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规模宏大,又是一边写作一边即在亲友中传抄、流行,因而就有可能出现前后未能衔接上的情况。比如——《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写完没有?《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最后一节是这样的:
这里宝玉正看着打络子,忽见邢夫人那边遣了两个丫头送了两样果子来与他吃,……(宝玉)一面叫他两个坐下,一面又叫:“秋纹来,把才拿来的那果子拿一半送与林姑娘去。”秋纹答应了,刚欲去时,只听黛玉在院内说话。宝玉忙叫“快请”。要知端底,且听下回分解。这回的末尾,是黛玉在院内说话,宝玉忙叫“快请”,然后就是著书人说的“且听下回分解”。可是,下回一开头却是“话说贾母自王夫人处回来,见宝玉一日好似一日……”与前回是毫无关系的。
照理说,黛玉既然来了,宝玉把她请了进来,两人应该有一番话说。但是,各种版本的《红楼梦》,这里都缺乏衔接,对宝玉请黛玉“进来”后的情节没有交代。显然,这里有一节缺文。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节缺文?没有任何版本对此有说明或猜测原因。那么,只能推测是作者没有把它写完。可是,作为“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之作,不应当有此疏忽;因为只要在第三十六回开头处哪怕只写“黛玉看见宝玉,忍不住又落了泪,两人于是说了半晌话。这里不细表”这样一句文字,也算是一种交代。于是,就有另一种可能,即《红楼梦》此处在流传的过程中有遗失的章节,而究竟遗失了多少?或是什么原因造成此处有缺失,大概是不可能解开的谜团了。
对此处的缺文,阅读者总是会抱之遗憾的。所以,一些红学研究者对这里的缺文,努力进行研究,力求揣摩出大意,以使故事情节的完整。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一书中对此节缺文即有如下之说:
因为前后文都有,所以这一段缺文的大意,并非全不可知。……上回写宝玉挨打之后,黛玉来看他,只说了两三句话,便被凤姐来岔断,黛玉含意未申,便匆匆去了。后来宝玉送帕子来,黛玉因情不自禁,题了三首诗。本回黛玉看众人进怡红院去,想起自己的畸零而感伤。《红楼梦》写钗、黛喜作对文,宝钗看金莺打络子,已有了一段文字,则黛玉之来亦当有一段相当的文字。况且“通灵玉”是极重要的,宝钗的丫头为宝玉打络子,为黛玉所见(依本回看,莺儿正打络,黛玉来了),必不能默然无言的。所以这次宝黛谈话,必然关照到两点:(1)黛玉应有以报宝玉寄帕之情,且应当有深切安慰宝玉之语。(2)黛玉见人打络子,必然动问,必然不免讥讽嫉妒。
俞先生在这里所作的分析和猜测,应该说是言之有理的。今后为《红楼梦》作整理校订者,应当在这里加上一小段话,弥补该书缺文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