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25300000038

第38章 行走上海

在中国人心目中,上海是一个打造精品、引导时尚的地方,具有无限聚集力和辐射力。它吸纳各路精英,同时也包容所有落魄者。上海总体上是商业的都市,是平民的城市,也是艺术的城市。到上海去,人们不必怀着朝圣的心态,倒可以满揣着猎奇的心理。

当然,上海给人的印象多种多样。对一个旅游者来说,具有万国建筑博览会性质的外滩,十里洋场的南京路,以及新建的东方明珠塔和东西南北环线高架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而对于一个到上海谋生或创业的人来说,无所不在的装饰精致的店铺,集人类所需大全的各种行当,全人类生产的各种商品,时时会让他产生一种幻觉:难道上海满地是金?

我这次去上海,一个朋友送一本她编的书:《行走上海》。这书选了很好的角度,与以往所出的许多关于上海和上海人的书都不太相同。一个想了解上海的人,一个想进入上海的人,应该认真地读它。我原先对上海的认知局限于外滩和西郊动物园,最深的印象是马路的拥挤和街道的狭小。这次几天的反复行走,以及读了《行走上海》,使我感到,了解上海其实有很多途径和角度,尤其是当我们带着一种目的,更不能不选择恰当的角度。

我想先说说上海的规划。有人说上海是没有规划的城市,我很赞成。去过上海的人应该都不会反对这种观点。一个外地人初到上海,没有谁不被它那复杂如蜘蛛网(不,有人说蜘蛛网比上海的道路更有规律)的街道唬住,城市公交线路拐来扭去,几个倒腾便叫人懵了。但很让人奇怪的是,无论要去哪里,晕晕乎乎几下子,一会儿也就到了,似乎上海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城市。我想,上海的好处正在这里,既不让人一览无余,又不让人轻而易举,在繁复中让人求得新奇和愉快。

我好奇的是:上海为什么没有规划?这种无规划的理念有什么样的理论基础?这种规划建设对处于相同区域的其他城市有哪些借鉴意义?

上海真正的城市发展史不算太长,但它爆发增长得非常快,这是只有上海才有的历史。外国人抢滩上海还不足200年,但列强在上海各占一块地盘,各按自己的意志搞建设,就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这是说上海没有统一规划的前提条件。另外,上海可能是最无法规划的城市,一条黄浦江,一条吴淞江(下游为苏州河),使城市需要跨江而治,这在经济实力还不足以做好防洪的情况下,很难谈得上总体规划。因此,边打边相骂,在便于发展的地段,便形成商业与人口高度集中的街区。在很长一个时期,上海的市区并不特别大(一个武汉的出租车司机说,在没有建设浦东前,上海没有武汉三镇大),但因为它的高度繁复的建设,使其具备大都市的气派。

无法统一规划,这可能只是一个现象,真正形成不规划的局面,可能还有更多人文因素在内。其实,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如果不体现人文精神,充其量只是一个人口聚集地而已,或者只是一个商品集散地和购物场。真正的城市应该在人居环境上有很多人文关怀。上海体现了这种关怀,那就是比较顺应自然。楼宇依势而建,人家临水而居,道路笔走龙蛇,外滩体现欧陆风格,苏州河畔满溢江南情调。在上海生活,显得惬意、随意,躲进小楼可以满眼风花雪月,行走大街小巷能够行云流水。一句话,在上海生活不觉得受约束。与许多城市相比,上海更有市井味。

但上海的这种随意性也有弊端,就是城市的扩张难度很大,成本很高,在上海大规模建设高架路而不能像北京那样建设四环、五环就是一例。对于和上海处于大致相同区域的中小城市而言,在城市的形成期必须注重规划,这种规划要有相当前瞻性,而在城市的大规模发展期则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比如保存古建筑、古树、特色街区等。自然,上海作为城市典型是独一无二的,从它里面可以拆解无数的可资借鉴的因素。

接下来我想说说上海的高楼和大树。江河冲击平原和亚热带气候条件,使各种树木在上海很好生长,但过去相当长时间上海的大树并不多,与满城槐树的北京相比,甚至与干旱的西安相比,上海简直可以说没有树了。上海没有树,主要是街道拥挤狭小,到处住着人。按西洋风格规划设计建设的外滩一带,包括与南京路平行的多条大小街道,由于寸土寸金,更是不见一棵树木。

但近年来,这种局面维持不下去了。也许是国际潮流的逼迫,也许是上海人意识的觉醒,总之,上海人似乎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更需要绿色。乘着修建高架路,大面积毁旧植绿,借修建高楼腾出地盘植绿,新区建设绿地率先,高价收购外地大树,保护并扩展原有绿地。上海成为后来居上的绿色大都市。

我惊喜于上海的绿色,但对上海人移植大树的认真精神更加感佩不已。

从植物的特性来说,大树移植有相当难度。上海人从很远的地方将大树运来(有的需要用直升机调运),栽种后垒起土堆,派专人看护,浇水采用插管,确保根部吸收。在许多地方栽一棵小树也难保成活的情况下,上海植活了成千上万棵大树。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市民生活的需要。但相对于总数已超过3000栋的高楼,上海的大树还是少了,所以每一栋新建的大厦前后,几乎都种了几棵或几十棵大树。

上海高价购买外地大树,是因为从前栽树太少,现在的感人行为不过是补课而已。百年树木,每一个地方,只要它打算建成一个像样的城市,就必须又盖楼又栽树,必须解决好盖楼与栽树的矛盾,而且树栽得越早越好。树木是动物丛林,人既然是动物的一种,必须与树相伴而生,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丛林城市。上海正在朝这方面努力,浦东已经先走一步。

外地人到上海,除了感觉行路难以外,吃和住应该都算适宜,因为有不同档次的服务,什么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五块钱一碗肉馅大馄饨保你吃饱,实在住不起宾馆,五十元一夜的招待所也有的是。我特别留心上海人的吃。十多年前,我在闵行华泾镇一户人家吃饭,中午端上桌的是一盆肉炖毛豆,吃完了毛豆,那块方方的大肉晚上又炖了一锅毛豆。我觉得上海人实在小气。不久前再一次去,感觉已经大不相同,大街小巷里到处是零星菜市,摊子上什么东西都有,以此窥知上海人的餐桌应该十分丰富了,再也用不着一块肉吃几顿了。

这一次去上海,涉猎了多家餐馆,一样小菜给我留下极深印象。那是很普通的小青菜炒笋片,青菜的颜色深绿,像是野生,每一株都很小,笋片的颜色洁白,像水煮,也像鲜笋。听一个上海朋友说,现在每户人家都少不了这种菜,大宾馆更是如此。因为精明的上海人对农药、化肥过于敏感,对生命看得很重,迫使他们不得不如此。稍微打探了一下,上海人吃的笋子从浙西、皖南山区贩来,而小青菜则从无工业污染的土地上种植,而且生长期要短。此外上海人也不大吃本地产的毛豆了,都是外地运来,花生也要吃小籽、红皮的,土豆也不再喜欢内蒙古的,而要吃江南山区生产的秋土豆。

深色青菜、红皮花生、鲜笋、秋土豆,还有诸如此类上海人喜欢的东西,都是外地人赚上海人钱的有效诱饵,投其所好,必有所获。上海目前常住人口1670多万,还有近400万流动人口,而且城市还在呈加速度扩张,每天消耗难以计数。但必须记住,上海是打造精品、创造时尚的地方,给上海人的也要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对于它时尚的变幻,则要紧跟不放,一不小心,它会将我们甩得很远,仿佛不在一个国度。

同类推荐
  • 净土

    净土

    小说以近百年前的武汉为背景,讲述古琴世家的莫氏三兄妹失散多年,流落市井,分别为弘扬佛法,传承琴技而引发的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小说塑造了两代弄琴人的丰满形象,将他们刻骨铭心的爱、哀怨悲切的情以及日军铁蹄践踏下的国仇家恨,与博大深宏的佛法融汇成一曲沧桑的时代悲歌。以武汉为缩影,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与抗争。小说文笔优美,情节感人。
  • 灵魂深处

    灵魂深处

    三十年前,郭于敏、苏琪、宁立本、钟梅韵、石光亮、沈思几位知识青年一起下乡插队,在农村共同经历了疲累又苦闷的青春岁月。后来,他们陆续离开乡村,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三十年后,大家聚在一起,现实境遇已经大相径庭。已是作家的沈思他逐一联系昔日的伙伴,对他们采访,和他们深聊。在朋友们经受岁月洗刷的故事中,在彼此的对谈中,沈思窥看到了时代的灵魂深处,也映照到自己的灵魂深处。作者简介李连渠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担任乡长、市长、审计局长等职务,足迹也由乡镇走进县城又来到省城。曾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仕途门》。
  • 时光不再至此地

    时光不再至此地

    《时光不再至此地》以寻找儿时伙伴王林为主线,勾勒处一个乡村少年的成长历程,文中描述了清新无忧的童年,日渐懂事的少年,以及初涉社会的青年,让我们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跟随刘海洋一起经历蜕变成长。在这文字的前半篇章,作者以惯有的流畅笔风描述了刘海洋的童年时光。在主人公刘海洋日渐成长读大学步入社会的过程中,作者的叙述风格又显成熟老练,情节发展顺利成章却又出其不意,让人读罢觉得过瘾又回味无穷。作品中,那两个少年的影子跃然纸上,挂着鼻涕牛牛的刘海洋,总是跟在刘海洋身后的王林,以及二人之间看似清淡的少年友谊。
  • 苍耳

    苍耳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烟雨古宅石榴梦

    烟雨古宅石榴梦

    本书为一本长篇情感小说,小说横跨近一个世纪。小说的主人公静儿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为民国大户人家秦家的后裔,有着温和娴静的气质。作者以小小说的写作形式谋篇布局,每一章些一个主人公静儿身边人的故事。小说中有静儿与林子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有静儿闺蜜岚凌、珂云等的变幻莫测的婚姻故事。有为爱情不折手段的斗争,有隐藏几十年的身世秘密。作者就是这样通过静儿的眼睛,描绘了她身边人的真实生活,从而反映了一代人情感生活,一个时代的变化。
热门推荐
  • 九幽辩护人

    九幽辩护人

    因为接了一个不该接的案子,我从律师变成了一个低档网吧店主。正是食不果腹的当口儿,我接受了一个“妄想症”女人的委托,去到一个倒闭的医院寻找她失踪的妹妹。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正是这份委托颠覆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但也给了我一个新的身份。于阳世,我当不了律师。但在九幽之下,我却成为“辩护人”,让冤魂厉鬼重见朗朗乾坤!
  • 博弈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

    博弈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先做人后做事

    先做人后做事

    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事。这是从古至今沿用下来的一条铁律。这条铁律启示我们:做人首先要有好品质。这是做人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做人就不会偏离正道太远。做人要有正直善良的品质,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做人要学会选择与放弃。人生就是在不断选择和放弃中度过的,选学校,选专业、选朋友、选职业、选伴侣……每一次选择都表示着对其他同类事物的放弃。人生有很多不可兼得的东西,只有选择、会放弃,才能获得更多。
  • 乱世宏图

    乱世宏图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是酒徒所著的一部历史军事类小说。
  • 宗门宝积录

    宗门宝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西医人体保养手册

    中西医人体保养手册

    本书针对人类常见的健康问题介绍日常保健保养细节,分为整体保养和分部位保养两篇。在整体保养篇介绍了健康基本知识,如人体的预警信号、人体保养细节、中医养生十六宜与十六忌等,并介绍了人体不同系统的保养细节,如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等。在分部位保养篇分别讲解了人体不同部位常见病及其预防保养知识。《中西医人体保养手册》适于任何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群阅读参考。
  • 洛阳 洛阳

    洛阳 洛阳

    本书描写的是清代末年到解放前夕洛阳历史的故事。是中原大地上的奇人遗事和十三朝古都半个世纪的兴衰过往,讴歌的是抗日战争的惨烈悲壮和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
  • 相府嫡女

    相府嫡女

    本是无忧无虑的相府大小姐,却因错信妹妹,被陷害,被利用。悲惨的人生都是妹妹和继母一手促成,最后还葬身火海。不可思议的重生,让她重新回到了十四岁。老天爷给了她再世为人的机会,原本天真的大小姐,该如何逆转命运,报仇雪恨呢?
  • 心心相印:就只要你

    心心相印:就只要你

    当知道出生不久就被别人定下,你会怎么办?是发展爱情,还是培养友情?对此,水雅乐的回答是——管他什么情,奋起反抗才是正道,别的,顺其自然就好。闻言,谢延扶额,走过来圈住细腰,低声道:“乐乐,是谁第一次见面就夺了我初吻,嗯?”水雅乐脸红,“那...那我四岁的时候,十五岁的时候你还把我看光了呢!”谢延语顿,“那是意外,意外......”简单来说,就是一对青梅竹马合力反抗父母之命的男女最终妥协互相赶跑情敌修成正果的碎碎成长日志。
  •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十:挫折磨炼智慧(下册)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十:挫折磨炼智慧(下册)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本套丛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