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6200000020

第20章 春秋学与关公崇拜(1)

(第一节)宋代《春秋》学

“熙丰变法”钦定王安石“新学”为官学,据说他曾“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宫,至戏目为‘断烂朝报’。”围绕《春秋》一经在熙宁变法中的波澜,后世人言言殊,莫衷一是。而王安石以《春秋》为“断烂朝报”的说法,不仅见于苏辙之文,其后周麟之、陆佃以及《宋史·王安石传》都曾经记载此语,遂成定谳。这是关乎“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的又一纷争。

孟子曾言“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极大地肯定了此书的经世功能,《史记·孔子世家》则说: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集解》刘熙注:

“知者,行尧舜之道者也。罪者,在王公之位,见贬绝者。”

这就确立了《春秋》编着的体例和行文中,含有浓烈的善恶褒贬之道德评价,甚至可以作为经世治国之大法。其间还有微妙区别,“体例”决定的是按照什么格式写,写什么。比如孔子立“义例”,每事开头必书周朝年月(正朔),以此为纪年之“经”,而以诸侯各国发生的事件为“纬”。这在分裂时代叙事体历史记载中,也是最能提要钩玄的办法。在理学“尊王”,维护正统,提倡“大一统”的观念中,这种体例本身就有极大的意义。“笔法”则是指叙文的详略和用字的内涵,深信《春秋》寓一字之褒贬,树立了价值体系。由于先秦典籍笔之简牍,文字务求简练准确,所以“削”还包含有删除修改的意思。而“笔则笔,削则削”的叙事,“一字褒贬”的含蓄,“言外之旨”的玄远,尤能激发读者想象发挥的余地。《春秋》三传一直是《春秋》学的中心话题,其中《左氏传》以叙事纪年为主,但是多言鬼神之事,“艳而富,而失之巫”;《谷梁传》强调“着以传着,疑以传疑”的谨严;而《公羊传》意在发挥《春秋》的褒贬,从而找出“微言大义”和“非常异义可怪之论”。从董仲舒《春秋繁露》以来,汉唐诸儒深信《春秋》寓有“微言大义”,而探微索隐之风也一直未断。

在从唐人以注疏为学问的窠臼中解脱出来以后,宋儒开始了以“义理”为主的自主发挥。由于《春秋》学在宋代曾经兴衰变迁,尤能折射出他们在现实处境中进退维谷的挣扎和奋斗。鉴于《三国志》裴注曾谓“(关)羽好《(春秋)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讨论宋代的“春秋学”,于理学接受关公崇拜的探讨自不无意义。

众所周知,宋儒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春秋》学本来就是宋儒的起手功夫和看家本领。经过五代离乱,外侮内叛,重新建立一统王朝,标立“尊王攘夷”和“明夷夏之大防”,正是后世理学在政治上的主要成就之一。《春秋》本系“经中之史”,而且是记述“礼崩乐坏”、诸侯割据的一段历史,这为后世清理类似情况下的史实及变化脉络提供了一个模板。况且儒家诸多重要经典中,只有《春秋》学的“大一统”和“尊王攘夷”的宗旨,最能用来为宋初的现实服务。即便出于最直接的现实感受,宋初儒家学者也很自然地将研究视点集中在《春秋》上。

一般以为,宋儒创新始于刘敞(公是先生,1019~1068)的《七经小传》,而以世称“三先生”的孙复(泰山先生,992~1057)、石介(徂徕先生,1005~1045)和胡瑗(安定先生,993~1059)为理学先导。据《宋史·艺文志》“春秋类”着录二百四十部,在孙复之前有三十七种,之后有二百零三种。《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类》犹存宋前八人着述十二种,而宋人着述却有二十七人三十七种。可知“春秋学”大倡于刘敞以后,而以南宋为甚。春秋学家如孙复、孙觉、崔子方、叶梦得、吕本中、胡安国、高闶、吕祖谦、张洽、程公说、吕大圭、家铉毅等,亦代不乏人。

“三先生”中的孙复曾在庆历间任国子监直讲,与欧阳修为知交,也是新政集团人物之一。他着的《春秋尊王发微》开宗明义指出:隐公“元年春王正月”的基本主题,“夫欲治其末者,必先端其本;严其终者,必先正其始。元年书王,所以端本;正月,所以正始也。”先就勾稽出《春秋》尊王的微言大义,“正君臣之分,明大一统之义”的主旨。他以舍弃前人传注、直探经文本义的研究方式与汉儒“三传”同侪,掀起了儒家经典研究史上的范式革命,尤其是更新了《春秋》学,使之“与时消息”,“与时偕行”,同时也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第二节)“正统之争”

钱锺书曾指出,杜预在《左传正义序》中提出的“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和“惩恶而劝善”之五例,“乃古人作史时心向神往之楷模,殚精竭力,以求或合者也。”这当然包括热心修史的宋人,《春秋》对于他们的意义价值也不言自明。司马光喜《左传》,“自幼至老,嗜之不厌”,而有志于着史。据刘恕《通鉴外纪》介绍,所以有志于《通鉴》,就是想通过对古来断代史博采约记,“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使前后有伦,精粗不杂”,终成“一家之言”,以便使后世君主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有益于治道。可知司马光祖述的正是《春秋》之大旨,及其编年纪事的体例。

唐人曾把修史视为畏途,“古文运动”的开创者韩愈曾抱怨说:“自古为史者,不有人责,则有天灾。”后来他预修《顺宗实录》,亦因此触犯禁忌,招致宦官非议。故欧阳修在《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七》史官传记的论赞中感慨系之:

“唐兴,史官秉笔众矣。然垂三百年,业巨事丛,简策挐繁,其间巨盗再兴,图典焚逸,大中以后,史录不存。虽论着之人随世裒掇,而疏舛残余,本末颠倒。故圣主贤臣,叛人佞子,善恶汩汩,有所未尽,可为永忾者矣。又旧史之文,猥酿不纲,浅则入俚,简则及漏。宁当时儒者有所讳而不得骋耶?或因浅仍俗,不足于文也?亦有待于后取当,而行远耶?何知几以来,工诃古人而拙于用己欤!自韩愈为《顺宗实录》,议者然不息,卒窜定无完篇,乃知为史者亦难言之。游、夏不能措辞于《春秋》,果可信已!”

欧阳修被认为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人。他在私修《新五代史》,以及后来和宋祁等人奉敕修撰《新唐书》时,也曾有意模仿寓“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以为:

“圣人之于《春秋》用意深,故能劝戒切,为言信,然后善恶明。夫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惟其不没其实,以着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能知《春秋》此义者,然后知予不伪梁之志也。”

恰恰在他倡导“新史学”的先后,《春秋》学也大兴于宋,盖亦有自。

宋人着史之风颇盛,今存《四库全书·史部》辑存的即有数百种。其特点第一是“全能”,“史部”所分十五类二十四属每个类属都有大量宋人的着述;第二是开创了一些新的类属,比如《史部三》的“纪事本末类”;《史部七》“传记类”之“杂录之属”;《史部八》“史钞类”;《史部十一》“地理类”的“都会郡县之属”和“山水之属”;《史部十二》“官职类”的“官箴之属”;《史部十三》“政事类”的“邦计之属”、“军政之属”和“考工之属”;《史部十四》“目录类”的“经藉之属”和“金石之属”,等等。这些新增的类属扩大了传统史学的范围,留存了很多具有价值的史料和史观,证明着宋代史学的创新精神;第三是“庆历新政”和“元佑旧臣”的很多骨干成员参与并推动了宋代“新史学”运动。除了欧阳修、司马光以外,王禹偁、范仲淹、王质、王素、宋祁、宋庠、曾巩、刘敞、刘攽、范祖禹、刘安世、苏洵、苏辙等词翰之臣,即“以文鸣于当世”者,也都列名于《四库全书》史部的作者之中,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南宋的陆游、辛弃疾、范成大等人;第四是南宋理学的主要成员(以《宋元学案》为标准记载)也差不多参与了史学的工作。实际上在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状况下,犹能完成胡传《春秋》注释以及《文献通考》等,并坚持修完宋、辽、金各史,也正得益于宋末史学的深厚积淀。故陈寅恪屡曰:“宋贤史学,今古罕匹。”“中国史学,莫盛于宋。”也应当包含着对这些努力的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股“修史热”中,重修《三国志》曾被一再提及。如王安石曾建议欧阳修、苏轼重修《三国志》,苏轼又转荐刘恕之子刘道元以自代,但终于没有进行,倒是与苏门有关的唐庚撰写了《三国杂事》。另苏轼亦有重纂《后汉书》的打算,这正是与三国时代重合的一段由治而乱的历史时期。南宋至元遂有多种三国新志出现,《四库全书》收辑有萧常《萧氏续后汉书》,郝经《郝氏续后汉书》等。可知三国一段历史,在宋人心中已经成为挥斥不去的问题。

古人把史学分为“经史之学”和“文史之学”。解经释典,提要钩玄,标立价值,可谓“经史之学”;而记叙前史,总结教训,树立榜样,则是“文史之学”。荀悦在《汉纪》卷一《高祖纪》中说:

“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章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着功勋;五曰表贤能。”

就是传统史学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也后世史官巨大的勇气和历史责任感。褒贬分明之“《春秋》大义”遂为一代人物事件之道德评价,或说价值系统的基准。

唐宋两代祭飨配祀的安排及其变化,已经开启了后世关于正统问题的争论。海外学人饶宗颐先生曾历时五载,足履三洲,“淹贯乙部,旁通别集,为独立之探究”,着有《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一书,对历代之争论爬剔梳理,其成就为学界所共识,不烦饶舌。但很少有人注意,钱锺书同时稍早之《管锥编》也从不同角度论列到这个问题,言简意赅,可为梳理这一公案作纲,可以参看。

最初习凿齿论及三国正统,即主张用“春秋大一统”为统续之标准,以曹魏并未“抚有天下”为理由,提出把“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之晋军平吴、“三分归晋”,作为“越魏继汉”的开始。这是祖述司马迁《史记》以汉“越秦代周”的前例,本来无可厚非。他的观点影响到唐代史学家、《史通》的作者刘知几(661~721年)。《史通》成书于中宗景龙四年(710年),也许曾对开元十九年(731年)和建中三年(782年)唐代的武成王配祀中,保留着“三国并立”的格局发生直接影响。自韩愈《原道》仿照禅宗“传灯”之法,树立儒家“道统”以后,“正统”之说又超越了春秋时代的“宗子”概念,以及《论语·子路》中的“正名”理路,被赋予了“仁德”内涵。这就使宋代关于“正统史观”的争论更加激烈,但最终还是以理学的历史观念,重新厘定了统续的标准。

宋儒面临头痛难题,便是如何以正统身份清理看待五代史实,以为本朝立国确立合法依据。他们手头可资参考的,只有隋唐以前的南北朝史,而三国时代正是这一段混乱历史的开头,无可回避。欧阳修虽以古文健将着称,但初衷却以史官自任。在仁宗时撰《五代史记》(后称《新五代史》或“欧史”),曾撰写《或问》,以为朱梁掌有国家权力,修《梁史》不得以其为伪。但梁君乃贼乱之君,又不能视为天下正统。为了弥合两端,系统阐明这一观点,他以后又接连着有《原正统论》、《明正统论》等专论七篇(后删为《正统论序》、《正统论上》和《正统论下》),试图厘定“正统”的概念。具体到三国史,欧阳修在《原正统论》里先自设疑,云:“魏得汉而天下三分,论者曰正统,其可疑二也。”接着在《明正统论》中表明了他的选择:“魏与吴、蜀为三国,陈寿不以魏统二方面并为三志,今乃黜二国,进魏而统之。”不料这却捅开了一个马蜂窝。中国史学的“正统”之争由此大兴。饶宗颐《中国史学上的正统论》曾引《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六“王安石论苏轼为邪憸之人臣,欲附丽欧阳修。修作《正统论》,章望之非之,乃作论罢章望之,其论都无理”,而言“此王安石对正统之意见,盖附和章氏而反对东坡者”一节,不妨参看。南宋朱熹激烈反对欧阳修、司马光的看法,顺带把孙权也骂为“汉贼”:

“学者皆知曹氏为汉贼,而不知孙权之为汉贼也。若孙权有意兴复汉室,自当与先主协力并谋,同正曹氏之罪。如何先主才整顿得起时,便与坏倒!如袭取关羽之类是也。权自知与操同是窃据汉土之人。若先主事成,必灭曹氏。”

其所以着《通鉴纲要》,目的就是纠正司马光的“帝魏观”。这也引起南宋史家轰然应和。作为历史人物,关公所以为理学史观目注心仪,正是为此。一旦确立了蜀刘为汉室正统之续,则有关关羽的所有正史记叙和稗官传说,全部都可以用来演义后世理学观念“伦常日用”之忠孝节义仁智武勇。实际上,理学史观的确立,正是为宋元以后三国戏曲小说的改编和经典化,创立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从现有方志资料看来,两宋时期关庙已经迅速扩散。笔者在各地方志搜罗的五十一座庙宇,实已涉及今日之十八省区。其中托言唐建者,或为毗沙门天王堂改建,或为“自我作古”者。值得注意的,是北宋中期关羽祠庙以西北边境与西夏对峙前线为多,而后金兵西、东、中三线三次入侵,战事亦曾反复胶结,故南宋初年关庙亦以山东及长江下游,以及河南、荆楚、江西一带为盛,应当记载着宋军将士信仰的历史真实。

以上条分缕析,或可体会到宋儒在构建价值体系方面,作出了世代相承的不懈努力,终于构建了一套以儒学为中心的价值观,并在元明清正式变为国家体系。而关公信仰也正是缘着这样的努力,演进为全民崇拜的“护国佑民”神只的。下文再论。

(第三节)理学史观

金兵南下之后,东京朝野上下议论沸起,围绕王学与《春秋》的争论,再次成为焦点。执政之臣抵御之计未安,却忙于平息物议。故有谚云:

“靖康金退之后,吴敏、孙敏等秉政。有‘十不管’之谣云:‘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炮石,却管安石;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子界,却管举人免解;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腐儒之误国,又岂下于妖人贼子乎?”

随后就是汴京倾覆,两驾北狩。待得康王泥马渡江,一度又屡遭金人追杀,惊魂甫定之后,主《春秋》“尊王攘夷”之论日益高涨。出于现实关切而追根溯源,废除《春秋》的王氏新学也招致了更加严厉的批评。《宋史·陈公辅传》言其上疏曰:

“议者尚谓安石政事虽不善,学术尚可取。臣谓安石学术之不善,尤甚于政事。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三经》、《字说》诋诬圣人,破碎大道,非一端也。《春秋》正名分,定褒贬,俾乱臣贼子惧,安石使学者不治《春秋》;《史》、《汉》载成败安危、存亡理乱,为圣君贤相、忠臣义士之龟鉴,安石使学者不读《史》、《汉》。”

据说宋徽宗根本就没有读过《春秋》。徽钦二帝及皇室成员被俘北上以后,李心传《要录》综核各书,曾有这样的记叙:

“(建炎二年八月)金人迁二帝,自上京至其国御寨,遂移居韩州……金遣晋康郡王孝骞等九百四人至韩州同处,仍给田十五顷,令种莳以自养。驸马都尉蔡鞗尝劝上皇读《春秋》,上皇大善之,曰:‘恨见此书之晚!’”

这真是具有讽刺意义。鉴于“王学”摈弃《春秋》,故赵佶包括其皇子教育中当然阙失此经,可以想见赵构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春秋》。南渡仓促立国,纲常礼制百废待举。欲在战火之中重构社会伦常秩序,也需要明晰的理论的武器,以应对特别的、紧迫的现实。《史记》记载当年上大夫壶遂之问“孔子何为而作《春秋》”时,司马迁有一段回答就特别应景:

同类推荐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 中华散文珍藏版:牛汉卷

    中华散文珍藏版:牛汉卷

    飘逸,我以为只能凭感觉去悟知;要想捕捉到它难于上青天。它不是辞典里能查到的那个有定义的“辞语”,是难以形状的灵性或风骨。我的众多朋友之中,真具有飘逸气质的极少,聂绀弩可算一个,再想一想,还有一个蔡其矫。当然,还有别的一个两个,不会再多了。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卷》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惠特曼卷。作者惠特曼,收录了他的多篇抒情诗,主要内容包括:题诗、铭言集、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幻象、开始我的研究、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从巴门诺克开始、自己之歌、亚当的子孙、从被抑制的疼痛的河流德等作品。
热门推荐
  •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并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姓“社”,而是说我们要搞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它告诉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际上,我国14年的改革,也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 皇朝经世文编_3

    皇朝经世文编_3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真英雄!用抗震精神挑战金融危机,自强不息、坚忍坚持、互救互助、无私奉献、不离不弃、共渡难关……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都会变得战无不胜。如果能将这种抗震精神顺利转接到企业中来,将凝聚起无限的激情与力量,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 爱情本科

    爱情本科

    大学里,有爱情本科专业吗?希望有。女生向飞和男生岳明,本科毕业时没有门路可以求助.学校为帮助贷款上大学的学生如期还清银行贷款,为他们联系了一些小城市的工作单位.岳明和向飞一起到了一个小城市.忽然到了陌生的地方,两个人很有些相依为命的感觉,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逐渐日久生情,如胶似漆了.在这个小城,他们恋爱了.甜蜜的爱情,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学历是本科,可是,谈情说爱的经验值,却好像只是中学水平,两个从未恋爱过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尽快弥补过去的缺憾,尽早让自己的爱情,也本科毕业。一段青涩的爱情,一段刚刚开始的人生-------
  • 夜色人生

    夜色人生

    女友怀孕,我不得不去夜场做公关赚钱,好给她做最贵的无痛人流,结果我深陷夜场泥潭,却发现女友的孩子竟然不是我的!面对一掷千金的富婆,还有想要包养我的辣妹,我的人生轨道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偏离了……
  • 帝焱

    帝焱

    笑过苍天,泪眼看花,知晓的只是一份执着,留下的只有万古传说,千世英名,可是谁知英雄的苦,那一份心中的不屈,化作英雄的路,一条艰苦的路。成就了一位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绝世传奇。
  • 狐吟浅笑今夕何年

    狐吟浅笑今夕何年

    长相思兮长相依,短相思兮天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一梦忆千年往事,一朝觉前缘似锦,一醉回寻梦逍遥,一念惘执念不残。昔有九星连珠,穿越异界天下;昔有白衣上仙,立于九天之上;昔有女娲后人,与之天湖一战。昔有一见钟情,后来日久生情;昔有恩怨情仇,后来随风飘散;昔有千年等待,后来万年孤独。红尘深处,我应劫而来;三界之内,你渡难而去。今生今世,来生来世,长道相依,此恨别离;昔年往事,今夕何年,狐吟浅笑,此爱不息。星星几时有,把狐问青天,不知泰山之景,今夕是何年?
  • 中外数学故事

    中外数学故事

    知识是无尽的,尤其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是高度积累、日新月异。课堂学习是首要的,但青少年又应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我们选择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这六个学科,以故事的形式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书中内容既与课本紧密结合,又注意知识的深化、应用和拓展。故事生动有趣,奇妙多样,对提高青少年学习水平和开发青少年潜能有很大的帮助。《中外数学故事》精选了中外数学家对数学这一学科中的重大发展或疑难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关事迹,不仅能开发我们的数学思维,也同时让我们感受到数学家们的研究精神和人格魅力。
  • 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讳忌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能王妃:偷个王爷生宝宝

    全能王妃:偷个王爷生宝宝

    那夜,她以女汉子的姿态虐他:“废话那么多,不会是有问题吧?”有木有问题验过才知道!隔日,某女只能扶墙而出。再横观某人,分明一副精神抖擞嗨死了的表情!继母狠毒,姐妹无良,未婚夫恨不得她早死早超生。为了不让他们太无聊,她决定好好活着!结果一不小心惹了一个闷骚腹黑的男人,宠她上天,粘她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