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尊重他人的人,是胸襟宽广的人,是会换位思考的人。世上许多事,若一味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往往只能百思而不得其解,甚至气不打一处来;倘若能转而从他人处看,常常会豁然开朗。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不为难他人,又帮助他人,其实也就解脱了自己,方便了自己。这也就是尊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的道理。古代州官为什么只许自己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因为他不懂得“以人为本”的道理,只知道“以我为本”。作为现代教师,我们起码应该与古代的州官有所区别。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劳动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必须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和举止,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身教正是通过感官传导进入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这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形式,在教育生活中起着“言传”所代替不了的重要作用。身教可以配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教师无声的教育影响下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身教影响力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某班自成立以来,班主任兼教语文课的刘老师发现学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倾向,他们对班级的事、别人的事总是表现得很漠然。虽经多次说服教育,效果依然不好,她很苦恼。
一天下午的语文课上,刘老师正讲着课,突然“哇”的一声,该班的学生林瑞吐了一地。时值盛夏,臭味立刻充满整个教室。此时林瑞脸色苍白,汗珠从脸上渗出来,痛苦地趴在桌子上。见他这样,刘老师很着急。而同学们有的捏鼻子,有的扇着书扇跑臭味,有的竟起哄:“熏死了!”
面对这一场面,刘老师放下书,疾步来到林瑞面前,掏出自己的手帕,边为他擦汗,边询问病情,确认是感冒所致,刘老师才稍微放下心。接着,她拿起笤帚和簸箕,从外面取来沙子,清扫呕吐物。教室里很快静了下来,有的惊讶,有的满脸羞色……班长和另外两个班干部连忙接过刘老师手中的工具接着打扫。刘老师转向全体同学说:“大家先上会儿自习,自己看一下课后题。”说完,立即带着林瑞同学去了医院。
刘老师走后,又有几名学生自觉地拿起了扫除工具,大概过了几分钟,教室被清扫干净了。教室里开始有人小声议论。一个同学说:“刚才,林瑞吐了一地,我恶心得也要吐出来。”另一同学接着说:“可不是?真脏啊……”“看咱们老师,一点也不嫌脏,又打扫,又送林瑞去医院的,我算是服了。”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此时班长贺名同学站了起来说:“大家对今天发生的事情好像有很多话要说,我们借这件事开一个十分钟的班会,怎么样?”大家都纷纷赞同。班长贺名打断大家的议论说:“我想借这次机会说说我自己,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班长,在评选班干部时,老师说过‘一班之长,要以身作则,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当时我信誓旦旦地向老师向同学保证:一定要做好大家的勤务兵。今天,林瑞有病了,开始我无动于衷,是老师的举动提醒了我。”林瑞的同桌站起来说:“我距林瑞最近,这节课我发现他总是趴在桌子上,我为了听课也没理他,他吐了之后,我没考虑到他那时有多难受,只是嫌气味难闻,又离他远远的,看刘老师平时对同学挺严厉,其实对我们挺好的。”
身教重于言教,这件事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现在,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已蔚然成风。大家都懂得,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更是有修养的人的美德。
班主任刘老师对这件小事的正确处理,给教师提供了“身教重于言教”的成功案例。
归结刘老师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其成功之处在于:
1、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表率,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刘老师在面对全班学生的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保持“沉默”的状况下,通过自己无声的举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简单的行动胜过了千言万语。
2、教师的身教是时时处处存在的
教育学生要从大处着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更要从小处着手--充分利用学生中发生的小事,因势利导,把握时机,教育学生。刘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住了教育契机,让学生在事实面前,让学生在经历之中,去体验、去思索、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激发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教师的身体力行就是无声的教育,最好的教育。
身教不同于单纯的言教。印度有句谚语:“告诉我的,我忘了;表演给我看的,我记住了;我亲自动手做过的,我明白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身教具有形象直观性、动情性。由于形象直观,身教就为学生思维发展拓展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到实践的认识道路,身教就容易被学生接受。
实践表明,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他们对这种无形教育既不能防御,也不能抵制,模仿也就在无形之中产生,这种模仿最初是外部行为,直观的、有目的的,而后逐渐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地转化和深入,经过较长的时间后,教师最初的行为规范就成为学生稳定的心理品质。
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家对“身教”都作出过精辟的阐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正身,如正人何。”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解释示范时说:“范,就是模范,可为人的榜样,自己的行为要做别人的模范。”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育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因而“身教”重于“言教”。
反对监视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当时的班主任为了及时掌握班级信息,便在班里找了两个她信得过的学生做她的“密探”,随时监视其他同学的情况,一有风吹草动,便及时向她汇报。我们那时把这种做密探的人称作“奸细”,非常反感。一晃20年了,我以为这种“奸细”早已销声匿迹了,谁知不久前看了上海北郊中学校长郑杰写的一篇文章,又让我心里一惊。
那天下午一群美国佬到我校参观,他们非常惊讶,为什么北郊学校学生的纪律那么好,这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我用外交辞令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说,在中国当我们评价一个孩子是否合格,首先看他能否遵守纪律。这个回答可能打发了美国佬,但说实话,打发不了我自己。因为我们一定有一些“独特”的方法手段来令学生服从纪律,那么这些方法是什么呢?这些抱有良好目的的方法手段中,到底有多少符合人道,又有多少不符合?这个问题整整缠绕着我三天。直到我看到一篇报道,说一所学校花了巨资引入一套电视监视系统,从此学校教风、学风、校风为之一振,尤其是学生纪律状况明显改观。我心中一动,原来,我们为了“摆平”纪律,监视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果然有效;引进现代化设备,可以大大提高监视效率,也可以节省了人力资源。
原来利用“奸细”来监视学生不但没有绝迹,反而还利用上了高科技,那为什么监视会那么管用呢?
监视者一般都可能拥有如下逻辑:一,学生一般都不会自觉遵守纪律的,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使爱学习,其自控能力也不足以时时遵守纪律,更何况个别“害群之马”,会有意破坏纪律以引起外界注意;二,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纪律,那就是教师始终在场,在教师威严的“弹压”之下,学生可以被迫遵守纪律;三,但是,教师不可能总在场,因此必须寻找到教师的“替代人”,使学生慑于“替代人”背后的教师的威严,从而被迫遵守纪律;四,最常用的“替代人”是班级小干部,他们获得了教师的信任,在教师不在场时,他们代表教师控制班级纪律,并将破坏纪律者的名单汇报给教师,小干部的在场犹如教师在场,一些富有经验又工作轻松的班主任往往能发挥小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五,但这还不能被称为监视,如果班级中大多数孩子都以为教师或教师的“替代人”不在场,而他们的一言一行却都可以被教师知晓,那么,教师此时为达到不在场而“知晓”一切的方法手段都可以被称为“监视”,在教师的工作计划上或工作汇报中,我们看不到的那些对控制纪律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多数可列入“监视”的范畴,我们必须说,监视是有效的。
但是,我又必须十分厌恶地说,监视是卑鄙的。从卑鄙的程度上说,较轻的一种是教师亲自监视,即无管理者在场时,在学生不知情时突然“悄悄”(或偷偷)地在教室后门的小窗户上出现了教师的眼睛,这双眼睛洞察自然状态中每个孩子的一切行为,可这双眼睛并不为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而且,当这双眼睛消失后,一定会有学生受到惩罚,这些孩子是恐惧的,因为他实在猜不透自己的违纪行为怎么会败露的,教师是不会自述监视过程的,因为一切可以被预知的观察过程一定不是监视。
中度卑鄙的监视是运用现代化仪器,每个教室后面墙上的电视探头,使人想到监狱,探头在监狱中的存在是必需的,因为罪犯正在用他们的自由来抵偿他们的罪行。可是,学生呢?探头的卑鄙就在于它剥夺了自由的孩子们的自由,有时越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越显其卑鄙,卑鄙不同于罪恶,卑鄙者总会为卑鄙找到理由。
最高程度的卑鄙是在班级中埋伏“小密探”,他们混杂在所有人中间无法辨别,他们搜集别的同学的“劣迹”,然后偷偷地汇报给教师,他们与摄像头一样都在充当教师那双神秘莫测的眼睛。为什么说这种方式最卑鄙,有三条理由:一是学生可以用纸糊上后窗或砸坏电视探头来保护自己,却不能蒙上“密探”们的眼睛,因而这种卑鄙的监视最为恐怖;二是密探的眼睛永远不是教师自己的眼睛,“小密探”本身是孩子,他们用“情报”来向教师邀功,往往带上了主观因素,容易使无辜者受不白之冤;三是做过小密探打过小报告的孩子,他们可能习惯于靠诋毁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可能将来成了阴谋家,可能成为心灵阴暗的小人,要知道,中国传统专制制度下盛产小人!
对一个班级而言,纪律是保障。我们需要纪律,但如果我们不能光明正大地遵守纪律,如果我们不能在纪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那么,我们宁可不要纪律,也不要那些肮脏的监视。
经典教育语录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