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8500000011

第11章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的长寿秘诀

老子生活在我国春秋时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养生家,其所著《道德经》被道家奉为经典,为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史记》中记载,有人说老子活了100多岁,有人说老子活了200多岁,虽然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子的摄生养生之道的确有独到之处。

老子的《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字。其中不少养生的观点,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中医著名经典《黄帝内经》所论的养生之道,多是对老子学说的发挥,所以称“黄老之学”。老子的《道德经》中涉及的养生理论主要有:

1.顺乎自然,祛病延年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变化规律。

2.少私寡欲,恬淡为上

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贪心,知足常乐。他认为追逐名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伤身损寿之根。

3.静气至柔,以静为正

老子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最富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是有利于人体的真元之气,被后世医家称为元气,指导着养生理论,演化成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道家气功基础。

4.营魄合一,“魂魄”有机地结合

老子在“营魄抱一”之上,加了一个“载”字,用字巧妙而形象。人的身体如一部车乘,其中装载了“营”和“魄”两样重要东西,它们各自为政,又随时合作。转化为更清楚的表达,即人应该让内心闲适的情绪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不让消极或肉体的疲惫破坏了有机的心灵系统,出现精、气、神涣散。

然而,思想的纷繁、情感的波动,常使自己的魂灵受到困扰,常在放射消散之中,散乱不堪。体能的劳动、生活的奔忙,常使精魄涣散,不可收拾。赵州禅师语录中有这样一则:问:“白云自在时如何?”师云:“争似春风处处闲。”天边的白云什么时候才能逍遥自在呢?就在它像那轻柔的春风一样,内心充满闲适,顺应安静的状态,它就能逍遥自在了。可见,真正的营魄合一是顺应自己的本性,靠自己去创造的。

2000多年前的老子就是抱着“顺乎自然、少私寡欲、营魄合一”的养生思想,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最终获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健康和长寿。他的养生学说不仅一直成为道家养生的指导思想,而且被我国传统医学所接受,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养生要顺“自然”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在这句名言里,既提出“人”、“地”、“天”、“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问题,又给予了精辟的解答。这答案就是人必须“法地”,地又必须“法天”,天又必须“法道”,道还必须“法自然”。“道法自然”,才是最后的答案。

意思是说人必须遵循地的法规才能生存,土地依赖天象气候的变化才能生万物,天象气候则是依其道而运行,而道就是那些自存的当然,即所谓自然的东西,也就是宇宙的大规律,大到无穷,小至无影。人们能随时可以体验到它。养生懂得顺其自然,才能真正接近天地,离天地越近,越能获得天地的滋养。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生于天地之间,顺则生,逆则亡。老子用心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了解了自然的玄机,并把“自然之法”用于人体的养生,提倡人们要顺乎自然之道,以不养而去养生,这才是养生的真谛。

养生顺其自然见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靠人们去体验。比如特别想睡觉,往往是身体过于疲劳需要休息了;如体内缺水,则客观信号是口渴,提示你该喝水了。特别想吃什么食物,往往正是体内需要这种食物;特别喜欢一个锻炼场所,往往是这个地方的磁场适合于你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这些都是养生顺其自然的方法。

在我们日常的养生保健中,运动健身、药物补养、起居、着装等也都必须顺自然而有所变化,比如运动健身者,春夏宜以动为主(即运动量可以大一些,户外活动多一些),这是顺应春夏阳气升发、动跃之自然;秋冬则以静养(即运动量要小些,小汗即止,户外活动少一些)为主,即保养阴精,使来年春夏更能适宜阳气之动(阳气以阴精为物质基础)。而对那些需要药补的人来说,则必须了解:气为阳,血属阴,故春夏宜服益气升清之品,以顺应春夏阳气升发之性;秋冬宜服滋补精血之剂。从生活起居方面来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春夏季节宜晚睡早起以迎阳气,秋冬季节宜早睡早起渐至早睡晚起,以守阴气。在着装方面,因为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春夏之季,宜先减下衣,后减上衣,此为养阳;而秋冬之季宜先加下衣而后加上衣,此为养阴。

对于养生,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他人的养生经验未必适合自己,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天下事物没有一定之规,养生也是如此。每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对一个人有用的东西,未必适合于所有人。所以,养生方法在顺乎自然的同时,也要符合自身的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恬淡虚无,少私寡欲

老子认为,人应“寡欲”。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老子是这样论述这个观点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招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老子提出的这一观点,被后世医家和养生家尊为宗经的恬淡虚无、少私寡欲的养生思想。而老子本人也正是遵循了这一养生观点才会“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在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中颐养天年。

当然,对生活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要做到少私寡欲,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呢?一个普通职员,会因为手中的一点权力,在接受“当事者”一次宴请或几条香烟的贿赂或几句廉价的恭维中,视为人生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一位鄙视权力和金钱的学者,也许会为一篇学术论文的署名而犹豫不决;一位权倾一方的执政者,因为没能实现心目中更为远大的“目标”而郁郁寡欢;一位“富可敌县”的商人,为早一天完成“富可敌省”的理想而疲于奔命……

这些追逐财产、地位、名利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是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必将被名缰利锁所束缚。当欲望未得到满足时,他们会尽心竭力、惨淡经营,甚至把这些当做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追求,待名利得到后,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个闪失而丢官失财,弄得自己身心憔悴,未老先衰,宁愿承受如此这般的非人折磨,就是拥有不了恬淡虚无、笑看人生的做人心态。

当然,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付出来换取社会的承认。如果只是被贪欲控制,利欲熏心,盲目地追求无法企及的东西,而放弃原本合理的梦想和目标,只会使自己在疯狂的追逐中迅速苍老,不知不觉就使人蹉跎一生。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提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因为知足则不辱,知足则可以使自己精神饱满,不致陷入贪欲之中,不至于因富贵而骄横跋扈,并带来灾祸。为人之道,要留有余地,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适可而止。居功贪位是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表现。

中医倡导人们恬淡虚无,知足常乐,以致气血平和,而健康无灾。国学大师季羡林称自己是爱名利之人,却不是追逐名利者。当别人给他冠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个美名之时,他疾呼快快摘掉这三顶高帽,这些称谓对他来说,是一种无妄之灾。在季老看来,名利是淡而无味的东西,有则有,无则无。所以,季老寿高90多岁,却依然健康。

财产、地位、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活,被贪欲驱使。在欲望的快车道上到处都有万丈深渊,你开得太快,就很容易发生危险。而少私寡欲,可以让你免去精神上的许多痛苦,笑看人生,有益于身心健康。

多几分旷达,少一些妒忌,多几分潇洒,少一些烦恼,对名利保持几分淡泊,对欲望保持几分理智,对生活多出几张笑脸,这样我们就能够像老子一样快乐长寿了。

向婴儿学习养生之道

老子对于养生长寿之道的研究,是从对婴儿的实验性观察开始的,从而探究出长寿奥秘的根蒂。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中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意思是说,有深厚道德的人,就好似初生的婴儿一样,毒虫、猛兽、凶禽都不能伤害他。小儿虽然骨骼脆弱,筋肉柔嫩,可是小拳头握得很紧;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男女交合的事,而他的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由于他精气充沛的缘故。他可以终日号哭而不会伤及喉咙,是和气达到极致的表现。精气旺盛和元气和谐是自然之常道,掌握了它,就是明智的;反之,任性使气损耗精气,就会盛极而衰,是不合道的,无法达到天年,也就是这个原因了。

在《道德经》里对复归于朴的论述还有很多,如第二十八章有“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即是说:永恒的德不离开,复归到婴儿的纯真状态。第四十九章又说:“圣人皆孩之。”意思是:圣人使得老百姓都像婴孩那样单纯质朴。

需指出,老子只是在打比方,他实际上是用赤子来比喻含有厚德、明白天道的人。老子是教诲人们,通过深厚的修养,使“德”升华到高深的道德境界。这就是能“精之至”,即心地真挚,精神饱满,生机勃勃。这就是又能“和之至”,即是心灵纯洁凝聚,和谐寡欲。这样就能够自然、天真、活泼、恬淡、充实,离“天道”、“本性”更近,离婴儿、赤子那种生命状态就近了。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破坏,人的自身的质朴纯真的意识也被虚假造作所替代了。暴露真思想被视为幼稚,袒露真性情则被认为是粗野。虚伪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这个问题,在老子那里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人之所以苍老是由于受一切外界环境和自己情绪变化的影响,而保持一颗质朴的心,可以让生命永远保持健康,让生命永葆青春,让自己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本色。所以,要想生活得幸福、健康,就必须恢复自然天性、赤子之真。

同类推荐
  • 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本书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案例,从众多角度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介绍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并附有较为专业的心理测试题,相信会使各位读者从中得到帮助,从而时时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
  • 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本书分四篇:一防病篇:从心理、饮食、生活等方面讲解防病知识。二识病篇:以识体查病为主题。三治疗篇。四用药篇等。
  • 排毒养生

    排毒养生

    这书教我们用最轻松、最简单、最省钱的方法获得健康,我们可以从各种天然资源中找到我们和家人的健康。书中搜集各种排毒疗法。有了它我们可以更快、更容易找到健康的秘诀。 体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所以,排毒便成了我们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这书从饮食、运动、药物、生活及精神排毒六个方面,讲述了生活中有效的排毒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排毒建议和实施方案,并在每章设有排毒疑难问题解答,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书中还及时提醒我们每天坚持写排毒日记,让我们能够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排毒养生的成果。。
  • 洪昭光谈家庭健康(修订本)

    洪昭光谈家庭健康(修订本)

    本书分健康理念篇、健康家庭篇、健康男人篇、健康女人篇、健康老人篇、健康儿童篇以及四大基石篇等七部分内容,对家庭健康作了深入讲述。
  • 杨力谈中年养生

    杨力谈中年养生

    由于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家庭和社会给予中年人的责任和压力较大,心理冲突和困扰出现得较为频繁,由此而引发的生理问题更为突出。人到中年,一定要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健康态度和健康观念,改掉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缓和生活节奏,提高生活质量。中国首席中医养老专家为你讲解养生的奥秘,这是一部让中国人多活十年的书!
热门推荐
  • 天域画尊

    天域画尊

    一手执笔,一手硕墨。创天下之道,画世间万物,养天地之灵......只身建天地之阁,收万千子弟......八大神兽,九尊魂兽,这些的这些,只是为了闯上天域去报血海深仇。天地之间,谁可匹敌。一代天骄,名垂万世。
  •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弱点虽然不是错误,但却是错误的根源。错误是一种既成的结果,而弱点却是让我们不断产生错误结果的源头。但是,弱点并不是什么打不开的心结、转不过的弯,也不是什么看不见的障碍、越不过的坎,当然也更不是什么消解不掉的愁绪。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弱点,勇于正视弱点,所有的弱点都可以克服。当我们阅读中外名人传记、听取成功人士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跟我们一样平凡和普通,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弱点。他们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把自身的弱点都一点点、一个个地加以克服,最终到达了人生成功的顶点。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李远哲(Yuan 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 R. 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 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李远哲》由朱丹、孟繁玲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远哲》记述了李远哲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淬明成灭

    淬明成灭

    一代绝世天才为何惨遭人抛弃?他是明灭,他狂妄,那是因为他背后的艰辛;他杀人不眨眼,那是因为无故差一点被人打死。他明白了,只有强者才不会被欺负,只有强者才可以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
  • 重生穿越:终寻真爱

    重生穿越:终寻真爱

    奇葩女重生穿越经过多次重生,每个职业都到达世界第一的巅峰重生过后,又多次穿越,每次穿越身份都不一样终于有一次穿越,遇上了那个他又一次重生,再次遇到他他们第二次见面会发生什么事?女主又为什么穿越重生多次?两次遇到的男主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
  • 《雪花掠过的夏天》

    《雪花掠过的夏天》

    一年的成长,却只有三个月来体会了么。呵呵,就是回忆了。。。
  • 一吻成情:偷心小暖妻

    一吻成情:偷心小暖妻

    她,倾国倾城之颜,琴棋书画信手拈来,素来云淡风轻笑看人生,却唯独将心遗落了他身。他,英俊潇洒,孤傲冷绝,却唯独对她却是满腔柔情。如此才子佳人,本应携手笑傲人生,却奈何情路不顺,总是在误会中一次次地擦肩而过。他与她最终能否情归一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起走过的青春。谨以此文,还原那段逝去的青春。——写给逝去的韶华。
  • 一朵叫做安奇的花

    一朵叫做安奇的花

    未冉冉说过:“我需要一个爱我比爱他自己还要多的男人,关怀保护,始终不离不弃。”未安奇曾经说过:“我只需要贝斯,和烟。我有选择人生的权利,男人不是我的整个世界。”两个完全的极端,不同的地平线。她,是一个温婉娴静、温柔贤淑、料理手工样样精通的女生。她,是一位娇艳欲滴、风情万种、重金属乐队贝斯手的御姐。她弃旧迎新,喜新厌旧;而她从一而终,忠贞不渝。她们有相同的姓氏,却有不同的个性。她们的相遇、相识、在经历日暮途穷后成为了最亲近的闺蜜。安奇,在这片蓝色野花中,你过得还好吗?幸福吗?快乐吗?——那片坚韧不拔的蓝色花,未冉冉取名为“安奇花”。
  • 长安敌某某

    长安敌某某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被迫成为勇者的村姑

    林天音发现自己重生了,变成了某本蛋疼勇者与魔王故事里的肥婆反派。原著的作者是个变态,整个故事里都没几个正常人,因此她只能努力变得更变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