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7600000025

第25章 庄子论道:齐一、无差别、混沌(1)

“道”到底是什么?庄子和老子在“道”的论述上区别是什么?老子虽然说:“道可道,非常道。”然而他却告诉过我们,那“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混成之物,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它其中包含着物质的信息—夷、希、微,宇宙之始乃是由于“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这一系列的论述,表明老子对“道”的产生,有着一种感悟的逻辑。可是庄子则认为,对“道”是完全不需要深致诘问的,他在《知北游》中,借用几个人物来谈“道”,以陈明他的观念,其一是老龙吉,他是个很有修养的人,连神农氏都去向他问“道”,但他对“道”之所知是“秋毫之端,万分未得处一焉”(《庄子·知北游》),可见所知甚少,连这秋毫之末,万分之一的所知,他都宁愿深藏不露而死去;其二叫无穷,无穷说他对“道”一无所知;其三叫无为,无为说他知道“道”,并且知道“道”可尊可卑,可聚可散;其四叫无始,无始说,无穷对“道”不知晓是对的,而无为对“道”知晓是不对的,不知晓就处于“道”中,知晓则必是对“道”的歪曲。无始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知北游》)。“道无问,问无应”,你既不需要问,它也不需回答,那种傻问傻答的人都不知道“道”,这样的人“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庄子·知北游》),他们是无法翱翔乎昆仑之上,神游乎太虚之境的。

在庄子看来,对“道”的探讨本身便是多此一举,便是毫无意义的,“道”是不可知的。然而“道”却包含着万有,“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而且它瞬息万变,永不停息,它混混沌沌,似无而有,它确乎有神却不见形迹(《庄子·知北游》)。“道”虽不需讨究,但庄子还是为我们描绘了它那不可言说的惚恍之貌,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庄子·大宗师》)它是有情的,而且信守不渝;然而它又是无为而不见形迹的,它是亘古以还的自在之物,在天地之前,它便存在,天地鬼神都是它所产生的。因此“道”是何等的伟大,它大不可极;又是何等的悠远,杳不可见。它“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庄子告诉我们,“道”存在于无际无涯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里,而这无穷的事物,不停的时间,它们的变化无常,开始和终结都是没有原因的,真所谓“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人类的慧智微不足道,想穷尽其理,必致心志迷乱,终无所得。所以庄子有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庄子知道无垠的宇宙,不是有限的慧智所可以达到的,因此对于宇宙终极的原因,他总是抱着一种不可知的观念。《庄子·则阳》中提到齐国的两个贤者季真和接子对宇宙终极各执一见的辩说,季真认为万物都是自生自长,不是出于什么主宰意志的产物;接子则认为,万物的生长归根结蒂是有意志支配着的。这两种观点庄子都以为他们陷入了偏颇的我执之中,接子的观点过于实在而季真的观点过于虚无,即使他们的论辩“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又无比精审,又浩渺无边,得出了过分质实或者过分虚无的结论,终不免滞于物而有所过。以庄子之见,宇宙乃是无始无终的过程,“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庄子·则阳》)。“道”实在是不假言说而自在,不可言说而自为,凡语言可形容者,必入偏执。

“道”不可用“有”来概括,而既说“有”了,这“有”也不可用“无”来论述,“道”本来不可具体说出的,即使“道”这词,也还是不得已而名之的,这一点,《庄子》书当然是套袭《老子》书的说法,而老子对“道”,不但详细地说出其终极原因,而且论述“道”生万物的衍生过程。庄子则告诉大家,算了,还是别问下去了:“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庄子·则阳》)。“道”是宇宙万物的极则,你说或者不说,对“道”都无足以载述,人们的所有辩说都有限得很,言也不是,默也不是,最好是不再去钻这个牛角尖。就像《齐物论》中所说的“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不仅要封住人们的嘴,甚至认为这种探玄测奥的想法都不是圣人所当有。因为宇宙万有是齐一的,而语言本身的辩说已包含区别,这区别则是根本上与宇宙齐一相悖离的。庄子所希望于圣人的不是你能清楚地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包括宇宙本体,而是希望你“德总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庄子·徐无鬼》)。德总而言之归纳于道的浑一状态,而言语则止乎人类慧智所不可达的浑然不知境界,庄子大概是痛恨巧言令色之辈的,他甚至讲“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心性顺随自然的人之所以有“不言之辩”的风范,乃是由于他达到了无思无为,最后无求、无失、无弃,这样通达的人何待辩论,何须辩说?

庄子的不须辩说的理论,在《庄子·寓言》之中,还有进一步的论述,庄子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

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不说话则与宇宙万物齐一的大道一致,宇宙万物齐一的大道与“辨析”事物的言论不能齐一,言辩与宇宙万物齐一的大道不能齐一,那言也白言,辩也妄作,毫无意义。因此这种言说等于没有言说。终身喋喋不休,却未尝真地说出了什么;而那终身缄口不言的却未尝没有说出大道的真谛。

因此只有那隐机忘言的人,才能做到随心所欲,随物而变,非执一守固,“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卮言者,圆融贯通不以物拘之高论也。这“天倪”便是自然的和谐,只有这样的高论,才能传之久远,也就是圣人的“不言之辩”的真正要旨。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谈到人的生死,他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又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短短的几句话,其实都出自《庄子》的《齐物论》和《德充符》两篇文章。

庄子以为宇宙万物齐一,所以提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的名言(《庄子·齐物论》)。而且以为死和生都没有区别,他在《德充符》中举一个受刖刑而断足的王骀,成了鲁国的贤人,跟他游学的人很多,几乎和孔子差不多。孔子的弟子常季对孔子说,王骀并不教学和论说,但弟子们都能满载而归,难道果真有所谓“不言之教”吗?为什么他身体残缺而德性能圆满呢?孔子说,“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庄子·德充符》)。这位圣人说死生这样的大事不能使他变化,那么即使天地毁灭,也不会使之丢失而被遗忘。

王羲之虽然不同意庄子死生齐一和彭殇无别的说法,但内心深一层次,对庄子之说则心向往之。在我看来,王羲之正由于自己达不到庄子的思想境界,才会以为兴尽悲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如果他真正做到了“一死生”、“齐彭殇”,那么我们也就不会读到《兰亭集序》这篇脍炙人口而又不能逃脱人生我执的千古妙文了,它的妙处就在于对庄子的不理解。对一种学术或言说表现出理解、不理解或反对,那都是这种学术或言说的影响。

庄子书中论及死生的地方不一而足,他之所以能最潇洒地对待死生,还是基于他齐物论的思想。他认为圣人(或如庄子书中亦称的真人、化人)修炼的终极目标,乃是能在坐忘之中达到心斋宁静,使自己藏于“无端之纪”(天地没有开始的时候),游于“无何有之乡”,真正做到离形去智的忘言之境。人生烦恼的根源在于事物之间的区别,而死和生,则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对待这个问题的认识倘若没有达到庄子的境界,那么你很难理喻庄子其他方面的论述,正因为此,庄子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谈死和生的问题,目的是使人们大解脱,免除那种“倒悬之苦”(把问题整个相颠倒,是谓“倒悬”)。

庄子书中有一则故事,见于《至乐》篇,大概是庄子之徒的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说,你这样做不太过分吗?庄子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在庄子看来,他的妻子原来便在惚惚恍恍(同篇有“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即指此种状态)之间,既无气,又无形,更无生。今天之死,正是她又回归自然,形朽气散而去,正如春夏秋冬之嬗递,她今天已安然入寝于天地宇宙的大室之中,我倘若呼天抢地号啕大哭,而真是不通晓于天命,于是我停止了哭泣。

更潇洒的是《庄子·列御寇》中记载的庄子之死:“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在此,真可谓既从容而又谐谑,达到辉煌浩漫的境地!日月悬之若璧,星辰列之若珠,万物来陪送,难道我的葬具还不齐备吗,为什么将这些加于我身呢?弟子说,恐怕天上的乌鸢啄食先生。庄子说,倘若加以棺椁埋于地,乌鸢是吃不到了,那下面却给蝼蚁食,你们是夺了乌鸢之食给蝼蚁啊,你们何以偏心如此呢?在庄子看来,形朽神散之后的尸体已非庄子本人,给乌鸢蝼蚁食之,纵身大化,正是求之不得呢,一切厚葬的礼仪,都不符合他死生齐一、回归自然的大道。

同类推荐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收录了上百则故事,选文出新。很多选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从不同角度给同学们带来精神上、思想上的启迪。这些选文,丰富人文内涵,且文章生动有趣,无论是单纯的阅读,还是积累写作素材,同学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满足。
热门推荐
  • 水浒传(下)

    水浒传(下)

    被外国人推崇备至的中国英雄传奇小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水浒传》这部著作始终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大英百科全书》:“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认为是*有意义的一部文学作品。”
  • 腹黑王爷之凤倾天下

    腹黑王爷之凤倾天下

    强大如她,坚强如她,机智如她···当天下囊括腹中,命定之人的出现。温柔如她,可爱如她,脆弱如她。“我此生都不会嫁人的,你放弃吧!”“若你不嫁,我便不娶。更何况,昨晚···”“什··什么昨晚!”“昨晚,人家都成了你的人了~”腹黑如他,帅气如他,霸道如他。“嫁不嫁给我,不嫁我就叫了啊!”“好好好!!嫁嫁嫁!”
  • 浴火凰妃:废材小姐要逆天

    浴火凰妃:废材小姐要逆天

    当慕容家被虐致死的六小姐遇上重生的现代特工慕容薰仪,别人打我一分我比奉还十倍!拒皇子,斗小妹,掌家主!就是要告诉他们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天国雄起

    天国雄起

    1862年的天京,穿越的现代催眠师洪天贵成为天国幼天王,面对这个天王深宅贪图享乐、诸王争权拥兵自重、湘淮围困步步紧逼、英法觊觎虎视眈眈的太平天国,洪天贵发出了不甘的呐喊,从这一刻起,逼父夺权、取缔宗教、编练强军、发展军工,破湘军、败淮军、阻击英法,破除不平等条约,扫清华夏大地上的鄙陋,唤醒民族不屈意志,打造华夏最强天国,让五千年华夏文明再塑辉煌!
  • 阿拉德佣兵

    阿拉德佣兵

    阿拉德大陆备受卡赞诅咒的煎熬在大陆上出现了一个成员不一般的佣兵团他们能打破卡赞诅咒吗?敬请期待……
  • 婚艰不拆

    婚艰不拆

    四年婚姻,一朝分崩离析。失婚妇人要奋斗。开着宝马去谋一份小公司前台工作。好像高调了点……颜孜群很郁闷。四年来捧在手心里当宝的小娇妻。异想天开要离婚去自力更生。秦苏:我们已经离婚了,你干嘛住到我家来。颜孜群:我破产了。从前你负责美丽妖艳,我负责努力挣钱。现在倒过来演。我也没意见。
  • 洞真太一帝君丹隐书洞真玄经

    洞真太一帝君丹隐书洞真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门之秀

    冥门之秀

    俞景然的脸青了,愤怒像一把镰刀,一刀一刀地在他的身体上游走直至满泄。他听到一个冷嗖嗖的声音在他的耳边碎念:动手吧,动手吧……这时,他的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把刀。他的身子很重,正缓缓地游向最后一个紫色团花纹锦缎的大木盒……
  • 商道核裂变

    商道核裂变

    贯穿释、道、儒三家的基本线索,是从出世到入世,从无为到有为,从做人到做事;先义后利,以义取利。以人为本,义利相通,是它们共同的基本思想,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是一个从义到利、从虚到实的逐步递进过程。市场经济同释、道、儒的基本思想不是排斥的,而是要吸收它们的基本养料,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 办公室开运、改运46招

    办公室开运、改运46招

    本书通过易学等多种手段,开运、顺势改造办公环境,创造出有利于事业顺畅发展的吉祥气场;通过在自身的行为中做出一点特定的改变,就能帮助我们吸引更多的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