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8900000043

第43章 公共广播服务与公民社会——对香港公共广播服务检讨的审视(2)

面对日益改变的媒体环境,香港电台以“成为新媒体环境中举足轻重的公营广播机构”为抱负,将其经营理念确立为“坚持编辑自主,保持不偏不倚,服务社会大众,提升竞争层次,制作优质节目,培育多元人才”。其中,“不偏不倚”是香港电台节目制作人员的指导性工作原则:“我们奉适切的不偏不倚为圭臬,要求节目制作人表现出开放包容的态度,处事公正及尊重真相。我们不可任由来自政治、商业或个别基层利益的压力,或一己的成见,左右我们的专业判断。”[《港台节目制作人员守则》,http://www.rthk.org.hk/about/guide/c41.htm.]在此指导原则下,香港电台制作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节目,在市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公共广播机构形象。2005年关于市民对香港电台所提供服务的意见调查表明,77.2%的受访者对香港电台印象良好,64.5%认同香港电台的新闻或资讯有公信力;[《公众对香港电台的服务意见调查》,http://www.rthk.org.hk/press/chi/20051026_66_120659.html.]2006年对媒介公信力的调查也显示,香港电台的公信力在香港的电子媒介中位列第一。[梁丽娟:《新闻公信力调查结果公布》,《传媒透视》,http://gbcode.rthk.org.hk/gb/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70112_76_121291.htm.]香港电台将节目制作的首要目标设定为香港大众,多年来生产了一大批如《铿锵集》、《不再歧视》、《告诉我明天会更好》等备受港民喜爱的节目,为在主流媒体中没有发声渠道的弱势群体提供了话语平台,也为香港的多元文化打下了基础。

三、香港公共广播服务是否充足

香港公共广播服务检讨报告在探讨香港的公共广播服务是否充足时,大概提出以下几点:第一,在公共广播的新闻和时事节目中,报道和评论的界限不明,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区分不清晰;第二,公共广播节目缺乏多元性;第三,现有公共广播节目的组合独特性和创意不足。据此,报告书提出未来公共广播机构应发挥以下四项具体功能:第一,巩固公民意识及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第二,促进社会共融及多元性;第三,推动教育及鼓励持续学习;第四,激发创意,推动追求卓越的风气,丰富香港市民的多元文化生活。

香港是一个现代化并且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新闻和言论自由是香港安定繁荣的基石,为政府和市民所珍视。然而,无论是回归前还是回归后,香港都先天欠缺一个完善的民主化制度,因此,公共广播被赋予了推动公民社会发展的政治角色,政治议题成为香港公共广播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媒介推动香港公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香港电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香港1967年暴动之后,殖民地政府意识到要提高市民的本土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于是大力扶持香港电台发展,以顾及更广范围的香港市民,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这之后的几十年间,香港电台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其公共性逐渐深入人心。在一国两制的过渡时期,以香港电台为首的香港媒体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媒介系统,以反映回归过程中香港市民的心声。1989年下半年,香港电台公司化被推上议程,行政局指令香港电台独立于政府之外,预定1993年4月开始实行公司化。在这种氛围下,香港电台的发展开始超越一个政府部门的职能,更多地承担起以媒介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的责任。1992年,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经讨论,反对将香港电台公司化,认为回归后的特别行政区政府也需要一个政府的电台。1994年港府宣布香港电台公司化搁浅。[张圭阳:《初探香港电台公营广播之路》,《传媒透视》,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61016_76_121165.html.]尽管如此,回归之后,公民权益意识日益高涨,对新闻自由、社会多元等核心价值更为关注。香港言论自由的传统,以及传媒凝聚民间社会力量的能力延续了下来,公共广播媒介在社会政治中体现出一种“代议功能”,反映市民意见和诉求,监督政府政策。

从回归至今,尽管香港电台以编辑独立的原则努力实践着公共广播的理念,但是其政府部门身份却让它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首先,香港电台与政府间的紧密关系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包袱。香港电台的运营经费来自政府的一般收入,当它坚持“非政府”的立场对政府的政策进行监督,而不是宣传政府政策时,政府就会疑虑香港电台以“新闻自由”的名义进行“政治干预”,继而就可能从财政方面对其施加压力。一方面,政府对香港电台的划拨经费有缩减的可能,另一方面,既定政策也不允许香港电台大规模寻求赞助。加之2008年数字化技术将登陆香港传媒,在新的媒介环境之下,香港电台的资金压力将使其面临被科技淘汰的可能。其次,对于运作灵活、竞争激烈的媒介行业来说,香港电台的政府部门身份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香港电台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往往要严格遵守政府体制的各种规章制度,但是媒体的运作却需要随机应变,这两者显得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媒介机构的创新性。另外,2006年以来审计署对香港电台的严厉批评,就证明了媒介机构在政府体制架构下所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审计署揭批香港电台管理不善出现“糊涂账”》,星岛环球网,http://www.singtaonet.com/global/hk_macau/t20060421_195823.html.]再次,香港电台在人事任命、财政和行政运作等方面都完全受控于政府的掌管之下,对广大民众来说,这样的运作方式会使其在监督政府、确保编辑自主等方面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香港电台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的权威性。所以,在过去70多年的发展中,虽然香港电台作为香港公共广播的旗舰在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普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香港电台的现有体制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公共广播机构的职能的发挥,香港公共专业联盟甚至在意见书中表示:“已经令香港核心价值响起警号,新闻自由及言论自由出现倒退。《公共专业联盟就“公共广播服务检讨”的意见》,立法会CB(1)2011/06-07(03)号文件,http://www.legco.gov.hk/yr06-07/chinese/panels/itb/papers/itb0629cb1-2011-3.c.pdf.]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香港对公共广播的诉求还存在一些特殊性。香港是一个娱乐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在媒介商业化发达、娱乐产业繁荣的环境下,社会对评论节目和评论多元的需求也就愈为强烈。2006年底香港中文大学就香港传媒公信力议题对传媒工作者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传媒工作者自我评定的公信力创16年来的新低。[梁丽娟:《新闻公信力调查结果公布》,《传媒透视》,http://gbcode.rthk.org.hk/gb/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70112_76_121291.html.]香港大学同一时期发表的有关“市民对香港新闻传媒评价”的调查显示,市民对传媒公信力评分持续下跌,数字是三年以来的新低。调查中,市民认为“传媒充分发挥言论自由”的比率变化不大,但是认为“传媒有误用新闻自由和报道不负责任”的比率却明显增加[《市民对传媒公信力跌至近三年低位》,http://hk.news.yahoo.com/061017/60/1ut18.html.]在娱乐化和商业化的煽情、色情和血腥元素充斥之下,以有品质的评论与其平衡;继续维护言论自由的氛围,但又不让这种自由被滥用或误用,都已经成为香港公共广播所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一个特殊性在于香港的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因素。香港向来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特别是在回归之后,中国本土文化更多地回流到了香港地区。在这种改变之下,社会对于公共广播服务内容多元化和促进社会融合的要求就愈加凸显,需要以多元的服务促进市民对不同文化、语言、宗教和种族的认识与包容。此外,香港政府一直宣传香港为“亚洲国际都会”,但是根据最近的人口统计,居港的外籍人口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相比之下,在亚洲一直与香港竞争“国际都会”的新加坡的外籍人口比率要高出许多。[《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http://www.bycensus2006.gov.hk/data/data2/index_tc.htm.]对于香港公共广播服务来说,增强媒介内容的多元化,加强当地民众的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对于推动香港的繁荣发展、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

四、检讨报告的结论及所引起的争议

检讨报告在探讨了几种可能的方案之后,建议香港另行成立新的公共广播机构,名为香港公共广播公司。报告肯定了香港需要比目前更多及更好的公共广播服务,并且详细勾画出了新机构未来的架构及规模。新机构以独立于政府的方针服务社会,负责为市民提供普及、多元、独立而独特的公共广播服务。管制方面,新公司董事局成员来自各个界别,由行政长官委任。财政方面,报告建议公共广播机构采用“综合财政模式”,包括收取用户牌照费、指定比例的差饷收入拨款,以及政府拨款等。新公司的政府拨款有多重问责措施,包括邀诸评审员审核节目是否符合制作准则,外聘核数师,受审计署审核等。拨予公共广播机构的款项应列为独立支项,以突出公共广播机构的独立性;而综合财政方案应分期实施,首个财政周期的开支全数来自政府拨款,拨款最迟于第十年减至八成。

同类推荐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 做有智慧的校长

    做有智慧的校长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智慧的校长展开论述,倡导校长应当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要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内容包括:重点,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让学生做主人放手学生做环境控制的主人请注意,孩子在场等。
热门推荐
  • 半人鱼

    半人鱼

    张娜因为小时候被一条人鱼救过,为了当面道谢,她读大学时选择了古生物学,直至一天,她发现现实不是她想的简单。。。。。。
  • 骑马与砍杀之王者雄心

    骑马与砍杀之王者雄心

    大地如血,飞扬的马蹄卷起的是杀戮的寒光,带着妖灵的眷顾,开始抢钱!抢地!抢王国的彪悍的人生,此书已经完本,感谢各位长久以来的支持,如果对相同题材感兴趣,可去看包子写的另外一本《权国》,已经150万字,每天5000字持续更新中
  • 缠绵入骨,总裁大人请留步

    缠绵入骨,总裁大人请留步

    一场策划好的算计、一场最亲密的背叛、一次乌龙的相遇,一个失了身一个丢了心……他冷酷霸道,手握权势,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商业帝国的王一样的男人,禁欲二十几年偏偏对一个陌生的小女人上了心。她温柔善良,姚家的大小姐,原本以为自己有爱人、有亲人、有朋友,却不料一朝遭遇惨痛的背叛。误打误撞惹上了一个恶魔,交出了身子丢掉了心。一纸婚约、一个契约、一场场误会和错过,路过千万次人来人往以后,身边的人还是那一个吗?
  • 绝代狂笑

    绝代狂笑

    真灵界是一个神秘而又富饶的修仙之地,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珍禽异兽,妖魔鬼怪,而这里也有着五大圣地......中东万影宗,中西万毒宗,中北天剑宗,中南水月宗,北地万虫宗。一个自小失去母亲的孩子,和青梅竹马的女孩一起踏入一个充满腥风血雨的世界里......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情帝

    情帝

    人有七情,然,谁能执掌?七情,可谓之道,然,道又怎可轻易让人掌控?众人皆修万物悟古法以求长生,而吾却独修七情。众人皆笑吾癫、笑吾痴,然,痴癫又何尝不可谓之道?七情之巅,亦可为帝,亦可诛神戮魔,亦可得成大道正果,而吾今誓炼七情,寻那不寻常之道。
  • 彼岸花的爱恋

    彼岸花的爱恋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永远相识相知却不能相恋。在此生无法触及的彼岸,卸下所有记忆,黄泉为花。一千年开,一千年落。
  • 茗歌:伏魔录

    茗歌:伏魔录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浪漫的求婚夜失足坠崖而穿越,来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大陆。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伙伴,也有了疼爱自己的哥哥,更是遇到了那个决定她一生辛福的人。“狗腿子,那家伙可是哥哥的死对头啊,你这就是见色忘兄嘛!”洛叶茗不耐烦的看着自己的智障哥哥,“滚滚滚,说什么屁话呢。”
  • 天河

    天河

    基本上是真人真事真故事,真实的时间地点真实的历史背景,是我家几代人真实离奇的泣血家史。书中主要人物李金生和潘美玉是我的父母亲,李恒德和李发旺是我的祖父曾祖父,潘振海是我的外祖父,张江村是我的故乡。小说从1938年写到1955年,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三个历史阶段,从毛泽东、蒋介石和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到普通士兵、平凡百姓均有描述,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决策过程有细致介绍,比如:日本为何要发动侵华战争?从哪几个方向攻入中国纵深?正面战场70余次“会战”为何一再溃败?蒋介石为何扒开黄河花园口致近90万百姓溺亡?中日两国打了7年仗为何都没有公开宣战?日本为何最终没能对中国进行战争赔偿?
  • 艳福之重生:包装的小混混

    艳福之重生:包装的小混混

    李飒清,一个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的体弱多病的十八少年,在一次偶然的争斗中,陷入了假死的状态,这一场假死,却让他家破人亡!远古的力量,在李飒清失去意识的时候,融入他的身体中。获得了强大力量而苏醒的李清,却无法面对那父母的死亡,在鬼魅暴虐的心性下,杀死了一个无辜的人后远远的逃走。毫无社会经验的他,只能在社会的边缘游荡,直到他偶然结识了富豪堰楚。这次偶然的结识,却也让他陷入了一个极危险的境地中,为了那初次结识却让他感觉到温暖的鬼魅,他更是与修真大派的叶氏家族结下大怨!连李飒清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条人生路该要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