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79800000047

第47章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3)

王蒙曾说:“首先是生活亵渎了神圣,比如江青和林彪摆出了多么神圣的样子演出了多么拙劣和倒胃口的闹剧。我们的政治运动一次又一次地与多么神圣的东西——主义、忠诚、党籍、称号直到生命——开了玩笑……是他们先残酷地‘玩’了起来的!其次才有王朔。多几个王朔也许能少几个高喊着‘捍卫江青同志’去杀人与被杀的红卫兵。王朔的玩世言论尤其是红卫兵精神与样板戏精神的反动。”这说对了一半,解释了王朔的玩世言论和他的“顽主”们为什么会诞生,但是,将王朔的玩世言论看成是红卫兵精神和样板戏精神的反动,将他的创作与刚刚过去的历史的恶的一面的联系割得一干二净,就未免夸大了其创作的意义。

一方面,王朔的玩世言论和他的“顽主”们确实是对过去的乌托邦精神的反动,并且是走上极端的一种反动;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又是对红卫兵精神和样板戏精神的一种继承。且不说王朔对待知识分子那种“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态度和气概,也不说他对“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征引和强调,只要看看王朔及其人物对“文革”的教育闹革命是多么的充满深情和留恋,就不难看出,这个作家不仅只是“文革”精神的逆子,而且是“文革”精神的产儿。

他说:“‘文化大革命’再不好,但它打乱了生活秩序,给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使小孩儿摆脱了学校那种陈腐教育的束缚,所谓讲知识的阶段全在社会上,学校里的东西相对于这种东西来讲是毫无意义的。”《动物凶猛》中“我”对那个时代的留恋几乎就是这一段话的另一种版本:“我感激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甚至在后来的《看上去很美》中,也出现了如下的段落:

那在学校停课舆论一律的年代也起了普及教育传布谣言的积极作用,差不多可说是生活这无耻老师给一个孩子上的最好的语文课,那词汇量那不破不立的决心那望山跑死马的曲里拐弯这才是汉语的正经表达方式。方枪枪没成为认字的机器懂事的傻子真要好好感谢那些年盛极一时的全民砍山运动。

当他再次坐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里才发现受过砍山熏陶的自己中文程度已有多深,什么老师的胡说课本的欺人之谈都是小偷进了街坊院熟门熟路飞行员碰见玩鹰的不是一档次吃月饼掉了一地渣儿都是我剩的。

单纯从表面看,作者诋毁的是陈腐的教育,这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作者锋芒所向,恐怕还在于所有时代的所有学校教育和书本知识。关键在于,为什么说学校的东西相对于社会知识来讲是“毫无意义的”,而不能说是两种知识?为什么说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而不能说只是原因之一?

为什么说全民砍山运动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才是汉语的正经表达方式,而不能说是富有活力的表达方式?王朔已经在小说中为我们提供了学校停课和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那可不是什么单纯的个性发展之类所能概括得了的。打架斗殴拍婆子就是个性发展吗?走私犯罪淫乱就是有用的知识吗?我们只能说,一种绝对化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作家的思维取向,使他采取了一种近似鬼迷心窍的表达方式(“‘文革’再不好”)。由此反观作家对崇高、理想、信仰的“躲避”,同样可以说是一种极端化的方式在其中作祟。它反对的是“文革”式的乌托邦理想,沿继的又是“文革”式的思维方式。而王朔在表达对学校教育和书本知识的成见时,“文革”更是成为一个正面的参照系。对“红卫兵精神和样板戏精神”,王朔及其玩主们既是叛逆者,又是继承者,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王朔的“顽主”们曾被当作文学中的多余人、零余者、反英雄、边缘人来看待。确实,他们那种出离公共生活的生活方式、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在徐星《无主题变奏》、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中的人物有不谋而合之处。仔细阅读一下《无主题变奏》,可以发现其中的“我”与王朔笔下的“我”有诸多相同。他虽然是饭店的小伙计,却有着小说作者的身份,有过短期大学就读的经历(自动退学),女朋友老Q是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甚至同样有着“大板儿砖块玩命儿往后脑上拍,拍完撒腿就跑”的记忆,自己既瞧不起还留在大学的“现在时”与“伪政权”,还以独白的方式对老Q说些“我只想做个普通人,一点儿也不想做个学者”之类的话,并且被老Q称为“聪明的坏人”。

然而,虽然有着诸多的相同,王朔小说与《无主题变奏》的精神取向仍有很大的差异。这可以从其中的主人公自称罪犯(流氓、痞子)与自称疯子的差异见出。《无主题变奏》中,“我”去见老Q的途中,不按斑马线横过马路,却自称早晨从安定医院出来,医生追了“我”700里地;电影《顽主》中出现了同样的场景,但方言佯称疯子的一幕,我们索诸王朔的同名小说却看不到。我们倒在王朔的诸多小说中看到人物的一种类似的表演,即自称罪犯、流氓和痞子。

自称罪犯与自称疯子间的差别,突出地表现为自称疯子时事实上又自我指涉为天才,它有一种优越感作为前提,尽管主人公不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他给人的感觉是总以为他自己真理在握,比他人优越,徐星的“我”不仅通过自称疯子,建立了自我防御机制,逃避了国家机器(警察)的惩罚,而且完成了对后者的戏弄;而自称罪犯,则是将自己放到一个比大众更低的、甚至是更不堪的位置来对待,它给人的是一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无耻”印象,但真正的罪犯又很少自称罪犯,所以善良的人们对于这种不打自招常常是一笑置之,正如《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的“我”自称“是个漏网的刑事犯罪分子,你要报告警察可以立一大功”时,吴迪只是说“我早看出来了。我就是便衣警察,来侦察你的”。于是,这种自称罪犯满足的不是自称者的自我优越感,而是使善良的人们放松警惕,并留给对方“这人真逗”的不凡印象,这种自称也因此成为“顽主”们活得如鱼得水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存技巧。

《无主题变奏》之所以被人们视为新潮小说的开山之作,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身上不仅有一种叛逆性,而且其玩世不恭之后还有一种模糊的向往和思考,这从开篇的诗句“幸好,我还持着一颗失去甘美的/种子——一粒苦味的核”可以看出,也反映在“如果我突然死了,会有多大的反响”这类的思考中。王朔的小说则不追求这样的深度,这样的思考和向往在他那里甚至会落下“特深沉”、“特虚伪”的口实,他的小说在推崇理想、信仰、严肃、深度的作家那里因此也招致了更多的批评。

但是,无可否认,王朔的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确实获得了相当多的读者,并导致了王朔的迅速走红。这里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主要的有三方面:

其一,长时期以来,中国的主流文学过于板着面孔,绷着神经,作者总是显得比读者更高、更美、更理想,王朔的小说则贡献了一个比读者更低、更世俗、更有趣的隐含作者形象。一定程度上,其笔下的“顽主”们对当下生活的疏离、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抗和嘲弄也传达出了大众的情绪和心声,其轻松、调侃、不承担任何责任和重负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寄托了大众的生活梦想。在普通读者那里,消遣常常是第一位的,王朔的小说主要提供的不是教育功能和艺术的陶冶,而是娱乐功能和流行功能,它起到了宣泄情绪、消遣娱乐的作用。

其二,王朔语言的魅力,特别是他的带有调侃味的语言所带来的幽默味使读者感到轻松有趣,可读性高。王朔的小说语言大量采用城市流行语,特别是北京青年的口头流行语,既容纳了老北京人所惯用的挖苦人、挤兑人的口头语言,更融入了现代中国政治生活中所常用的政治语言,并对其进行种种活用、曲用和反用,从而造成滑稽感、荒诞感。

王朔后来说:“语言不是数学公式,发明权不在个人而在已经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群,这是不可以颠倒的……当代北京话,城市流行语,这种种以所谓‘调侃’冠之的语言风格和态度,是全北京公共汽车售票员,街头瞎混的小痞子,打麻将打扑克的赌棍,饭馆里喝洒聊天的侃爷们集体创造的。”然而王朔确实是第一个将这种以调侃为主要特征的语言运用于小说写作的作家。他的那些浑不吝的角色,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严肃还是不严肃,说的都是纯一色的以调侃为特征的当代北京话。这既带来了王朔小说创作的鲜明风格,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乐趣,也造成了人物语言的过于单一重复、缺乏个性,并且越是到后来,由于过分地追求语言的调侃,以至于调侃的密度过大,读者的笑感神经反而给弄得过于紧张而致于迟钝了。

其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文学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坛出现了作家的商人化、作品的商品化、出版的广告化、小说的影视化等文学的商业化倾向。王朔是这种商业化倾向的最早的得益者,也是较早地自觉地顺应和利用这一趋势的作家。1988年王朔的四部作品被拍成电影,1992年四卷本《王朔文集》的出版,是王朔迅速成名的重要因素。更不用说《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的播出,人文精神的讨论,《无知者无畏》《看上去很美》

《美人赠我蒙汗药》的出版,使王朔一举成为了当代中国的传媒英雄。

然而,王朔在迅速走向大众的同时,也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之音。譬如,有人针对他的调侃便指出:“讽刺有着喜剧的外观,而其背后有一种严肃性……调侃则不然。调侃恰恰是取消生存的任何严肃性,将人生化为轻松的一笑,它的背后是一种无奈和无谓……调侃的态度冲淡了生存的任何严肃性和严酷性。它取消了生命的批判意识,不承担任何东西,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并且,还把承担本身化为笑料加以嘲弄。这只能算作是一种卑下的孱弱的生命表征。”除了其中过于严重的价值判断以及未能指出王朔的调侃对于过于僵硬、严肃的主流话语的客观上的消解作用,这种意见大体是对的。

1999年出版的《看上去很美》,据王朔自序称是要一改以往的文风油滑而作抒情文章。但在我看来,这一作品的创作同张贤亮的《青春期》一样,似乎受到了此前陈染、林白等一批女作家创作的成长小说的鼓励和启发。在叙事方法上,《看上去很美》借鉴了王安忆《纪实与虚构》中一个人物两种人称的写法,然而,在王安忆那里,“我”和“孩子她”两种人称所承担的不同的叙事功能是清楚的,“孩子她”只是“我”的一个聚焦对象,“我”始终承担着叙述和评论功能;在《看上去很美》中,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方枪枪”两种人称却陷入了混乱,有意的出新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这一作品除了为王朔作品中的“顽主”之所以成为顽主提供了一种拾遗补阙式的背景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并且让那些对王朔抱有大的希望的读者领受到了失望的滋味。

王朔的影响正越来越小,这既有他自身的原因(过去的创作本就不追求持久的生命力,新的创作又难以为继),也有自身以外的原因。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人们的审美趣味一日三变,新的作家作品也不断地以加速度出现于文坛,朱文在《我爱美元》中对金钱和欲望的礼赞早超出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式的调侃,卫慧们的身体写作使王朔作品中的色情、暴力显得黯然失色,网络语言的兴起和泛滥使王朔的小说语言显得过于保守,在这种情势下,王朔纵然还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热点来,但那已经与文学没有太多关系了。在文学上,他正逐渐地沦为昔日黄花。

同类推荐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京密河札记

    京密河札记

    这需要加倍的努力,加倍的投入,但收获往往又不是加倍。事倍功半的年馑屡屡发生。这曾经使我备感伤悲,也曾下决心退耕一亩地好专心致志地种好另一亩地。但这个愿望终究未能实现。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基本的还是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人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犹若一个有经验的农民,他绝不在自己的土地上播种一种庄稼,目的仅在于防备颗粒无收。看来我种“两亩地”,动机其实也并不那么高尚,就像脚踩两只船的人,很令一些人看不顺眼,也很瞧不起。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河流穿过针眼:音乐卷

    本书分为六卷,均为作者多年写作精华,其中音乐卷《河流穿过针眼》为作者的音乐随笔,共计73篇文章,皆与音乐,乐器,歌曲相关,语言流畅,写作手法独特,篇篇角度不同,独树一帜,优美感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与音乐有关的散文集。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热门推荐
  • 难入梦

    难入梦

    从下在底层长大的少年,当他进入了蜀山,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 龙骧卫队

    龙骧卫队

    特工楚言在一次行动中意外失手,队伍被撤销了编号,而他也被安排带制药大亨家中当保镖,这种安排是有意为之还是楚言就此从特工沦落为一个“保安”?当初究竟是什么行动能让楚言失手?这个大亨究竟是什么人?这种安排究竟意欲何?表面华灯璀璨的S到底藏着什么?且看楚言如何一一应对!PS【QQ群号43249872,欢迎大家进群讨论!】
  • 夏小正

    夏小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陪你一起走

    tfboys陪你一起走

    tfboys三人的爱情故事,对于自己爱的人,无论是误会也好,冲突也好,都没有办法阻止他们之间的感情,因为他们知道,爱,无可阻挡。真正的爱情,即使被破坏。也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对另一半的感情。他们不会刻意去伤害自己,因为他们知道:他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了,那些爱自己的人和自己所爱的人活着。
  • 虹

    这部长篇小说以家族历史的方式展开。第一代以汤姆·布兰文为代表。汤姆被雄心勃勃的母亲送到语法学校受教育,唤醒了他对奇怪而又神秘的事物的好奇心。他爱上了波兰爱国者的遗孀莉迪亚,并终于结合。
  • 宅男的游戏大明

    宅男的游戏大明

    穿越了?这也没什么,反正现在穿越泛滥。穿越到大明朝?这同样没什么,明朝的穿越同胞们也是数不胜数了。问题是,薛奇穿越的这个大明朝有点古怪,似乎历史上明朝的牛人都挤到一块儿来了——刘瑾和魏忠贤同朝为宦,常遇春与戚继光同殿为官,唐伯虎与柳如是闲话诗文,郑和出海遇上了海盗王直。反正那叫一个乱!不过还有更离谱的,薛奇发现自己把游戏里的技能系统带来了,学任何技能只需要刷熟练度,只要肯下苦,他就能成为这牛人成群的大明里头最牛的一个!
  • 啸风集

    啸风集

    《啸风集》中收集了薛俊明先生多年来撰写的一百多首诗。分古体和自由体两种。每首诗都凝结了诗人对美好人生,多彩生活,壮美山河,绚丽事业的情结,留下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足迹和印记。《啸风集》中有近二十首诗是诗人写故乡和童年生活的。诗人用充沛的情感,美妙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 战魂超时代

    战魂超时代

    天马巨岩一场让战魂界发生惊天巨变的对决,一代剑魔的炎昊对战青龙城主龙康,最终以龙康无解的胜利告终。炎昊完全地消失了,但是他留下的传说事迹却一直萦绕在战魂界上,不断地被流传,至今一直成为着无数战魂师奋斗的目标。青龙城主因为当年野心的膨胀,选择了入侵了白虎城,结果最终死在了暮光杀手团的手上,而代表着正义的白虎城主也因为守护白虎城牺牲了。玄武城主也对青龙城发动了战争,后来失败告终,一直以来都是被世人所憎恨的,朱雀城主对于邻邦的冷漠也是被世人争论。炎昊没有完成着颠覆一个王朝的使命,而他那个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儿子煌天,从一名默默的刺客逐渐走上了父亲的道路,一个属于后炎昊时代的传奇正在被缔造着…….
  • 弃妃不愁嫁

    弃妃不愁嫁

    好不容易穿越一把,居然穿在正在生娃娃的孕妇身上!穿在孕妇身上也就罢了!偏偏这个孕妇马上就成了弃妇!没关系!天涯何处无芳草?我给孩子重新找个爹!嘿嘿……天下第一堡堡主、七王爷、还有这天下最最有钱的人都排着队争着要娶我呢!姑奶奶带着你的娃嫁别人去!你就等着瞧吧!什么?后悔了?不好意思!晚啦!不知道什么叫覆水难收吗?
  • 盛宠豪门之超模贵妻

    盛宠豪门之超模贵妻

    她曾是滨州人人争相求取的名媛贵女,“天才女童”的名头让她享尽赞美和宠爱,一朝变故突生,家破人亡,她被迫流落到偏远乡镇忍辱偷生。十年后、十五岁的纪云涯强势回归!纪氏最年轻神秘的执行总裁!贵族圈里高贵优雅的名媛贵女,晏家大少宠到心眼里去的未婚妻。这是别人眼中的她。唯一一个年纪轻轻就登上世界舞台的超级名模!国际著名设计大师Winter唯一亲传弟子,连续三年登上国际顶尖杂志封面,被评为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多个奢侈品牌创始人,被媒体集体誉为‘东方之光’,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Superstar!这是镜头下的她。从一无所有的弃儿到名利双收的巅峰地位,她用人格魅力征服了全世界!人生箴言:欲做人上人,必从烈火中煅来!…………她怎能看着毁了她家庭的男人如花美眷在侧,富贵权势傍身,老谋深算的父亲、精明强势的奶奶,美貌与心机并存的小三儿,一众虎视眈眈的豪门大佬,学校里上窜下跳的跳梁小丑,纪云涯笑的温柔:单挑?还是一起上?她拥有无上的美貌和智慧,高贵优雅的气质,也拥有最冷漠残酷的心肠,人人都说纪云涯是个善良聪敏的女孩,这个世界上没有男子配的上她。看,她骗了多少人,有谁知道,她温柔善良的外表下,潜藏着一颗腐蚀黑暗的心,所有企图侵犯靠近她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他是滨州首富晏家大少爷,从小来自家人的宠溺让他明朗飞扬如那天上的灼灼骄阳,亦是最负盛名的国民校草,人生得意又一帆风顺。在他的心里,住着一个女孩。一切缘于年幼时一次“相亲宴”,一次溺水救亡,当他以报复之名再找她时,她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纪云涯,你三岁的时候就被指给我当媳妇儿了,你还想给你老公戴绿帽子吗?我告诉你,不可能!所以十年后,当他们再次相遇,他笑的意味深长又势在必得:纪云涯,你还想逃到哪里去?命定姻缘,你逃不掉了!然而那样陌生又无辜的眼神令他几乎抓狂。彼时,她站在阳光下,美好的像一幅画,温柔而优雅:“也许我以前认得你,但三年前我出了场车祸,失忆了”。晏大少表示:五岁时我在你身上留下一道永不能磨灭的伤疤,七岁时你救了溺水的我,我对你的亏欠,你对我的恩情,我会用一辈子来证明给你看。给你温暖呵护,给你盛世宠爱,给你温馨渴望的家。即使你是千年寒冰,我也会把你暖化为一汪春水。【双C1对1,女强爽文,甜宠无限,绝对精彩,望多收藏,跪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