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15

第15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2)

云中书院大同府属书院。原址在大同城内西北隅大同府署之东,明嘉靖四十年(1561)巡抚大同都御史陈其学撤公署创建,因大同古称云中,故名。嘉靖四十三年(1564)后任巡抚大同都御史张邦彦增益之,巡守大同兵备道任惟钧赞助之,诸官吏共同促成之。“中为教思堂,左右为斋、为号,教日有程,月有课,膏槠有给,诵讲条教有成规,且择其乡之贤者师之。御史陈文燧以云中陬塞载籍稀少,捐赎锾购晋府善本置院中”。明末书籍散失,院宇亦倾圮。乾隆四年(1739)因添设营员将书院移设在左营游击署。

云中书院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府嘉祥义在大同府署之西,利用已撤银亿库大使署旧址,捐廉俸重建,仍名云中书院,而志其地。有大门3楹,二门1楹,讲堂3楹,东西厢房各2楹。堂之西北有书室3楹,又西北1楹为庖湢所室。前东西各5楹,仪门外东西各3楹,为号舍。每岁知府率所属县捐俸,以为脩膳膏火之费。但书院规模虽备而地势退缩,文风不振。

云中书院道光四年(1824)知府崔允昭认为其地不善,将书院与经历司衙门互易地址,移建于府治之东,亦名云中书院。易后新建肄业斋舍,计有大门3楹,二门2楹,讲堂后斋,东院之书房,西院之小轩,皆仍其旧。其讲堂之东新建肄业斋舍1院,四面花栏,周以游廊。而东院之南复造对厅3间。其地颇有生趣,所谓光风霁月,襟怀近里,风貌今非昔比。书院经费由九属县捐置。光绪三十一年(1905)大同知府刘瀛在云中书院创设大同府中学堂。其址今为大同市一中。

有《云中书院碑记》,周斯盛撰写。

《云中书院贮籍碑记》,陈文燧撰写。

《云中书院碑记》,邵树本撰写。

《移置云中书院碑记》,崔允昭撰写。

平城书院光绪十年(1884)知府丁体常筹建书院,始拟平城书院名目,暂借云中书院部分屋宇权作生童肄业之居,一俟经费筹足再行择地创建。将大有、常平二仓徽谷禀准出粜,得钱1394千文,复捐银100两,共合成本钱1500千文发商生息,以备月课奖赏之需。两年后所有发商存款连生息凑成本钱2100千文,岁入生息钱210千文以作膏火,其月课奖赏由官捐给。清光绪十二年(1886)大同县知县徐永吉禀呈筹建县立书院,知府批准平城书院为大同县属书院,同年在大同县署东择址建成。今为大同市二中所在地。

务学书院院址在大同城内西南隅,为明代分封在大同府的藩王广灵王第三子镇国将军朱仕玳创办。明孝宗朱佑樘御赐书籍,并御题匾额曰“务学书院”。明弘治八年(1495)朱仕玳以御赐书籍构书院贮之,此书院专为玳府宗室子弟就学。后来务学书院与其他王府书院一样不再以讲学为主,而为藏书院,明末废。

古川书院(丰川书院)在原大同府(今属呼和浩特)光绪十二年(1886)归绥道台安祥建于归化城北门外庆凯桥西太平召前。生童系汉族子弟,故亦称汉学。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吴凤鸣曾出任过丰川书院山长。光绪二十八年(1903)书院改为归化中学堂。清末为归绥府中学堂,今为呼和浩特一中。

注:归绥道是清朝时山西的四道之一,道台衙门在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清代山西的另外三道是冀宁道、雁平道和河东道,道台衙门分别在太原府,代州(今代县)和运城。

最早的时候,以大同府的归北营设归化城厅,朔平府从大同府分出后归化城隶属于山西朔平府(府治在山西右玉县)后来将归化城厅分设归化城厅、萨拉齐厅、托克托城厅、清水河厅和和林格儿厅,称为山西的“口北五厅”,又取归化城和绥远城之名设立归绥道,辖口北五厅,道台衙门驻归化城,归化城为“首厅”。其后朔平府分出宁远厅给归绥道,大同府分出丰镇厅给归绥道,合称“口北七厅”。民国三年(1914)实行了“晋绥分治”,归绥道分出山西,另建绥远特别区,后改绥远省。1954年绥远省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化城和绥远城合并为归绥,1954年改称呼和浩特。

暖泉书院在原大同府蔚州(今张家口蔚县)城西30里暖泉镇。至正年间(1341—1368)元工部尚书王敏建。王敏,蔚州暖泉人氏,曾在元朝任甄用监丞,掌管皇室仓库出纳之事。元惠宗至正年间(1341—1370)升为工部尚书。王敏一生勤勉好学,为培养家乡人才,希望他们在科举中夺魁,特建此书院。蔚县暖泉镇以镇中心有一眼三冬不冻的泉水而得名,书院亦因此而得名。整个书院以泉为胜,暖泉书院的妙处就在于把书院与泉水有机结合,体现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寓意。书院内还建有凉亭,下砌八角井,井内泉水流淌,不断地向亭内散发着清爽之气。凉亭上嵌一副对联:“五六月中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凉亭之凉与书声之朗。书院东北角建有魁星楼,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拾级而上,极目远望,但见南山一带,岚翠欲滴,云霞变幻。暖泉书院开京西书院之先河,迄今还保存比较完整。

浑源县(原浑源州)

恒麓书院(初名恒麓书院,改建为步云书院,再改为恒麓书院)

恒麓书院旧有恒麓书院,地址在州衙东面,始创年代无考,废毁既久。乾隆十九年(1754)知州龙云雯重新修建,未竟离任而去。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州桂敬顺继成之,“中为斋,曰‘崇古’,以施教授;后为堂,曰‘仰止’,祀前知州刘毓嵒;两旁为诸生号舍。规模粗具而经费无措,士子家各为塾,塾各为教,不获群萃”。乾隆三十六年(1771)刺史严庆云改恒麓院址为义塾。乾隆五十八年(1793)以书院遗址建养正书塾。

步云书院乾隆三十六年(1771)知州严庆云改原恒麓书院院址为义塾,倡捐俸银400两,而别建书院于城东门外,名“步云书院”。

恒麓书院乾隆四十四年(1779)又将步云书院改名为“恒麓书院”,并“廓其规制,筹其度支,聘其有文行者为之师,使邑之秀良以时肄业。师生脩膳膏火皆有常资,士藏修息游之具备矣”。共修学舍56间。光绪年历任知县又增加经费,共有经费2600两,脩膳膏火等费由原捐生息项下动支。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恒麓书院改为高等小学校,1937年日军进入浑源县城后将恒麓书院院址焚毁,现无遗迹。

有《恒麓书院碑记》,桂敬顺撰写。

《创建恒麓书院碑记》,蒋重勋撰写。

《增置恒麓书院经费记》,栗毓美撰写。

翠屏书院在城南7里翠屏山腹部,下临悬空寺,现在的三清殿就是其遗址。目前,三清殿内的文昌阁,便是当年翠屏书院的遗物。为金代状元刘撝、尚书右丞苏保衡讲学处。不知废自何时。

凤山书院在浑源城西北7里凤凰山下,神溪村东南吕律神祠东北一角,现在遗迹犹存,明代正德年间本州人士礼部司务孙聪创建凤山书院,并修建了十二景,曰凤鸣亭、翠微楼、得月轩、秋香圃、藏书窟、鼓琴洞、弈棋台、钓鱼矶、碧水窦、彩云岩、金鱼塘、瑞莲池,被人们称为最优美的地方。此后二百余年凤山书院科甲及第者众多。至清代,凤山书院开始没落,乾隆年间时任知州探访时,书院已废。

有《凤山书院十二咏》。

石溪书院在州治北7里,明正德六年(1511)右副都御史石玠巡抚大同时建,集诸士子讲学其中,后废。

左云县

宝凤书院为明代所立书院。据清雍正七年(1729)《左云县志》记载:书院在城隍庙东,即今北岳庙街东端。书院经费由大同左卫拨给,不足部分靠学田补足。顺治六年(1649)清军屠城时书院被焚,之后左云一直没有恢复书院,由学宫取而代之。清乾隆二十七年(1688)重建书院,仍名“宝凤书院”。

广灵县

延陵书院院址在城南门内路东。清雍正二年(1724)知县杜坦就原察院废址修建,名“延陵书院”,以汉高祖曾封爱子于代郡,置延陵、平舒二县而得名。有大门1楹,二门牌坊1楹,东西厦房6间,过厅3间,正厅3间,东院正房3间,东厦房4间,厨房1间。乾隆年间知县朱休度,嘉庆年间知县孟毓灅、王利亨,道光年间知县刘墨庄,咸丰年间知县张怀堃均相继进行修葺,增建号舍讲堂东院南北二所。有文童生、武童生8名,廪膳生、增广生各20名。多为商贾大户簪缨之家子弟。经费: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郭磊劝捐恤儒田300亩;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县陶淑详明变价银550两交商生息,以为束脩膏火之费,其不敷者现任知县垫捐。历年积存经费银1100余两生息无多,不足以办学,因此时办时停。光绪元年(1875)知县崔丹桂将宝峰寺变卖树价拨银300两,义学经费项下拨银200两,又从文昌会拨钱1500千文,所有新旧银两按市价易钱,共得钱5500千文,除用外以5100千文发商生息,内当行存钱1100千文,货行存钱1100千文,缸行存钱1100千文,油行存钱900千文,店行存钱900千文,均自光绪二年(1876)为始,按月九厘行息,不计闰月,每年共生息钱550千800文,作为山长脩膳、士子膏火、奖赏、宾兴会及生员一切经费。光绪二十九年(1903)延陵书院改设为学堂。

阳高县

云阳书院院址在县城内东街。咸丰六年(1856)知县杨立旭捐银并号召乡绅富商捐钱9000余吊,创设云阳书院。所余钱发商生息,以佐书院经费。后任知县陆续捐俸资助,使书院一直坚持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学堂。

天镇县

培风书院院址旧在城北2里培风堡,故名。乾隆十八年(1752)知县张坊创建,并立朱子祠,计有讲堂3间,东西五经房6间,二门1间,号舍24间,大门1间,厨房马棚各1间。书院以宣扬朱熹之学为宗旨,塑朱子遗像于堂内,以“使离经叛道之志不敢萌,是非异同之说不敢争,将以讲鹅湖、鹿洞之规,接杏坛、邹峰之传,而明真儒之大道”。延请江西进士刘存吾、浑源孝廉张帝钦等相继讲学于书院。时有生员22名。知县张坊拨地5顷11亩1分,官绅士民捐以田租为入费。地41顷51亩3分,知府批地7顷81亩1分,后因书院坍塌,乾隆三十三年(1768)书院迁于城内。

有《培风书院碑记》,知县张坊撰写。

紫阳书院原名培风书院,乾隆三十三年(1768)知县朱宗洛迁书院于城内慈云寺左,仍奉朱子于内,易名为紫阳书院,取“教自苏湖而始备,道自紫阳而大明”之意,以明继承朱学之志。

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朱安国复移建于县署之东北酂侯祠,仍名紫阳书院。原有膏火地22顷47亩2分,岁收租102石2斗5升。乾隆五十四年(1789)又拨入银19两;咸丰中知县沈宗诚增设谷租14石8斗;同治十年(1871)朱安国将养廉官地租19石3斗1升5合,垦荒官地租16石4升7合捐入书院,连前共租83石有奇。又官绅士民捐制钱2668千800文,发商息本制钱4333千334文,按年一分生息钱400千334文,以充经费。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高等小学校。

有《移建紫阳书院碑记》,知县朱安国撰写。

灵丘县

太白书院院址在县治东南,乾隆四年(1739)知县何瞻汤就参将署遗址创建,有前后两院,前院有讲堂3间,东西厢房各7间;后院有书室5间,左右廊庑4间。前院讲堂东有文昌阁一座,外设大门照壁,周围墙广40丈3尺,菜圃在内,厨房马棚俱备,额题“太白书院”,因其境内有太白山而名之。道光九年(1829)知县于吉中重修。道光十七年(1837)知县苏元峨筹捐制钱2300千文发商生息,除历年动支外积至咸丰三年(1853)共存制钱3900千文。旋因支应兵差,修理城垣,挪用无余,无法延师课士,书院日渐倾圮。同治二年(1863)秋雨浩大,遂将房廊斋舍全行倾塌。光绪七年(1881)知县雷棣荣劝捐重修,仍按旧式规模,修缮完整,尚无力延师。光绪九年(1883)知县陈守中捐钱100千文,复劝众绅筹垫钱200千文,交代后任穆长椿以给脩膳膏火等费,惟此捐垫恐难为继,拟俟河工告竣,于堤旁淤地招佃纳租,按年提归书院100千文或200千文,以期永远之计。奈地租微薄,仅可提钱50千文,穆长椿每年垫钱30千文,共钱80千文作为脩膳,其膏火奖赏再由田官捐给。光绪十七年(1891)知县到任整顿书院,苦无经费,遂将缸行每年致送署内规费钱90千文,移归书院,作为常年经费,归绅经理。河滩淤地租银暂由河工局每年提钱100千文,以为常年经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即就此款开办。

有《创建太白书院碑记》,何瞻汤撰写。

《重修太白书院碑记》,于吉中撰写。

《筹捐太白书院经费碑记》,苏元峩撰写。

3、朔州市

朔城区

朔州书院朔州州属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州治北街创办。不久废。

鄯阳书院咸丰八年(1858)城内北街建巡抚巡台一所,后将巡抚巡台改建为鄯阳书院。同治十一年(1872)知州姚官澄倡议脩膳膏火等费均由各行户捐给。同治时汾阳举人冯应寿任山长,后朔州人李恒任山长多年。书院生徒经甄选进学,课教儒学经典、朱程理学、八股制艺等,偏重课试。州府资助科考经费。光绪二年榜眼王赓荣官至知府,以病归乡后曾任书院主讲,本州知名人士不少出于该书院。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高等小学堂。

右玉县

恒阳书院为原朔平府属书院。

玉林书院亦称华林书院。当时的朔平府治在右玉县,因此为朔平府属书院。书院在城内东北隅,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创建,后圮。道光十七年(1837)知府张集馨捐俸银300两,并得绅商捐助,改建城东旧宫廨而成,以为全府生童肄业之所。书院规模宏敞,有门楼,联曰“昆山洁玉;桂林一枝”。还建有牌坊、金水桥、过厅、讲堂及东西厢房等。讲堂前张集馨题联:“灵秀蕴山川,看此间岭复溪回,定生人物;科名关德行,愿多士金贞玉粹,不仅文章。”

恒阳书院原玉林书院。咸丰年间(1851—1861)捐款重修,更名为恒阳书院。同治十二年(1873)知府清安再次重修,并存入当行本钱2900千文,每年发商生息钱348千文,又从杀虎口关税中每年续捐白银100两,右玉城当行捐银30两,以充经费。光绪初连年灾荒,列强侵略,国库空虚,经费截留,致使书院一度停办,直到光绪十二年(1886)知府毓铭复又捐款重开书院,因经费不敷,饬朔州认捐常年银80两,右玉、左云二县各认捐常年银50两,平鲁县认捐常年银40两。使书院延续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朔平中学堂。1918年改为山西省第七中学,1937年毁于日寇兵火。

平鲁区(原平鲁县)

固山书院

平虏书院院址始建于平虏卫东门内道北,明嘉靖五年(1526)设卫学,始称平虏书院。嘉靖三十七年(1558)移建于卫署东。崇祯十三年(1640)卫守备申鼎钦、教授许可贤重修。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本书以生肖猪为中心,从猪的进化过程,不同种类的特性等自然属性。到猪文化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地位等,以及猪文化与天象星宿的关系。与猪有关的成语,俗语,传说,谜语等,还包括与猪有关的逸闻趣事。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属猪的名人,和猪年大事记。内容全面详实。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热门推荐
  • 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

    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

    成长,是首特别的歌,从懵懂无知到情窦初开,从青涩少年到学有所成,一路走来,成长,带给我们多少感动与回忆,激情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当岁月流沙般泻过,当昨天已成为过去,多少如歌的感动在我们的心底徘徊,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本书汇集了几百个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以成长感悟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回味,有所感动…… 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带给你对成长的最美好的回忆!
  • 夫人在上:妻奴养成

    夫人在上:妻奴养成

    人人皆知药王谷小公主师仙仙乃是天下第一神宗门少主凤帝修的未婚妻奈何心智不足智商有余,想欺负她的人比比皆是。可!“啊啊啊,师仙仙你对我们干了什么?”众女狂嚎,四肢不能动弹浑身发痒想挠不能挠。师仙仙呆呆的抬起头,认真的说“小修修说了,你们老盯着他,他不高兴,让我把你们用药放倒。”众女狂喷老血。盯着她们爱慕的男神有错吗!!
  • 北方冬天又下雪了

    北方冬天又下雪了

    感觉自己很幸运,因为自己在最对的时光里遇到了最对的你;也要谢谢你,让我在最对的时光里遇见了他;还有,对不起。非常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为我做的免费小说封面,没封面的童鞋赶紧去吧,百度“墨星封面”
  • 死神之并蒂双生

    死神之并蒂双生

    如果.......你要的是无尽权力,至高无上,我帮你如果.......你要的是双手干净,不染鲜血,我替你如果.......只要是你想要的,我一定不择手段为你得到。因为,你是我最爱的......哥哥啊。前期有BG倾向,但是要坚信,瑶子是腐女~~~本文耽美向,人物万般崩坏,雷者勿入。孩子们,记得留言给瑶子做动力哈
  • 九尾玄鸣

    九尾玄鸣

    警察局无所事事的小警官意外结识拥有特殊能力的女孩,可是渐渐发现,这女孩居然不是人……
  • 都市血狼

    都市血狼

    背景显赫的他,被仇杀被背叛,被迫远走他乡!六年后,重返都市解决当年所有恩怨,直至笑傲华夏!富可敌国的财富,一身不俗的武功,杀人于谈笑之间!刀锋所指之处,无坚不摧!
  • 工作重在到位

    工作重在到位

    由墨墨编著的《工作重在到位》一书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工作到位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纵向、横向比较,正反面比照。一书在手,囊括企业工作中的诸多重要版块,既适合员工品读,也可供管理者参考。《工作重在到位》在阐述道理的同时,还精选了大量著名企事业单位、商界领袖以及生活中具有警醒意义的经典案例,成功的、失败的、到位的、不到位的、概述型的、深度分析型的,甚至还有同一个案例的反向拓展等,让人闭目深思、豁然开朗。
  • 慕少,闪婚请低调

    慕少,闪婚请低调

    叶孜一直不懂:为什么原本属于她的幸福,都能被叶洛洛这个心机婊轻易抢走――,她的家,她的父亲,她的初恋,没有一个经得起考验。直到遇见慕宁佑这个霸道无赖,叶孜觉得自己的春天终于降临。可叶洛洛又一次凑了过来,像嗅觉灵敏的狗,捕捉到肉的味道……叶孜故意试探:叶洛洛是不是看上你了?慕宁佑嫌弃的皱眉:哦,我看不上她。叶孜还是不放心,慕宁佑狡黠一笑:不信?我证明给你看――叶孜欲哭无泪:我信我信!
  • 重生之主播大明星

    重生之主播大明星

    一次意外让林东穿越到一个类似地球的世界,他发现这个世界的妻子竟然也是穿越者。为了生存,两人决定携手共闯娱乐圈,他们从网络直播开始,做歌手、当演员、当导演……一步步打造属于他们的娱乐王朝。
  • 三生劫:妖妃难嫁

    三生劫:妖妃难嫁

    她是九尾妖狐,却收了一枚凡人为徒,一心想将徒儿扑倒,最后却因救他沉睡十年!十年之后再遇,一场精心布置的阴谋与算计,最后却是相爱相杀!他为她舍弃双眼,舍弃容颜,只为以某种方式守护在她身边!她为他寻遍六界,却历经三世情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