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8300000017

第17章

就在这个时候,领导、群众把营建三眼炮林场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作为一家之主,他无法接受这个重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又怎能在这个节骨眼上退却?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面对那个残废的家,他想了好几个夜晚,不过还是去了,带着一群汉子打着吆喝一头扎进三眼炮的荒山之中,一去就是二十年……

作为苦生苦长的汉子,苦点累点并不算什么,难以忍受的是大山的孤独。树苗矮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打着吆喝跟山下的过路客说说笑,树木一天天高了,那吆喝声也就只有自己听了。就因为他懂得这份孤独、寂寞,他只能把春节和亲人团聚的机会一次次让给他的场员,独自在大山上度过二十个不寻常的春节。他何尝不想和家人一起共度除夕的甜蜜,共享初一的欢乐呢?然而他毕竟是共产党员,毕竟是一场之长,这种难言之苦,他只能独自吞下。

每每这个时候,他总要领着两只心爱的大黄狗爬上山的最高处,一碗饭、一碟菜、一瓶酒,眼望着家乡的炊烟,耳听着团年的爆竹声,把酒洒向脚下的大地,说是祭祖也好,说是思亲也行,总之,这就算过年了。此刻,他身边的那两只大黄狗仿佛也耐不住山上的寂寞,迎着远处的鞭炮声汪汪直叫。毛世平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把无限的相思、内疚、孤独、寂寞化作一声声长长吆喝,那吆喝震彻山谷、震撼人的灵魂。

他也不是没有情。他36岁那年,妻子不幸因病离开了人世,从此,他只有跟树木做伴。常言道:“男儿三十一枝花”,36岁不正是花正红、花正艳的时候吗?然而,对于当时上有老、下有小的毛世平来说,已失去了再爱一个女人的条件,以后,小孩慢慢长大,也相继成了家。这时候,他也曾想再找一个女人做伴,然而林场本身就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他到哪里去找女人呢?他只能把自己的爱深埋在心中,和林子相依为伴。1988年,林业局一位领导得知毛世平的难言之隐,主动充当月下老人,约好双方国庆节见面。可是,这位“傻”场长却因为未完工的间伐林错过了赴约的时间,那女人觉得自己在毛世平的眼里,还没有几根木头重要,只好几声赞叹、几声埋怨地放下了这个念头。毛世平忙完了公事,心中一阵空虚。他好后悔,对着大山深处怆然地吆喝起来,那声浪带着他所有的爱,在林海中翻腾一阵子,也就永远地消失了。

当然,他更不是不懂得孝,他只是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去完成那份孝心。的确,自从他上山办林场那天起,他就很少回过家。就连他母亲垂暮之年,也未能去服侍几天。1976年冬,兄弟几次捎信:“母亲病危。”他想插翅飞回家里,可是,刚到半路,又因林场的一件急事被人请回山里,他想半夜赶回家中,却又因为一个场员得了急病,他只好将他先送进医院。就因为这种阴差阳错,当他赶到家里,家里已设好了灵堂。他扑倒在母亲的棺木前,眼泪像家乡那清泉汩汩直冒。

他回到山里,经常面对母亲坟地方向发呆,也经常面对林子莫名其妙地吆喝,那声浪充满了内疚、充满了惭愧,好像在问苍天、问大地、问山林、也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不就为了这片林子吗?就在他那吆喝声中,昔日三眼炮那不毛之地,变成了莽莽林海,一个绿色之梦已悄悄变成了现实;就在他的吆喝声中,一万亩林子已变成了家乡的绿色银行,小小的乡办林场已载入了林业建设史册。但是,也就在他的吆喝声中,当年毛世平的满头青丝已变成华发,高大挺直的身板已渐渐弯下腰去。他真的老了。不过应该看到,三眼炮年轻了,那碧波簇拥、绿荫如黛的林海就是他生命的延续、人生的延续、青春的延续。亲爱的朋友,也许在我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毛世平又在那林海中吆喝。无论那是喜的吆喝,还是悲的吆喝;无论那是甜的吆喝,还是酸的吆喝,都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对绿色的呼唤。如果这种吆喝不只是毛世平,而是千人、万人,整个沅陵、整个湖南、整个中国,那排山倒海的绿色吆喝一定会迎来更加壮丽的绿色世界。

爱河,流淌着一支歌

本来不想提起她的丈夫,但又不得不提起她的丈夫。因为她心中那条流淌的爱河,是碰到丈夫石头般的心,才打了一个拐,转了几道弯,弯得如此哭哭笑笑的。

1980年10月,为了满足当时正在通道某地工作的丈夫感情需要,她告别了父母,告别了故乡,告别了和她母女般情深的饶河学生,从万里之遥的乌苏里江畔来到了湘西南的侗乡--通道民族中学。

一间陋室,满眼陌生,唯一使她感到欣慰的是离丈夫近了。谁知她的丈夫并不希望她做一名优秀老师,而是一个“贤妻良母”。

她为难了。她多次想学着迎合丈夫,可是,性格生就了,想学也学不会。不久,他们的爱河中刮来了世俗的狂风,丈夫以她不会生孩子为由,拆掉了爱的小桥。

唯一的情感依托失去了,汤坚贞再也坚贞不起来了。她倾听着风雨桥头的风雨声,侗寨鼓楼的琵琶声,好像到处都在诉说一个不该发生的故事。

她恨丈夫武断,也恨自己冒失。她后悔不该让心中的爱河流进侗乡这块贫瘠的土地。她想爸爸、妈妈,想那白雪飘飘的故土和那些纯得雪花一样的饶河学生:“汤老师,您还回来吗?”“汤老师,别把我们忘了。”“汤老师……”

“回去,回饶河去,那里才有亲人,那里才有事业。”然而,她的决心是那样的脆弱,她的眼睛碰到了趴在窗口关注她的眼睛。那是侗家孩子的眼睛,小小的、圆圆的、黑黑的,充满了疑问,充满了爱心:“汤老师,您怎么啦?”“汤老师,您不喜欢我们吗?”

是呀,饶河的学生需要她,侗乡的孩子更需要她,有多少干渴的心田等待着她去浇灌呀。校方知道她很寂寞,让她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虽说这是一个最闹的班,但对于她,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也许就因为她孤身一人,也许就因为她已失去了一切,她心中的那条爱河已无法分出支流。于是,她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侗乡孩子的身上。他们上课在一起,下课在一起,白天在一起,晚上也在一起。一方是东北话,一方是侗乡语,尽管她的教学因语言的障碍带来了一些困难,他们的感情却很快交融在一起。说也奇怪,这群全校最闹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乖孩子,她心头的创伤也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渐渐愈合。

学生们怕她孤独,经常结伴来汤老师家做客,汤老师想知道他们的困难,经常去乡下家访。吊脚楼里留下了她的话语,凉亭鼓楼掠过了她的身影,风雨桥上印满了她足迹,石板路上洒落了她的汗水。她领略了糍粑的黏绵、泡茶的清香和米酒的甘甜,也看到了侗乡的落后、阿妈的辛酸和侗族孩子上学的困难,她没想到自己的班上居然还有五个缺父少母的学生。她看着那双不分四季的黄军鞋,看着那不分冬夏的家布衣,听着那生怕失学的抽泣声,她的心顿时被古老的侗笛吹得冰凉冰凉,被那古老的侗乡琵琶拨得又酸又麻。她深深地懂得,没有父母的滋味和没有丈夫的滋味同样苦涩。他们需要爱,需要妈妈那样的爱,和她需要儿女的情爱一样。

此后,学生们病了,她给他们买药;天气凉了,她给他们洗衣裤;学生们生日,她亲手为他们点燃蜡烛。为了让这位没有父母的同学感情上能够承受,她假借学校的名义每月给他五十元助学金,直到现在,他还不知道这慈母般的情爱就是汤老师给他的。记得有一次,小禹同学忽然得了重病,她带着几个班干部冒雨将小禹送进医院。医生以为她是患者的妈妈,通知说:“病毒性肺炎,请做好思想准备。”她望着小禹苍白的脸,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医生,她还年轻,不该是那样的。求求您,不论多少钱,我给您下跪了。”小禹出院那天,约了几个同学来谢汤老师,谁知一位同学却躲在一旁哭了起来,老师越问她哭得越厉害,逗得大家都哭了起来。事后老师才明白,她是想不得汤老师的处境,看不得她一天天消瘦的脸。

的确,她有病,而且是身患“顽症”。医生早就要她进行切除手术,可是她怕耽误刚刚走上正道的学生,一拖再拖……

终于,她倒下了,倒在一条泪河里,倒在一条爱河里。昏迷中,她依稀看到了流着老泪的爸爸和妈妈。醒来时,她看见了学生们送来的慰问信,还有罐头、糕点、山花、野果。有些冒失鬼还将侗乡的腌鱼、腌肉、粽粑也送来了。虽然此刻她什么也不能吃,她却愿意享用这纯真的情爱。

班主任病了,学生的精神支柱跨了,成天像丢了魂似的。一天汤老师从医院寄来一封信,学生们像吃了兴奋剂。聪明的班长从这一现象中得到了启示,他每天自编一封汤老师的来信安慰大家:“同学们,老师的病比昨天好一些了。”“老师的病比昨天又好一些了。”“老师今天可以吃东西了。”简直不可思议,这一封封假信居然成为这个失去班主任班级的精神支柱,这就是汤老师在学生心中的支柱,这就是爱心的力量。

就因为她这颗爱心,她所教过的每个班级都被公认为“优秀班级”,各科成绩和升学率总是在全校名列前茅。就因为她这颗爱心,多少没有条件读书的孩子走进学校,多少失足的学生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如今,她所带的高三毕业班又以平均4892分的优异成绩毕业了,这对于一个边远侗乡的民族中学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可是,越是这样学生们越离不开她,越是临近毕业,学生们越是怕失去她。于是,学生们总缠着她再去看看鼓楼、风雨桥,再去看看弯弯的石板路和古老的寨门,再去看看清清的小河以及河边那座浅浅的树林。或是唱一首歌、跳一段舞,或是静静地追忆一段用泪水和笑声编织的往事。他们知道,汤老师已是第三次允诺于自己的父亲了:“等这届学生毕业了,女儿就回来。”“等这届学生毕业了,女儿就回来……”她不能再让80多岁的老父亲失望了。

说实话,汤老师从来就没有打消过回北方的念头。她似乎又一次听到了父亲的呼唤,听到了父亲夜半更深时的喘息。可是,与此同时,她又想起了天天给她送热馒头的师母,天天给她唱白雪飘飘的女老师,给她做饭做菜的伙伴们,给她送侗锦的县委领导和侗家的阿爸阿妈,还有写假信的班长和纯净如玉的孩子们。

十年了,她失去了多少爱,又捡起了多少爱,奉献了多少爱,迎回了多少爱。离去是为了爱,留下也是为了爱。她不知怎样冲出这情感的网络。因为,她的周围总翻滚着一条爱的小河,小河中总流淌着一支爱的恋歌。

春樵回来了

“春樵回来了。”这声浪不是呼喊,不是喧啸,只是一种感应,在蔡家岗人的心里回旋了十个年头,至今也不曾消失。因为没有人想到,春樵从这片黄土地走了出去,还会重新回到这片黄土地;春樵从这道山梁走向都市,还会再度走向这道山梁。

说起刘春樵,也许好些人都把这个名字淡忘了。但是,只要有人踏上蔡家岗的土地,马上就会感觉到,这里的每一条小路都印满了他的足迹;每一座山峦都闪烁着他的身影;每一排浪花都涌动他的心血;每一株稻穗都结满了他金黄的汗滴。他曾经和姐妹兄弟们用锄头、钢钎挖出了一个崭新的蔡家岗,也曾经和父老乡亲们将昔日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举世闻名的粮仓。他用自己的心血染红了一本本荣誉证书,用自己的汗水涂亮了一枚枚勋章。“全军特等功臣”、“荆江分洪特等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就连毛主席和周总理亲笔题词的纪念碑上也闪亮着他的名字。

就因为他的贡献,就因为他对党的赤胆忠心,他先后担任过乡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出席了党的九次、十次、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连续三次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或中央委员。可是,就在他步入人生最辉煌的阶段时,他也步入了自己生命的秋天,加上他身患多种疾病,他不得不于1983年离职休养了。照理说,像他这样的功臣,这样的职位,他完全有理由、有资格,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住在省委大院里,报答一次妻子对他的操劳,满足一次孙子对他的期盼,度过自己安乐的晚年。然而他忘不了和他同甘共苦的父老乡亲,忘不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土地,那里有他挥过的牛鞭,有他杠过的犁耙,有他舞过的铁锤、钢钎、锄头,有他弯弯的小路、清清的建河,以及打湿过他头发的春雨、夏露、秋霜、冬雪。他要把自己的余晖汇入故乡的彩霞之中,要把自己的余热融入故乡的建设热潮。

“春樵回来了。”依然是那双胶鞋,那件黄军衣。

“春樵回来了。”照样是那顶旧草帽,那把用了廿多年的刮胡刀。

“春樵回来了。”还是那口常德话、地方音,还是喜欢听别人叫他“老伙计”、“刘伯伯”、“春樵哥”……

从此,春樵的那座小院成了蔡家岗的招待所、老龄办、信息库、联络点。哪家小两口扯了皮会来找他,哪家小孩上学遇到麻烦会来找他,哪家缺农药、少化肥会来找他,就是有人生病需要住院也来找他,因为“老伙计”有面子,“刘伯伯”熟人多,“春樵哥”肯帮忙。虽说他老伴有点心疼,乡领导有些过意不去,经常要乡亲们少麻烦点他,然而蔡家岗只有这棵大树,只有这座靠山,有些事只有找他才能解决呀。何况春樵又忙得情愿,累得心甘。这种要他帮忙的事也越来越多,不说别的,十年来,他亲自送人进医院就有一百多次。可是,这种“优惠”对他的亲戚却很难碰到一次。

他的亲戚和他妻子的亲戚组成了蔡家岗的两大家庭,算起来只怕有一百多人。自然,要他给小孩安排工作之类的要求也就多了。如果他想这样做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然而他没有这样,他觉得自己是为全乡人民回来的,不是单为家庭而来的,如果有了先例,所有的亲属都会来找他,蔡家岗的企业岂不成了刘家企业。就连他亲姐姐的六个小孩也没有得到特别待遇。

春樵回来了。乡里的领导当然很尊重他,重要的事情都找他汇报、跟他商量。可是他从不倚老卖老,居功自傲。他知道一个人的脚步很难踏出康庄大道,一个人的智慧很难形成大策,蔡家岗今天的事业是几代人的奋斗结果,他不在这里的时候,蔡家岗不也在日新月异吗?他生怕自己的言语代替了党委的共识,生怕习惯的思维干扰了年轻人的意识,生怕一次武断影响了蔡家岗的发展,每每这个时候,他都非常谨慎、冷静,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老党员的位置上。他懂得,生命的太阳每天都应该是新的,生命的太阳,只有冉冉上升的时候才更火热、更辉煌。

春樵回来了。他不想超越年轻人的步伐,但绝对想加快故乡的发展速度。他亲眼看到家乡人民在丰收的季节里,还捧着过去的饭碗;他亲口尝过家乡的甘蔗,不可能甜透90年代农民的心;他知道田里的草堆垒不起农村的经济大厦,稻草扎起的围墙经不起经济大潮的冲击。他们得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土地,他们不能让脚下的土地世世代代只会长黄豆、玉米、稻谷,它还应该长出金、长出银。

同类推荐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变奏

    变奏

    语言在生活中就像是寻求光的一种形式,使暗处闪亮或者使刺目的光变成柔光。诗在我这里,它对生活是一种矫正、一种修补、一种抚慰;同时,生活对诗歌,不仅是装着诗歌原材料的一种器物、一些媒质,也是一种引导、一种启示。我所说的生活既是生活的,又是诗歌的;而诗歌,既是诗歌的,又是生活的。我把这视作生活本身。形式上似乎是一种生活启发另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安慰另一种生活,实际上是两种生活融为一种生活。这就是我说的诗生活。
  • 环球文学朝圣

    环球文学朝圣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世界著名文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其有关文学故事,内容生动活泼,适合青少年作为课外读物阅读。
热门推荐
  • 血坠

    血坠

    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白垚和他周围的一起,他将如何面这突如其来的事故。
  • 呆萌天师:驱鬼路上桃花开

    呆萌天师:驱鬼路上桃花开

    言氏女,通阴阳,知两界,以除鬼捉妖为己任。以吾道心,证六界门,四象卫持,修罗界开,红莲之火,焚!一张黄符,驱走了厉鬼,却招来了桃花。姑娘,我愿为你冬暖被窝夏摇扇,求交往!让让,你背后有鬼!看呆萌女如何为驱魔抓鬼事业,发光发热!
  • 养蒙便读

    养蒙便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途奇遇

    仙途奇遇

    修仙之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短是对那些有灵根之人所言,长则是对我这种凡人而语。少年张有虎被父赶出家门强行修仙,一路跌跌撞撞遭遇各种离奇古怪之事,修仙之途爆笑连连……
  • 半夏田园

    半夏田园

    刻薄彪悍继祖母,很难对付;善良包子亲爹娘,必须改造;纵使生活一地鸡毛,也要努力把日子过好。喂,隔壁山头的将军大哥,能帮把我牛放一放吗?
  • 食材更养肤

    食材更养肤

    每个女性都想拥有细腻、光亮、有弹性的皮肤,因为它不仅带给人愉悦,还能让人产生亲近感。古往今来,“美人”的标准可能各不相同,但说起肌肤雪白、细腻,相信没有人会反对。《食材更养肤》(作者春纪)对传统中医食材养肤的理念及方法进行了详尽地介绍。
  • 青梅竹马,独爱金牌律师

    青梅竹马,独爱金牌律师

    小时候的他们,天真无邪,两小无猜。中学时代之后的她,却莫名的带着一种不知道是否被强奸的不安度过。在她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他就像是一束能够照亮所有黑夜的光,照亮她的世界。然而命运曲折,大学毕业之后,他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分道扬镳的两人,因为一些矛盾和误会,渐渐地失去了交集,当啸天集团总裁凌啸用柔情夺爱,当痴心男神韩潇然如护花使者般守在楚忆家身边,姚辰璋以为渐渐冷切的爱火在心中陡然重燃,为了独占她,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将她绑在了自己身边。她说过,她的一生,本该是和他一起度过。她不可以食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天营养百味:大众招牌菜

    天天营养百味:大众招牌菜

    《大众招牌菜》以市场为“风向标”,其选用的原料取材方便,制作过程简单易行,可使您快速掌握各项精要,烹饪出色、香、味、形俱全,且营养健康的家常菜肴。不论是娴熟的烹饪高手,还是初涉厨事的年轻人,都能以字导视,顺利操作,快速掌握菜肴制作的原理和精髓,真正体验到烹饪带来的乐趣。
  • 恶魔冥王

    恶魔冥王

    世界生来拥有罪恶如果这样的世界不允许我做个好人,那就成为恶魔吧然后在罪恶的世界里,只手遮天!
  • RELIGION

    RELIG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