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4900000012

第12章 禅与人生(2)

山四祖道信的《人道安心要方便门》云:“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

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寺院里举足下足,才是道场。诸位在家里的一举一动处也算道场。道场表示修行的场所,是能使得你的心性得到平静、安宁、明净的场所。就禅法来讲,无一处不是道场;也就是说,无一处不能修道。禅法的“道”是正道:杀人、放火、抢劫、邪淫,这也是道,却是邪道。正道是当你以无差别心、无得失心,不生烦恼而精勤努力时,你的一举一动,做任何事情都尽在道中了。到了这个地步,已无分别、执著,所以《坛经》要说“邪正尽订却,菩提性宛然”了。

(2)五祖弘忍的《修心要论》云:一但于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减,一切万法,不出自心。”

他要我们看守本有的清净真心,要像看牛那样。当牛从麦田经过,要吃麦苗时,牧童就打它一鞭,或拉动鼻绳,牛就不吃麦苗了。当你举心动念想著坏事、想著无聊事、想著无意义事时,你要赶快把心拉回到参话头的方法上来。如果你说:“想一想没关系,我还没有做嘛!”待已开始做了,又对自己说:“做一点点没关系,我还没有完全做嘛!”做了一次,就会再做二次、三次,这是放牛而不是牧牛了。因此,当在行住坐卧中,你都得守住这个原本的真心,否则便是在道而不行道,在禅而不知挥了。

(3)六祖惠能的《坛经》云:“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这是说:只要你守住一个念头,不要让你的心像馋嘴的猫一样,老想偷吃东西,也不要让它跑出去逛公园,东张西望。若能如此,你的业障、报障、烦恼障,全都没有了。

六祖的“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是说对于修道者而言,任何麻烦事都妨碍不到他的。但是我在日本时,有人告诉我,某某禅师很高明,他吃肉、喝酒,还公开地到绿灯户去度有缘的女人,并美称那些妓女为“睡中蓬”,因为他们高明,所以做一切事情,都不会有问题。其实,我们要知道,中国古来的禅师,虽疯颠如济公,但绝对不会去宿娼嫖妓,人间的善法,他绝对不会破坏。

我在教人参禅时,有时会说:“生姜长在树上,苹果生在地下。”这是不合常情、常理的话,是为破除知识经验的执著而说,是在指导修道者的情况下说的,平时对一般人是不会这么说的。

(4)马祖道二不众云:“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趣向、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道”就在行住坐卧之中,你倒一杯茶给人、跟人说一句话、打个招呼、握手、点头,以及扫地、擦桌、搬椅、洗碗筷,甚至解大小便,道就在其中。所以,禅家训练人的时候,特别重视生活中的工夫,打坐固然重要,但对生活中,行住坐卧的体验,更为重要。

(5)庞蕴居士云:“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语。头头非取舍,处处没乖张。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尘。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

他说日常生活中根本没有事,全是我在自言自语。任何一样事,没有取也没有舍,遇到好事不必欢喜,碰著坏事不要讨厌。

在某一次禅七中,有人讨厌他自己而对我駡他自己:“我真可恶,老是想去解小便。师父,有什么办法叫我不去解小便?”我说:“小便不是想的对象,如它自己要解,就去厕所。”“那我打现在起不喝水了!”“口渴时,你仍得喝水。”“我老是喝水、上厕所,就不能修行了。”“古人不是说过吗?饥来吃饭困来眠。口渴喝水,内急解小便,又有什么不对?不过你在喝水时,得摄心喝水;解小便时,也得摄心解小便。对你而言,最要紧的是:正在打坐用方法时,不要老是担心著是否有小便,这样就是修行了。”禅就是这倾样子,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好事,好与坏的界限,在于心的分别,不在事的本身。比如,酷寒的冬天,因为好冷,有人给你一盆火炉,你会说:“真好喔!,一若炎热的夏季,有人给你一盆火炉,你就会说:一好讨厌!”可见,好坏不是在于火炉本身,是在你自己的感受。

有人要学神通,问我找谁来教?我说:“你的一举手一投足,本来就都是神通。唐朝的庞道玄居士不就说过吗?“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足徵凡日用事都是神通的表现。你还要另求什藓神通呢?”

幌南泉普愿,答趟州从捻之间:“何谓平常心是道?”答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赵州于言下顿悟。

如果你以为二疋有件东西是“道”,我便指给你看(以我手指指著讲桌上之粉红色塑胶花),你如说:“我知道了,道就是那粉红色的塑胶花呀!”于是其他东西都变成不是道了,这等于盲人摸象。如果你说:“我根本不要想什么是道,一切都是道,一切也都不是道!”那你就是个糊涂虫,并没有真正了解道是什么。而真正了解道的话,就是万里无云,晴空一片,样样东西都清楚明白,自然而然,这时,说它有不对,说它空也不对。

(7)临济义玄示众云:“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一又云:“约山僧见处,无如许多般,只是平常著衣、吃饭、无事过时。”

这就是说:不要用功,没有用功这件事,只是累了睡、饿了吃、冷了穿衣服、吃喝之后大小解。像这样不是变成懒虫了吗?绝对不是,你要吃饭,饭从那里来?你要穿衣,衣从那里来?你要睡觉,什么地方可以让你睡?这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要张罗的工作,只要你好好生活,就是修行。请问诸位,你们谁不吃饭、睡觉、穿衣服、上厕所?可见人人都是禅的修行者。(热烈鼓掌……)你们鼓掌是鼓掌,可要如法而修哦!

(8)云门文偃云:“日日是好日。”也就是道在平常日用中。

“日日是好日”,我们可以再赘三句:“时时是好时,分分是好分,秒秒是好秒。”无一刹那不是好时光。人都是期待著未来或恐惧著未来:追悔著过去或怀念著过去。对一般人来讲,人就是这样生活嘛!从修行的立场来看,这是在浪费时间。过去已经过去,只须忏悔不用后悔,下次不要做错就好了。曾有位太太告诉我:“师父,我好后悔!”我说:“你后悔什么?”她说:“我后悔结了婚。我当初想出家,没有一个地方收我,结果我就绪了婚。”我说:“既然结了婚,你后悔做什么?”她说:“如果我那时候出了家,有多好!”我说:“你不要“如果”,因缘如此,业报如此,应该偿的要偿,应该赔的要赔。既然走上嫁人的路,就应该好好地做个太太!”另外,曾有一位日本老太太已经快八十岁了,每次见我,她总要拿照片给我看,结婚以前的、结婚当时的以及结婚以后的。她说她先生曾经是大轮船公司的董事长,拥有好多船只,她指著最大的一艘船说:“你看一看,那时我就在上面。”当著老人太的面,我只有安慰她:“你过去有一段辉煌的历史,真是了不起!”但如果是跟我修行的人,我老早要駡她了:“你有多少时间哪!已经七十多岁近八十岁,都快要死的人了,不好好地修行,老想著过去做啥,过去已经过去了,时光无多,还不及时念佛修行!”

有人曾说:“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这没有错。其实,如果你要欣赏好景,那一个不是好景?现在摆在桌上的花是那么美那么漂亮,这是好花。如你透过艺术家的灵思来看世界的任何东西,就无处没有好景,也无物不是好景了。有一次,我看到一位皈依弟子在野外照相,他的镜头对著一片残缺的花办,拍了又拍,我看来看去,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于是问他说:“你在做什么?”他说:“它有残缺之美。”请问诸位,如果你有一只手残废了,你是否后悔一辈子呢?你应该想,如果不是因为我的手残废了,我可能有更坏的遭遇。所以,日日是好日,也当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

那可能有人要问了:“师父你这样子讲,我们可以不用警察了,抢银行、杀人、放火、强暴,都是好事,都是好人,那还成什么世界,岂不天翻地覆了吗?”我说:“我们此刻的讲堂里,是好时光,都是好人,都是好事;出了讲堂,好事还是好事,坏事还是坏事。”为什么?因为许多人还没有修行,如果这些人也修行了,就都是好人了嘛!遇到坏事仍得要循平常的途径来处理,但在心中不必怨忿痛恼。

(9)玄沙师备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间:“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拈果子给韦监军日:“吃!”韦吃了,再向前语,玄沙曰:“这就是日用而不知了,”

这是说,唐朝有位玄沙师备禅师,跟一位将军在一起吃点心,将军一边吃一边间禅师:“什么是『日用而不知’?”将军自以为是懂得禅法的,但他想考一考禅师,看禅师究竟怎么回答,禅师就另外拿了一个点心说:“将军请吃!”将军边吃边想:“大概他预备思考之后再回答我,我先吃点心吧!”吃完点心,将军又间:“什么叫做『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回答说:“你正在吃果子,我便替你拿了,你竟不知,还再问我,这就叫做『日用而不知’了。”

我说这个故事,诸位没有笑,如果你们懂得禅法,你们就会哈哈大笑了,因他自己要问的问题,人家已经回答他,他都不知道。当禅师说:“请吃!”这是不是禅法?是禅法。如果你们说只有“请吃”才是禅法,那又错罗!

四、禅即是人生

(一)人生是经验的,不是理论的:禅重实证

(二)人生是从感性而到理性的:禅重修行

人从小便受教育,就是训练著要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转变。人如果不受教育,就不知廉耻、道德、伦理为何物。透过教育来辨别、分析、了解是非曲直,使人性的优点发扬出来。禅法也是一种教育,它不光是用口头讲的,更加重视实际的修行。

(三)人生即是禅,日用而不知,故需修行

刚才许多人在鼓掌,我要说:“鼓掌是好事,请你们回去体验,才有真受用。”人生的全体无不是禅法,但须在体验中见到它。所谓体验,便是时时刻刻去看诸位自己的心牛。

(四)禅在人生全体中,唯证乃知,故离文字

在全生命之中,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项目,实在不多。请问诸位,当一部传记电影看完之后,你是否真正看到主人翁的生平了?就算他生下来,你就瞪著眼睛看他,直到他死亡为止,你说你看到了,也仅是外表。所以,真实的人生是无法用文字来传达的。

(五)禅是现实的人生,没有玄理的秘密。例如

(1)坦然及怀让两人参问慧安国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慧安国师云:“何不问自己意?”

(2)僧间大梅法常:“如何是西来意?”大梅云:“西来无意。”

(3)僧问大梅法常:“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蒲花、柳絮、竹镞、麻线。”

(4)僧问赵州从捻:“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

(5)僧问赵州从捻:“学人迷昧,乞师指示。”师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师云:“洗钵去。”其僧忽然省悟。

你们听过“僧多粥少”的口头禅比喻没有?好像和尚专门吃粥。因为人多时,饭不够吃,只能够加水变粥。多一个人,加一个人的水,多两个人,加两个人的水,米的分量是不变的。当禅师说:“去把吃粥的鉢洗一洗。”这出家人究竟有修行,所以他领悟了。

(6)僧问赵州从捻:“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云:“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领布衫,重七斤。”

万法归一的“一”是指什么?这是无法给答案的问题。赵州禅师便这样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地回答了他。

(7)韩愈的学生李翱问药山惟俨:“如何是道?”师云:“云在青天水在瓶。”

(8)有人间云门文偃:“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师云:“胡饼。”又间:“如何是佛?”师云:“乾屎橛。”

同类推荐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善行:人生规划

    善行:人生规划

    在本书中,星云大师通过《凡是靠自己》、《知足与能忍》、《放下与拿开》、《问号的得失》等九十余篇小品文,教会读者如何在名利场中、感情人事中规划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要为求全而委屈,为成功而忍耐?本书为《迷悟之间》(全十二册)系列丛书之一种,风格清新质朴、别具一格、直指人心,对佛法的解说突破刻板的传统,极富创意。是难得的励志经典,也是台湾的金牌畅销书,丛书全球销量已逾二百多万册。
热门推荐
  • 狐遥传

    狐遥传

    狐妖墨狐遥,善良少女夏依涵,因为一场拼上性命的善良,开始了这场邂逅的故事,日常的高中生生活被妖魔鬼怪打碎,夏依涵的生活从此与妖怪挂上了钩。中华众妖的故事,从此展开......
  • 江湖很忙

    江湖很忙

    一个对生活了无生趣的青年,命运对他如此不公,在一场意外当中,体验了一回时光倒流的经历,让他重新反思生活,思考未来......
  • 误惹暴戾蛇王

    误惹暴戾蛇王

    穿成相府三小姐,本来潇洒地很啊!结果,被陌生男人吃了!!!居然还在她肚子里留下三个蛋!身为第一废物的她收拾不了孩子他爹,对付几个小坏蛋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为何这堕胎药一次两次就是没有疗效?她桀骜不羁的人生看来是要被毁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之名

    爱之名

    百草在跆拳道美少女挑战赛上登场了。几年的磨练与等待,戚百草终于大放光芒,成为了世界级的跆拳道选手。这个夏天,百草将会迎来从未经历的艰难和困惑,以及从未经历的荣耀与幸福。当初朦胧的爱情和暗生的情愫也都开始愈发地明朗化,三个男生的追求和爱意,让百草体会到爱情的魔力,也体会到了青春年纪酸楚的心事。若白的生病让整本故事弥漫了悲伤的情绪。以爱之名,止爱之殇!
  • 刁难公主的文艺青年

    刁难公主的文艺青年

    ——我去,真的穿越了!!——哈哈,史上第一男花魁,我包了!——公主咱能不那么傲娇吗?——敢抢我太子妃,格杀勿论!!——小爷我就敢抢,你来啊!
  • 大学·COM·羊

    大学·COM·羊

    某师范大学美丽女生方子寒就读外国语学院,在做家教时受到男主人的诱惑,失去了处女之身。之后她喜欢上了一位年轻的大学教授,但当大学教授知道方子寒不是处女以后毅然抛弃了她。悲痛欲绝的方子寒迷恋上网络,认识了一个广告公司的经理,却再次遭到欺骗与抛弃……方子寒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获得出版商的青睐,到了北京城,认识了北京城的大腕……小说语言泼辣,好读耐看,以看似轻松的笔触透露出对当代大学生生存状态的焦虑。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奇思淼想

    奇思淼想

    “筱淼,我喜欢你,从见你第一面我就记住了你,我喜欢你的性格,喜欢你的任性,喜欢的你脾气,喜欢你保护身边人的举动,喜欢你为了朋友不顾一切,喜欢你的所有!”“可是我们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你总是这样说,你是有什么原因吗,你告诉我啊!”“对不起,我不能告诉你,真的对不起!”“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尹筱淼,我恨你,我恨我当时喜欢上了你!”“那你就恨吧!希望你的心里会好受一些!”“为什么你到现在还是这样的态度?你难道就没有喜欢过我吗?”“喜欢过,但是就已经是过去式了,我们之间就这样吧,当一对好朋友,我会祝福你!”“好,这是你说的!”
  •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 相公有点坏

    相公有点坏

    她代姐而嫁,未曾洞房即被下堂。隔天,全府上下传言她婚前失贞,她无力辩驳。嘲笑谩骂冷眼喷涌而来,她泰然处之,自认清者自清。他对她恨之入骨,她却爱他无怨无悔。当刻骨恨意碰撞绵绵情意,她用满腔温柔来软化他铁石心肠,却被他伤的伤痕累累,心碎成殇。当她小产,那触目惊心的鲜血将他的理智摧毁,也让他对她的感觉发生了变化。可是,她已经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