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辉老师教《黄山奇松》一课时,有三个片断,听来舒服悦耳,现摘录如下。
课前:
师:同学们,大家都会唱《北京欢迎你》,唱得很好,老师可喜欢听啦。现在我们将歌词改一改,试一下,将北京换成黄山。好不好?
好……
生情绪激昂,跃跃欲试。
顿时,《黄山欢迎你》在多媒体教室回荡……
歌曲唱到中段时,学辉也忍不住,拍手,合乐,跟着学生一起唱,很投入。教师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已经完全融在了一起。想必,这一刻,已经为上新课埋下了伏笔和感情基调。
课中:
师:请大家自由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迎客松的样子。
生读,完毕。
师:下面请同学们谈一下你对迎客松的感受。
生1:迎客松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生命力很顽强。
生2读出了迎客松神奇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迎客松神奇的画面。
师:同学们看看,迎客松的姿态,像不像欢迎客人的姿势?请同学们站起来,伸出手臂,做出这个姿势。
同学们起立,纷纷将右手伸出来,向下倾斜,低头,做出欢迎的姿势。
师:挺好。我们再用语言来配合一下。
生低语:欢迎您到黄山来。
气氛融融。
课尾:
师:同学们,昨天学校接到教育局为黄山征集广告语的任务。学校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五年级一班,下面,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来创造自己的广告语吧。
生思考片刻后,小手如林。
生1:黄山黄山,百看不厌。
生2:黄山黄山,天下名山。
生3:何谓叫黄山,四绝名天下。
生4:黄山黄山,第一奇山,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生5:三大名松,百看不厌。
师:挺好。大家都是创造家,都是设计师。老师这里也有几句,大家读一读,欣赏一番。
师出示:黄山——奇松怪石真神奇,温泉云海更秀丽。
黄山奇松,天下无比。
黄山风景顶呱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更是绝。
同学们齐读,完毕。
师:好了,《黄山奇松》这一课就学到这里,回家请将黄山的美丽讲给爸爸妈妈听,说不定爸爸妈妈还带我们去实地游览呢。
同学们欣喜,蠢蠢欲动。
铃响,课结束。
三个片断,三个特点,三种风格。课的开始,孩子们比较沉闷,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从一开始就想办法贴近学生。如支玉恒老师从介绍自己开始,抓住了学生期待了解讲课老师的心理,步步深入,幽默机智,诙谐中有创意,颇有点相声小品说学逗唱的味儿。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增强师生的亲和力,为了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学辉则从改编学生喜欢唱的《北京欢迎你》入手,稍加变动,学生皆能演唱,人人都能参与,学生的喜欢也在情理之中了。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并不是欣赏者,而是感情发展的投入者,参与者。师生双方的同演同唱,达到了课前氛围的完美境界。
第二个片断是感悟迎客松的姿态之美。学生站起来,学着迎客松的样子,比一比,划一划。迎客松的大气,好客,皆寓于可感可触的形象中。这一体验,老师的话便成了多余。文本的理解通过一演一示一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的理解。
第三个片断是实践环节。黄山之奇之美,普天下人都是清楚的。教师的设计是让学生代表学校制作广告语,学生因有大量的图片储备和文字信息,制作几句广告词并不是很难。从学生的反应看,与教师的预设是一致的。这一环节,通过对黄山之奇之美的广告语的编写,达到了妙笔生花之效。课的结尾,学生注意力往往会分散,视觉很疲劳,设计这样的开放性题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实践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