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55900000038

第38章 爱日(2)

〔一四〕广韵五支“移”字注云:“官曹公府不相临敬,则为移书,笺表之类也。”

〔一五〕按“造数”疑当作“遭赦”。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一〕。”从此观之,中材以上〔二〕,皆议曲直之辨,刑法之理可〔三〕;乡亭部吏〔四〕,足以断决〔五〕,使无怨言〔六〕。然所以不者,盖有故焉。

〔一〕并见论语。铎按:上用论语作结。此引论语起下。言凡人但使秉心正直,则皆可断讼也。当分别出注,语脉始明。

〔二〕史记魏豹彭越传赞云:“中材以上,且羞其行。”

〔三〕“可”字疑当在“皆”字下;或当作“耳”,带上读。铎按:前说是。”中材以上,皆可议曲直之辨,刑法之理”,与“乡亭部吏,足以断决,使无怨言”相对成文。

〔四〕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周礼大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郑司农云:“与其地部界所属吏共听断之。”蜡氏:“有地之官”,郑司农云:“有地之官,有部界之吏,今时乡亭是也。”

〔五〕礼记月令云:“审断决”。

〔六〕僖廿四年左传云:“且出怨言。”

传曰:“恶直丑正,实繁有徒〔一〕。”夫直者贞正而不挠志,〔二〕无恩于吏。怨家务主者〔三〕结以货财,故乡亭与之为排直家〔四〕,后反复时吏坐之〔五〕,故共枉之于庭〔六〕。以羸民与豪吏讼〔七〕,其势不如也。是故县与部幷,后有反复,长吏坐之〔八〕,故举县排之于郡。以一人与一县讼,其势不如也。故郡与县幷,后有反复,太守坐之,故举郡排之于州。以一人与一〔九〕郡讼,其〔一0〕势不如也。故州与郡幷,而不肯治,故乃远诣公府尔。公府不能察,而苟欲以钱刀课之〔一一〕,则贫弱少货者终无以〔一二〕旷旬满祈〔一三〕。豪富饶钱者〔一四〕取客使往〔一五〕,可盈千日,非徒百也。治讼若此,为务助豪猾而镇贫弱也〔一六〕,何冤之能治?

〔一〕昭廿八年左传,“繁”作“蕃”。铎按:伪古文尚书仲虺之诰:“寔繁有徒”,周书“繁”作“蕃”,古字通用。

〔二〕晋语云:“挠志以从君。”汉书楚元王传刘向封事云:“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按说文云:“桡,曲木。”后世“桡曲”字皆从手。铎按:“挠志”已见遏利篇。

〔三〕“务”当作“赂”,昭十四年左传云:“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是也。列女传齐威虞姬传云:“周破胡赂执事者使竟其罪,执事者诬其辞而上之。”“主者”即“执事者”。周礼讶士郑注:“如今郡国亦时遣主者吏诣廷尉议者”,史记吕不韦传:“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张丞相传:“任敖击伤主吕后吏”,外戚世家:“窦姬请其主遣宦者吏”,皆所谓“主者”。

〔四〕说文云:“排,挤也。”

〔五〕周礼乡士:“旬而职听于朝”,郑注:“十日乃以职事治之于外朝,容其自反复。”方士:“书其刑杀之成与其听狱讼者”,郑注:“但书其成与治狱之吏姓名,备反复有失实者。”铎按:“后”下当依下文例补“有”字。

〔六〕传作“廷”,谓县廷也。史记游侠传“县廷”,汉书作“庭”。王先生云:'以上下文例之,“枉”当为“排”,此“枉”字疑后人据传改之。’

〔七〕史记曹相国世家云:“居县为豪吏。”

〔八〕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皆有丞尉,是为长吏。”铎按:县与部幷,谓县长吏维持乡亭部吏原判也。本传作“县承吏言,故与之同”,是其义。

〔九〕旧脱。

〔一0〕旧脱。

〔一一〕“钱刀”传作“日月”。按“钱刀”字非误。汉书薛宣传云:“宣为相,府辞讼例不满万钱不为移书,后皆遵用薛侯故事。”

〔一二〕“以”旧作“已”,据传改。

〔一三〕王先生云:'“祈”疑“期”之误。’

〔一四〕史记秦始皇纪:“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平准书云:“募豪富人,相假贷。”小尔雅广诂云:“饶,多也。”

〔一五〕治要载崔实政论云:“假令无奴,当复取客,客庸一月千。”铎按:“取客”犹今言“雇人”。

〔一六〕说文云:“镇,博压也。”汉书酷吏严延年传云:“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扶助贫弱。”此反言之。江充传云:“交通郡国豪猾。”

非独乡部辞讼也。武官断狱,亦皆始见枉于小吏,终重冤于大臣。怨故未雠〔一〕,辄逢赦令,不得复治,正士怀冤结而不得信〔二〕,猾吏崇奸宄而不痛坐〔三〕。郡县所以易侵小民,而天下所以多饥穷也。

〔一〕史记蔡泽传云:“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

〔二〕“信”读为“申”。铎按:述赦篇:“冤结而信理。”三式篇:“细民冤结无所控告。”词义皆可互参。

〔三〕汉书陈万年传云:“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论衡商虫篇云:“豪民猾吏。”

除上天感动,降灾伤谷,但以人功见事言之〔一〕,今自三府以下,至于县道乡亭〔二〕,及从事督邮〔三〕,有典之司,民废农桑而守之,辞讼告诉〔四〕,及以官事应对吏者,一人之〔五〕,日废十万人,人〔六〕复下计之,一人有事,二人获饷〔七〕,是为日三十万人离其业也〔八〕。以中农率之,则是岁三百万口受其饥也〔九〕。然则盗贼何从消〔一0〕,太平何从作?

〔一〕“除”旧作“于”,据传改。按“但”当作“且”,本书边议篇云:“除其仁恩,且以计利言之”,后汉书窦融传亦云:“除言天命,且以人事论之”,皆其例也。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五年诏曰:“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此文本之。汉书成帝纪鸿嘉四年诏曰:“一人有辜,举家拘系,农民失业,怨恨者众,伤害和气,水旱为灾。”亦此意也。铎按:此言除去天灾不计,但以人事言之,其祸已有如下述者。文义甚明,“但”字似不误。

〔二〕续汉书百官志云:“凡县主蛮夷曰道。”

〔三〕百官志:“诸州刺史下有从事,属国都尉下有督邮。”

〔四〕周礼小司徒云:“听其辞讼。”说文云:“诉,告也。或从朔。心作愬。”管子任法篇云:“告愬其主。”

〔五〕“之”下有脱文。铎按:此疑本作“一人之日废,日废十万人”,字相重而脱。上“日”谓时日,下“日”即一日。

〔六〕疑衍,或当作“又”。铎按:此“人”字涉上下文而衍。

〔七〕王先生云:'“获”当是“护”,传云:“二人经营”,亦护持之意。’继培按:护。获形近易误,仪礼大射仪:“授获者退立于西方,获者兴,共而俟。”郑注:'古文“获”皆作“护”。’此其类也。

〔八〕尉缭子将理篇论决狱云:“农无不离田业。”

〔九〕“三百”当作“二百”。中农食七人,三十万人当食二百一十万人,云二百者,举成数也。汉书贡禹传云:“汉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以上,中农食七人,是七十万人常受其饥也。”此文本之。

〔一0〕汉书严安传云:“盗贼销则刑罚少。”“消”与“销”同。

孝明皇帝尝问:“今旦何得无上书者?”左右对曰:“反支故。〔一〕”帝曰:“民既废农远来诣阙,而复使避反支,是则又夺其日而冤之也。”乃敕公车受章,无避反支〔二〕。上明圣主〔三〕为民爱日如此,而有司轻夺民时如彼〔四〕,盖所谓有君无臣〔五〕,有主无佐〔六〕,元首聪明,股肱怠惰者也〔七〕。诗曰〔八〕:“国既卒斩,何用不监〔九〕!”伤三公居人尊位,食人重禄,而曾不肯察民之尽瘁也〔一0〕。

〔一〕本传注云:“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戌亥朔一日反支,申酉朔二日反支,午未朔三日反支,辰巳朔四日反支,寅卯朔五日反支,子丑朔六日反支。见阴阳书也。”

〔二〕续汉书百官志:“公车司马令属卫尉,掌吏民上章。”

〔三〕当作“上圣明主”。

〔四〕孟子云:“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汉旧仪云:'郡国守丞长史上计事竟,君侯出坐庭上,亲问百姓所疾苦。计室掾史一人大音者读敕毕,遣。敕曰:“诏书数下,禁吏无苛暴。丞史归告二千石,顺民所疾苦,急去残贼,审择良吏,无任苛刻,治狱决讼,务得其中。明诏忧百姓困于衣食,二千石帅劝农桑,思称厚恩,有以赈赡之,无烦扰,夺民时。”’

〔五〕“有君无臣”,僖二年公羊传文。

〔六〕按汉书晁错传错对策云:“臣闻五帝其臣莫能及,则自亲之。三王臣主俱贤,则共忧之。五伯不及其臣,则任使之。今执事之臣,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有主无佐”盖即本于彼。

〔七〕书皋陶谟。

〔八〕“曰”何本作“云”。

〔九〕节南山。

〔一0〕铎按:小雅节南山之诗,本书引者凡四:此篇及贤难篇“国既卒斩”二语一也;志氏姓篇“尹氏大师”二语二也;叙录“卒劳百姓”三也;三式篇“四牡项领”二语四也。其用“项领”之义本鲁诗,则此亦鲁诗说也。又“尽瘁”即“憔悴”。诗小雅北山:“或尽瘁事国”,昭七年左传作“憔悴”。周礼小司寇:“议勤之辟”,郑注:“谓憔悴以事国。”贾疏引诗同。经义述闻卷六王引之云:'盖毛诗之“尽悴”,三家诗有作“憔悴”者,故郑。贾皆用之为说。“憔悴”二字平列,“尽瘁”二字亦平列,非谓尽其瘁也。尽瘁,双声也;憔悴,亦双声也。’此文“尽瘁”二字或后人据毛诗改之。

孔子病夫“未之得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者〔一〕。今公卿始起州郡而致宰相〔二〕,此其聪明智虑〔三〕,未必闇也,患其苟先私计而后公义尔〔四〕。诗云:“莫肯念乱,谁无父母〔五〕!”今民力不暇,谷何以生?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六〕?嗟哉,可无思乎!

〔一〕论语。“患不得之”今作“患得之”。按荀子子道篇:'孔子曰:“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说苑杂言篇同,论语古本亦当有“不”字。汉书朱云传云:'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铎按:“患得之”,宋沈作囗寓简亦谓当作“患不得之”。虽所据者不过韩愈王承福传,然亦足证唐人所见论语有如此作者。焦循。刘宝楠二家并申何晏“患得之,患不能得之”之注,谓古人语急,“得”犹“不得”。说殆不然。

〔二〕汉书朱博传云:“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故事,居部九岁,举为守相,其有异材功效著者,辄登擢。”又云:“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

〔三〕韩非子难三云:“恃尽聪明劳智虑。”

〔四〕汉书鲍宣传云:“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耶?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说苑臣术篇云:“安官贪禄,营于私家,不务公事,怀其智,藏其能,容容乎与世沈浮上下,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五〕沔水。铎按:释难篇亦引,说详彼。

〔六〕论语。铎按:此论语颜渊篇有若答鲁哀公语,与说苑政理篇载孔子语“未见子富而父母贫”意同。

同类推荐
  • 溪山余话

    溪山余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桧亭集

    桧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贞一斋稿

    贞一斋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Origins of Contemporary France

    The Origins of Contemporary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家范典中表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中表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天找玉玺

    天天找玉玺

    一名为了证明自己能力而入宫偷盗传国玉玺的少年被了逃命而误穿回现代。在现代,各类美女因好奇而纷纷投怀送抱,各路豪杰因义气而纷纷出手相助。只有找回传国玉玺,才能重返大唐。无奈玉玺部落强人手中,武力不亚男子之下。为了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一场跨越千年的玉玺争夺战就此展开……
  • 诡谈之阴阳风水师

    诡谈之阴阳风水师

    我师承道家,却有着佛祖的仁慧,我捉鬼降妖,却渡不尽魑魅魍魉,这半生,我都在争斗,与天地,与人鬼。恐怖的坐蜡童子,邪恶的蛇鼠龙头,诡异的血敌双煞,它们将黑暗与噩梦泼洒在了这片大地,我要与之对抗,因为我是陈西凉,我是老烟鬼的徒弟,我一名不折不扣的阴阳风水师!
  • 斩玄.

    斩玄.

    天若有道,我自顺应天地之道,尊仙奉神;天若无道,我便自创天地,弑神封天!玄修一道,真玄伪玄之分;封仙台不认伪玄之修,我便斩破这天,碎了这玄,天地任我遨游!——本书奥秘,须自行探寻。与诸道友共战,有何可惧!冲新书榜,保底两更!斩玄书友群:143299862
  • 剑侠在天涯

    剑侠在天涯

    在这一部书中,我们可以看见人间的冷冷暖暖,可以见到人类的痴情绝恋,还有天下之大丈夫有责的担当。本书没有什么绚丽的色彩,但是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动人心魄的剧情,更有那亘古不变的人间爱情与真情。本书讲述的是一场江湖之史,围绕在北宋、西域古国、辽国契丹的三国空间中,产生于伏虎堂、鹤莱帮、独步剑派、重霄宫、浩然刀派、黑龙帮等众多新型武林集团的恩恩怨怨中,更有着李心阁与吴晴,王婧萱与高朋等才子靓女的爱恨交加,以及前所未闻的极高武学和轩辕无名一样的传奇武神。不得不说,这时一片讲究人性与爱的武侠之作。
  • 魔女王妃

    魔女王妃

    古人云:红颜祸水,天理难容!洛妩指天怒骂:该死的睁眼瞎,姑奶奶一个全家桶身材你也不容我!百姓云:七王面容丑陋似鬼,脾性暴戾如阎!洛妩拍桌而起:你滚粗,那厮分明就是阴戾狡诈,腹黑无耻!世人云:七王遭人残害,身患有疾,是为不举!日上三竿,洛妩磨牙霍霍,一手撑着腰,颤颤巍巍走下床。众人叹:可惜洛家小姐德才兼备,知书达理。七爷一声冷哼,愚昧的人类。
  • 英雄联盟之席卷天下

    英雄联盟之席卷天下

    末世两百年后,成为超级英雄的苏屠龙忽然回到了末世之前,大梦初醒,如何抉择。
  • 惑蛊神妃

    惑蛊神妃

    三千年前,我说,我如果用我全部的法力,换你一生的宠爱,可好?三千年后,你说,做我的徒弟可好,天下随你玩耍!可是,我却看到,你无情的剑刺入我的心窝!......
  • 东汉的桃花

    东汉的桃花

    光武帝刘秀和阴丽华的故事。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一句话,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依然这样响亮,掷地有声,柔肠百转。不管我承认不承认,这本书,写的,还是爱情。一个男子,得到了天下,依然深爱最初的她。一个女子,要怎样的美好,才不负他一世的痴情。过去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了,只能从历史的脉络里,从尘土里,从春风里,感受丝丝缕缕当年的情义。我能做的,只是以自己的臆想,还原当年的清风,当时的微笑,仅此而已!
  • 民国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民国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此书取材民国之世,那时风起云涌,诸多往事,颇令人慨叹唏嘘。作为该段历史的创造者,民国文人无不挺身而出,欲图扭转危局。章太炎、黄侃、辜鸿铭等,狂狷桀骜,却皆胸怀天下,勇担重任;傅斯年、张君劢等以学术文章名扬天下,亦臧否人物,指点江山;蒋廷黻、翁文灏等更是难耐参政救时之热诚,入主中枢,尽职尽责;蒋梦麟、罗家伦作为民国教育界之佼佼者,执掌名校,功绩炳彪……本书甄选这十几位民国学人,性情各异,志趣相殊,但其所同者,乃胸怀天下的赤子之心,乃真学识、真风骨、真性情,即所谓“底气”。作者通过轻松平实的言语叙述其生平轶事,却给读者展现出了民国文人的名士风范与卓绝气度。
  • Murat

    Mura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