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5300000031

第31章 冯亦代的美国剧本翻译与E.海明威(4)

第四节 佳译节选:“电报式文体,音调铿锵”

《第五纵队》是冯亦代1941年在重庆的炮火和酷暑中翻译的,因其内容和当时的抗战形势十分相近而加以翻译,作为中华剧艺社(抗战期间由应云卫在重庆创立。陈鲤庭和陈白尘亦是其中领导。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上演国统区进步剧作家的剧本诸多刁难,便请冯亦代翻译一个外国剧本(《第五纵队》)作为无戏演时的备用剧本)。原本所谓第五纵队,是指1936年以后西班牙内战中的叛军奸细。当时西班牙叛军有四个纵队,在叛军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混入革命阵营内部的奸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称为“第五纵队”。后来,这就成为帝国主义派遣的特务的同义语了。1981年,发现旧译有诸多疏漏之处,于是重译《第五纵队及其他》,编入施蛰存主编的《百花洲文库》,1984年由江西出版社出版。本文使用的是重译后的版本。

冯老曾经说过:“我们是很容易上字典的当的,即使是翻译老手,偶一不慎,也会落进陷阱中去。”记得吕叔湘先生曾经讲过,千万不要上“老朋友”的当。这两位前辈的告诫,确是无数经验的结晶,应作为外语工作者的座右铭。下面我们将以孙致礼和冯老所译作品的比较,说明翻译过程不能过于相信字典,翻译绝非“易事”,而是“苦事”。

冯老一生翻译了许多英语著作,因而亦形成了其自己的翻译风格。下文我们将更多列举冯先生的译著选段,以示学习和赏析。

一、《第五纵队》佳节选段

以下段落选自《第五纵队》剧本最后一幕。菲力普最终意识到他与陶乐赛的关系行将结束,并准备离她而去。前者向后者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但是,他的内心深处明白这只是一个梦想,并向她坦言这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因而激怒了陶乐赛。从冯亦代的译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菲力普对梦寐以求的未来的宏大描述背后的心酸和痛苦。

Philip:(very bitterly)Yes,and afterwards to Egypt and make love happily in all the hotels,and a thousand breakfast come up on trays in the thousand fine mornings of the next three years;or the ninety of the next three months,or however long it took you to be tired of me,or me tired of you.And all we'd do would be amuse ourselves. We'd stay at the Crillon,or the Ritz,and in the fall w hen the leaves were off the trees in Bois and it was sharp and cold,we'd drive out to Atteuil steeplechasing,and keep warm by those big coal braziers in the paddock,and watch them take the water jump and see them coming over the bullfinch and the old stone wall.That's it.And nip into the bar for a champagne cocktail and afterwards ride back in to dinner at La Rue's and week-ends go to shoot pheasant in the Sologne.Yes,yes,that's it.And fly out little spot of salmon fishing.Yes,yes that's it.And every night in bed together.Is that it?

Dorothy:Oh,darling,think how it would be!Have you that much money?(Hemingway 1939:p103)

菲利普:(十分尖刻地)是呀,过后还可以上埃及去,称心如意地在每家旅馆内做爱,接下来的三年中,在一千个美好的早晨,有一千个早餐用托盘送上;要不,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有九十个;要不,不管多少日子,直到你讨厌我,或者我讨厌你。而我们只要尽情享乐就是。我们要下榻在克里永或里茨饭店,到了秋天,布洛涅森林里树叶掉落时,寒风料峭,我们就坐马车上奥特伊去看障碍赛马,在赛前观马场里靠大炭盆取暖,看骑师们飞跃水沟障碍,看他们跳过树篱和旧的矮石墙。就是要这么干。接着溜进酒吧去喝一杯香槟鸡尾酒,事后开车赶回罗拉饭店去吃晚饭,逢到周末,上索罗涅地区去打野鸡。对,对,就是要这么干。还要打飞机去罗内毕和老穆萨伊加俱乐部,到了春天,去钓钓撒门鱼。对,对,就是要这么干。而且夜夜同睡一张床。是这样吗?

陶乐赛:唉,亲人儿,想想这多带劲啊!可你有那么多钱吗?(冯亦代2004:p116)

二、冯亦代其他译著的佳节选段

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瑟伯的短篇名著《华尔特·密蒂的隐秘生活》讲的是主人公是一个成天想入非非的小市民密蒂,他时而幻想自己是一个无畏果敢的航空兵指挥官,时而是一个妙手回春的外科医生,时而是一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时而是一个英勇无比的空军上尉,最后居然还梦见自己是一个视死如归的刑场义士。该小说于1939年在美国问世以来,颇有影响,该主人公的大名华尔特·密蒂已成“白日做梦”的代名词,收入了词典。

“We are going through!”The commander's voice was like thin ice breaking.

孙致礼:“我们即将脱险”,海军中校的声音像薄冰碎裂一样清脆。

冯亦代:“我们一定要冲出去”,大队长的声音像块正在碎裂的薄冰。

小说伊始,就使人感到两种译本各有特色。“一定要冲出去”比“即将脱险”来得准确有力,如能将后半句译为“声音象薄冰碎裂一样清脆”,那将更为贴切明了。

冯老在《第五纵队及其他》后序中这样说道:“在这次修订和重译时,我逐渐参悟出这个缺少的东西,那就是海明威内心对这些故事及人物的感情。在这些故事里,这个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目击者,海明威像写新闻一样,把故事写得头头是道,把人物写得生动如实,可是他自己却显得那样漠然,那样无动于衷。”在“《桥头的老人》中,‘我’只能让这位无力逃避战争的老人托命于‘好运气’了”。(冯亦代1993:197)《桥畔的老人》这篇不足两千字的短篇小说,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这种创作特色。故事一开始,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车水马龙蜂拥过河的画面底色中,一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老人,孤零零地坐在桥畔的路旁。这寥寥数笔,既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更鲜明地衬托出了这个形单影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

原文:An old man with steel rimmed spectacles and very dusty clothes sat by the side of the road.There was a pontoon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and carts,trucks,and men,women and children were crossing it.The mule-drawn carts staggered up the steep bank from the bridge with soldiers helping push against the spokes of the w heels.T he trucks ground up and away heading out of it all and peasants plodded along in the ankle deep dust.But the old man sat there without moving.He was too tired to go any farther.

It was my business to cross the bridge,explore the bridgehead beyond and find out to w hat point the enemy had advanced.I did this and returned over the bridge.T here were not so many carts now and very few people on foot,but the old man was still there.

‘Where do you come from?’ I asked him.

‘From San Carlos,’ he said,and smiled.

That was his native town and so it gave him pleasure to mention it and he smiled.(Hemingway 1939:p103)

一位老人戴着边框眼镜,衣服上满是灰尘,坐在路旁。河上有座浮桥,又是大车、又是载重汽车以及男人、女人和孩子正从桥上走过。骡拉的大车蹒跚地从桥头往陡峭的河岸上爬,士兵们帮着推车轱辘。载重汽车迂回着超过了所有这一切,而农民们还在没脚的尘土中前行着。但这位老人却坐在那儿动也不动。他实在是太疲倦了,不能往前走了。

我的任务是穿过桥到对岸,侦察敌军已推进到了什么地方。任务完成后我又回到桥这边来。现在桥上只有不多的几辆大车和少数步行的人了,可是这位老人还是坐在那儿。

“你从哪儿来的?”我问他。

“从圣·卡罗斯来”,他一面说,一面露出微笑。

那儿是他的故乡,所以一提起就使他快活,他笑了。

参考书目

①Ernest Hemingway.The Fif th Column and the First Forty-Nine Stories,Oxford:The Alden Press,1939.(文中引文均出自该书)

②冯亦代:《第五纵队及其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文中引文均出自该书)。

注释:

【1】郁风:《听风楼上七重天——忆冯亦代二哥》,《读书》(第6期),2005年,第48-64页。

【2】林煌天主编:《中国翻译词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07-208页。

【3】冯亦代:《咖啡馆的余音——洗净铅华》,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第78页。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第213页。

【5】李舫:《冯亦代——打开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一扇窗》[EB/OL].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225/12130121_1.html.2005-02-25.

【6】朱世达:《冯亦代谈读书、翻译与散文创作》,《群言》(第3期),1994年,第20-23页。

【7】冯亦代:《咖啡馆的余音—洗净铅华》,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第12页。

【8】冯亦代:《咖啡馆的余音—洗净铅华》,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第14页。

【9】冯亦代:《咖啡馆的余音—洗净铅华》,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第13页。

【10】冯亦代:《咖啡馆的余音——洗净铅华》,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11】许渊冲:《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艺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第35页。

【12】金隄:《〈尤利西斯〉原著的韵味何在?——从冯亦代先生“三十六比”看翻译标准》,《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第2期),1996年,第2-12页。

【13】朱世达:《冯亦代谈读书、翻译与散文创作》,《群言》(第3期),1994年,第20-23页。

【14】北岛:《听风楼记——怀念冯亦代伯伯》,《读书》(第9期),2005年,第57-66页。

【15】淘洁等:Selected Readings in A merican Literature,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80页。

同类推荐
  • 风景无价

    风景无价

    《风景无价》是姚岚的第二本散文集。收录了她近十年间的散文随笔作品80多篇,这些作品都曾见诸报刊。分成六个单元:风景无价、善待生命、最高境界、流水与梦、芝麻飘香和紫薇花开。
  •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

    《静静的箬竹江》一书主要讲的是普通人在和平环境中的普通生活。
  •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以崭新的视角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基层派出所民警丰富的内心世界,评论界人士指出,主人公是老百姓期望的有真性情的警察化身,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作者用率直的情感、崭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绮丽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村警察的真实生活。《大罗山纪事》的整体行文风格是随笔和散文式的,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成为一篇独立的随笔或者散文。本书的成功首先是敢于讲真话,这是一本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多情的文笔,不仅给读者展示出了大罗山下绮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也展示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派出所民警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热门推荐
  • 狂妄五小姐:邪魅王爷请上榻

    狂妄五小姐:邪魅王爷请上榻

    她,炼药世家的惊天废材,不但脑子傻嘴结巴,更是有着一张绝世丑颜。一朝惨死,再度睁眼,却是脱胎换骨,灵魂大变换,无数手段令人闻风丧胆!一根银针在手,顿时天下我有。炼药?很难么?想她挥手便是丹药成山!念力?很困难?想她出手便是傲视群雄!再加上出神入化的医术,脑袋上顶着‘魔医’的称号,某女傲笑。却不料,一直扮猪吃虎的病秧子居然赖上门来!俊美如同天神,他强硬的将她抱入怀中,霸道吻住,“找上门来,看你往哪儿跑。”“进我的门,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魂!”看着那妖孽男人,某女冷笑一声“为你,颠覆这天下又如何?”说完这话,妖孽眯眼,欺身上前,“我是你的人,你也是我的人,春宵苦短,可不能虚度……”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英雄的时代

    英雄的时代

    由于暗恋的女孩找到了好的归宿,一个半吊子魔法师跟一个不着调的战士组队开始了他们的精彩生涯……
  • 墨旻

    墨旻

    ——他们。不应该在一起。——我只是觉得我自己的命运不应该被安排!属于我的东西,怎么可以容得别人染指?——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只会让我觉得恶心。我想写的,应该是渴望自由的孩子与庞大家族的牵绊冲突的故事吧。会两天一更或一天一更的样子。别在意可能成为天坑。
  • 英雄联盟之瓦罗兰之辉

    英雄联盟之瓦罗兰之辉

    瓦罗兰大陆,诺克萨斯与德玛西亚的纷争几百年以来一直从没停止,战争的范围与规模越来越大,自从水晶之核被人发现之后更多的部落为了获得那无上的强大力量加入了这场争斗,一位又一位英雄人物开始出现,为了获得联盟英雄的称号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战斗......
  • 枪神:荣耀之战

    枪神:荣耀之战

    “我想喝家里的井水,却吞下生死的滋味。”这是一场生死的战争,没有谁不是踏着别人的头骨浴血而来,处处潜藏着的危机总是一触而发,荣耀的战役总是一打即响。更没有谁能守住你一辈子!已卷入了这场乱世纷争的你唯有举起手中的刀枪保护自己,捍卫尊严与荣耀。既然无法拒绝,既然不允许退缩,那便好好享受这场华美的盛宴吧!这是枪的新纪元,这是科技的混战。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乱世出枭雄!终有一天,有着枪神的至高荣耀的你将使整个大陆因你而沐浴在圣光之下!
  • 诸天轮回

    诸天轮回

    摸金校尉传人吴承穿越仙界,成为没有修为的废柴城主。就在城主之位即将被剥夺之际,吴承发现自家门口矗着一座未被开发的墓穴。太古魔尊,远古仙帝的大墓,等着哥去光顾吧。哥用专业的手法,虐遍你们这些没有盗墓常识的菜鸟。
  • 岸柳纷絮

    岸柳纷絮

    只是想要单纯的悼念那些失去的时光,那些我们手牵手一起走过的日子,一起路过的风景,一起看过的电影,一起唱过的歌。祝愿你们,也许你们都忘记了吧。可我还在想念……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是书写一群痘B青年,和他们的痘B事。其中有热爱健身的‘猥琐虎’、萌萌的‘菊花东’、低笑点的‘大君驴’、睡不醒的‘瞌睡龙’、小逗‘皮皮狗’、以及‘恐婚族’的婷婷,‘黄金剩女’的灵姐......总之,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痘B事......
  • 傲立东风

    傲立东风

    跨越时空的灵魂融合者,遗弃之地的平庸少年,如何脱离地域的束缚,打破那无边的黑暗,创造奇迹?当尊严被践踏,梦想被蹂躏,是找个理由继续苟活,还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新书不易,您的支持,就是飘飘创作的动力!!!!点击,收藏,分享,推荐票,评价票……