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5800000045

第45章 前途不仅是钱途(1)

马克思名牌大学博士毕业,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不是到大型企业拿高薪,就是到名牌大学当教授,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而马克思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甚至三四十年连国藉都没有,真是自找苦吃。但正是他的这种生活方式,使他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及社会影响力迄今无人能及。

他的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并不显赫一时,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滚烫的泪水。”

这说明:既使正规大学毕业的,也有一个是就业还是创业的选择;如果创业,是为人类、为社会创业还是为自己创业;如为自己创业,是为自己的长远利益创业、还是为眼前利益创业的问题。目标不同,毕业后的成就、创业的成就也不同。

无钱万万不能,但有钱也不是万能。向钱看只是向前看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创业教育不是钱途教育,想发财不是“一切向钱看”。钱只是价值的符号,而不是价值本身。不能对小孩子的财商做简单化的处理,否则会对小孩子产生误导。赚钱必须观前顾后,照顾左邻右舍,否则会摔倒爬不起来。

钱只是符号

要让小孩子知道:钱只是符号,只是交易的手段。

从前的交易都是以物易物,交易起来很麻烦。后来,人们便用贝壳、弓箭、盐等东西来作为交换的手段。它们都容易搬运,也好保管。这些在交易时用来当作交换手段的东西叫作货币。

人类最早使用纸币是在我国的南宋时期,当时的纸币不叫纸币,而叫楮币或交子。在西方,最早使用的纸币是英国金匠们用的抵押证书。

代表国家发行货币的机关叫作中央银行。目前非常流行的支票和纸币的作用是一样的。还有,很多人都在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它可以代替货币。

信用,顾名思义就是讲诚信,这比什么都重要。

借钱不还、不讲信用的人会被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对那些不讲信用的人,大家都会避而远之,不再同他进行交易。

最近,人们利用高新技术又开发出来了电子货币。把一个人的信用资料装入有储存功能的芯片里面,就可以在网上随便使用了。而且,信用资料还可以储存到手机上使用。随着个人信用资料的透明化以及信息科学的日益发达,货币的形式也会日新月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货币,货币的名称、标识也是各式各样。

美国货币叫美元,用“$”来表示。我国货币叫人民币元,日本货币叫日元,都用“¥”来表示。英国货币叫英镑,用“£”来表示。德国和法国等一些欧洲的国家,在经济上如同一个国家,它们组成了一个叫作欧盟的机构,使用统一的货币,叫作欧元。

货币也叫钱。钱在使用过程中,从这个人的手转到那个人的手,转来转去,不停地流通。

告诉孩子不要做金钱的奴隶。别单纯为钱而工作,否则一生只会成为数字金钱的奴仆,一生为金钱而活。很多人一生为钱而工作,因为他们认为钱可以购买一切,但事实上他们在挣钱的过程中也失去了人生许多宝贵的东西。

有个人终身为钱所困,吝啬得出名,眼中除了金钱就是金钱,根本没有生活乐趣,也不要友情和亲情。为了金钱,不仅朋友反目,而且不赡养父母。他的妻子受不了这种只有金钱的生活,远离了这个家庭。他盛年时光顾挣钱不注重健康,到了暮年孤身一人抱着药罐子时才深感懊悔,觉得光为钱而活是最愚蠢的。最后,他在众人的鄙视中凄惨地死去,没有一个人同情他。

教育孩子正确看待金钱,一定要让金钱为人服务,而不能被金钱所奴役。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才是真正的富有。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精神财富,会影响孩子正常成长。

张口是钱,闭口是钱,斤斤计较,唯利是图,这样的孩子难以成为成功人士。虽然一个人物质生活很富裕,但其内心空虚,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认钱不认人,会自绝生路;一生积极思考,勤奋努力,会成为人人羡慕的富人。

某富人搞建筑起家,财富积累也有近千万元,但他一“阔”起来以后就不思进取,拼命追求物质生活。他经常出入高档饭店,只穿名牌衣服,还建了豪华别墅,外加用于炫耀的车队。不仅如此,还与众多酒友在酒足饭饱之余去澳门赌场等地“潇洒”。他也没有心思去管教孩子,小孩儿学习差,他就用钱去赞助学校,让学校接纳孩子。孩子从小在金钱熏陶下,不学无术,一天到晚只会向父母伸手要钱。经过几年的吃喝玩赌,加上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该富人坐吃山空,日子每况愈下。又遇上一起“豆腐渣”工程的索赔案,连公司资产都抵押进去了。从此该富人一蹶不振,很快破产了,又回到了原来喝稀粥的生活。

教育孩子绝对不能把文化知识置于物质生活之后,否则一个人一辈子会吃苦的。

经济不等于钱

让小孩子意识到,他身边的大部分活动都属于经济活动。也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所有的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经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有的选择和交往都可以说是在进行经济活动。

晓琴和张敏考虑怎样支配和使用零用钱,也是一种经济活动。

晓琴善于合理地支配零用钱,到了周末便用它来租书、租录像带看。可张敏呢?不像姐姐那样懂得合理支配和使用零用钱,到了想看录像带的时候却拿不出钱来,只好跟姐姐借。

那么,张敏为什么能从姐姐那里借到钱呢?这是因为他上次跟姐姐借钱后及时还上了,没有赖账。也就是说,张敏守信用了。想想看:如果上次张敏借了姐姐的钱,却一拖再拖,赖着不还。这次,他再借钱,姐姐会借给他吗?

另外,张敏在无意中也进行了一次经济活动。录像带是张敏用姐姐借给他的1000元钱租来的,当姐姐也要同他一起看的时候,他提出租带的钱要均摊,各承担一半。用经济眼光看,张敏提出的这种要求是完全正确的。不过,平摊租金,应该在借钱的时候就说出来,等事后再说,就不对了。

有得必有失,这句话也可以用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假如晓琴和张敏对经济有更多的了解,知道怎样更好地支配和使用钱的话,也许他们不会去租书和录像带,而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度过一个更加精彩的周末。

这就是经济。它和小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对经济了解多了,在生活中就会获益匪浅,因为它会让你知道在同别人的交往中如何作出更明智的、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经济是很重要,但还有比经济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爱!

你同父母,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是爱。只有爱不能用经济的尺度来衡量。爱是无价之宝。没有爱心的人,即使再有钱,也不会幸福。

财商的根本是效用

让小孩子明确,人们在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叫作效用。在适度的范围内消费时,效用就会增大。不过,消费过度了,效用要减少。消费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叫边际效用。当消费得到最满足的时候,总效用最大。消费越多,边际效用就越少。

李冰在吃第一个包子时,得到的是“太好吃了”的满足,也就是最满足。当吃第二个包子时,李冰觉得味道“差点儿”,得到的满足感也就“差点儿”了。这就说明吃第二个包子时得到的效用与吃第一个包子时得到的效用相比,减少了许多。当他再吃第三个包子时,边际效用已经为零了。这时,肚子撑得失去满足的感觉。

像这样,每增加一次消费,边际效用却随之减少的现象叫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懂得了这个道理,它对你的消费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买东西时,如果正好总效用最大,那么你在这次消费中得到的可是最大的满足。

张兰觉得吃小号比萨的一半有点不够,再多吃点,才能满足。那么,她的最大总效用是小号比萨的2/3。李冰的最大总效用是两块炸鸡腿,秀燕的最大总效用则是一块炸鸡腿和小号比萨的1/4。以上就是三个孩子消费效用的最佳“度”。对这些,家早有了解,所以比萨和炸鸡腿正是按他们几个的最大总效用买回来的。

用有限的资源或金钱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这就是效用最大化原则。

效用最大化原则又可分为最大效用原则和最小支出原则。

其实,两种原则说的是同一件事,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强调获取最大的效用,这就是最大效用原则;强调有限的资源和金钱,这就是最小支出原则。用最少的资源或金钱去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就是遵循了最小支出原则。

只要对小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都在不自觉地遵循着效用最大化原则。

张兰和他的朋友们为给李冰买生日礼物,凑了100元钱。他们用这些钱买了礼物,还吃了拉面。他们花80元买了李冰最想要的游戏CD。花同样的钱,如果买到的是别的礼物,也许李冰不会这么高兴呢。

可以说,张兰他们用80元钱买的游戏CD,是李冰最喜欢的礼物,达到了最佳效果。也就是说,他们遵守了最大效用原则。另外,他们没在商业街的CD商店买游戏CD,而选择了电子批发市场,所以少花了20元。同样的礼物,用最少的钱去买,这就遵循了最小支出原则。

张兰他们在小吃店吃饭也是遵循了最大效用原则。四个人都能吃上一碗拉面,当然最好不过了。可是,他们的钱不够买四碗拉面,他们只能在20元以内作出选择。最后,虽然只买了三碗拉面和一碗炒面,可大家却都很满意。

妈妈每天都要盘算日常的支出,也是遵循了效用最大化原则。这就是用最少的钱去办更多的事。

同类推荐
  • 轮子上的麦小麦

    轮子上的麦小麦

    我是谁的孩子?要怎样去面对一个曾抛弃自已的生母?这些问题突然摆一个女孩面前是残酷的,残酷的现实让麦小麦、麦小叶变得惊疑、惶恐、幽怨、烦厌,但最终她们选择了宽容与接纳,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成长的飞跃。
  • 好习惯银行

    好习惯银行

    本书讲述了和二月兰一样坚强的星儿,孝敬父母的小狗奇奇,因为持之以恒而获得长跑冠军的噜噜马,因为自信而变得快乐的大脸猴等故事。孩子们通过读故事,明白哪些坏习惯不能养成,哪些好习惯该及时养成。在每个故事后面都涉及了亲子互动栏目,让爸爸妈妈和孩子共同交流读完故事后的感受,一起回答与习惯养成有关的问题,让孩子充分理解养成好习惯的意义,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 小实验

    小实验

    文章讲述了大众的新鲜世界——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保鲜方法;含磷洗衣粉对桃林溪流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谁的手最干净——向手足口病说“再见”;让草坪砖“绿”起来;关于鱼饵对什刹海水质影响的研究;农村厕所使用现状调查及改造建议;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合成有机质草毯;柿子催熟方法初探——电冰箱冰冻催熟法等内容。
  • 最男孩的童话屋

    最男孩的童话屋

    美好的儿童文学包括的元素,一定包含了爱、关怀、悲悯、同情、理解、友谊、善意、宽容等很多情感的因素,一定有很新鲜的修辞,有很动人的形象,有很美好的想象,有富有趣味的情节或引人深思的结局。好的小说、童话是编出来的,但编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技术。精美的诗一定是用心写出来的,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没有温暖的心灵空间,是无法容纳美好的事物进驻的。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雪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雪

    本书生动有趣地介绍了雪的成因,形状,特征以及由雪引发的一系列转化与裂变,同时深入地探讨了雪灾、冰雹等自然灾害,当人们遇到这些自然灾害时应如何处理与预防。
热门推荐
  • 十三少剑

    十三少剑

    谁说无敌于天下就是江湖人的梦?那是他们不懂无敌的寂寞。十三个师兄弟一起闯荡江湖,那些鲜衣怒马的少年,语笑嫣然的少女,刀剑如梦,岁月如催。转眼间便是红尘百年,那些在江湖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岁月如今已经渐行渐远渐无书。一代江湖一代人,江湖年年只相似,英雄少年各不同。当年听雪楼主萧忆情,如今剑神十少楚天情。看岁月冷暖,云卷云舒,听一曲天下有雪。
  • 九道征天记

    九道征天记

    混沌初开,乾坤运转,鸿蒙道气一化为三气之轻清升为天气之重浊凝作地唯有始源初气则演变成九大圣道,融于天地之间,供万族参悟。传说,若能九道归一,便可成就无上大道,上征天意,下平次序,创万世不朽!备注:每天两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群574505376!(PS:新书上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收藏、推荐。如果有好的建议,可以到书评区留言,必定一一回复!谢谢!)
  • 天啸鸣城

    天啸鸣城

    王啸城一个失落漂流的孤儿,从小独自四处流浪,孤苦伶仃的他经常被人歧视和欺负,还好遇见剑灵梦娜才没有让他性格变得扭曲,最终他凭着不懈努力终于站在了世界之巅.....
  • 无上斗元

    无上斗元

    凌风雪中舞天下,叶落风中无上元。千年大劫现,守护这片天地的重任却落在一名懵懂少年身上。为了守护心中所在乎的人,少年一人,一剑,闯进了这充满了危险与机遇的世界。
  • 惑乱君心

    惑乱君心

    她的心愿是只想和爱人过平淡的生活。可他恰恰是天之骄子、未来统领天下的男人。然,明知他不是自己的良配,却还是忍不住沉沦。他,虽仅是一名杀手,但和他在一起我体会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安宁与幸福,而这,正是你所不能给我的。若有来生,我将不会再负任何人,可是今生,我只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乌战神(兽王系列)

    金乌战神(兽王系列)

    兰虎与龙原乘坐从梦幻星人手中抢来的宇宙航空母舰回到了后羿星,并攻占了一座被梦幻星人霸占的四级城市,以此为基地,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久后,龙原的部队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快速的发展势头引起了后羿星皇族的注意,后羿星皇族派来使者,一旦验明龙原的皇族身份,就正式册封他为“义王”,一次,基地遭受袭击,兰虎追踪袭击部队而去,发现了梦幻星侵略者在后羿星上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堡垒,军事堡垒附近是众多的羽人小镇,兰虎在与隼儿合体后,混入了羽人小镇,不断打探军事堡垒的虚实,羽人族是一个孱弱的种族,经常遭到梦幻星人劫掠杀戮,兰虎开始有计划埔传授羽人族孩子们技击之术。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化蝶妃

    化蝶妃

    以封建社会为背景,讲诉在宫廷与官场整治与权势斗争下几个性格迥异的少男少女的爱恨、抉择以及命运。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她们如何选择,最终是否能修成正果?
  • 最强穿越之无上巅峰

    最强穿越之无上巅峰

    妖孽级修真少年魂穿异界,带去的还有无上修为,看少年征服异界,俘获芳心,主宰沉浮。
  •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