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2600000027

第27章

八十、请来一尊真神

1975年的5月,令我难忘。我又获得了一个开会的机会。

我在那时候,对“坚持乡村”的事业,已经不做正面战场的冲锋陷阵了,而是打游击战。得着个什么开会的机会,就堂而皇之地走掉,反正这些开会的通知,都是公社知青办通过大队传达给我的,大队知道我干什么去了。

这次是要弄一个全省知青的作品集,准备开一个改稿会,会前筹备就让我参加。出版社手里已经有了几十篇稿子,但良莠不齐,责任编辑嘱咐我,在开会前先选出十来个作者,作为会议成员,集中改稿。其他的,仅仅收录作品就成了。

我在出版社把稿子浏览了一遍,挑出有才气的十多个人,列好名单,交给了编辑。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就在这几十篇稿子里,有两位作者,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成了文化名人。不过其中一位当年写的稿子,一点儿没看出灵气来,我也就没把他列为参会人员。10年后,他成了赫赫有名的文化学者,不能想象当年还写过“坚持乡村”一类的文艺作品。

来稿的作者中,我意外地发现,有上一年边城改稿会的小葛妹妹,看看她稿子也不错,就把她也名列参会人员中。

会议是在省城下辖的一个县开的。县城破破烂烂,我对它毫无印象,倒是县招待所还不错,一个平房大院,自成体系。在这儿,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群知青,齐集一堂。

大家都是有现成稿子的,这稿子怎么改?

有这么一个海外故事:俩小偷入室盗窃,其中一个望风的假扮成警察。结果,这个假警察把警服一穿,居然有了感觉,正义感油然而生,不仅招呼夜游的女孩子快回家,还告诫酒鬼改邪归正。等自己的同伙干完事儿出来后,他已完全进入角色,铁面无私,一把擒住同伙,带往警局。

我这一次,就是那个小偷扮演的警察。按理说,我算是个帮忙的,书出得好不好,一点儿不关我事。可是,“警服一穿,就有了感觉”。我看大家写的东西,都是怎么辛苦劳动,怎么制止地主搞破坏。我就介绍经验说:这不行,时代对知青已经有了新要求,就是“坚持乡村”,这是与旧观念决裂的问题,所有作品,都要上升到这个高度。

来开会的知青都很年轻,领悟力极强,一听我说,就都明白了。他们刚出学校不久,学生的单纯还在,没准儿真的想“扎根农村”,两三天后,就都拿出了新稿子,个个境界都极高。

编辑很满意。

这一根竹管,可以窥全豹。所谓的文化大革命,不是四个人或一个人的事儿,它是由无数的人和事组成。像我这样由小偷扮演的“警察”,当时有万万千千,才能构成那样一种效果。

编辑乐得当甩手掌柜的,不光是审稿改稿,连会议都由我来组织和主持。

我在农村,是被边缘化的二等公民,到了这里,好像有一点儿主人感了,我这“警察”就干香十分卖力,对稿子把关特严。

这次来参会的,有一位地道的老农民,我们唱的这“坚持乡村”的高调,把他弄得够呛。平时他大概也就能写个顺口溜什么的,这次交不上卷了。这好办,我和编辑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办法——由我来替他写一篇得了。

我三下五除二,一篇以“老贫农”口吻写的稿子就出笼了。“文革”中报纸上没少见“工农兵”的批判稿,十有八九都是像这样由“假警察”代劳的。

这位老农民朴朴实实,开会时一言不发。参会的这些小孩儿的单纯、热情,真是把他给感动了,临别时,他写给众人的赠言,句句情真意切。

这个会的最大亮点,是出版社请来了一位全省的知青典型,“文革”前的高三生,我们叫他老赵。

老赵的形象,已经彻底农民化了,脸色黝黑,身体强健,但张嘴一说话,就知道此人是满腹经纶。

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虔诚的“扎根派”,会议专门安排他讲半天。老赵口才好,阅历深,讲话引经据典,不光是马列语录,还有李杜诗句,听得众知青为之倾倒。

老赵是真正动手锄大地的,讲完了话,他对我们说:“说不累,是假的。我现在真是太累了,就想睡觉。”

从下午起,他倒头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起来后,就跟我们告别,返回生产第一线了。

老赵走后,众知青又激动又惶惑。激动的是,终于亲眼看见了一位真英雄;惶惑的是,我们没有老赵那样的才华和坚忍不拔,能在乡村坚持下去吗?

八十一、命中注定的房间

小城的春天,好像来得比省城要迟,“五一”以后都好些天了,城区给我的印象还是“满面尘灰烟火色”。

但是,窗明几净的招待所内,6天的会议倒是一片春意融融。

开了两天会,余下的时间就是改稿写稿,气氛热烈而又紧张。

白天忙了一天,晚上我们一屋子的男知青,就大讲情色笑话。在那年头,就有很多无名文人编创的这类笑话,笑得人肚子疼。

参会的有几个人物值得一提,他们中的有些人,在会后一段时间或很长时间内,与我有着联系,甚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在年轻时,知道列宁说过一句话: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如今在我年近花甲时,来回顾这段话,来回想1975的这个县城之春,可谓感慨无限。

我那时是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不相信命运会击倒我。我当时也无法知道,即将要走进的房间,究竟是对还是错。

这是一个绕不开的命运。

在参会人员中,有当地县知青办的一位工作人员,他原本是来协助开会的,可巧也是个业余文学爱好者,索性也就参加了写稿改稿。我们都叫他万老师。

万老师是四川人,与我母亲是同乡,我跟他聊起来,他显得很高兴。

万老师人很胖,圆脸,一看就是善良人。他没有架子,很谦虚,老是说:在文学上,我是新兵。”

在与会知青当中,有一男一女,比较令人瞩目。

男孩子是某县知青,刚出校门,名字叫“要武”,大概是1966年以后改的吧。他很机灵,长得也很英俊,开会不到两天,就领会到了“时代精神”,当场就把自己的笔名改叫“小兵”。

他单纯,但也有一些阅历,对激进的知青下乡理论深信不疑。听他聊起,好像他只是和母亲相依为命。

这次会后,我们还有交往。他到我家来,跟我聊起,想把他母亲的户口,从城镇迁移到他插队的地方,“彻底与旧观念决裂”,扎根农村一辈子。

对此,他征询我的意见。

于是,我做出了生平最愚蠢的一件事——我支持他。我说:只要你能应付得了,这样做,从历史的趋势看,从盖棺论定的角度讲,是不会错的,是真正的革命者所为。”

听了我的话,他就回去迁老妈的户口了。

两年以后,我就为我的这个建议感到懊悔了。我一个黄毛小子,知道什么是“历史的趋势”?知道什么叫“盖棺论定”?

他们母子的命运,后来会有什么样的改变?他的老母亲,后半生将要经历怎样的折腾?

一想起“小兵”,我就要内疚。

我们每个人,只要从那个时代里过来,或者生长在由那个时代形成的土壤中,就都有“尾骨”——我们都曾经是“猴子”。

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撇清自己,哪怕他是80后、90后。

这次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要算女知青小珍了。小珍也是刚出校门,不喜欢多言,好像有傲气。她是会上最年轻的一个。

小珍的文学基础不错,但我当时还是看走了眼,没想到她是那么大的一条“潜龙”。在会议结束时,全体知青在照相馆合影留念,小珍坚持,要在相片左角上题写“明朝文坛新一辈”。

这张照片,我今天还保留着,里面的少男少女,懵懂而天真。那豪气冲天的题字,还有小珍那昂起的头颅,至今还能给我以强烈的冲击力。

——20岁的年轻人,只要准备好了,敢于狂想,历史是会特别垂青的。

5年之后,小珍果然一飞冲天。

我在边城就认识的小葛妹妹,却没有对我表现出熟人的热情,反倒很冷淡。我想,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女孩子都极珍惜名誉,不想和任何男性有什么瓜葛;二是,我在会议上发了些高论,别人不知我底细,听不出什么来,而小葛知道我内心的真实想法,觉得我太虚假。

我猜得不错,在临别前,小葛妹妹很郑重地对我说:我不喜欢一个人油腔滑调。做人,还是要真诚一点儿才好。”

这话,对我犹如一记重锤。自那以后,我不再用心去适应社会、适应潮流了,而是按照本真去做人,尽管为此苦头吃大了,我也毫不悔恨。

如果我是个功利主义者、是个“效果论”者,那我当年就是大大地犯傻了——年轻女孩子的期待,怎么能当真?社会的主体,那些能决定我未来命运的人,那些我将一生与之打交道的人,能是小葛妹妹那样的人吗?

就连她自己,后来也有所变化吧?

临别的上午,大家互相在会议发的小本子上题字。年轻人各显才华,写得花团锦簇,其中有一个从草原来的天津女知青,写给我的题字最为热情。她写道“无论将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遇到您,我都要远远地、远远地迎上去,紧紧地、紧紧地握住您的手”

小兵看了,瞪大了眼珠,背地里悄悄跟我说:“这就是爱上您啦!”

我对这个草原女知青非常尊重,只是一笑了之。

下午,万老师拿来照相机,大伙儿又去城郊的古塔下照了相。

这不是摆拍,因此在灿烂阳光下,不管年轻人何等有生命力,眉头却都是紧锁的。“前途”这两个字,毕竟是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在这些黑白照片中,还有一个女孩子,高挑、朴素、忧郁。对于我的将来,她至关重要。这个,我要留在下一节专门来讲。

我即将走进一个至今都说不清对错的房间。

八十二、一条斜阳照耀下的河堤

在一个指鹿为马的时代,你若想找到一位朋友,就只能在那些带有忧郁神情的人当中去找。在病态的时代,凡是神采飞扬的人,都不可能有什么深度,他们不懂什么叫怜悯。

所谓朋友,就是在困境之中惺惺相惜的人。

所谓朋友,就是在暴雨倾盆时,能共撑一把破雨伞的人。

朋友,是你一生中最可遇不可求的人。

有时候,我惟愿年轻时的友谊,在某个最美好的时刻定格,不再延续,那样它就不会变质,永葆鲜活。

在县城会议上,有一位姑娘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若兰。她比一般的姑娘还要拘谨,是甘愿躲在角落里的人。引起我注意的,是她的忧郁。

不知为何,我总是相信:忧郁的人,才真正懂得美。无论在哪个时代,二十年华的女孩子,哪个不张扬?但若兰不张扬。

开会的几天里,我们曾有过简单的交谈。她很沉静,穿一套朴素的蓝布学生制服,脸上有露天劳动留下的黝黑。

分手的时候,大家都留下了插队的地址和城里的家庭地址。这就是我和若兰的命运交集的开始。

回到省城后,见到城市已经是蓬蓬勃勃的春天,翠绿一片。那些透明的新叶,有一种圣洁的意味。我仍沉浸在县城会议的气氛中,坐不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按照若兰留下的地址,找到了她家。

若兰见到我,面露欣喜之色,对我完全不设防,告诉我她几天来的心情,原来她也是沉浸在老赵留下的英雄气氛中,不能自拔。

她的家很简单,住在筒子楼里。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都是南方人。一楼的窗外,是耀眼的春光,我们在宁静中交谈了大约两个小时。所涉话题,是各自看过的外国小说。

这个场景,在那个年代里不可想象,甚至不很真实,好像只应该在屠格涅夫的小说里才会有。

下班了,她的妈妈回到家,我也该告辞了。她妈妈叮嘱她:要把客人送到车站哦。”

在她送我的路上,身边全是下班的人流,给人一种匆匆流动的印象,像一条河堤。

——假如我在当时能知道,我们将来要承受多么大的磨难,那我宁愿放弃那个带有梦幻感的下午。

但是,人在年轻时,怎么可能放弃暗夜中的那一点点微光?

经过交谈,我对若兰刮目相看。原来,她的母亲是大学的图书馆员,她因近水楼台之故,从中学时起,就大看翻译小说,已经看过老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费定的《初欢》、《城与年》、《不平凡的夏天》等等,至于屠格涅夫,就更不在话下。

她信口说出来的一大串书名,听得我目瞪口呆。这样酷爱苏俄小说的人,我闻所未闻。怪不得在她忧郁的眼神里,我看出了一种优雅。

因为不再在会议的场合,所以若兰的神色也灵动了许多,常有情不自禁的笑意。

她的谨慎,她的低调,我也明白了原因——因为他的父亲是“右派”。

在被贬抑的人群中,有真正的优秀分子在,正因为被贬抑,他们身上善良的东西也就得以保留。

由于要整理出版社稿件的缘故,我请若兰帮忙弄了两天,这样,我们又有了几天的接触。

那是北地最美的季节,丁香花盛放全城,记忆里的青春时代,阳光要比现在明亮得多。我们开始有了精神上的依恋,当然还谈不上恋爱,用现在的话说,是“抱团取暖”。

分别后,我们保持了断断续续的通信,同样是互相鼓励:要冲破困境,要活得不负此生。

当20世纪70年代永远成为历史之后,我越来越怀念那个我曾十分厌恶的年代,在那个贫瘠的时代里,作为知青,很容易根据几本喜爱的书,就能找到知音、找到同道、感觉到人性的温暖。

——俱往矣,那个年代的人,那些充满热望的惨淡年华。

我喜欢过伏契克的文章。他在囚室中,曾无限留恋过一条斜阳照耀下的河堤。

同类推荐
  •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本书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郭沫若先生的诗歌精品数十篇。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今日出门昨夜归

    今日出门昨夜归

    这是一个巨大的超赵人类文明能力的石窟群。但在厂窟周围却生活着群几乎被现代文明摒弃的穷孩子。一个名叫路云天的奇人在这里自筹资金办起了一座初级中学。路云天突然被害而且遗体不翼而飞。同学们在追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扑朔为离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怪异事件,使大家的探秘过程,变成了对宇宙、对人性、对生命的寻觅和领悟……二十多年前,著名作家竹林曾以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轰动全国,并得到了茅盾、冰心、萧乾等前辈的激赏;二十多年后,她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再度出发,以优雅的、意气风发的姿态行走在科幻、魔幻与现实主义之间,为当代中学生讲述了一个奇妙诡异、大气磅礴而又充满了诗怀画意的故事。
  • 大冲动

    大冲动

    《大冲动》以东南沿海另一个小镇为背景,延续九十年、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直至一零年代前叶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演绎出的有声有色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展示出了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内心产生的一波又一波不止歇的“冲动”。
  • 那幸福的闪电(海子经典抒情短诗精选)

    那幸福的闪电(海子经典抒情短诗精选)

    《那幸福的闪电》由海子父亲和弟弟独家授权,首次收录全集之外的五首轶诗,囊括海子最好的经典抒情短诗100余首,读最好的诗,零距离接触海子的诗意生活。
热门推荐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本书是孩子成长必读的《红楼梦》故事,书中讲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故事。
  • 鬼王为夫

    鬼王为夫

    殡仪舍专卖花圈寿纸人衣,但是你确定来买的就一定是活人吗?你确定要穿的就一定是死人吗?午夜敲门的活人,白日进门的死人,生死之间,皆是人心左右……
  •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经典世界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 逆天神风:绝世善变小魔王

    逆天神风:绝世善变小魔王

    因一次暗杀任务而身亡的音梦苒曦穿越异世大陆。艾玛,超强神级帅帅契约兽,狂点赞!欧吼,霸气逆天超强哒天赋,棒棒哒!呦西,冷男暖男统统扑过来,爽呆了!(双仔第一次更文,写的不好请见谅,不喜勿喷哈~作者没有弃坑!只是最近考试没时间更文QAQ)
  • 女尊:妻主很任性

    女尊:妻主很任性

    夏兰荇德.浩你儿子欺负我!上官凌曦怒气冲冲的说到。夏兰荇德.浩无奈的说道:曦儿你就让这点他嘛,他还小。“5555~浩你不爱我了果然有了儿子忘了老婆我要跟你分居。55555~轩求抱抱”。上官凌曦一脸委屈道。司徒寒轩一脸生人勿近的样子冲夏兰荇德.浩说到:“又怎么惹小沫了?”夏兰荇德.浩一脸无奈的看着司徒寒轩表示自己的无辜。。。。。。。
  • 麦肯锡方法

    麦肯锡方法

    本书从五大方面揭示了麦肯锡工作的小窍门,作者从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开始,不仅介绍了麦肯锡解决商业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其于无声处听有声的推销方法。想知道麦肯锡的生存之道吗?想知道如何敲开麦肯锡这个顶级公司的大门吗?想知道关于麦肯锡最有价值的回忆吗?在麦肯锡方法的背后透视和规划了职场人的职业之路,本书是走向职场的必读之物。
  • 灭世神剑

    灭世神剑

    创世之初,妖魔横行,有神剑自天而降,屠尽诸魔,人族自此而兴,尊此剑为创世神剑。帝国末年,群雄并起,封疆裂土,有大教自民间兴起,自称光明神教,预言此剑将毁灭世间。
  • 男神超人类

    男神超人类

    未来世界会怎样?未来人类会怎样?屌丝如何逆袭成为男神成为超人,金钱、美女、权势全都拥有,泡妞与拯救人类两不误。
  • 灵莺浩卷

    灵莺浩卷

    寻星伊始,三十六灾降世,堕浩卷江山,善与恶交融,正与邪混杂,世事飘摇多变。何以变,听我言。
  • 初一四班那些事儿

    初一四班那些事儿

    山子结束小学生涯,升上了初中一年级,住进学校宿舍,开始了集体生活。山子刚进学校便因歌声美、作文好一炮而红,受从人瞩目。可是,初一上学期的生活并不平静:丢了书、赔了钱,因为一把飞刀引发同学的误会、刁难,在上学路上遇到大黄狼……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在父母、老师、朋友、乡亲的关怀下,山子渐渐变得坚强,渐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小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