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9600000051

第51章 高等教育德育方法队伍的创新(1)

德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回归生活是21世纪大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要从根本上消除传统德育的积弊,构建有魅力的德育,就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一、回归生活空间实际

生活世界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以僵死凝固为基础的纯粹科学的“客观世界”。“生活世界”是真实的,同时也是本源的。人们“生活”在“日常世界”中,体验着“活着”的“意义”,并通过“生活”,不断地揭示“生活世界”的“意义”。从而使“生活世界”变得异常丰富与复杂。任何试图脱离生活世界的德育教育的努力,都将在抽掉人性的丰富性的同时,也抽掉德育自身的丰富性,从而丧失其魅力,甚至失去教育对象。德育回归生活的实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介入。

1.通过学习生活介入。对在校学生而言,学习既是其权利,又是其社会义务,也是其主要活动之一。大学德育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并将之具体化、层次化,甚至帮助学生制定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德育不仅要强化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而且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发展成才和祖国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增强其学习的动力。

2.通过交往生活介入。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提高,学习、生活节奏加快,人际间直接接触减少,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为此,德育应积极承担起指导学生交往的任务,在指导学生学习有关人际交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宽容诚信的人际关系,为自身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好人际储备。

3.通过日常生活介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充裕,但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消费,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成为摆在当代大学生面前的新问题。德育不应回避这些问题,而应该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指导他们养成勤劳节俭、自尊自爱、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进而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良好生活习惯。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大学生发展中面临的生活问题非常具体。为此,大学德育在坚持生活化价值取向的基本前提下,应主动关注、研究和增补大量有关青年学生生活中典型、敏感和棘手问题的案例,在实践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让学生学起来简明生动,用起来切实可行,因而德育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道德教育中有价值的成分,诸如朱熹所创立的以“须知”、“学则”形式指导学生生活中洒扫庭除之数、隆师敬长之道的做法等,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实践探索证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对他们的学习、交往和日常生活方式等做出具体指导,学生才能够感受到鲜活的生活乐趣,感受到品德修养境界的实质性提升,体验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

二、满足主体的内在需要

一个确定内容的信息投入,个体是通过内在需要去接受的。内在需要作为一种动力,调节主体自身的接受状态,形成对教育的接受的思想动机,引起接受活动的发生。内在需要还决定着接受的目标和方向,因为主体有什么样的需要就将按什么样的目标和方向进行接受,当教育与主体需要的目标和方向不一致时,主体就会拒绝接受。当教育对主体具有接受动力,主体经过自我调节就能主动接受。

学生在接受教育者教育时,有一个对自身所需要教育的认同、理解和把握,总是要先认同、理解其教育的内涵。而学生对其的理解,要根据他们的“理解定势”来进行,这个“理解定势”,即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该结构由学生已有的文化积淀、概念体系、思维定势三个部分构成。对不同学生来说,他们接受什么,如何接受以及接受的结果等是有差异的,是凭借其“理解定势”的功能,实现对教育的整合与内化,并最终完成接受。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力,理解力上的差异,造成了他们接受上的差异。学生不能或很难接受与自己的理解不相容或超过自己理解力的教育。一般来说,如果教育者所教育的不在他们的预期之中,就容易给他们带来陌生感,导致他们对接受的隔阂与排斥。如果教育者所教育的正是学生内在希望的,那么就能激发他们的接受动力,他们就愿意并且容易接受。接受就是学生对教育者教育的各种信息所进行的理解、选择、内化、整合。学生的这一接受,离不开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由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媒介、教育环境、讲授和接受者等要素构成,共同组成教育与接受的完整过程。这里,教育过程与接受过程的各种要素之间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在教育过程中,其核心是教育者通过各种媒介把信息准确地传输给学生,学生对教育者的教育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内化依据自身的接受特性,在一定的期望价值目标的作用下,把那些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相吻合的内容摄取出来,进行思维再加工,使之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对接,以达到对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要素进行重新构建。在内化阶段,接受主体在整合的基础上,将信息本身所蕴含的合理性和真、善、美,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予以强化,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结构,这才是真正的德育实效性。

三、强化主体的情境体验

1.注重德育运行过程中的两个转化。从德育教育运行过程看,要使德育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顺利实现两个转化过程,即把教师所传递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又将学生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若要顺利实现德育的内化和外化,必须促发学生的切身体验。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人脑人心,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体验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则会造成师生心灵之间的隔膜。据有关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可以将心里话发到网络上,也不愿意让老师知道。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的事实则是,少有教师愿意向学生讲述自己真实的做人感受和人生体验。其实,学生希望在老师和自己的真情互动关系中体验成长的感觉。

2.注重德育体验模式的主体性生成的基础。在实施德育体验模式时,最主要的是有效组织德育实践活动,有效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德育情境,促发学生对德育的切身体验。实践是德育体验主体性生成的基础,同时是德育体验深化、发展的动力。德育体验不仅在实践中产生,而且在实践中发展,实践建构主体的精神世界。体验的直接目标是通过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确定生活中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带着社会和人生体验提出为之奋斗的目标。从德育发生的意义上看,只有当人从内心体验某种价值,产生认同、敬畏、信任的情感或产生拒绝、厌恶、羞愧的情感时,才谈得上德育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道德知识是“缄默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体验、直觉和洞察力,人的关怀能力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德育教育的价值在于触动情感,促发德育体验。调查证明,学生“关心老师的真实体验,希望与老师有交流人生体验的机会”,更珍惜自己的“切身体验”。可以说德育教育的真正奏效,有赖于能否有效促发师生的共同德育体验。

德育体验是把外因与内因有机结合的内外交融的德育教育形态,它重视外部自然界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却是在内外交融的形态下由体验者进行内外全息感悟,给了德育的自觉性和内生性以应有的地位。承认体验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德育教育内化问题的真正解决,强调在把人看成完整生命存在的基础上,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协调、融合,促成外在的教育与激发学生内因成长需要的整合,突显德育教育的统摄性、全时空性、渗透性、实践性、主动性和内在性,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魅力。

3.注重德育体验模式的主体和外部条件。德育体验模式的外部条件主要是活动、情境,促发学生的体悟;德育体验模式的主体条件是,学生必须要有体悟的意识、能力,还要有体悟的经验。实践证明,在同样的德育活动和情境中,教师创造出了促发德育体验的触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获得了教师所期望的同样的道德体验。只有那些有着较为强烈的体悟意识的学生才会去体会,只有那些有着较高体验能力的学生才能体验出这种特定活动和情境下的德育,而那些体悟意识较弱、体悟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不去体验,也无所体验。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德育课教材的内容选择和设计都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体悟意识和能力,促发德育体验。由此可见,德育实施的关键点是组织和促成学生投身其中的实践活动。要让德育植根于现实、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德育教育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密切关注时代发展的脉搏。把学生引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改革大潮中去,让他们亲身感受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奉献精神,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改革和建设热情,积极投身到生动的民族复兴、创造活动中,真实生动地体验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个体的新要求,切实有效地受到中华美德的陶冶。在具体操作重点上,则要注意把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与学生具体的学习、劳动、生活、道德修养联系起来,要使学生懂得,真正的人生是有追求的,人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追求。但是,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不是主观随意的“自我设计”,而要从祖国发展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现有基础出发,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去创造、去奋斗。

4.注重德育体验模式的实践环节。从实践程序来看,创设德育情境,加深德育体验,是实施体验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或创设一种与德育教育要求一致的“自然真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其自我感受产生德育体验。为了使学生生活在具有德育体验价值的情境中,学校应注意环境的改造和布置,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当学生置身于一个整洁的、具有良好班风和校风的校园里,置身于一个整洁、文明的宿舍,在其中沐浴、熏陶、感染,就有可能逐步养成美德。为了保证德育教育的实效,德育教育的实施必须体现四个结合:一是把德育教育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和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二是把德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德育实践生活化;三是把德育和体验诱发结合起来,实现德育实践亲人化、生动化;四是把德育和自主创造结合起来,实现德育创新化、特色化。

四、创新改革德育的思路

1.理论联系实际,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德育教育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水平的系统工程,影响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和条件,有宏观的与微观的,社会的与学校的,德育的与智育的,生理的与心理的,自觉的与自发的,经常的与偶发的。开放性教育不仅使人对教育过程的认识能够由简单转向复杂,由受教育者内心矛盾的运动转向对影响人的变化条件的把握,而且还能自觉地控制教育全过程。但实行开放性教育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用马列主义理论去回答和解决学生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方面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增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各种社会现象中判断是非、辨别真假的能力。这样,就必须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注意掌握时代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即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用极“左”的眼光去看待当今的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矛盾困惑,引导他们初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注重能力的培养,由“说教型”向“实践型”转变。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适应知识经济需求的新型人才,这是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德育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成熟和能力成熟方面花更多的心血,用更多的气力,实质上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经济的意识与素质。为此,大学的德育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尽早地“走出”校园的象牙塔,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了解国情、民情,强化社会责任感,检验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素质。当前要从防范、限制急功近利的消极格局中解脱出来,建立起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鼓舞学生的开拓勇气,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积极模式。

3.确定实际的目标,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造就具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无疑是大学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但是,不能忘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根据大学培养时间短,大学生思想尚未定型的特点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现阶段大学德育的任务,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合格的人才,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觉悟,自强自立的健全人格,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及明确的生活目标,具有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胜任本职工作。如果大学对所有的学生都以最高理想、最高标准去要求,就会使德育“空对空”,脱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难以接受。根据这个情况,目前应着重研究和解决内容体系的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将引起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需要在德育课的内容上反映出来,这就需要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教材,研究德育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关系,以便确立起它自己的内容体系。

同类推荐
  • 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教师职业化、 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 编译、 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 《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悦读MOOK(第九卷)

    悦读MOOK(第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热门推荐
  • 盛夏繁华

    盛夏繁华

    男主面瘫,女主逗逼,有坑有虐有宠,坑渣男,虐贱女,宠女主。不喜误入。注:开学不更,只有寒暑假更。
  • 新民公案

    新民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窈窕弃妃

    窈窕弃妃

    花开花落几千年,古道西风吹琴弦细雨潇潇爱缠绵,红颜最后情两难“如果爱能穿越几千年,我还愿意陪在你的身边,在三月烟雨中的江南,看那鸳鸯戏水在花前,……”邪魅如他,冷酷如他,温润如他,狂情如他她多么想陪在他身边,用时间证明她的诺言,再苦再难她也无怨言,只想相依相伴,与他,一生共婵娟……只是,自古情义难两全……
  • 红笺浣浅

    红笺浣浅

    7岁之前她以为亲情如同回忆中一样美好,之后的之后,天与地本就不同,家里她是奶奶口中的贱人,妈妈口中无情的女儿,爸爸口中赔钱的东西,哥哥口中的混混,外面她是老师口中心心念念的好学生,别人父母口中的好孩子,师傅口中的好徒儿,他永生唯一的人儿,一间红笺浣,一人独自活,偶然失忆,身份变换,当爱情之间带上了一个国字,她始终浅浅一笑,冷眼看待。
  • 手足情深,深几许

    手足情深,深几许

    我们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我们拥有共同的父母,我们身体流淌着同样的血液,我们吃着同一个锅里的饭一起成长,因此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关爱……我们连着根,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们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并情如手足!
  • 开店必读

    开店必读

    本书从开店谋划术、店址选择术、店铺包装术、商品陈列术、店铺管理术、顾客招揽术等十二个方面对开店的细节进行了描述。
  • 悬疑惊悚:人皮猜想

    悬疑惊悚:人皮猜想

    一个叫陈家坞的村庄连续发生死亡事件,离奇诡异,死因不明,连同搬走的村民、警察还有到村里采访过的记者都受到死亡威胁。出现在尸体周围的来路不明的头发,村民们关于闹鬼的传说,几个留守在村里的可疑村民,处处疑云。凶案,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场接一场发生。同时城里也在发生恐怖谋杀案件,死者都是一刀致命,双眼被挖,生殖器或者子宫被毁,背部被切割掉长方型的一块人皮。一个微小细节,把两个不同地方的命案,串联到了一起……
  •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碧落苍穹天

    碧落苍穹天

    上至碧落下黄泉,今生仗剑行,黄泉把你寻!一个男子为爱而战的故事,可歌可泣!
  • 贵族学院:五湖四海皆兄弟

    贵族学院:五湖四海皆兄弟

    (看之前,把下载的删去再重新下,要不然看不见我修改的,谢谢米娜桑!)“别惹这个女人。”“为什么?”“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