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46100000009

第9章 回族风俗习惯

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在生产、居住、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日、庆典、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也是随着社会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我国各地的回族,有着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由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除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礼仪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

(一)回族礼仪

回族很讲究礼节,在道路上走行,晚辈见了长辈,要停下来,道“色俩目”,向长辈请安问好;长辈也礼貌地向晚辈回“色俩目”问好。“色俩目“意为”愿安拉赐你平安”。在问“色俩目”时,要右手平放在胸前鞠躬。

回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炸油香,宰鸡宰羊,款待亲友,相互祝贺。若有亲朋来访,主人要远迎,引进院门,高挑门帘或推开门让客人先进屋。进屋后递上一汤瓶“活水”,请客人进食前洗手、漱口;沏上热腾腾的盖碗茶,双手捧给客人,说“请喝茶”;随即端上油香、馓子之类的食物请客人品尝。

回族提倡尊老爱幼,非常注重长幼之间的礼仪。客人到家入座时,按辈分年龄入座。问候亲人时,长者在前,晚辈在后,并不得在客人面前随意走动。而且在家中的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来与客人见面、问好。吃饭时,先让客人吃,然后主人才动筷子。饼子、馍馍要用手掰开吃,不可囫囵啃咬或大口嚼咽。忌讳进食时发出声音,喝茶时用口吹或吸出声音。给客人倒水、加菜时,要向内拨、倒,很忌讳反手向外拨倒。陪客吃饭,男客人由男主人陪同,女客人由女主人陪同,晚辈一般不陪客用饭。送客人时,全家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对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二)回族卫生习惯

回族是一个爱干净、讲清洁的民族,室内清洁整齐,灶具洁净,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虔诚的穆斯林洗浴时用壶水冲洗、清水淋浴,使用流动的干净水,不用脸盆和脚盆。这种壶是从阿拉伯传入我国的,我国各地使用的汤瓶壶,形状大致相同。回族出售清真食品的摊贩,常在招牌上画一把“汤瓶”,作为“清真”的标志。汤瓶原名洗壶,后来改称“汤瓶”,还有个传说:唐朝鼎盛时期,唐皇深夜梦见金銮宝殿大梁突然倒塌下来,眼看金殿倾覆,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头缠白布、身穿绿袍的一黑脸大汉,用右手一举就把大梁顶了上去,使之回复了原位。这位大汉肩上搭块毛巾,左手还提着一把洗壶。第二天,唐皇召集群臣圆梦。一位大臣说:“陛下,唐朝将来遇到困难还得靠西域回回帮忙呢。”唐皇不解:“爱卿,因何说起?”大臣答:“梦中的大殿是朝廷江山,托梁大汉是西域回回。头缠白布、身穿绿袍是他们的穿戴,毛巾、洗壶是他们净身的东西。”过了一年,边塞一将反叛,黎民百姓受苦,唐皇忙派那位大臣到西域去求援。西域大将宛尕斯奉命带兵五千火速支援。不到半年,就平息了叛乱。唐皇请求宛尕斯将军和他的士兵留下来,并赐给作战有功的官兵重金。宛尕斯经请示西域王同意,和一些愿留的士兵留了下来。唐皇怕他们思恋故土,给他们纳了亲,又建筑了一座大清真寺供他们礼拜用。唐皇还命令工匠,依照阿拉伯的洗壶模样铸造了金壶、铜壶,赐给他们作洗壶。因为是唐皇赐给的壶,并且似宝瓶形状,所以称为“唐瓶”。后来,因热水一般称为“汤”,取其谐音,“唐瓶”就变成了“汤瓶”。

“吊罐”是穆斯林做大净用的。罐有金属的,有木制的,有陶瓷的,吊罐底部有一个小孔,把盛满水的吊罐挂在头顶上方,取下小孔上的塞子,即可放水冲洗。

我国清真寺无论大小,都设有“水房”(沐浴室),备若干汤瓶和吊罐及小净池、大净间,供上寺礼拜的穆斯林使用。

回族忌烟忌酒,提倡健身养性。因此,回族人一般身体较健壮,很多长者年逾七旬,仍身骨硬朗,精神矍铄。回族人创作的“清”字寿歌:

清白的一生德性好

清爽的一身勤洗澡

清醒的头脑睡得早

清新的空气早晨好

清淡的饮食求温饱

清洁的房间常打扫

清香的烟酒不沾好

清宁的环境不烦恼

清心的生活情欲少

清亮的眼睛人未老

(三)回族饮食

1.回族饮食三件宝

回族饮食三件宝,接人待客不用酒,油香馓子盖碗茶,有吃有喝味道好。油香、馓子、盖碗茶是回族在日常生活中和各类重大节日、婚丧嫁娶中的重要食物。

①油香。回族的油香种类很多,西北回族的油香有发酵面淡味油香、甜味油香,还有烫面油香等等。泉州、扬州等南方回族地区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等。回族在炸油香之前要洗大、小净以保持“清真”。和面时很注意用料,在发酵面里要适量调入香油、鸡蛋,并掺入少量薄荷叶粉,炸甜油香还要掺入红糖和蜂蜜,然后和面搅拌均匀,揉成面团,擀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的圆饼状,再用刀在中间切刻两道。传说,穆罕默德在创教时期,为避免宰一峰有功劳的骆驼,而在油香上切两个刀眼来替代。后来,回民炸油香时,也要切两刀。

回族在炸油香时,一般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同时还在油锅旁边放一碗冷水,以防未洗大净的人进屋,意在清净,吃油香时,要掰着吃。

②馓子。这道油炸面食据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文豪苏东坡诗赞:“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该诗把馓子的色香味概括无余。回族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做工考究。一般要在面粉里加入红糖、蜂蜜、花椒、鸡蛋、香油,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放在盆中“醒”一会儿。当油锅热时,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数根,轻轻抻长,套在筷子上下锅。回族的馓子看上去黄鲜鲜,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脆甜甜,堪称佳馔。

③盖碗茶。“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族人的盖碗茶。”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的一大特色。盖碗茶的花样甚多,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夏季以花茶为主,冬季以青茶为主,需要保健时可饮用“八宝茶”。八宝茶配料有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开水冲泡,茶味浓酽甘甜,饮用时将茶碗盖与碗轻轻错位,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回族喝盖碗茶有一定的讲究,喝时不能取下茶碗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用碗盖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如果客人当着主人面揭开茶碗盖,捞出茶中的红枣放入口中时,主人就明白了,这是客人已经喝好了茶,并要告辞的意思。

2.回族正宗宴席

“九碗三行”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举办婚丧嫁娶的活动中,用这种宴席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九碗三行”是指菜上九碗,每碗大小相同,排列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成三行,故曰“九碗三行”。

这种宴席不仅摆法有讲究,上菜也有名堂。通常先上四个角的肉菜,称之为“角肉”;然后上四边的菜,其中对面的两碗,名称要对应,称为“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一样,而花样和原料可以有所不同,比如东面是“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丸子”,但一边可以用牛肉,另一边则用羊肉,还可放鸡蛋、木耳等以示区别。最后上中间那碗菜,一般放凉菜,讲究的中间放火锅。

“九碗三行”的菜都不用过油炸,而用蒸、煮、拌、烹制,原料有牛羊肉及白菜、豆腐、粉条、木耳、黄花、鸡蛋、葱花、辣子和其他蔬菜。这种宴席的主食是花卷、酥馍、米饭等,客人入席后,先倒茶,上干果碟子,有葵花子、花生、水果糖、枣子、核桃、苹果、馓子、小麻花、油果等等。稍吃些后,立即上“九碗三行”的菜。由于这种宴席的菜都不过油,且选料精细,像手抓羊肉、清炖羊肉、清蒸羊肉、羊肉焖肚饭等等都堪称脍炙人口、富有回族地方特色,吃来爽口而不腻人,自有一番风味。

3.清真菜

清真菜风格独具,鲜嫩清香,久食不厌,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非穆斯林各族人民也喜吃乐尝。清真菜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伊斯兰教把家畜和其他动物分为可食和禁食两类。反刍的、食草的兽类,吃谷子的禽类都能吃,比如牛、羊、驼、鹿、兔、鸡、鹅、鸭、鸠、鸽以及水中的鱼、虾等。相反,食肉的、不反刍的凶猛兽类,食肉、性情凶暴的禽类都不能吃,比如驴、骡、狗、虎、豹、狼、鹰、鹞、猪等。

烹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中国菜谱》清真风味分册的编写者认为,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清真菜粗略统计也有两千多种,《中国菜谱》清真风味分册中共收集、整理了500多种,各地的清真菜又都具有各地的地方风味。

北京的清真菜讲究爆、烤、涮。1903年摆粥摊起家的回族商贩丁德山(号子清),从1914年起创办以涮羊肉为主的东来顺羊肉馆,讲究用最肥美的羊后腿等部位的精肉,一斤肉切成60片薄薄的肉片。佐料有芝麻酱、韭菜花、卤虾油、酱豆腐、辣椒油、酱油、葱花、香菜等。这些佐料分别盛在小碗里,各人按照自己的口味随意调配。涮羊肉的关键就在于掌握“涮”的火候,不生不老,恰到好处。只要夹起肉片在火锅的滚水里一烫,捞出来在自己随意配制好的佐料中蘸一蘸,入口鲜嫩不膻,美味无比。

上海有一道慈禧钦定的“它似蜜”清真菜。传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有一次,御膳房的厨师用精羊肉、甜面酱、白糖做了个清真菜,这个菜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慈禧吃了,询问厨师这叫什么菜。这道菜刚试制出来,还没来得及定名,厨师答不出名字来,灵机一动,随口反问:“这个菜口味可好?”慈禧高兴地说:“此菜甜而入味,它似蜜。”从此,“它似蜜”成了这道菜的名称。

“它似蜜”从宫廷传到了民间,如今在上海市洪长兴清真饭店里您就可以尝到“它似蜜”这道宫廷菜。“它似蜜”制作方法:采用羊后腿精肉或者羊里脊肉做主料,做菜的时候,先把精肉去掉筋瓣,切成1.5寸长、5分宽、半分厚的薄片,用盐、甜面酱、干淀粉拌和上浆,用旺火把锅烧热,倒进生油至6成热,下羊肉片并用筷子迅速拨散。油炸大约10秒钟,见肉呈灰白色的时候捞出,倒在漏勺里沥去油。原锅留油少许,把白糖、姜汁、香醋倒入,加进湿淀粉烧成浓汁,再把羊肉片倒入连翻几个身,让卤汁紧包肉,淋上麻油就成了。

云南清真菜风格独特,特别是名闻遐迩的山珍“鸡琮”,用清油加工的蘑菇,甜美滑润兼备,鲜香脆嫩少有,不亲口品其味难以领略其独特风味。

宁夏滩羊肉鲜嫩肥美,不膻不腥。像葱爆羊肉,制作快速,调料不多,清香四溢。宁夏厨师选用适龄的滩羊绵羯羊,按部位精制的全羊大菜,脍炙人口,久负盛名。更有新开创的“清真药膳”,把美味的清真菜和医药疗养结合起来,既强身健体,疗疾去病,又品尝了美味佳肴。当地“红宝”枸杞与牛、羊、鸡肉同烹,艳丽醇香,甜美可口,并有健身壮骨、益气明目之功效。

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牛肉拉面、青海的红扒牛蹄、新疆的馕坑烤肉都是具有独特清真风味的食品。

4.回族饮食禁忌原因

饮食禁忌是回族传统生活习惯,这种传统习惯来源于伊斯兰教。《古兰经》的规定,严禁食用自死的动物、动物流出的血、猪和非诵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以及酒。伊斯兰教之所以禁止穆斯林食用这些东西,是出于“重视人的性灵纯洁和身体安全”。动物不宰自死或因疾病,或为衰老,或为中毒,其肉不可食;血液乃动物所需各种养分的输送渠道,往往残存有害物质,不可食;猪形态不佳,不择食物,性情懒惰,是不反刍动物,故不可食。禁食“非诵真主之名屠宰的”动物,是因当时多神教徒杀牲畜时,必诵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名字。伊斯兰教为了从思想上消除一切形式和意义上的多神崇拜,遂禁止食用诵偶像之名宰的牲畜,要求信徒宰牲时应诵真主的名字,以示区别。

至于酒,在伊斯兰教初期仅限制用量,以不醉为限,后因有人酒醉出现贻误正事、影响团结的行为,遂宣布为禁物,不可饮。同时提出,凡逢饥荒或形势所迫、非故意地吃了被禁之物,也不算罪过。而且宣布,凡“大地上一切合法而佳美东西”均可食用。《古兰经》对饮食禁忌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后由伊斯兰教的圣训和教法根据此原则作了具体详细的补充,如规定食肉类的动物和食草而不反刍的动物以及鼠类等均不可食,凡是与酒一样能麻醉或致毒于人的东西如鸦片、海洛因、可卡因等为禁品,均不可食,也不可种植、加工或贩卖。

伊斯兰教对饮食的禁忌是每个回族穆斯林必须遵守的。年深日久,代代相遵,现在伊斯兰教的饮食规范已成为全世界13亿穆斯林的共同生活习惯。

(四)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特点是风格简洁。回族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饰,即男人戴白帽,女人围盖头。

男子们喜爱戴用白布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绣上精美的图案。宗教职业者和老年持重者头上多戴黑色或白色的“太斯达勒”,帽子均为无檐帽,这种无檐帽方便回族穆斯林做礼拜(叩拜时前额鼻尖均要着地)。

回族妇女戴盖头。盖头是用丝、绸、纱、绒等精细料子制成,能把脖颈、头发、耳部及首饰全部护严,前面稍短,遮住前额,后面略长,垂在后背。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

在服装上,回族老人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年妇女有扎裤腿的习惯。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男青年喜爱穿白色或青色的“中摆”,即直领对襟中式大衣。老年妇女,特别是农村老年妇女,喜欢穿蓝布大褂或青布大褂。青少年女子则喜欢穿红、绿、蓝色衣裤。有的还在鞋帮、袜底上绣花。另外,回族姑娘从小就有佩戴金银首饰的习惯。一般在7岁时就扎耳眼,戴银耳环。回族成年男子还喜欢留胡须。

(五)回族文艺、体育

1.回族音乐

回族音乐包括经堂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经堂音乐是指回族穆斯林在礼拜和各种宗教活动中咏诵的《古兰经》和赞主词,是在继承伊斯兰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既有伊斯兰教音乐的特点,又有回族自己的特点。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用高亢、优美、洪亮的音调进行五次礼拜,加之主麻聚礼、三大节日会礼等重要场合的赞圣等,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回族穆斯林经堂音乐。

民间音乐中,花儿是回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高腔山歌,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回族民歌,花儿以其优美的旋律、缠绵的意绪在西北民歌中独领风骚,是祖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回族中还流行着许多自娱性乐器,虽然外观简陋,但奏出的乐曲都十分动听。民间主要自娱性乐器有口弦、咪咪和哇呜。

“口弦”通称“口口”,是一种以吹奏口弦并伴以即兴表情动作的民间娱乐形式。口弦分两种:竹制长三寸,扯线发音;铁制长一寸半,拨钩发音。口弦两端亦可系上丝穗、珠子等坠饰。

“口弦”主要流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海原、固原一带的回族妇女中间,她们往往用弹口弦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有时妇女之间用口弦相互对弹,既像是对歌,又像是谈心。如在冬夜或夏令的黄昏,围暖或歇凉时,往往拨动口弦自然起舞,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口弦的音调柔美深沉,节奏多变。有的欢乐明快,如“雀舌头”,似枝头鸟雀,欢噪晨晖;有的压抑沉郁,如“檐滴水”,似秋雨连绵,如泣如诉;有的朴实无华,如“骆驼铃”,似运货路上,驼铃叮咚等等。吹口弦时,通过坐、站、走各种弹口弦的动作,用上身的妩媚摇动、胯部的柔动、脚步的悠闲轻盈等进行表达自娱。

2.回族舞蹈

在回族舞蹈中,主要流行宴席曲舞、汤瓶舞和踏脚舞三种民间舞蹈。

宴席曲舞是回族民间音乐的重要品类,主要在婚礼喜庆时演唱,文雅健康,内容丰富,曲调多样,通常由两人表演。当宴会进入高潮,宾客兴致高涨之时,便有人“漫”起花儿,载歌载舞。宴席曲舞舞蹈动作是固定的,所唱曲目可随时更换。

汤瓶舞由回族生活习俗演变而来。回族有爱清洁的传统,日常生活中的洗浴,或者“礼拜”前的洗浴,均离不开汤瓶这一特有的洗浴工具。据说汤瓶舞最早是小满拉(清真寺中的习经学生)沐浴时逐步生成的纯自娱性舞蹈。

踏脚舞主要流行于宁夏泾源县境内的园子林,其形式很像一种展现男子阳刚之气的竞技性体育活动,武术成份浓,舞蹈要素弱,可以看作武、舞交融的结晶。

3.回族武术

回族武术根源悠久,回族穆斯林把练武尊为“逊尔”,意思是高尚的“圣行”。主要的武术形式有回回十八肘、穆斯林八卦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伊斯兰汤瓶功、穆圣拳等。

清代乾隆皇帝曾说:“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社会不安定,回族人民为了健身自卫,学拳练武的人比较普遍。民间有一句谚语说:“学得一身武,走遍天下无人堵。”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流传于吴忠、灵武一带民间的有张家枪、何家棍、马家软功和固原等地的“回回十八肘”等。另外,六合拳、梅花棍、母子棍、链枷棍、三尺鞭、花剑、十路弹腿等也广为流传。在清末民初年间,有两位驰名西北的回族拳师威振纲、陈保富,他俩被人们赞道:“威振纲的链枷棍神仙难躲,陈保富的鬼头刀万夫莫当。”

新中国成立后,回族老拳师们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他们为我国的体育武术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1984年10月到1985年2月,宁夏开展了武术普查和挖掘整理工作,给一些回族老拳师录了像,挖掘抢救了80岁以上的老拳师掌握的具有回族特色的稀世拳种。在这次挖掘中,90岁高龄的于志祥老阿訇和89岁的回族老拳师居奎把自己的穆斯林八卦太极拳、鱼尾剑、回回十八肘和穆圣拳、穆林拳全部贡献了出来。这些拳法,拳式大都有“都哇依式”“汤瓶式”等穆斯林生活习惯特点。

回族穆斯林素有习武学拳的传统,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都可以见到他们以清真寺为中心训练场所,习武弄棒,锻炼身体。训练他们的武术教练,有的是素孚众望的阿訇,有的是穆斯林武术家。如山东益都(青州)城关的两座清真寺内,都有武术场,其中东关寺的武术教练是当时在任的阿訇米成起。又如济南清真寺内,历史上也曾设有武术场,在那里任教练的是著名穆斯林武术家左双臣、陈宝平、李毓琛等人。时至今日,山东回族穆斯林还保持着这个传统。阳谷县张秋镇清真寺阿訇武贵祥,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寺内办少年儿童业余武术学校,培养学员300多名,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的优秀教练员。

(六)回族婚俗

回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特点。结婚时除先向政府履行结婚登记外,还须请阿訇举行宗教婚礼;要请阿訇念“尼卡哈”(证婚词),用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婴儿出生时先要请阿訇起“经名”(即由阿拉伯语表达的名字)。在与外族通婚问题上,一般都是回族男子娶外族女子,回族女子嫁给外族男子的甚少。

(七)回族丧葬

回族的丧葬简易,实行土葬,主张速葬、薄葬。葬礼包括清洗埋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按伊斯兰教的习惯进行。人死亡称“无常”或“归真”,忌用“死”字;把遗体称作“埋体”;称殡礼为“送埋体”;亡人的面容身体要美观清洁,埋体要经过修面、修胡须,理掉过长的头发,其他部位过长的毛发也要剪短或剃掉;还要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清除污垢;要用汤瓶浇水洗净埋体。遗体要用白色布裹起来,裹布叫“克凡”。遗体要放在尸匣内,尸匣称“塔卜”。回族认为“亡人入土为安”,葬穴为长2米、宽1米、深约2米的直坑,在直坑底部向西侧挖一洞(以平放遗体为限)。当埋体按照教规放入洞内后,再将洞门用土坯封住,并用黄土填满直坑,在上面筑起拱形土堆,作为标志。亡人在下葬前还要进行赎罪仪式,叫做“菲迪耶”,即象征性地舍散钱财,同时还要给前来送埋体的人散乜贴以求得真主对死者的赦免。在墓地要站“折那孜”,即举行祈祷仪式,送葬的人由伊玛目带领面向西为亡人进行祈祷,诵读《古兰经》的有关章节。

(八)回族节日

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即圣纪节、开斋节、古尔邦节,也是回族的盛大节日。

回族在节日期间,一般以清真寺为中心,在会礼前后,四面八方的回族穆斯林老小汇集在一起共同庆贺节日,相互交流感情,畅叙情怀,加深友谊。一些平日有误会、矛盾的亲朋好友,节日期间通过长者牵线搭桥,相互致“色俩目”问候,并表示道歉。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穆斯林兄弟还互相交流经济信息等。另外,回民参加聚礼时,清真寺阿訇都要宣讲伊斯兰教的历史知识和教义教律等,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

(1)圣纪节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出生节。相传穆罕默德诞辰(公元570年)和逝世(公元632年),都在伊斯兰教历3月12日这一天。穆斯林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圣人,在他诞生和逝世这天举行集会,后逐渐发展成了伊斯兰教的节日。

节日活动多由清真寺主持。届时,穆斯林要穿戴整洁,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听阿訇念经,颂赞圣辞,宣讲穆罕默德的历史及其创建伊斯兰教的功绩。

(2)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伊斯兰教历10月1日为开斋节,是穆斯林在顺利完成一个月的斋功后喜庆开斋的日子。各国穆斯林都很重视这个日子。这天“会礼”之前,穆斯林要沐浴、用香,穿整洁的衣服。上午到清真寺举行“会礼”活动。“会礼”后,相互祝贺节日幸福。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每当这天,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领导同志都分头向穆斯林祝贺节日。穆斯林各家都备有油香、馓子、油炸果子、香茶等,招待宾朋,互相赠送节日食品。

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月。因伊斯兰教历没有闰月,每三年就比公历少一个月,所以按公历计算,斋月并没有固定的日期。斋月期间,穆斯林只许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这叫守斋(亦称封斋或把斋)。斋月的开始和结束,一般都以见新月为准。斋月结束,于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开斋。

(3)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又称为宰牲节、忠孝节。“宰牲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意译,意谓“宰牲献祭”。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牲节”是根据这样一个典故流传下来的。据说,有一天夜里,先知伊卜拉欣梦见真主安拉命令他亲自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马仪向真主表忠。第二天早晨,伊卜拉欣带着自己的儿子到麦加城的郊区“米那”山谷执行主命。伊斯马仪听父亲讲述了原委之后,毅然地说:“父亲,您执行真主的命令吧!我会忍受一切的。”当伊卜拉欣举刀就要动手的时候,安拉派来了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羊使其代替伊斯马仪作祭品,并且真主降下默示:“伊卜拉欣啊!你已经忠实地按梦里的指示做了。我就这样慈悯一切行善的人。这一天除宰牲献祭,还要到清真寺举行“会礼”等活动。每年这一天,五大洲各国数百万穆斯林云集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游转天房“克尔白”,住阿拉法特山,举行一系列仪式。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朝觐活动。

节日里,一般家庭都要宰1只羊,有的还宰牛、宰驼。屠宰的牲畜肉不能出售,按规定将一部分送给清真寺、穷人和亲友邻舍,剩余的自用,还要互访亲友,馈赠油香,相互祝贺节日,并为先人上坟诵经。

(八)回族语言、文字、姓氏

1.回族语言

我国回族分布全国,主要和汉族杂居,所以回族主要使用汉语文。汉语文在帮助回族接近汉族的经济和文化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除了使用汉语外,回族和其他民族杂居的,也使用或兼通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并受到他们文化的影响。

回族在形成一个民族时,已通用汉语,但在本民族的族群交往和宗教活动中,时常夹杂不少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和一些专为回族常用的特殊用语。例如“安拉”(真主)“古兰”(古兰经)“顿亚”(世界)“哈迪斯”(圣训)“台克迪尔”(命运)“法依代”(利益)“加玛勒”(俊美)“因散”(人类)“阿斯曼”(天)“杜什曼”(敌人),允许称“口唤”,礼拜称“乃玛孜”,亡人称“埋体”,死亡称“无常”“归真”等等。

回族人称清真寺的教长和领礼拜人为“伊玛目”,把到过麦加朝觐的人称为“哈吉”。伊玛目在中国又叫阿訇。阿訇分为“治坊阿訇”和“掌学阿訇”,治坊阿訇又称“开学阿訇”,在教坊内主持宗教仪式,料理婚丧事宜,开经讲学,同时还担负着培养“满拉”(学生)的任务。掌学阿訇即二阿訇,其任务是协助教长搞好宗教事宜。“满拉”又称“海里凡”,是指在清真寺学习宗教经典和宗教知识的穆斯林。“穆斯林”是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伊斯兰教的信仰者、顺从者。“穆安津”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宣礼者”(即传呼穆斯林礼拜的“唤礼者”)。“寺师傅”,阿拉伯语叫“穆扎维尔”,指在清真寺内管理寺院、打扫卫生、烧水、传令、敲梆子的内勤人员。“学东”在阿语中叫“穆特完里”,主要负责接待上层宗教人员、征集学课杂费、管理财产粮款、应酬大型宗教活动等,其任务是管理教坊内的寺务,执掌或主持清真寺的各项活动。

2.回族文字

回族日常生活中使用汉文,在宗教活动时使用阿拉伯和波斯文。过去在不识汉字的回族人中间,特别是阿訇们常使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各自的汉语方言,这种记录汉语的阿拉伯文字母叫做“小儿锦”。

小儿锦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是唐宋时期来华的穆斯林为学习汉语,曾用阿拉伯字母作为拼写汉文的工具;二是小儿锦产生于经堂教育诞生前后,经堂学员们为了记忆、掌握、消化所学经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汉字以作注释和笔记。

小儿锦在公元7世纪中叶就已在回族人民中间应用。小儿锦的使用范围首先应用于经堂教育,其次是宗教生活中的应用,再次才是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它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3.回族姓氏

回族先民原本只有名字,即回回名,亦称经名,而没有姓氏。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采用汉文姓名制度立姓定名,同时又坚持伊斯兰教的命名制度和仪式。

回族家庭有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或第七天,请当地教长或清真寺阿訇到家里给婴儿起宗教名字(经名)。阿訇或教长先对着婴儿低念大宣礼词“邦克”(招拜词),再念小宣礼词“戈麦”(招呼词),然后在婴儿耳朵边吹一下(男左女右),意为婴儿出生后,把他从清真寺之外召唤到清真寺之内,从此成为一个穆斯林。仪式举行后,择取伊斯兰教先知、圣人、贤哲的名字(只读原音,不作汉译),如男性择取尔撒、努海、阿里等,女性择取法蒂玛、阿伊莎、赫蒂彻等,作为新出生的穆斯林的名字。根据父母姓氏所取的汉文名字,回族俗称官名,在山区有些人直到长大上学或步入社会才起官名。

也有把孩子的经名当作乳名,有的予以简化,且带方言“子”“儿”,当作爱称。如称穆罕默德为“默罕子”,称赛里麦为“赛麦儿”,还有的在经名前冠以姓氏称之,如马穆萨、王尤拜、周合里等。近代以来,有些回族穆斯林在汉文名字前冠以经名,采取汉文姓名和经名联名制,如穆罕默德·阿里·马杰等。

回族立姓特点:

一是取伊斯兰教先贤和祖辈名字中的一字立姓。或者取自回回原名的译音。如阿合马之裔取其前辈名字的尾音立姓,马合马沙之后裔取其前辈名字首音立姓。

二是取自穆罕默德在中国明代以前的译名马合麻·马哈谟德,这样回族多取其首音“马”立姓。宛葛思在中国译为万尕斯、旺歌师、斡歌士等。后回族取其谐译音以万、王、宛、安立姓者居多。

三是以祖辈的名字分为数姓。在回族姓氏中,除了马、丁、白等姓外,赛、撒、速、忽、纳、闪等都取自祖辈名字。如赛典赤长子纳速拉丁,其后代分别以纳、速、喇、丁为姓,今宁夏永宁县纳家户村就有纳姓回族2000余户。

四是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皇帝赐予的,其后代就沿用此姓,如李、达、答、张、沐、陕、郑、朱、金等姓都是皇帝赐姓。

五是以回回民族和地名立姓,如回、杨、锁等姓。

六是汉族等民族融合于回族后出现了汉、蒙等姓氏,如周、刘、陈、孔、铁、脱、朵、妥、火等姓。

目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大姓为马、杨、丁、白、纳等姓。

(九)回族穆斯林朝觐

以下通过我国穆斯林麦加朝觐领队亲笔纪实文章介绍中国穆斯林麦加朝觐全程活动内容。

1.初抵麦加

麦加,是穆斯林的第一大圣地,是穆罕默德的诞生地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在阿拉伯语中,麦加是“吸吮”的意思。从穆罕默德率众于伊斯兰教历10年(公元632年)组织第一次仪式齐备的朝觐到现在,这一重要的宗教活动已延续了一千多年。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年复一年地来到这里,吸吮宗教的知识和珍贵的精神乳汁。

我们乘坐中国民航的哈吉包机前往圣地麦加。16日凌晨1点左右,飞机抵达吉达哈吉机场。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场,是专为世界各地的哈吉出入境建造的。当沙特海关工作人员看到中国哈吉统一着装、精神饱满地走下飞机,主动配合检查时,举起拇指,连声说“中国好”,表达他们对中国穆斯林的特殊友好感情。走出机场正是午夜,我驻吉达总领馆的杜总领事早已率人在机场外等候,欢迎来自祖国的哈吉。令初到异乡的哈吉们深为感动,大家发自内心地感谢领事馆官员,也感谢国家对朝觐者的深切关怀。

2.副朝

代表团到达下榻地点后,稍事休息,便虔敬地洗好“乌斯里”(大净),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拜谒禁寺、转天房,履行副朝功课。

禁寺坐落在麦加市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寺,总面积达30.9万平方米,再加上周围宽阔的广场,可容纳百余万穆斯林同时礼拜。为了保持伊斯兰教的尊严和神圣性,禁寺绝对禁止非穆斯林进入,即便是国家元首、外交使节,也不例外。禁寺建筑庞大,气势恢弘,结构严谨,装饰华贵,庄严肃穆,典雅大方,充分体现了阿拉伯建筑的典型风格。64道拱形大门,95个出入口使禁寺四通八达。地面铺以白色大理石,在阳光的辉映下,光彩夺目。围绕禁寺的9座高达90米的白色宣礼尖塔,直刺蓝天,极其壮观,给人一种庄严神圣之感。

禁寺的中心是天房——克尔白。镶嵌在天房东南墙角上的黑褐色陨石(玄石),直径约30厘米,是转天房仪式的起点和终点。禁寺东南方有一金色圆顶小亭,连同基座约3米高,四周用透明玻璃封闭。玻璃内罩有一块石头,这就是著名的易卜拉欣驻足处。据说当年易卜拉欣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建筑克尔白天房,石头上还有他留下的深深脚印。

在对禁寺有了大致了解后,我们依照仪式规定,开始副朝功课。首先是以玄石为起点,转天房7圈。因为几十万人同时转天房,所以十分拥挤。为了怕出意外,我上到禁寺的二楼长廊。这里人虽少些,但长廊的柱子及其他建筑物又使人迈不开步子。最后,我上到禁寺三层的平台上,在这里围绕天房一圈有1400米。平时缺少锻炼的我,赤脚走在坚硬的大理石地面上,还不到4圈,就感到两腿发酸,举步维艰,有些坚持不住。可看看别的哈吉,不分男女老幼,无论强壮瘦弱,都在口诵祈祷词,虔诚地转行着。为何自己就受不了这点磨难,不能完成朝觐功课呢?想到这里,我鼓足勇气,坚持转完了7圈天房。然后,去易卜拉欣驻足处附近,礼了两拜。接着,又按规定在位于天房东北的萨法和麦尔卧两山之间奔走7趟,总共行走12000多米。虽然两脚都起了血泡,但也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了完成副朝功课后的自豪与欢欣。禁寺周围有500多个饮水处,转完天房的哈吉们可以任选一处,痛痛快快地喝杯“赞目赞目”(渗渗泉)水,不仅充满了对安拉的感激和对先知的怀念,而且甘洌的泉水沁人肺腑,让人劳顿尽消。

3.洗天房

1月17日晚10时,沙特朝觐部通知我,18日下午1时参加洗天房仪式。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令我喜出望外。洗天房的仪式非常隆重,只有参加朝觐的国家元首、沙特王公大臣、宗教领袖、驻沙使节和朝觐团长中的少部分人才有机会参加。在我国,迄今为止参加这一活动的人屈指可数。我能被邀请,真是三生有幸。这是我们国家强大了,2000万穆斯林在国际上有地位、受重视的生动体现。

18日下午1时,我准时来到禁寺附近的沙特王宫会议大厅,与其他七八十位贵宾一起,从警卫人员组成的人墙中依次走向天房。当286公斤黄金镶成的金门徐徐打开时,禁寺内数以万计的哈吉向着天房举手致意。如果说哈吉是“真主的客人”,那么进入“真主的房子”的哈吉“赛瓦布”(指真主的报酬)就更大了。当我登上阶梯,双脚迈进天房时,看到一些人激动得小声啜泣着叩头礼拜,我则睁大眼睛,先环视天房,尽量看个明白,看个够。原来天房内是空的,里面没有任何崇拜物。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收复麦加后,就捣毁了克尔白殿内360尊偶像及多神崇拜的祭台,只留下那颗玄石作为转天房起点与终点的标志。真主无形无像,但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就更加凸显了天房的神圣性。天房由弥足珍贵的三根沉香木柱支撑着屋顶,顶上有很多有规则的方格,用阿拉伯文书写着“清真言”或历次修建的记录。四面墙壁用青绿色大理石贴面,地面则铺满白色大理石。一盏水晶吊灯把天房照得通明,几案上香炉内薰香袅袅。整个天房显得那么温馨、和煦、肃穆与圣洁。

众所周知,世界任何地方的穆斯林礼拜必须朝向天房。而在天房内礼拜,则朝向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都是可以的。我选择了朝东的方向,因为我的祖国在东方,那里有我的13亿各族同胞,有我2000多万穆斯林兄弟,在天房里我祈求真主赐福给我的祖国和人民。洗天房只是象征性地擦拭天房墙壁或地面,并不是用水去洗。一进天房,有的人就用事前准备好的白布擦拭,有的用阿拉伯头巾或阿拉伯袍,有的则脱下西服、解下领带擦拭,然后当作圣物加以珍藏。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用双手轻轻抚摸、拂拭光滑的墙壁,用自己的手在天房内抹去自身的污点与过错,借以洗涤个人的灵魂,使它纯净、完美、高尚,用自己的语言、善行努力做出善表。当我完成洗天房仪式,恋恋不舍地走出天房时,不想马上被哈吉人群包围起来。不分国籍和民族,不分语言和肤色的老少穆斯林,争先恐后地与我握手,热情地道“色兰”祝贺,并以此“沾吉”。尤其是中国哈吉,见到洗天房贵宾中有自己国家的代表,更感动得热泪直流,很快地聚拢来,纷纷握住我的手,却喃喃地说不出话来。后来,我们十几个中国哈吉站成半圆形,在众人的注目下骄傲地看着天房,面向东方,共同举意接个好“都阿”:祝愿我们伟大祖国更加强盛,祝愿全国穆斯林生活幸福。

4.正朝

按照朝觐规定,希吉来历(伊斯兰教历)的12月8日至13日是大朝(正朝)的日子,在规定的日子完成所有规定功课的人,才能成为哈吉。

希历12月8日,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哈吉再次受戒后,进驻麦加城东南7公里处的米那。翌日晨礼时,再由米那到距麦加东南25公里处的阿拉法特(阿语“相认”之意)站驻一天,是为大朝日。这是兴奋、敬畏、赞颂和知觉的一天,是朝觐的要素。缺少这一天的功课,整个朝觐被视为无效。在阿拉法特站驻到黄昏时分,动身返回米那途中,要在一个叫穆兹得里法的地方停留,按规定做完拜功,抽空在地上拣拾49颗或70颗花生大小的石子,准备射石打鬼。晨礼后返回米那。这一系列活动中,哈吉们都要赤脚或穿拖鞋,同样披戒衣,在同一夜空下宿营或住在30多万顶帐篷的沙地上,这里没有贫富、尊卑的区别,人人一律平等。

希历12月10日是宰牲节。据传,易卜拉欣为了表示信主的真诚,决心牺牲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依,但受到魔鬼的阻挠。易卜拉欣在米那的路上投石,终把魔鬼赶跑。然后去宰自己的儿子献祭。真主看到他如此真诚,就赐他一只黑头白羊替代他儿子。这就是投石打鬼与宰牲节的来历。这一天,要宰上百万只羊(很多哈吉要到指定银行交宰牲费),冷冻后无偿分发给非洲等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我把49颗石子装在袋内,随队来到射石场。原来“鬼”是用砂石钢筋混凝土筑成的3个30米高、大小不一的石柱,象征着当年阻挡易卜拉欣的魔鬼,人们愤怒地将石子依次投向石柱,意味着驱除自己身外的恶魔与诱惑,连同自己的私心杂念一同投掷出去。在完成了射石打鬼、宰牲,开戒后我成了一位哈吉,身心感到无比纯净与轻松,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与喜悦。

朝觐随想:据统计,今年参加朝觐的人数达192.4万人,来自世界175个国家和地区。人们也许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人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去朝觐呢?朝觐的意义何在?从这次亲身经历中,我体会到,朝觐体现了伊斯兰教的团结、和平与平等,有利于提高穆斯林道德修养和遵纪守法观念。首先,朝觐充分显示了全世界穆斯林的团结和力量。按规定,朝觐者要在希历12月8日至13日,同一时间,沐浴、受戒、转天房、站驻米那和阿拉法特、射石、宰牲等,近200万人在同一地方,完成同一仪式,这是全世界穆斯林团结与力量的集中展示。其次,朝觐昭示着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禁寺不仅是禁止非穆斯林入内,而且在规定的范围内,禁止流血。哈吉受戒后必须戒除各种淫秽、纷争、咒骂,从而禁止战争、流血、暴力和恐怖。今年的朝觐是在美伊战争的前夜进行的。沙特政府因此严禁与朝觐无关的各种宣传、集会,全力保障朝觐的严肃性和弃恶扬善、宽容、仁和的气氛。第三,朝觐也反映了伊斯兰教的平等精神。朝觐者必须受戒,这是天命。上至国家元首、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男性皆着两块白布,同样赤脚或穿拖鞋,不分贫富贵贱,没人搞特殊。大家以哈吉相称,表现出真正的平等、谦让与互济的精神。

同类推荐
  •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美国福音:上帝、开国先贤及美国之建立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几年里,一些美国人认为美国已经从上帝那里偏离得太远;其他的人则在担心一些宗教狂热分子正在向美国的自由传统发起“圣战”;许多美国人似乎认为他们正生活在一个无可奈何的、被宗教分裂开来的国家。实际上,上述的这几个观点都没有切中要点。有关美国的好消息——作者将其称为美国福音——正是在让宗教塑造美国的同时,又不让它扼杀美国。
  • 浪遏扁舟

    浪遏扁舟

    人生如浪里扁舟,坎坷似遏浪而来;没有爱情的支撑,生活就难以前进。本文写主人翁从小立志要富起来,可在他求索中才知道生存是那么的难,他受尽了人间苍伤。他与几个女子都有爱情,可是都被现实击破了踏入伊甸园美好梦想,以致他的爱情多次受挫而痛苦的经历。
  • 大明小旋风

    大明小旋风

    一位刚考入北大的男孩,在乘飞机回到北京的途中,飞机失事他重生成了明朝郑和的得力干将。且看他如何破奇案,盗古墓,寻亲人。从古代香港一直行到北京城,一路上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大明朝威风八面,各国来朝,他是如何为明朝挣得荣誉的?朱允炆借助倭寇的力量意图复国,他成功了吗?郑和下西洋历经东南亚,到底去过非洲没有?要知晓这一切,请不要错过《大明小旋风》
  • 解读王朝 王子卷

    解读王朝 王子卷

    封建帝王们的后妃多,生的王子也多,从十多个到数十个,有的帝王生的子女甚至多达百个。然而龙椅却只有一张。为了成为万人之上的那一人,于是杀父继承者有之;兄弟互相杀戮者有之;杀子废立者有之;特别是被指定接班的王子,往往成为诸王子们阴谋杀戮的对象。据统计,从春秋战国的公元前770年到1911年清朝灭亡,约有290个王子死于非命。他们自己也读史书,殷鉴不远,然而他们仍然在不断地重复历史。
  • 贞女传

    贞女传

    战国后期,刀光影,马嘶鸣,饿殍遍野,一个穷乡女子,立志以自己的力量救人济世,保卫一方平安,数十年后,她又如何做到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她和始皇帝有着怎样的纠葛,在她华丽的身后又有着怎样的宿命?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热门推荐
  • 农门悍女挣钱忙

    农门悍女挣钱忙

    沈子静二十一世纪某医院的知名医生,连续工作三天三夜,晕倒在手术台上,一朝醒来变成了被人退婚的小村姑。母亲不受婆家待见,姐妹几个也跟着受苦,每天吃得比鸡少,干得比牛多。本以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会给大家撑起一片天,可父亲嫌弃母亲生的四个女儿,已是离家出走两三年。为了给自己的妹妹出头,沈子静成了远近闻名的悍女,村里大多数人只要是谈起她都是眉头紧皱。家里一大堆的极品,婆婆厉害,大伯母刻薄,二伯母小姑懒惰,一家人家里家外的活都是母亲的事,想要过上好日子,首先得和本家脱离关系。略施小计,极品家人赶着脱离关系。抛头露面,经商行医。日子红火,亲爹,本家来认亲。一朝再见,负心未婚夫求原谅。合作伙伴,竟成恩爱夫妻。
  • 月剑霎风

    月剑霎风

    潇潇月风闯梦乡,只为红颜一笑成。万古长青明月剑,今朝再出寒光新。上古四神剑——明月剑、寒光见、风月剑、秋华剑,古剑沉寂中,哗然苏醒之间,乾坤必有变数,只待弄人戏……不知后事如何度....一个个情缘相牵,命运羁绊着这些少年人,只是最终的结局又会是如何?......
  • 精河

    精河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安徒生格林童话中的人生智慧(二)

    安徒生格林童话中的人生智慧(二)

    本书分为:“劝勉篇”、“修身篇”、“处世篇”、“超越篇”、“技巧篇”、“奋发篇”、“行动篇”、“进取篇”八部分内容。
  • 悍妻“傻”夫

    悍妻“傻”夫

    在她决定金盆洗手远离杀手这个工作时,结果她的BOSS大人因为各种原因决定要杀了她,于是她杀了BOSS,并且决定接受死亡,结果一睁眼一切的一切都变了,木板的硬床,漏雨的房子,湿漉漉的被子,还有一个正躺在床上等治病的娘,以及忽然从天而降的身中数箭的美少年,而且这是一个神奇的家庭:家中女子不得出嫁,并且要在十六岁时找到入赘的夫婿,否则,沉塘伺候。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吞天剑魔

    吞天剑魔

    宅男林锋,意外穿越,融魔帝之魂,炼吞天帝兽,从此逆天改命,炼就无上魔体,铸就万古剑魂,称霸寰宇。林锋始终相信一句话: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吞天剑魔粉丝群:481704384有兴趣的可以加一下
  • 星际全能神棍

    星际全能神棍

    “林峰,这功法可不可以送给我?”“不行,我要养女儿,必须卖钱。”“林峰,这药剂的配方可以不可便宜点卖?”“不行,我要养女儿,绝对不砍价。”“林峰,这武器设计图我来开发,如何?”“不行,这是我女儿的玩具。”不是林峰不愿意,一切都是谨遵女王大人发布的任务。原本只是一个穷屌丝的林峰,开始一段偷蒙拐骗的人生。
  • 神之视角

    神之视角

    作者原笔名:惜墨源。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神,这个世界是否有神?是男是女?是否与人类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我们所处这个世界有没有神我不知道,但在这里,我想写一个神,一个真真正正的神。一个第一人称,第一视角的神。掌控宇宙,主宰因果.生死轮回,因我颤动.
  •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斯巴达克(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公元前78年11月10日的早晨 罗马城的上空乌云密布 从拉丁和杜斯古尔那边的山里吹来的寒冷晓风 不断刺着人的脸庞。看样子今天又不会是个好天气了。
  • 心宽路就宽

    心宽路就宽

    本书从心宽一寸,受益三分;命好不如心态好;学会放松,人生轻松;控制情绪,就能掌控局势;用平常心,面对平凡的生活;创造快乐,把幸福抓在手中;理智地选择,潇洒地放弃;相信自己,自信的人生最美丽;藐视困难的人,才能战胜困难这九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一个个富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向读者朋友阐述了怎样开阔自己的心胸、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情、怎样创造快乐、怎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