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4900000022

第22章 山西省各市县书院(9)

壶林书院乾隆二十一年(1756)知县马瑹、邑绅杜枢、王锡琠、郭恒等在旧址上重建,捐银1000两交商营运,以作膏火费,功未竟而去。知县陈诚继为落成,改名壶林书院。因唐元宗诗“壶关宠旧林”,壶关又名“壶林”而名。计大门1座,二门1座,北厅3楹,东西耳房4楹,厢房10楹,厨房2楹,规模具备,但膏火之费尚阙如也。乡耆秦学珍捐纹银1000两,又历年积利银640两,并交当商,按月一分五厘生息;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汪勋念前项生息不敷,与贡生王长龄等续捐元银1710两,净余纹银1060两,发当商,按月一分二厘五毫生息,旧新本金每年共得利银394两7钱1分。择邑绅之公正者经管,署内礼房均不经手,所有一切师生脩膳膏火及院内一切花费,年终开列清册交署过目,以备查考。书院有地14亩半,每年收租钱4000文,亦为掌教脩金、生童膏火等。书院功课为每月两课,一次为官课,称同课;一次为私课,称齐课。同治八年(1869)将书院移建于县署偏西。光绪二十九年(1903)壶林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

武乡县

鞞山书院旧址在鞞山之麓,向名鞞山书院。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县高鉷建。有学田15顷,收租260石,发当商膏火本钱4000串文,按月一分生息,每年应得息银480串文。山长由知县直接聘请,举人魏守经、张锦心、冯翰清等先后担任。学生多则二三十,少则四五不等。入院需经考试,分别给予不同膏火。书院功课一般每月只有两课,定在每月初二与十六或初五与二十五举行,一次为官课,由县署出题阅卷;一次为私课,由掌教山长出题阅卷。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高等小学堂。后又改为女子高初等小学校。

有《鞞山书院怀古》。

沁县(原沁州)

铜鞮书院沁州州属书院,地址在考院南侧,乾隆十四年(1749)知州雷畅于明察院废址创建。分内外院,内院中为讲堂3间,左右耳房各1间,东西廊各5间;外院东西廊各3间,南房6间,中门1间,大门1间,额题“铜鞮书院”。有自记:“……然则仍冠以铜鞮何也?盖以羊舌氏食采于是也。羊舌氏,晋贤大夫,舆图所纪,代有沿革。而铜鞮之名,特着于春秋至于今不替,岂非以人重哉。尔多士生长于斯,果其景仰前贤,克自树立,以底于明体达用之学,不徒以科第擅长,是则余之厚望也夫。”(春秋时晋置铜鞮县,这是沁县建制之始。晋悼公封铜鞮为大夫羊舌食邑。汉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分铜鞮为四县,铜鞮为今沁县。历经沿革,至明洪武初年废铜鞮入沁州。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州姚学瑛于后院增建正房3间,东房3间。清道光十九年(1839)知州穆克德发动三县乡民捐银10000余两,修整考、书两院。经过重修增建,共计讲堂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西下厢房各3间,外院东西房各3间,大门二门各1间,内院屏门1座,南房4间,偏院1所,正南房各3间。铜鞮书院有发当商膏火本银1500两,按月一分生息,每年应得息银180两,作为书院膏火费。民国元年(1912)铜鞮书院停办,所有举子转入月岭山铜川书院就读。以书院地基改建为沁州中学堂。

有《铜鞮书院记》,雷畅撰文。

《铜鞮书院经费记》,姚学瑛撰文。

铜川书院(吴琠号铜川)在月岭山,原为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吴琠读书处。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州人募捐,由琠后裔将故址修葺,建成书院,以吴琠号铜川而名,由于吴琠的声名,又被称为“吴文端公书院”。“建正厅3间,以祀公,东西耳房各3间,用备村之人士肄业讲诵焉。共为一院,峙以门楼,门之外东偏即旧屋,其西偏亦建茅屋3间,如南向相配,两屋之中稍南复建大门3间,以司关键。庚子值岁旱,工半而止。雍正二年甲辰(1724)选拔又卒。明年,公之孙、今孝廉圣功始续修之。正厅暨两门加以藻绘,周围缭以垣墙,复于大门之外建坊,额曰‘吴文端公读书处’”。书院建成后供十三村村民子弟就读,铜川书院在清代声名远播。铜鞮书院停办后,邻州各县学者慕名前来。民国三年(1914)停办。

有《吴文端公书院记》,司马灏文撰文。

沁源县

琴泉书院在县东门外琴泉楼下。原为义学名楼泉书院,年远废弛,屋宇坍塌,清乾隆十七年(1752)知县刘鲲改为书院,重修后院房5楹,添修东西厢各5楹,补修前院正房5楹,东西厢各3楹,门面房5楹,榜曰“琴泉书院”。据《列仙传》记载,赵国琴高真人善弹琴、游泳,经常游于沁河、汾河之间。琴高真人居住的山沟,称琴泉山;山上有琴高真人庙,庙前有一泓名灵泉;琴高真人居住过的山村得名琴泉村;琴高真人经常喝酒的酒楼名琴泉楼。书院以此而名。院内有五堂:名养正、观德、修道、考课、文会。乾隆年间陆续捐入、添置学田地100余亩,岁收租粟48石9斗;当商存膏火本银1823两,每月一分二厘行息,每年共得利钱275千352文,闰月另算,均作为脩膳膏火之资。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改义学为琴泉书院碑记》。

9、晋城市

晋城市区

古书院始设年代当为北宋治平三年(1066)著名理学家程颢为晋城令时建多所社学,亲为士民子弟句读,这所社学为规模最大而被后人称为书院,地址在城北。书院坐北朝南,依势而建,中高四周低,为一座长方形城堡式建筑,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古朴庄严。南面为先后两次修筑的阁楼,四周有女儿墙,东西有书院河和小桥河,三面环水,有望河亭。立亭内居高临下,仿佛登科及第。书院北还有书院湖和官义庙等。金大定年间曾修建,后以兵燹,书院废。只留下了一部分,定名为社学,其他部分流失民间,形成了“古书院”村落,此地今仍名“书院村”,古书院矿之名即因矿址在古书院附近而名。

体仁书院(曾名张公书院、文昌书院、明道书院、体仁书院,为泽州州属书院)

文昌书院原址在泽州府治北张公祠之左,亦名张公书院。明万历间泽州知州王所用在古书院的遗址上为程颢所建诸乡校之离府治阳近者再建,名文昌书院。有东西斋,集士子肄业其中,并捐地24亩作为经费。以时察其勤惰,加奖惩。天启元年(1621)建书院文昌阁并立“古书院”石碣一块,现存于书院内。

明道书院原文昌书院,后用程颢之字,更名为明道书院。

体仁书院原明道书院,崇祯间巡盐御史杨鹗檄捐田33亩,以学田收益作为办学经费之补充,更其名为“体仁书院”,“曰此先贤遇化存神之地也”。崇祀周子濂溪、程子明道、伊川、张子横渠、邵子康节、吕氏进伯、吕氏东莱。顺治十八年(1661)创建了程子祠并立碑“宋晋城令程明道夫子之神位”。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州伦可大拓修,陈廷敬有记。乾隆七年(1742)重加展拓。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县(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知县捐银4260两,系各县自行交商生息,与每年帮捐银共840两有奇,以备脩脯膏火工食等项。

明道书院乾隆四十六年(1781)知府姚学瑛重修体仁书院,又于书院东偏置买废宅,添建堂5楹,厨房1所。再易名为明道书院。凤台等五县帮捐,定额每年五县共解银185两6钱,作为书院经费补充。嘉庆三年(1798)嘉庆二十四年(1819)相继重修程子祠,并立有碑刻一通,说明书院村命名的由来。光绪二十八年(1902)明道书院改为中学堂。

泽州县(原凤台县)

怀仁书院为原泽州府属书院,旧在县治东北关帝庙东。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知府林荔建,并捐俸设脩脯膏火。后来者不继而废,年久失修,月课亦废,基址圮毁。

晋城书院清光绪七年(1881)凤台知县张贻宦捐银200两,购买上元巷民房两院作为书舍课士之所,爰易旧名,额曰“晋城书院”,又以经费无出,禀请上司拨到盐商官本钱3000贯,窑炉商以工代赈钱3000贯作本生息,岁生息银240两、钱360千文以作经费,并定章勒石。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回辙书院地址在县南关天井关,天井关为孔子回车之地。孔子的第十九代孙孔昱,为了纪念孔子,在天井关修了一座文庙。据《泽州府志》和《凤台县志》记载,天井关文庙始建于东汉建宁二年(169)是当时天下仅有的两座半文庙之一,仅晚于曲阜孔庙一年。以后历代屡有修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程颢为晋城令,大兴乡学,对天井关文庙有过修缮。元至元九年(1272)修。明朝,天井关文庙又重修数次。有明万历年间泽州太守、山东临朐人冯瑗重立的石碑,上书“孔子回车之辙”。清康熙年间更名为“回辙书院”,袭封衍圣公大宗主举事之员孔衍珻由中州陟太行,过天井关,见有其圣祖庙在,下车瞻拜。咨明山西督抚,札委寄居泽州候补尼山书院学录孔兴鉴专管回辙书院祀典事。并有一碑,碑记中记载有清康熙年间孔衍珍捐地32亩,生息以供膏火,乾隆四十九年(1784)泽州知府姚学瑛重修,将庙前旧坊所书“泮宫”改为“回辙圣迹”。1943年日军将天井关文庙付之一炬,修筑了炮台。

有《天井关回辙书院札》,孔衍珻撰文。

高平市

晋城书院在县治西。明弘治元年(1488)知县杨子器建,名曰“正蒙社学”,乡人称之为书院,后圮。嘉靖十四年(1535)县丞孙应奎将旧址重修扩建,计前堂5楹,匾曰“春风”;后堂5楹,匾曰“仰止”;以祀程明道,而左右皆有小堂3楹以翼之;号舍20余楹,以为诸士子藏修之所;他如仪门、角门、碑亭、厨房之类,咸各有成度;外建大门,为纪念宋晋城令程颢兴教化之风,遂易名为“晋城书院”。久废。

有《晋城书院记》,姜润身撰文。

宗程书院为泽州州属书院。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梅建为知州之时,因晋城书院废,“即欲造一课士书院,以继遗意,而名之曰宗程”。“……于是葺旧宇,筑新舍,肄业之所咸备焉,此东一院也;北为厅事,厅右旁有厢,南为临巷之大门,门左右有簃屏墙列于门之外,是为中一院;此院之西植松二十余株,而筑墙以蔽之,拟砌池蓄水作亭于池上,以移守泗州之期迫乃寝,两院书舍凡三十有五间……书院以宗程名,愿诸弟子凛凛焉,惟程是宗也”。不久亦就圮。乾隆三十九年(1774)高平知县傅德宜以崇正书院(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年1757年,邑绅士陈润太等建崇正书院,亦称南书院)简陋,重新修葺宗程书院,易额曰“崇正书院”。此时两崇正书院俱存。道光四年(1824)知县李联蒙重修书院,于迤西别购民舍38楹,重建斋室、讲舍、庖湢等,仍以旧名,称宗程书院。年久复倾败,荒芜不可居。同治五年(1866)知县龙汝霖重修。书院经费:道光时文庙工竣,余钱2000缗,发当商,岁息以一分,增内课生3人,月廪钱1200;内课童3人,月廪钱600;外课童2人,月廪钱400。同治四年(1865)知县复以廉俸银550两发当商,岁仍以一五为息,增生童内课5人,外课5人,月廪如初。每月之初三日为官课,由县尹主讲;每月十三日、二十三日为馆课,由院长主讲。而院长脩金120两,膳金60两,门役膳夫之薪等也有定额,不足则由知县补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崇正书院(南书院)院址在宗程书院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邑绅士陈润太、崔文煌等通共捐银3250两,呈请设立书院,经知县陈封舜详明上宪,巡抚傅恒命名为“崇正书院”。输银3250两交盐典商,按年一分六厘之息,作为师生脩脯膏火之资。乾隆二十三年(1758)奉文减息,遂以一分五厘起息,始定内课生童10人,月廪银9钱;外课生童16人,月廪银4钱。乾隆三十九年(1774)知县傅德宜以其简陋,将宗程书院改名“崇正书院”,原崇正书院也就被称为南书院。乾隆四十九年(1784)知县毛振翮改崇正书院为行台,南书院遂荒而不治。道光四年(1824)知县李联蒙重建宗程书院,南书院遂废,后创为节孝祠。

函阳书院院址在建宁镇西。明万历十九年(1591)高平进士郭东以亲老疏请终养回乡,资助建函阳书院,招延文士讲学,又名“石堂会”。

阳城县

泮宫书院也叫泮宫讲堂,院址在县治东南角。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县尹赵绳祖主持创建。赵绳祖亲为生员统制儒服,经常到书院视察教学情况。有时还登台讲学,勉励学子上进。后废。

映奎书院在县治东南化源里西。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知县王良臣主持创建。建讲堂5楹,聚生童讲学,颜曰“映奎”,因与奎星阁楼相连而名。岁久渐圮。康熙八年(1669)知县都甫“集邑中之绅衿合力修建,阁旧2层今起为3,旧4面今拓为5,堂旧5楹今左右增各3楹,名虽重修,实同创举。又各出资修书舍数十楹以待后之学者”。映奎书院易名为“聚奎书院”。后来邑绅士将书院改建为三贤侯祠,祀明阳城县知县王良臣、安伸、杨镇原。同治十年(1871)知县赖昌期以三贤祠旧址建濩泽试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有《重建奎星阁聚奎书院记》,田六善撰文。

《聚奎堂三贤侯记》,陈宏度撰文。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2009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巫溪调研时指出,巫溪很漂亮,很有魅力,历史文化,秦楚之门,大有发展前景。于是,本书随应而出,志在推广巫溪风光!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热门推荐
  • 阳光很温暖

    阳光很温暖

    阳光,今年18岁,有一个双胞胎姐姐叫做阳颖,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正大光明的男朋友叫李然,通常称之他为李然哥哥,而且是的,你没听错他们两的关系是正大光明的哦!所谓正大光明的意思是说我们俩的关系是双方父母都认同的,甚至于有时候觉得男方父母怎么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让阳光嫁过去的感觉……当然这纯属个人猜想。
  • 末日屠魔

    末日屠魔

    末日前夕,大地干裂,病毒肆虐,一种携带病毒的异化兽凭空出现,它们残虐,杀戮!人类面对天灾,兽祸,生存之地在渐渐缩小。一瓶能量液,主角王硕拥有了超然的能力,但也因此被列入了国家的黑名单中。亲人的安危,昔日兄弟的背叛,一路奔逃中的怨怼,他需坚守本心!……你可以将这本书当做末世来看,有铁血,残酷,争斗,人性……你也可以将这本书当做都市来看,性情,亲情,感情……你还可以将这本书当做异能来看,D,C,B,A,S,SS,SSS,始祖……
  • 妖怪生活大事记

    妖怪生活大事记

    车流如龙的大都市之中,每个人都有着一样的外面,麻木而呆滞。谁也不知道,或许就在你刚刚擦肩而过的人之中,便有一个披着人类外表的妖怪!他们生活在这大都市之中,享受着人类文明的方便快捷。但同时,他们也会经历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事情……
  • 剑·谍

    剑·谍

    1939年底,长沙会战后,抗战进入僵持阶段。同时,汪精卫在上海加紧了伪国民政府的成立步伐,这使得星统在上海的锄奸行动更加频繁地展开……此时,汪精卫内阁的重臣秦文廉,为了完成汪精卫与日本秘密卖国协议的签署,使得汪精卫伪政府可以顺利成立来到上海。而在与日本人的纠缠中:日本大佐小泉发现方滔就是中国第一批派去德国培养的特工,普经淞沪会战中的劲敌。一个是中国最优秀的狙击手。一个是日本最优秀的狙击手,小泉与方滔的宿命对决如何收场?
  • 十里红妆待嫁时

    十里红妆待嫁时

    你说,你会十里红妆,遗弃红尘来娶我。你说,你会守我如珍,用尽全心来爱我。只是,你失言了前言,这一世的轮回随你辗转在红尘里,咫尺天涯的距离,将一份相思分隔在此岸与彼岸,相思是一段冗长的距离,爱会缠绵缱倦不能阻挡,不敢思量离别时的悲伤,.往事如烟,落下的总是最深的思念,你我的距离就像是明月与清泉般,只能相望却不能相依的绝望。
  • 七界剑皇

    七界剑皇

    这是一个武道至上力量为尊的世界。这是一个高手辈出英雄无数的年代。修为在身,可无视朝法。实力在手,可破碎山河。罢黜百家,独尊剑道!少年方阳从上一世走来,手持三尺青锋,在这一世留下,只为了那一句话:剑道若小成,仙人亦可杀!
  • 网游之上古封神

    网游之上古封神

    “想成神么,想就来上古世纪吧!”因为这一句话,让欧阳晓飞开始了他的成神之路。
  • 姻缘劫之窈窕淑女

    姻缘劫之窈窕淑女

    (穿越之姻缘劫的同人,后期剧情改动幅度较大,介意的粉丝们请谨慎点击,如若被雷无花概不负责汪~)汪然然觉得自己大概是这世上最倒霉的人,好端端的走在路上,结果竟然在晴天白日之下被雷给劈死了?哦法克!雷神你大爷的,说好的补偿呢?!说好的倾城倾国的美貌呢?!说好的爱女如命牛逼哄哄的老爹呢?!说好的死心塌地爱着她的绝色美男呢?!
  • 狩猎世界

    狩猎世界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世界,没有飞船,没有绝世神功。只有一群以肉体猎杀龙而生活的战士!人命贱如狗的时代,活着要么是出人头地,要么为奴为婢。韩意从平凡中崛起,与龙争斗,保卫华夏一族,带领他们走上巅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不是小废材

    我不是小废材

    当一个异世天才穿越到一个不复之前光荣的已逝天才身上时,却发现意外之喜变废材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人想比她更天才?对不起不给你这个机会想伤害她身边的人?对不起现在就把你杀了想勾搭她?对不起得先打得过我家小萌龙,可是……她的龙为什么见到那个人就跑!“这下你跑不掉了。”那人逼近她,一脸邪笑。呜呜她还想做个牛逼哄哄的人,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