣,和尚曰:師資以道授受,未聞以勢利爲也。吾於寶覺,其可忘乎?故賦《曹溪水》四章,以見其志。和尚之節義如此。”而無言,乃“吳中四才子”之一高啓的方外之友。《鳬藻集》卷三《送示上人序》:“報恩教寺,在吳之北郭,距吾舍爲近。其中有修竹、古檜、廣堂、邃閣,可以覽觀眺望,却煩囂而挹虚爽。其主席,若無言宣、白雲聚,又皆賢,而與余(高啓)善,故與諸文友楊孟載(基)、張來儀(羽)、王止仲(行)、徐幼文(賁)輩數往游焉。每登西麓,聚落葉藉坐,探韻賦詩,抵日入鳥歸,乃去。寺僧好事者,亦往往挈茗抱琴來從之。”隱居或退隱之處,一作“東林”,一作“華麓”。

善學之復起主持大慈,乃在至正十年。《東皋録》卷中《善學行業記》:“會宣政院請師開法崑山薦福,當路者欲令出門下,師賦《曹溪水》四章以拒之,甫二年,即棄去。庚寅,衆復起師主陽山大慈,學者愈衆。”《元豐吳郡圖經續記》卷中:“陽山,在吳縣西北三十里。一名秦餘杭山,一名四飛山,有白堊可用圬墁,潔白如粉,唐時歲以入貢,故亦曰白磰山。《吳越春秋》云:越王葬夫差於秦餘杭,山卑猶蓋,即此山也。今澄照寺、白蓮院在其下。”“澄照寺,在長洲縣西北陽山下,方俗以爲丁令威所居。錢氏時,有泉出於寺中,因名仙泉,後改曰澄照寺。”就是到了明代,陽山的寺名中,惟見文殊、澄照,也不見大慈。可以推測,這後者或是新肇旋廢者,或是文殊的前身。此山與天池山亦華山連接,而華山正是善學初次剃度的那個寺或院所在;由此,所謂的“華麓”,指大覺。《正德姑蘇志》卷八:“陽山箭缺下有文殊寺,寺内石井,大旱不涸,有白龍洞。嶺西有龍母冢,東北有白鶴山,以丁令威宅名山,産白墡,亦名白墡嶺,又名白蓮峰,以下有白蓮寺也,今名澄照寺。”“花山,舊名華山,去陽山東南五里。山石峭拔,岩壑深秀,相傳山頂有池,生千葉蓮,服之羽化,故名。”

《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皇朝龍興,庶事一新,滸溪人戀嫪師爲尤切,聚黒白若干衆,具疏幣,雜以香華、威儀,請師居之。師亦將大弘賢首之教,以續佛慧命。雖當儉歲,躬分衛以食衆。會天復旱,院有觀世音銅像,素著靈异,郡二千石率僚屬迎致府廨,屬師如其法禜之,大雨三日。由是士民知禎祥所致,施者接踵而集。”善學主持光福寺,自洪武二年始。《東皋録》卷中《善學行業記》:“國朝洪武二年己酉,光福人合道俗備威儀、書幣,請師居之。光福爲銅像觀音道場,師既至,施者翕然。”銅像觀音,陳基《夷白齋稿》卷二七《光福觀音顯應記》:“吳郡城西六十里光福寺銅像觀音,以宋康定元年六月念三日,示現故吳人,因以是日爲觀音初度焉。故事:凡雨暘祈祀,必迎入郡城。”《吳都文粹》卷八黄公頡《光福寺銅觀音像記》:“光福寺,距城七十里,有銅像觀音。其始作者與其歲月,予不得知也。康定改元六月,志里張氏於廟傍之泥中睹焉。時久旱弗雨,相與言曰:觀音示現,殆有謂乎?乃具梵儀禱焉,既時雨降,以是凡有禱而無弗獲者。”陳造《江湖長翁集》卷三九《銅像觀音祈雨疏》:“伏願辭獅子座,覆以慈雲;倒龍伯宫,霈爲蜚雨。體九重之宵旰,息比屋之怨咨。仰冀遺聞,永依慈怙。”

善學爲光福寺主持不過一年,即因罹“禁網”而被流放;其年,死於遷徙途中。《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師方思有所建置,院僧以官賦違期,當徙虔州,有司知師專任講道,欲與辯析之。師曰:吾爲主僧,法當坐,敢累他人耶?遂毅然請行。或讓師爲迂,師曰:宿業已定,不可逭也。行抵池陽馬當山,示疾而化,洪武庚戌(三年)四月二十日也,春秋六十有四。”《東皋録》卷中《善學行業記》:“[洪武]三年,寺僧以輸賦違約,當徙贛州,有司以師素不與事,欲爲剖析無行,吏卒亦敬師有道,相戒勿犯,而師以前業不可逭,漠然無辨。是年夏,與僧徒六人偕往,抵池陽馬當山,示疾,殁於寓所,聞者無不惜之。”虔州,即赣州。《宋史》卷八八《地理志》:“贛州,上。本虔州,南康郡,昭信軍節度。”“紹興二十三年,改今名。”馬當山,位於池州府東流、九江府彭澤縣分界處。祝穆《方輿勝覽》卷一六:“馬當山,在東流[縣西南七十里],横枕大江。”《大明一統志》卷五二:“馬當山,在彭澤縣東北四十里,横枕大江。”陸龜蒙《甫里集》卷一八《馬當山銘》:“言天下之險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吕梁,合二險而爲一,吾又聞乎馬當。彼之爲險也,屹於大江之旁,怪石憑怒,跳波發狂,日黯風助,摧牙折墻,血和蛟涎,骨横魚吭。”

追究善學所持佛學之根本,係融會綜合華嚴、天台。《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謂同志曰:吾始習晋水源《華嚴懴法》,行之已久,及觀天竺慈雲式《净土懴儀》,明白簡要,五晦諸文,皆出華嚴,吾欲藉是以祈生安養耳。”晋水源,釋念常《佛祖歷代通載》卷一九:“晋水法師净源,晋江楊氏,受華嚴於五臺承遷;遷嘗注《金師子章學合論》於横海明覃。南還,聽楞嚴、圓覺、起信於長水,四方宿學,推爲義龍。因省親於泉,請主清凉。復游吳,住報恩、觀音,杭守沈文通置賢首院於祥符以延之,復主青鎮密印寳閣、華亭普照善住。”“時稱師爲中興教主,以此寺奉金書經,故俗稱高麗寺。”“先世泉之晋水人,故學者以晋水稱之。”慈雲式,釋契嵩《鐔津集》卷一六《杭州武林天竺寺故大法師慈雲式公行業曲記》亦《遵式行業曲記》:“法師諱遵式,字知白,本姓葉氏,臨海郡寧海人也。”“已而入國清,普賢像前燼其指,誓習乎天台教高法,徐鼓笈趨寳雲義通大師講席,道中夢一老僧,自謂吾文殊和尚也,及見通,乃其所夢之僧也,即服膺北面受學。未幾,凡天台宗之所傳者,其微言奥旨,而法師皆得智解,嶄然出其流輩。會其祖師智者入滅之日,遂自燃頂,終日誓力,行其四禪三昧,因説偈以效其誠。”

正因爲兼收各門各派,同樣主張佛教息争免戰的宋濂,將善學的主張説成與“清凉大士”有“深契者”。《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唯我清凉大士,一遵如來遺教,學無常師,問律於澧公,受南山行事於曇一,傳涅槃起信,論法界觀還源記於瓦官,咨雜華於大詵,習天台止觀、法華維摩等疏於荆溪,參决南宗禪法於牛頭忠徑山欽。如此之類,復不一而足,所以群機盡攝,萬理俱融,卓然爲一代人天之師。今觀師升堂示衆之言,蓋深有契於大士者也。曾不得大行其志於時,而夙因已不可逃矣,哀哉!”清凉大師,即澄觀。釋贊寧《宋高僧傳》卷五《唐代州五臺山清凉寺澄觀傳》:“釋澄觀,姓夏侯氏,越州山隂人也。”“乾元中,依潤州棲霞寺醴律師學《相部律》,本州依曇一隸南山律,詣金陵玄璧法師傳《關河三論》。三論之盛於江表,觀之力也。大曆中,就瓦棺寺傳《起信涅槃》,又於淮南法藏受《海東起信疏義》,却復天竺詵法師門温習《華嚴大經》。七年,往剡溪,從成都慧量法師覆尋三論。十年,就蘇州從湛然法師習天台止觀、法華、維摩等經疏解。從上智,性自天然,所學之文,如昨抛捨,鮑静記井,蔡邕後身,信可知矣。又謁牛頭山忠師徑山欽師、洛陽無名師咨决南宗禪法,復見慧雲禪師,了北宗玄理觀。”

相關善學的“紀念”文字,首由啓宗佑公發端。就現存的三件作品而言,行業記最早,塔銘次之,塔表最晚,要到其圓寂十年以後。而文字促成者,皆其弟子處仁、法慧。《東皋録》卷中《善學行業記》:“門人處仁、法慧懼師行業將遂散失,乃請啓宗佑公撰次行事,欲刻諸石。啓宗與師雅相親愛,最爲知師者,其言可傳信。凡今所記載,皆啓宗所論定,假筆於余者,欲示其公也。嗚呼!古庭要爲奇偉卓絶,不可泯滅者,其傳無疑也。或謂師遇難,不善自解紛者。噫!夫至人利物,以身徇道,夷險一致,其肯趨利避害以自全乎?若師之事,乃法運之厄,於師何有?故備列之。”《宋文憲集》卷二八《善學塔銘》:“有若師者,其與不可傳者没矣,可使之弗耀於來裔乎?宜其弟子處仁、法慧圖之之堅也。謹按九皋聲(妙聲)公、啓宗佑公所造行業記。”《逃虚類稿》卷二《善學塔表》:“粤十年,其大弟子處仁過[道]衍,作禮曰:先師平昔與子爲忘年交,相知惟深,可無一言,以彰其道乎?衍曰:吁!和尚於華嚴一宗,洞徹法源,開示來學,誠圭山再世,像季之金剛幢也。然法舟既傾,人天悲慟,天台法師大佑録其行業,東皋妙聲爲記,翰林承旨金華宋公濂以銘其塔,垂光明於無窮者,抑以多矣。”

啓宗佑公,正是與九皋聲公齊名的天台宗高僧。《正德姑蘇志》卷五八:“大祐,字啓宗,號蘧庵,俗姓吳氏。幼開悟,聞誦《楞嚴呪》,隨口成誦。年十二,出家寄心庵。既壯,爲澤天泉司懴。又之武林,從及公參禪。洪武間,召與蔣山廣薦會,遷郡之北禪,歷僧録司左右善世。會内難,棄歸穹窿。”《東里集》卷文二五《溥洽塔銘》:“癸亥,住蘇州北禪寺,學徒雲集,師爲開演五時八教如來一代施化之儀,郡之樂善者,咸心悦誠服,率其子弟,日詣講下,請受法華經旨。師敷析要義,無智愚高下,人人滿所欲而退。一時宗門耆碩,如九皋聲公、啓宗佑公,咸共嗟賞,謂吳中法席,繇宋迄今,可爲盛矣。又六年,主杭之天竺。”《東皋録》卷下《天台大師像,爲啓宗和尚贊》:“自佛之東,聖遠言湮。不有睿哲,孰開我人?睿哲維何?曰維智者。載造圓宗,光昭天下。乃張八教,乃敷五時。雙宏定慧,兼善毘尼。網羅百家,折衷空有。爰立止觀,以明授受。彩眉重瞳,天挺奇姿。作如來使,爲帝者師。道繼往聖,位隣極覺。不可度思,矧可名貎?惟余小子,忝綴斯宗。莫飡法味,徒仰慈頌。峨峨赤城,命家作古。天高日煇,萬物咸睹。陟降在上,相我覺皇。佑啓後人,百世不忘。”

在宗教的演化過程中,分門别派,析幹爲枝,乃是其高度發展的標誌之一。然而,守户立限,劃界設禁,互相攻訐,彼此仇視,卻是於信仰傳播非常不利的態勢。王禕《王忠文集》卷二〇《叢録》:“大抵佛之爲道,本無二門,自去聖既邈,源遠而流益分,於是,師异指殊,各建户庭,互相矛盾。禪則譏教爲滯於名相,教則譏禪爲溺於空寂,若律之爲用,雖禪、教所共持,而取捨各不同,至於爲教、禪之學者,又各立异以取勝,一彼一此,不相出入。自教宗言之,慈恩立三教,天台則分四教,賢首則又爲五教。自禪宗言之,慧能與神秀同受法於弘忍,能則爲頓宗,秀則爲漸宗。道一、神會,同出於能,道一則密契心印,神會則復於知解,其不同如此。至若天台,教宗之一也,而四明知禮、孤山智圓性善、性惡之説,如冰炭之不相投。臨濟,禪宗之一也,而或以棒,或以喝,至横川拱,則復以聲偈。其示人之要,如枘鑿之不相合,支派乖錯,論説紛紜,殆不得而悉數也。”不僅是以“和爲貴”爲宗旨之一的儒士,就是釋氏内的有識之士,也會針對此種現象,表示内心的不滿。這正是主張兼收各家長處,以弘揚佛學的善學,生前得到推敬、死後受到追惜的原因。無論宋濂,還是釋妙聲、釋道衍,幾乎都是同樣的口徑。

話説回來,就“教”之華嚴來説,就是前朝的南宋,也不乏類似的模範佛學僧。陸游《渭南文集》卷四〇《子猷塔銘》:“宋山陰有高僧,曰子猷,字脩仲,晩自號笑雲老人。宏材博學,高行達識,卓然出一世之表。雖華嚴其宗,而南之天台,北之慈恩、少林之心法,南山之律部,莫不窮探歷討,取其妙以佐吾説。雖浮屠其衣,百家之書,無所不讀,聞名儒賢士,雖在千里之遠,必往交焉。”更有師徒承繼,前後因襲,蔚然形成風氣者。衛宗武《秋聲集》卷五《知賾塔銘》:“悟悦師(知賾)佛智大師處岩,岩四世而上,修證大師可賢,賢之師智覺大師義聰,俱爲緇林翹楚,傳衣嗣法,二門獨盛。”“初,智覺以賢首教名於時,行業未易,遽數至佛智,復鏗鏗有聲著,縱奪章論,權實經教,製《模象圖》、《釋宗因喻三十三過》及《倒懸解答》、《律宗三十七問》等作,以顯奥旨,以警群迷,遂分座杭之崇先,旋住持越廣福、吳報恩,繼被敕專席於上都慧因。遠方學子,翕至駢集,鼎新藏殿,有廢必舉。”“悟悦親承密契,已究海印圓宗,續游諸方,參知識,問難辯議,所得洪深。猶日課誦華嚴,潜心覃思,索精致微,而洞徹玄藴。”由此而言,善學蓋本門“傳統”的“宏揚者”而已。

縱觀善學一生,除了臨終前緣得罪流放遠涉山河外,幾乎都留連於平江路亦即蘇州府的地域。無論其曾修行或執掌的華嚴之大覺、寶覺、報恩、薦福、大慈、光福諸寺,均不出這個浙西地方都會的百里之内。其中,尤以光福寺多有前、後人的題咏。《吳都文粹》卷八顧在鎔《題光福上方》:“蒼島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勢翻空。烟凝遠岫列寒翠,霜染疏林墜碎紅。溪渚遠棲彭澤雁,樓臺深貯洞庭風。六時金磬落何處?偏傍葦叢驚釣翁。”釋善住《谷響集》卷二《光福寺,用唐顧在(容)[鎔]韻》:“浮圖突兀倚雲中,頂冠神珠爍太空。地接近村分野緑,天縣落日隔溪紅。穹堂廣坐凉銷夏,絶壁高山夜吼風。齋鉢久虚龍象散,上方留得住山翁。”朱存理《野航文稿》《龜峰勝概記》:“吳有光福山者,一名龜山,距縣西七十餘里。相傳梁九真太守顧氏之家山,又傳爲野王宅山。有寺,後據岡阜,前臨林墅,古殿修廊,環抱林木,蔚爲古叢林也。中有銅觀音像,水旱祈禱,屢有靈應,載諸名人碑刻,並見朱樂圃《[吳郡]圖經續記》可考。殿有方丈,壁間置唐進士顧在鎔詩刻。後有墨沼,亦云野王物,沼水墨色如出污渠中,蓋其遺迹歟。方丈西從石磴而上,有浮屠七級,聳出一峰之上,即所謂龜峰也。”

最後,《雍正江西通志》卷一〇五:“善學,號古庭,東林僧也。久依寶覺簡講席,簡深契之,曰:學上人可謂名實相副者矣。初出世薦福崑山,越二年,歸東林,專修白業,謂同志曰:慈雲《净土懴儀》,明白簡要,五悔諸文,皆出華嚴,吾欲藉是,生安養耳。”對照前引,這個“東林僧”之善學,應該就是從不曾駐錫過廬山東林寺的大覺僧、或寶覺僧之善學。粗心的作者,徑將其師“寳覺尊者簡公”與數百年前的“寶覺禪師心公”互相勘同,加上將前引“還東林隱居,專修白業”之“東林”視爲實指,於是,“古庭”就荒謬地成了江西的“高僧”。釋惠洪《禪林僧寶傳》卷二四《東林照覺總禪師》:“禪師名常總,生[南]劍州尤溪[縣]。”“元豐三年,詔革江州東林律居爲禪席。觀文殿學士王公韶出守南昌,欲延寶覺禪師心公,寶覺舉總自代。總知,宵遁去千餘里,王公檄諸郡,期必得之,竟得之新淦殊山窮谷中,遂應命。”所謂“東林隱居”,乃指善學栖身於浮屠的故廬,就中似乎含有“懷我師”的“複雜”情感。《孟浩然集》卷三《秦中感秋,寄上人》:“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黄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日夕凉風至,聞蟬但益悲。”

同类推荐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胜利反攻

    胜利反攻

    本书内容包括苏军的全线大反攻、西欧重新获得自由、太平洋战场的反攻、中国抗日战争局势、德国无条件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
  • 山贼二当家

    山贼二当家

    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天下之大,均是爷抢夺之地。明抢不成我就暗夺,暗夺也不行那没辙了,老子就胡来。什么?你问我是谁?我乃斧头帮二当家是也!
  • 铁马银枪

    铁马银枪

    戟扬风啸怒吼,剑划水溅悲鸣。不平凡的经历铸就不平凡的铁马银枪。
  • 我为夏桀

    我为夏桀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揭开层层迷纱,我们会看到很多不同于史书的话题。谁真?谁假?臭名昭著的桀,也许并非传说中那般荒淫无度,也许并非史官书写的残暴凶恶?换了胜利者,历史就得改写!
热门推荐
  • 和亲公主:王爷慢慢宠

    和亲公主:王爷慢慢宠

    上课睡觉一朝清穿,被逗比王爷强娶回家。王爷宠王爷爱本来是件verygood的事情,奈何她喜欢的却不是王爷。前是望尘莫及的晋西烨,后是“穷追不舍”的顾卿羽。她到底是勇往直前,还是停下来回望呢?顾卿羽:此生相思化作水,没过晴川没过云。苏染:君不见白眼纷翻飞,心若围城不可摧?
  • 洪途古道

    洪途古道

    莫飞带着二十一世纪的一款经典游戏《传奇世界》,重生在了洪途大陆。这一世,他可以随意的穿越在游戏和现实之间,他可以指挥着数以万计的稻草人去攻陷城池,可以委派沃玛教主、黄泉教主等强大的妖物,助他屠神。更可以率领弓箭手、大刀侍卫这些强将,浴血沙场。不仅如此,他脑海中的传奇世界,还经过了可怕的变异。潜龙在渊,戾啸九天。莫飞:“待我身处巅峰之时,脚下必铺满无边骨海,神尸交错,圣体陨落,唯我一人傲立天地之间。”---已完成《带上主神游洪荒》、《地下城,重生》
  • 酷爱之痞少独宠俏千金

    酷爱之痞少独宠俏千金

    在他还是个小混混的时候,优秀漂亮的林梭梭爱他爱得铭心刻骨,但是他对之嗤之以鼻,渣得不断伤害林梭梭。等到她离开后,自己却心痛得无以复加,原来自己那么在乎林梭梭的存在。五年后,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混混,尽管他心心念念的人儿已经不记得他了,他也要不择手段让她再次爱上自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女导演

    重生之女导演

    21世纪导演系的大学生李小葵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成了一个生活在70年代的香港人傅文琳,而且还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太妹!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个“自己”还以成为老大的女朋友为最高追求!OH,MyGod!大姐,你可不可以更有追求一点?既然她李小葵成了这个身体的主人,自然不会再放任自己拥有这么“庸俗”的奋斗目标了,她要实现自己成为一个好导演的目标,引领娱乐潮流,成为一个手握权势的女王!
  • 有钱任性白富美

    有钱任性白富美

    继承十亿财产的她是白富美,忍受不了思念煎熬:删掉你!找到我就给你……地址电话真容三不知,他是怎么找到她的?他点石成金!他把童颜美女也炼成白富美!她很任性:我就是要喝醉!看你怎么对我,看你理不理我……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都市小子

    都市小子

    第一次写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萌妃在上:腹黑王爷请宠我

    萌妃在上:腹黑王爷请宠我

    刚重生时,林纨以为只要卖卖萌就可以幸福长大……等她真的长大后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啊!去陪皇上围猎,却遇狼群!已经定亲,却被逼着和亲!千里寻哥,却遇到了天大的阴谋,好不容易脱身,却只能去敌国躲避!多年后又遇到死对头,哼哼,我知道这人是个戏精,且看我将他拆穿!啊咧咧,谁能告诉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王爷是怎么回事,林纨:“别亲,和你不熟。”,某男一吃再吃,美其名曰:“一回生,二回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繁星传说

    繁星传说

    有时候一个人可以消耗自己的一生只为了十年虚假的时光,有时候一个人可以等另一个长达好几世纪。
  • 地狱代理

    地狱代理

    地府大名鼎鼎的马面,亲自来到人间,拐骗纯洁少男……麻蛋!!!经不住诱惑的我,从此走上苦逼的卖命生涯不死不灭的僵尸,千年的鬼怪,传说中的神仙魔王,西方的狼人吸血鬼……他们,统统是我的敌人!艹!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想我……还是会经不住诱惑的……
  • 周易全鉴

    周易全鉴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通过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进而阐释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是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和启发智慧的至高宝典。时至今日,《周易》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管你为政、治企、从军,抑或只是个普通人,都能从《周易》中聆听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诲,让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