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1883—1944),本名兆铭,浙江山阴人,客死日本。导致汪氏死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糖尿病的一再恶化。
中医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病”,认为其基本原因是肾阴虚。根据中医理论,肾阴虚的形成一是先天不足(如父母高龄怀孕),一是后天失养(常见房劳过度)。加之情绪长期抑郁,则病情更易发展和恶化。如果上述因素同时存在,再高明的医术也将无可奈何。汪氏兄弟姐妹共10个(包括同父异母),他排行最末。出生时父亲已62岁,母亲31岁。据说自幼温驯好学,备受宠爱。但后来随着父母去世,家道中落,常是以泪洗面,养成好静而柔弱的性格。汪氏一生可谓坎坷,经历了清末、北洋军阀和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他凭借才思敏捷和口若悬河,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器重与信任。因而在孙中山去世后一度当上了“党主席”。虽然如此,自视甚高的他在与蒋介石的长期明争暗斗中却始终处于劣势。政治上的灰心与失意,更促使他在生活中寻求慰藉。他一表人才、风流倜傥,曾与多个女子有着暧昧关系。如此先天不足,后天又失于调养,不重摄精,年仅不惑就得了糖尿病。当时虽然得到法、德等一流专家的精心治疗,却始终未能控制病情,以至屡屡发作、日渐恶化。主要原因就是内忧外患的形势和狭隘刚愎的性格,造成了他持续难解的心理压抑。1935年,汪精卫因对日妥协,在南京被刺而连中三枪,这对他来讲更是雪上加霜。当时由德国医生诺尔和中国医生牛惠霖动手术抢救。因失血过多、体力不支,终未能取出肋后的子弹,留下来隐患。这时年过半百的汪精卫虽看上去仍是风度翩翩,但已是伤病交加。糖尿病之外,又将胆囊炎、肾结石、心律失常及肝病集于一身,不得已赴德国疗养了近一年。
西安事变后汪精卫回国,因散布“亡国论”受到举国共谴。遂于1938年底流亡越南。终日郁郁寡欢、心神不定,用他自己的话讲,“其孤独终生难忘”。1939年在日本扶持下返回上海成立“政府”,虽“日理万机”却换得国人皆骂,连胞兄也斥责并声言绝不为虎作伥。众叛亲离,惶惶不可终日,糖尿病再次发作并加重,汪精卫被送往南京的日本陆军医院接受治疗。1944年2月,汪精卫因糖尿病控制不理想而出现下肢麻痹的神经末梢病变,并继发感染而发热月余不退、卧床不起,遂急送日本名古屋医科大学救治。同年11月初,为躲避美机轰炸,移至无暖气设备的地下室。翌日即因合并感染而急剧恶化,高烧达40℃,呼吸困难,终于不治而亡。
纵观汪精卫一生的患病情况,虽然从发病到每次发作接受的都是当时法、德、日等一流的治疗,但由于先天不足而后天失于调养,始终没有能够理想地控制。先天因素无法选择,后天因素却是可以掌握的。其中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即所谓综合治疗方案——“四架马车”:运动、饮食、教育和药物,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可偏废。人们往往对药物治疗比较重视,而忽视其他几方面。随着糖尿病教育的不断开展和深化,患者对饮食和运动也逐渐重视起来了,但是对属教育范畴的心理因素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现代研究证实,心理障碍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抑郁和焦虑。这一点在汪精卫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有机整体,糖尿病可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又会影响糖尿病代谢控制,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糖尿病人多具有情绪压抑、自卑、心胸狭窄、倔强、急躁易怒等特点,要想克服性格缺陷、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只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即在合理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有关医学知识教育和心理咨询,患者本人也应该学会不断调整自我心态,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虫证
我们小时候,经常吃一种类似八宝糖的药,圆锥形,淡淡的黄颜色,入口很甜。那时候不知道是药,当作糖来吃,每次吃的时候,都是一种享受。吃过这种药,经常会在大便里发现虫子。后来妈妈才告诉我,这是打虫子的药。
后来出现了“两片肠虫清”,就吃两片,虫子就下来了,感觉很神奇。
再后来,好像肚子里的虫子少了,没有了,原因是蔬菜水果都打了农药,虫子被杀死,连虫卵都没有了,也就不会被吃进肚子里。
虫证是指一般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蛔虫、蛲虫、绦虫。
蛔虫是因为吃了不清洁的生菜,或手没有洗干净,而将虫卵吞进肚子里。有蛔虫的孩子表现出食欲不佳、肚子疼、鼻子痒、夜间咬牙、脸颊上长虫斑。肚子时疼时止,有时肚子上凸起包块,有时蛔虫钻入胆道内,孩子就会疼得严重。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食欲不好、脸上有斑点,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检查是否有蛔虫。
蛲虫俗名白线虫,导致肛门发痒,夜晚尤其厉害。还有食欲不佳、夜惊、失眠等表现。
绦虫则是多由吃了带有绦虫卵的猪、牛肉而得。感觉腹部不适、消瘦、贫血,有时大便时会排出像韭菜叶宽的白色虫片。
药方及注解
1.驱钩虫茶
马齿苋20克、食醋100ml。
用法:将马齿苋放入容器中以沸水冲泡,10—15分钟后冲入食醋,搅匀。每日1剂,临睡前代茶饮服。
功效:解毒,杀虫。适用于钩虫病。
2.榧子茶
榧子30克。
用法:将榧子先炒香。每日30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连用5—7天。
功效:杀虫,消积,润燥。适用于钩虫病、蛲虫病。
3.白木耳茶
白木耳100克、白糖200克。
用法:白木耳开水浸泡后加入白糖。每日1次,每次服用20克,取汁代茶饮。
功效:杀虫。适用于蛲虫病。
4.葫芦茶
葫芦干品30克。
用法:上药加沸水盖闷取汁,即可代茶饮。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功效:解毒杀虫。适用于滴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5.乌药槟榔茶饮
乌药9克、槟榔1个。
用法:上两味药加水碾磨成浆。以温开水冲饮。
功效:杀虫镇痛。适用于虫积腹痛,腹痛难忍,动则痛剧,可感腹内肿块上下滑动。
6.椒梅茶
花椒50粒、乌梅3—5枚。
用法:将花椒捣碎,与乌梅同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温中,安蛔,止痛。适用于蛔虫性腹痛,胆道蛔虫病。
7.薏苡根茶
薏苡根25克。
用法:将薏苡根洗净,切片,沸水400ml冲泡,盖闷15—20分钟。取汁代茶饮。
功效:清热,健脾,杀虫。适用于防治蛔虫病。临床上用于驱蛔虫,服后即能排出蛔虫,缓解腹痛。泡水代茶饮,可经常除去肠道蛔虫,对身体无不良反应。
部分药材简介
马齿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花、死不了、长命花、五行草。田间、路旁、原野、庭院随处可见,适应能力极强,生命力旺盛。入菜营养丰富,很受老百姓欢迎。中药名为马齿苋、马齿苋子。有“天然灭菌素之称”,是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腹泻的常用药。全草入药,味酸性寒,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种子入药,味甘性寒,清肝、化湿、明目。
脾胃虚寒、肠滑腹泻者、便溏及孕妇禁服。禁与鳖甲、胡椒同用。
食醋:醋是老百姓过日子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酿造醋又可分为用粮食等原料制成的米醋,用饴糖、糖渣类原料制成的糖醋。人工合成醋又可分为色醋和白醋,白醋可再分为普通白醋和醋精。醋以酿造醋为佳,其中又以米醋为佳。
味酸而醇厚,液香而柔和,酸味纯正、香味浓郁、色泽鲜明的醋是好醋。
榧子:别名彼子、榧实、柀子、玉山果、赤果、玉榧、香榧、野杉子。
味甘性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痔疮。用于治疗钩虫病、丝虫病。
食过多滑肠。脾虚泄泻及肠滑大便不实者慎服。反绿豆。
白木耳:有“菌中之冠”之称的白木耳又名银耳,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是名贵营养滋补佳品,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以干燥、黄白色、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
味甘淡性平。无毒。归肺、胃、肾经。滋阴、润肺、养胃、生津。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补脑、养阴清热、润燥,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温补的人是良好的补品。能去除黄褐斑、雀斑,还是一种减肥食品。银耳药性作用缓慢,需久食才有效。
风寒咳嗽者忌用。变质银耳不能食用,严重者会发生中毒反应。
白糖:白糖最好不要生吃,因为在储存、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细菌和螨虫,食入后会导致腹痛、腹泻、咳嗽甚至气管炎、肺炎。应高温加热3—5分钟再食用。
味甘性平。润肺生津、补中缓急。用于肺燥咳嗽、肺虚咳嗽、津液不足、口干燥渴、脾虚腹痛、饮酒过度、胃气不和。低血糖人群宜食。
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糖(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瞬间低血糖现象,是可以补充糖分的)。痰湿偏重者忌食。肥胖症忌食。晚上睡前不宜吃糖,容易损坏牙齿。食糖后要漱口刷牙。
葫芦干品:别名葫芦壳、抽葫芦、壶芦、蒲芦。利尿、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腹水、颈淋巴结核。葫芦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葫芦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
葫芦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还可治面目、四肢肿,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痈疽恶疮。葫芦壳药用价值最高,味甘性平无毒,用于消热解毒,润肺利便。陈年的葫芦壳疗效愈高。
乌药:别名鳑魮树、铜钱树、天台乌药、白叶子树、香叶子。
味辛性温。归肺、脾、肾、膀胱经。抗菌、抗病毒、保护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行气止痛,温肾散寒。顺气、开郁、散寒、止痛,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治气逆胸腹胀满、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特点是得温可缓解。也用来治疗尿频、遗尿。
气虚及内热证禁服。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槟榔:别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
气虚下陷者禁服。多食损坏牙齿,并会中毒。
花椒:别名香椒、大花椒、青椒、青花椒、山椒、狗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又称麻椒。花椒做菜作为辅料,可以去除肉类腥气,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虫。
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脾、胃、肾经。入药能使血管扩张,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证;外治湿疹瘙痒。烹调绿豆芽、白萝卜、冬瓜、莴苣、菠菜等凉性或寒性蔬菜或肉类时,最好加点花椒。
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应吃点花椒。孕妇、阴虚火旺者忌食。夏季不宜多食。
薏苡根:别名打碗子根、五谷根、尿珠根。味苦甘性寒。无毒。归脾、膀胱经。清热、利湿、健脾、杀虫。治黄疸、水肿、淋病、疝气、经闭、带下、虫积腹痛。
煮服堕胎,所以孕妇千万不要服用。
链接贴士
虫证预防
大多数寄生虫病都是经口感染,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是经皮肤感染。而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等由蚊子、白岭等吸血昆虫传播。预防寄生虫病要做到:
1.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坚持饭前便后洗手。
2.防止“虫从口入”,不喝生水,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虾、蟹,不吃米猪肉(即病猪肉),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3.避免手、脚等处皮肤与有钩虫丝状蚴潜伏的潮湿土壤、农作物接触。
4.在血吸虫病疫区避免接触疫水。
5.查治病人和病畜。
6.保护好水源。
7.改善环境,防蚊灭蚊、杀灭白岭等传播寄生虫病的昆虫。
疮疖
疮疖是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多因天气炎热、烈日暴晒、感受暑毒蕴阻于皮肤,或生痱子后被抓破感染所致。疮疖一般多发生于夏季,任何部位都可发生。而以头面、背及腋下为多见。其特征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脓出即愈。其病因病机为外感热毒,或湿热内蕴,热毒不得外泄,阻于肌肤所致。
中医说“膏粱厚味,足生大疔”,意思是经常吃油腻厚重的食物,足以使皮肤出现疔疮疖肿。这是因为油腻厚重的食物可以导致身体的湿热内蕴,为疔疮的产生奠定了内在的基础。
药方及注解
1.银花露茶
金银花50克。
用法:沸水500ml,冲泡30分钟,取汁饮用。代茶频服。
功效:消热,消暑,解毒。适用于防治暑疖。
2.银花绿豆茶
银花30克、绿豆、甘草各3克。
用法:将上药同加沸水冲泡,取汁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适用于防治暑疖。
3.马齿苋茶
鲜马齿苋30克(干品20克)。
用法:洗净加沸水适量,冲泡代茶。每日1剂,不拘时当茶频饮。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适用于疔疖疮疡,痈肿丹毒。
4.芙蓉花茶
芙蓉鲜花30—60克(干花减半)、冰糖15克。
用法:将芙蓉花加沸水冲泡,取汁加冰糖溶化。代茶频频饮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疮疖、痈疽、肿毒等证。
部分药材简介
金银花:见附录一(第236页)。
绿豆:又叫青小豆,古名菉豆、植豆,既是粮食又是蔬菜,有“济世之食谷”之说,李时珍称其为“菜中佳品”。味甘性凉。归心、胃经。清热解毒。主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药物及食物中毒。绿豆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过敏、抗菌、抗肿瘤、增强食欲、保肝护肾。“绿豆衣”清热解毒,消肿、散翳明目。
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用。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甲状腺机能低下者忌多食。
甘草:是一种补益(亦称补虚药)。处方名甘草、生草、生甘草、炙草、炙甘草、草梢、甘草梢、生草梢等。味甘性平。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滋咳润肺、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百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
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润肺和中,补脾益气。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过食引起高血压、水肿、心律失常、肌肉无力。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芙蓉鲜花:见附录一(第238页)。
链接贴士
疮疖的其他治疗方法
1.牙膏涂抹:夏天小孩长了痱子、疮疖,痛痒难耐,用牙膏代替香皂洗澡,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2.白果搓擦:每晚洗脸后,用切开的白果仁平面搓擦患处,边搓边削去用过的部分,连用7—14日,痤疮可愈。
3.老茶树叶涂抹:老茶树叶研成细末,另煎取浓茶汁将细末调匀,涂于患处,每日3次,治带状疱疹。
4.葱白蜂蜜:葱白捣成泥,加60克蜂蜜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治未破的疖痈。
5.蛋清:用茶水洗净患处后,用医用药棉吸足蛋清敷于患处四周,疮疖尖顶部外露,每日2次,可使疖肿消退。
6.蜂蜜柏叶:适量鲜柏叶捣成泥,加入适量蜂蜜,拌匀敷在烂疮上,有愈合作用。
7.黄豆明矾:用温水浸软黄豆,加少许明矾一起捣烂成糊,涂患处,治痈疮。
8.韭菜芹菜:50克韭菜、30克芹菜,洗净捣烂,涂患处,每日1次,对疔疖有疗效。
9.苦瓜:鲜苦瓜捣烂或用苦瓜叶绞汁涂于患处,可治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